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国后,钱塘江河口开展自上而下的治江围涂,河口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尖山河湾的全面治理已提取议事日程上,该河湾问题演变非复杂,治理时既要考虑对上,下游的环境影响,又要兼顾到右右岸工程建设的需要,治理难度很大。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分析治江围涂对尖山河湾演变的影响,可作为尖山河湾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2.
钱塘江河口治理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塘江河口的自然特性给防洪、御潮、排涝,以及河口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对钱塘江河口进行治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采用缩窄方案治理钱塘江河口。50年的治江研究与实践,在治江思想、治江成果、强潮河口理论、研究方法、施工技术等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钱塘江河口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回顾近六十年来曹娥江河口伴随钱塘江尖山河段的治理过程,以及通过治江围涂稳定主槽、新建水闸畅通排涝、口门建闸提升防洪能力、两岸开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曹娥江河口面临的形势,对照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目标,提出进一步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阐明钱塘江河口在海域来沙丰富,山潮水比值小的情况下,于河口内堆积成庞大的沙坎。沙坎形成后,强潮与沙坎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形成了河口段涌潮凶涌,江道善变等特点。文内提出了近期通过治江围涂缩窄江道与远期在口门筑坝建闸的治理设想,并对已实施的近期治江围涂工程作一简短介绍。  相似文献   

5.
钱塘江河口治江围涂后盐水入侵年际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ron and Stommel提出的混合长度理论为基础,采用韩曾萃将其应用于钱塘江河口的潮泛系数的推导公式,分析了在钱塘江河口在治江围涂后氯度的日平均值、日最大值及其年际变化,利用1994~1999年的实测资料对江道特性参数K进行了重新率定,并经2000~2005年连续6年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表明钱塘江沿程氯度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也就是说可采用重新率定后的K(=400)值,对钱塘江河口治江围凃后盐水入侵进行年际预报。  相似文献   

6.
治导线是控制河口轮廓形态、保护河口水域、维持河势稳定、治理和管理河口的重要依据。简要论述新时期钱塘江河口治导线规划的总体思路,按照"以养代治"的原则,以07治导线布置为基础,规划布局新一轮河口治导线,预测分析治导线实施后对河口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钱塘江河口段洪,潮灾害频繁,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治理河口,防御灾害成为千百年来历代王朝稳固事业的一大己任。经过与灾害长期的斗争,科学合理的治江方略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发展,进而巩固了以工程为主的防灾保障体系。通过对河口段治理过程的历史回顾,进而探究其防灾减灾的和历史沿革,粗浅阐述钱塘江河口段在新时期下防灾保障体系的健全方向。  相似文献   

8.
钱塘江河口治理与河口健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浪潮汹涌,河床宽浅,海域外来沙丰富,泥沙易冲易淤,主槽摆动频繁,河床冲淤幅度很大。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分析了流域建库和治江缩窄后钱塘江河口水沙和河床等河口自然属性的变化,以及因河口自然属性变化带来的河口社会属性如防洪御潮、水资源、岸线资源、航运资源、涌潮景观、古海塘、滩涂资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理后钱塘江河口的健康程度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曹娥江河口水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娥江径流具有浙闽山溪性强潮河口的若干特征,径流年际,年内变幅较大,洪水暴涨暴落,洪枯比极大。曹娥江河口潮汐除具有钱塘江河口基本特性外,显著特点是受自身江道地形冲淤的影响,潮汐年际,年内变化较大。而江道地形又与上游径流大小,曹娥江口门外主槽出口方向,钱塘江尖山河湾主槽走向和外海潮汐强弱等因素有关。曹娥江河口潮汐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一方面曹娥江作为钱塘江的支流,受七十年代以来钱塘江河口大规模治江围涂  相似文献   

