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力压裂加砂施工曲线形态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月明 《河南石油》2002,16(5):51-53
压裂是油气井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依据200多口井压裂资料,分析了其“加砂”工序中泵压、排量、混砂比曲线随时间的变化形态,归纳出“加砂”曲线的5种类型:下降型、下降稳定型、波动型、上升型、稳定型。研究认为下降或下降稳定型曲线形态主要是因被压开地层裂缝缝高的增加;波动型曲线形态主要受地层物性严重非均质性影响;上升型曲线形态是受地层渗透性差、层薄影响,造成缝高延伸受阻,水平延伸缓慢或是携砂液在地层缝内严重堵塞,产生砂卡,泵压突然上升;稳定型曲线形态可能是地层滤失量的增加,使施工泵压长时间维持常量。现场施工可根据加砂曲线形态,合理调整“加砂”施工参数,保证油井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压裂施工曲线特征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压裂施工特点及施工曲线的意义,根据压裂施工过程的主要工序,并结合二连地区现场大量施工曲线.经分析比较和认真筛选,重点列举和叙述了高挤前置液和携砂液阶段压裂曲线类型特征。尤其是压裂加砂过程泵压、排量随时间变化的形态描述,为今后现场作业及时了解和分析施工动态、合理调,整施工参数、优质安全完成压裂施工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压裂井的IPR曲线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利用试井曲线进行油气井压裂选层及压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油气井试井资料,研究了压裂选层的定性选层、半定量选层技术等,压裂井试井压恢曲线形态与压裂效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在选层时可利用试井资料,判断压裂井层的油气层信息,预测压裂效果。该方法科学有效,可以减少压裂选井的盲目性,提高压裂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压裂是油气井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依据200多口井压裂资料,分析了其“加砂”工序中泵压、排量、混砂比曲线随时间的变化形态,归纳出“加砂”曲线的5种类型:下降型、下降稳定型、波动型、上升型、稳定型。研究认为下降或下降稳定型曲线形态主要是因被压开地层裂缝缝高的增加;波动型曲线形态主要受地层物性严重非均质性影响;上升型曲线形态是受地层渗透性差、层薄影响,造成缝高延伸受阻,水平延伸缓慢或是携砂液在地层缝内严重堵塞,产生砂卡,泵压突然上升;稳定型曲线形态可能是地层滤失量的增加,使施工泵压长时间维持常量。现场施工可根据加砂曲线形态,合理调整“加砂”施工参数,保证油井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李文魁 《石油仪器》1996,10(3):39-41
在对国外文献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层条件下高能气体压裂过程中,井下高速、高温、高压的瞬时动态脉冲作用特点,开发了井下压力-时间过程的测试系统,为进一步改善油气藏开发中应用高能气体压裂提供一种有力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型测试对压裂地质特征分析的现场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长庆油田低孔、特低渗、低压油藏压裂规模,优化施工参数,获得较好的压裂效果,采用FracproPT10.2压裂软件对长庆董志、姬塬油田低渗储层3口探井实施的活性水、压裂液测试压裂进行了解释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储层岩石具有破裂压力和闭合应力低、近井筒弯曲摩阻小的岩石力学性质,停泵后裂缝中的净压力小,裂缝延伸不明显等力学特征及储层特低渗、滤失系数小等地层特性。依据对储层压裂特征的认识及分析获得的参数,对3口井的施工设计进行了优化及现场实施,压后试油日产分别为33.9 m3、26.5 m3和17.5 m3,成为长庆油田2005年的3口高产井,为探井压裂进行储量评估和该区以后水力压裂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建立均质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通过拉氏变换法求解模型,获得井底压力动态响应表达式。最后利用数值反演,绘制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板曲线;基于渗流机理分析曲线形态特征,并划分流动阶段。此外,分析了多段压裂水平井裂缝条数、裂缝半长、裂缝高度、裂缝间距、裂缝倾角对曲线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受储层非均质性、天然裂缝发育和层理等的影响,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时施工压力曲线形态复杂,所蕴含的大量信息难以被充分挖掘。为了准确表征水力压裂裂缝参数进而评价压裂效果,基于页岩气缝网压裂理论,采用套压、泵注排量、支撑剂浓度等实时数据,建立井底净压力折算模型,构建净压力斜率和净压力指数两个关键表征参数,动态划分净压力曲线阶段,用以描述压裂过程中不同裂缝延伸行为所对应的力学条件,识别出缝网延伸、裂缝延伸受阻、裂缝延伸正常、裂缝沿层理延伸、裂缝沿缝高延伸、液体快速滤失等6种裂缝延伸模式,综合形成了页岩气水平井缝网压裂施工压力曲线诊断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所形成的方法摒弃了常规储层压裂施工曲线诊断识别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缝网复杂指数这一新概念;(2)缝网复杂指数越大,代表缝网延伸和层理延伸的时间越长,储层改造效果越好;(3)以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区页岩气井为研究对象开展应用,单井平均缝网复杂指数为0.3,与该区微地震监测结果吻合度较高,证实所形成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结论认为,该模型方法有助于提升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潜力和水平,对于完善页岩气储层缝网压裂压后评价技术、指导现场压裂施工实时动态调整具...