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稻田纯一 《园林》2011,(12):28-31
新加坡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致力于创造“花园城市(Garden City)”,目前成果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由最初规划的“花园城市”发展到“城市花园”(Cityina Garden),对整个国家进行的此般规划设想,与新加坡的整体景观规划及一系列的实践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建筑》2014,(2):80-85
<正>景观设计: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Landscape Design: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Atelier DYJG与自然的对话项目位于杭州西湖南面一处名为江洋畈的山谷中。10年前,西湖疏浚的约100万m3淤泥被输送到山谷建立的淤泥库中。多年以后,这个被人遗忘的地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淤泥中带来的植物种子逐渐萌发生长,这里变成了一片茂盛的沼泽林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花园     
尽管迄今为止新加坡花园节还非常年轻,只举办了4届,但它已成为亚洲最著名的花园节之一。花园节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举办,每两年一届,地点在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展中心,展出时间在每年的7月,持续一周。展览内容包括"梦幻花园"、"景观花园"、"世界花卉之窗"、"阳台花园"和"宴会花艺布置"等,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花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箐  王向荣 《中国园林》2012,28(8):83-85
迄今为止,"新加坡花园节"还非常年轻,只举办了4届,但它已成为亚洲最著名的花园节之一。花园节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举办,每2年一届,地点在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展中心,展出时间在7月,持续1周,展览内容包括"梦幻花园""景观花园""世界花卉之窗""阳台花园"和"宴会花艺布置"等,其中最具艺术色彩的是梦幻花园和景观花园,每个  相似文献   

5.
由项目指导PauI Baker领衔的Wilkinson Eyre建筑师事务所在一次国际设计竞赛中赢得了该项目的竞标。该事务所也是Grant Associates景观设计事务所领导的设计团队的一员。南部码头规划是码头开发机构发起的新加坡新花园规划的一部分。南部码头的花园将容纳该场地的一系列壮观建筑.  相似文献   

6.
杨思勤 《城市建筑》2012,(11):98-105
花园中的城市花园予世人的意义亘古之前就已存在。如《圣经》中描述的伊甸园不仅是人类最初居住的地方,而管理花园更是人类最初的一份工作。不同文明的发展造就了花园的诸多面貌。时至今日,不论是中国园林的文人底蕴、日式花园的禅意还是修剪得宜的观光花园,甚至你我家里阳台上的几丛盆栽,都是人与自然的亲密表现。新加坡国土狭小,人口又相当稠密,任何绿地景观都显得非常珍贵。目前,新加坡接近一半的土地都是绿地,换句话说,自然保护区的面积高达近3000hm2,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3,(5):146-147
新加坡花园节是亚洲最著名的国际性花园节之一。它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举办,每两年一届,展出时间为7月,持续10天。展览中最具艺术色彩的是"幻想花园"和"景观花园",设计师都是曾经参加过国际上最著名的花园展并在这些花园展上有成功作品的设计师。由于在2011年法国肖蒙花园节上成功设计了"天地之间"花园,设计者受到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的邀请,在2012年的新加坡花园节上设计一个"梦幻花园"。花园位于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平面为10m×10m的正方形。与以往的展园设计一样,  相似文献   

8.
杨思勤 《城市建筑》2012,(14):98-105
花园中的城市 花园予世人的意义亘古之前就已存在.如《圣经》中描述的伊甸园不仅是人类最初居住的地方,而管理花园更是人类最初的一份工作.不同文明的发展造就了花园的诸多面貌.时至今日,不论是中国园林的文人底蕴、日式花园的禅意还是修剪得宜的观光花园,甚至你我家里阳台上的几丛盆栽,都是人与自然的亲密表现. 新加坡国土狭小,人口叉相当稠密,任何绿地景观都显得非常珍贵.目前,新加坡接近一半的土地都是绿地,换句话说,自然保护区的面积高达近3 000 hm2,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9.
吕卫国 《规划师》2006,22(5):95-97
1引言 1950年,吴良镛先生在访问哈佛大学及景观设计名师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ill)时,敏锐地感觉到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Architecture,简称LA)学科对中国将来大规模建设的重要性,他回国后,得到当时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先生的帮助,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园林专业.  相似文献   