10.
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属典型的强潮河口。在治江围涂工程实施过程中,抛坝促淤的堤头冲深问题引起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广泛关注,砂肋软体排护底技术应用在钱塘江河口的适用性及经济性,一直没有明确结论。在余姚治江围涂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实验室水槽铺排模拟试验和砂肋软体排护底技术的实际应用,验证砂肋软体排护底技术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七堡、闸口站多年实测潮汐资料,分析了钱塘江河口段潮汐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由于受大面积围涂和上游来水条件等的综合影响,河口潮汐呈明显增强态势,表现为潮汐次数增加、低潮位降低、高潮位抬高、涨潮历时缩短、江水含氯度增大。建议重视围涂治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钱塘江河口是强潮河口,流域来水过大、下游潮位过高,沿江即可能造成非常高水位.半个世纪以来,上游兴修水库,流域洪水已得到部分控制.河口地区大规模围涂,河道趋于稳定.同时,沿江对洪水、潮汐的响应特性有一定程度变化.上游水库拦蓄了一些小洪水,汛前河道容积因此减小;大规模围涂缩窄了河道,加强潮波反射,影响波及杭州湾湾口;河道过水断面减小,杭州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高潮位比80年代高近50cm,70年代开始,年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水位的次数几乎每10年增加1倍.  相似文献   

13.
滩涂圈围对长江口河势的控制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卫国 《人民长江》2009,40(11):5-7
长江口地区围滩造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大部分滩涂圈围对河势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个别滩涂圈围工程片面追求土地效应,对总体河势或局部河势造成了不利影响,从河道演变、水力动力条件等方面回顾了长江口历史上实施的滩涂圈围工程的正、负面影响,对今后滩涂圈围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滩涂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通过合理规划、统筹考虑,将滩涂圈围与河道整治、航道整治有机结合,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钱江通道位于钱塘江河口的强涌潮区域,在洪潮水动力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沉积物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钱江通道过江隧道河段洪、潮水流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经钱塘江河口的实测地形、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等资料的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过江隧道断面在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最大冲刷深度,并与沉积物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四种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定性定量基本合理,进一步表明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深圳河干流经过30多年的治理,防洪能力显著提高,水质环境也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河道淤积一直是困扰深圳河治理一个难题。造成深圳河中下游河段淤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河河口存在一个大范围三角洲滩涂淤积区,滩涂泥沙在浅水风浪下扬动、随涨潮流上溯进入深圳河。本文在分析了深圳河河口演变历史及其成因,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下阶段开展深圳河河口综合治理的建议。所得结论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该根据什么原则进治河规划,不同的利益集团会有不同的认识。根据我国儒家哲学的理论,"天人合一"应该是治河规划的基本原则。所谓"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天)的和谐一致。本文以我国水利建设中的成功和失败的实例,说明实行"天人合一"指导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钱塘江河口的治理作为主要的实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河势近15年变化特征及其对河口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开展了常年定期的长江口河势跟踪监测分析工作。基于此,从宏观角度系统分析和总结了长江口河势近15 a来的总体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河势演变特征对后续河口治理开发的若干启示。结果表明:近15 a来长江口河势变化整体仍符合陈吉余等1979年提出的河口历史发育模式;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青草沙水库等重大涉水工程建设对稳定“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河势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07年之后长江口河床冲淤调整程度总体趋于放缓,年内冲淤变化受径流过程影响仍较明显。从河势发展的角度看,未来长江河口的治理开发,须继续遵循河口向东南方向的演化趋势,综合考虑河口开发的相互影响,以及加快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等规划的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把握长江口的演变趋势,是制定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方案的基础;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是保障长江口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满足航运发展需要,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首要任务;人工河口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长远方向;整治、围垦、疏浚相结合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主要措施;控制和稳定河势是当前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中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长江口的统一管理是促进长江口科学整治和合理开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涌潮数值模拟的困难,综述了钱塘江涌潮数值模拟的进展,应用有限体积-KFVS格式建立了钱塘江二维涌潮数值模型.模型在验证计算的基础上,预测了杭州湾规划设想方案、治江围涂工程和桥梁工程等对涌潮的影响,并已推广到溃坝波和海啸传播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涌潮数值模型分辨率高,计算稳定,守恒性好.该模型不但适用于无涌潮水域的模拟,也适用于传统数值模型不能模拟的涌潮等间断流的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