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压裂酸化施工优化设计技术,实践说明,可以提高施工成功率和有效率,有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水力波动注入压裂作业中连续管的动态力学行为,根据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水力波动注入压裂下连续管在井下的动态载荷及其应力强度模型,分析了波动排量、工作转速、井深及注入时间对连续管环空动态压力及动力强度安全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稳定排量注入方式相比,采用波动注入方式可以降低连续管井口环空最高压裂作业压力;水力波动注入压裂工艺虽对井下连续管的动力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仍可确保压裂作业中全井段连续管处于安全状态;水力波动注入压裂过程中,井下连续管的力学行为呈现出复杂的动态力学特征。分析结果为水力波动注入压裂作业过程中连续管的失效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型机组动、静部件碰磨分析及处理办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静部件碰磨是当前大型机组现场常见故障。结合近年北京燕化分公司大型机组发生的两起典型动、静碰磨案例,介绍了故障简况、振动特征、分析诊断过程和现场应急处理方法,为碰磨故障的准确分析、诊断和现场采取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眼井最优水力学设计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在充分考虑小眼井钻井特点和合理确定环空压耗的基础上,将喷射钻井理论和环空携岩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导出了在两种工作方式下优化设计小眼井钻井水力参数模型,并开发了应用软件。通过实例计算,提出了在小眼井最优水力学设计中采用最大水功率工作方式的重要性,并建议在大眼井的水力参数设计中考虑钻柱的偏心、旋转和钻杆接头对环空压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杜环虹 《测井技术》1996,20(1):48-52
本文介绍了测井曲线拟合方法,给出了不同窗长下的拟合结果,讨论了该结果在平滑滤波和分层取值中的应用。通过选择不同的拟合窗长,可以调节平滑程度和控制分层粗细,以满足不同的分层需要。  相似文献   

15.
应用机械振动理论,对液压抽油机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抽油泵的动力响应可分为 2部分,一部分是随悬点一起的运动,另一部分是由悬点位移激发的振动响应,其频率为系统的固有频率。通过对驱动系统的参数优化,得出在停顿时间Δt1=0.6s、加速时间Δt2=0.3s时,抽油泵将出现超冲程,超冲程长度为 0.12 5m,这对于提高采油效率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 抗燃液压液的主要类型、特点和现状,对我国抗燃液压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钻测井曲线在地质导向钻井和实时地层评价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考虑到实际钻井中常测有一条随钻伽马曲线而未测随钻电阻率和孔隙度曲线这种情况,章介绍了一种实时构造随钻测井曲线并用于水平井钻井的地质导向新方法。该法根据邻井(直眼井或水平井)的测井和录井资料,借助于回归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法,可模拟生成随钻电阻率和孔隙度曲线,利用该模拟曲线可提高地质导向钻井的能力。将该法应用于新疆莫北油田3口水平井的实时钻井中,取得了明显的随钻跟踪地质目标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驱作为一种三次采油方法已进入矿场工业化应用阶段,研究聚合物驱油的生产特征对其工业化推广应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河南油田聚合物矿场生产过程,初步认识了聚合物驱油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田今后注聚方案的编制和动态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我公司CO锅炉自运行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施改造封闭折焰角,增加了空气预热器。增设低低温过热器及吹灰器等手段,达到了良好目的。对装置的平稳运行和节能降耗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ʯ�ͱ�ѹʽҺ�����������ѧģ�͵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向纵深发展的需要,石油液动冲击回转钻井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硬地层钻井技术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的广泛关注。而其中性能优良的冲击器的设计与制造是该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的关键所在。章通过分析冲击器的工作状态,冲击参数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模型检验给现场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冲击参数设计方法,为冲击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