10.
本次访谈,陆伟宏从各个层面表达了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他的表述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言语间透着执著观点中肯而且具有启发性.反映了年轻一代景观设计师对设计实践的严肃态度和对景观设计的热爱。陆伟宏的观点也从某些层面反映了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实践的现状包括从实践角度的探索过程——困难与实验并存.信心与希望同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世界著名植物园之旅 新加坡植物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卫昌  张雪 《园林》2004,(3):6-7
新加坡植物园地处新加坡市中心,创建于1859年,面积52公顷。土地由农业园艺协会捐助,因为当时规划的是一个休闲观赏场所,协会在此举办了多次花展。1874年由于协会经济困难,把植物园移交给了政府。为了满足植物园发展的需要,殖民政府邀请了在邱园接受过培训的植物学家和园艺师来管理植物园。从为植物园作出贡献的历任管理者的工作历程可以充分反映出新加坡植物园的发展进程。首任园长H.N.Ridley1888年来到植物园在此孜孜不倦工作了23年。他大力倡导发展橡胶,为植物园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为东南亚橡胶工业奠  相似文献   

12.
斯巴鲁汽车代理商希望能在汽车展厅上建一个全轮驱动的试车道.以便客户能在新加坡市内试车。因为空间有限.代理商提出了在屋顶花园上试车的概念.因为这只需要在汽车展厅内适当添加一些设备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3.
1背景 南洋理工大学(NTU)是新加坡政府建立的大学,1991年在原南洋大学校址"云南园"上建立,它的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南洋理工学院,更早的历史可追溯到1955年由东南亚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起来的南洋大学.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华 《中国园林》2000,16(6):33-35
针对我们生存环境出现的异常现象,提出美化绿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研究新加坡在建设花园城市过程中环境美化绿化的目标、方法措施及实施管理方面的经验,为我国城市美化绿化、提高空间环境质量、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史和城市化角度对新加坡田园城市建设进行再认识,跳出过去多从绿化手法与形式方面的理解,总结在创造人与自然和谐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应当学习的几个原则:(1)在合理的生态单元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化空间模式;(2)放眼大地景观制定长远规划,合理保护与营造自然系统;(3)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城市文化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最高法院是为应对高速增加的人口和在一旁设施有限的旧法院而构想出的一个重要的新司法中心。法院位于新加坡河北岸的殖民区里,大楼从邻近的城市房屋的规模获得启示,提供了一个对殖民地的现代性的再诠释,表现出庄严、透明和开放的形象。该建筑包含12个民事法院,8个刑事法院和3个上诉法院以及为新加坡法学院提供的设施,它的结构反映了司法系统的等级。从形式上来讲,它通过拱廊连结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以环境优美的全球宜居城市著称.早在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就旨在将新加坡建成一个花园城市.经过50多年来的发展,如今新加坡更从“花园城市”向“花园中的城市”转变.除了各级城市绿地的贡献以外,屋顶花园建设功不可没.在各种制度的保障和鼓励下,新加坡屋顶花园建设已成为全球典范.通过解析新加坡各类型屋顶花园的规划设计特点,针对我国城市屋顶花园发展现状,从理念、景观和文化层面探讨对我国城市屋顶花园规划设计的有益启示,以期为我国城市,尤其是南方土地资源紧缺、经济发达城市的屋顶花园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Private Chinese gardens in 19th-century Singapore were rarely designed in the same way as their contemporary counterparts in China, though there were a few authentic Chinese mansions in the city. In response to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Whampoa’s Garden, the finest and earliest private Chinese garden on the island,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how and why garden owners selectively adopted certain Chinese features while designing the rest of their gardens in a way deviating from Chinese traditions. The study of Whampoa’s Garden begins with a sketchy introduction to the career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garden’s owner, Cantonese businessman Hoo Ah Kay, addressing his social connections, personal hobbies,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As the garden no longer exists, a study of available pictorial and written records from Chinese and Western sources is conducte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spatial layout and other designed features of the garden, some of which may have facilitated the display of Chineseness. Contemporaneous gardens from Hoo’s hometown will be compared to unveil hidden linkages between Whampoa’s Garden and Chinese garden ideas.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ection of Chinese symbols and the identities of their audience is examined as an approach to studying what affected how Chineseness was presented and how the landscape of south China was transplanted to this equatorial colo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