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由国家建材局组织的全面提高“洛阳浮法”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技术创新改造项目专家论证会前不久在洛阳召开。“洛阳浮法”研究成功已近30年了,第一条“洛阳浮法”生产线通过国家鉴定也已近20年。在这个时候召开全面提高“洛阳浮法”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技术创新改造项目专家论证会,对我国建材工业特别是对平板玻璃工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国家建材局副局长乔龙德要求与会代表站在振兴民族工业的高度,对这一技术创新改造项目进行认真的论证,使项目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更加科学、合理。全行业都要关注、支持这一项目的实施,玻…  相似文献   

2.
"洛阳浮法"30年走在自主创新的大路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30年来,作为世界三大浮法工艺诞生地之一的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举民族玻璃工业大旗,坚持依托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不断完善提高"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平板玻璃行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引领了中国玻璃制造工艺的伟大历史性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3.
谈实现洛阳浮法技术的持续创新赵玉林洛阳浮法技术创新的成功是我国玻璃工业的骄傲和自豪。但也不能不看到,在整个70年代乃至80年代,洛阳浮法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在产品质量、拉厚拉薄、新品种、生产规模、自动化水平、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大。至今,...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是否推广和如何推广洛阳浮法工艺,仍然有分歧。其中有两种比较对立的意见:一种认为洛阳浮法已经经过国家级鉴定,可以推广。因此,凡新建玻璃生产线,应以采用浮法工艺为主;与此相对立的意见是,洛阳浮法虽然经过鉴定,但当前还不宜推广,在“六五”甚至“七五”期间,仍应以垂直引上工艺为主。后一种意见又分两种:一种是对洛阳浮法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效果有若干疑问,实际上是对洛阳浮法是否能推广有怀疑;一种认为我国当前平板玻璃最大的矛盾是数量问题,建设资金又短缺,玻璃工业的技术基础还很差,目前推广浮法生产高档产品,并不适宜。针对上述意见,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信息与文摘     
“洛阳浮法”配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洛阳玻璃厂设计研究所电气室科技人员,经过一年半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试验,成功地开发出浮法生产线主传动、拉边机三相交流变频调速系  相似文献   

6.
林楚荣 《中国建材》2003,(11):14-16
作为我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的主要发明单位之一,杭州院继续集中力量攻坚,经过努力完成了我国第一条大型浮法生产线的设计,于1985年建成了洛阳二线,为我国浮法技术向大型化发展,又树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并确立了洛阳浮法工艺作为我国平板玻璃生产主体工艺的地位。该设计项目在1994年获得“全国最佳工程设计特奖”,而杭州院则是建材行业惟一获此殊荣的设计单位。图为院长林楚荣(左)接受奖杯。  相似文献   

7.
稳定生产25毫米积厚玻璃能够在线切割包装日产量4000重量箱最大规格12米×4.2米总成品率达到50%以上2001年4月2日凌晨2点,对于洛玻集团来说,是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该公司浮法一线开始稳定批量生产25毫米积厚浮法玻璃,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填补了“洛阳浮法”技术生产这种玻璃产品的空白,使“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实现了生产25毫米这一世界上最厚的浮法玻璃规格指标,标志着“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己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是“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的诞生地。“洛阳浮法玻璃工艺”与英国“皮尔金顿浮法玻…  相似文献   

8.
2002年2月28日,从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的诞生地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并采用部分高新技术兴建的我国第一条超薄玻璃生产线成功拉引出1毫米优质浮法玻璃,已完全具备大批量生产的能力。A级品率达到95%,总成品率达到70%以上,填补了我国超薄浮法玻璃的一项空白。  “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未购买英国皮尔金顿公司浮法工艺技术专利,靠自行研制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浮法工艺技术之一。1971年中国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  相似文献   

9.
“洛阳浮法”跻身世界三大浮法技术之列蒋琥勤自1981年我国采用自主研制的“洛阳浮法工艺”技术建设的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鉴定以来,中国玻璃工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已投产浮法玻璃生产线57条,产量8500万重量箱,占全国平板玻璃总...  相似文献   

10.
彭寿 《中国建材》2003,(12):25-27
自英国皮尔金顿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发明浮法工艺并成功用于工业化生产后,浮法工艺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平板玻璃生产的主导工艺。为改变玻璃工业的落后面貌,我国玻璃行业的科技精英,在当时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团结协作,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开发浮法玻璃生产技术的艰苦创业之路。从1963年到1981年,历经18个春秋,先后完成了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并加以改进完善,于1981年4月27日通过了国家级技术鉴定,并被命名为“中国洛阳浮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惟一没有购买皮尔金顿公司专利技术使用权而自行发明浮法工艺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被国家建材局定为中国浮法技术改造样板线的洛阳玻璃厂浮法二线技术改造工程,于11月4日一次投产成功,实现了中国洛阳浮法“由里到外”的第四次突破。洛阳玻璃厂是“中国洛阳浮法”的发源地。浮法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平板玻璃生产技术。英国皮尔金顿兄弟公司历时7年,于  相似文献   

12.
闵参厚 《中国建材》1996,(12):17-20
谈我国浮法玻璃的集约型之路闵参厚“中国洛阳浮法”自1981年在洛阳玻璃厂通过国家鉴定、命名和推广以来,从当时的一条试验生产线,截至1995年底,用“中国洛阳浮法”技术先后建成投产的已有37条生产线(不包括用非“中国洛阳浮法”建成的5条中外合资生产线)...  相似文献   

13.
4月30日洛阳玻璃厂厂长祝友文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洛阳玻璃厂第二浮法生产线已批量生产2毫米浮法玻璃,它标志着中国浮法——洛阳浮法技术的重大突破。笔者在洛阳玻璃厂第二浮法生产线亲眼看到板宽3.4米、厚2毫米的浮法玻璃,正以每小时934米的速度,不断地被拉引出来。至此,洛阳浮法已能象国际先进浮法那样拉  相似文献   

14.
40年前,我们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中国第一块浮法玻璃;40年间,我们在风雨的砥砺中使洛阳浮法在创新中求强;40年后,我们正肩负振兴中国民族玻璃工业的重任,再续辉煌。今年是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诞生40周年,回首往昔,作为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艺诞生地之一的中国建材集  相似文献   

15.
第二代提高型“洛阳浮法”生产线点火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2亿元对浮法一线进行脱胎换骨的技术改造,建成第二代提高型洛阳浮法玻璃生产线,点火仪式于197年12月28日举行。这是目前我国民族玻璃工业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浮法玻璃生产线。...  相似文献   

16.
1956年,洛玻开始筹建;1971年,我国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在洛玻建成投产,打破英国公司的技术垄断;2001年洛玻建成我国第一条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成功生产出1.1毫米浮法玻璃,打破了日本和比利时的垄断;2004年成功生产出0.7毫米超薄浮法玻璃,结束了只有日本公司独霸生产的局面.50年来,洛玻一直锲而不舍地依靠技术创新,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超薄玻璃生产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洛阳浮法玻璃工艺"也跻身世界三大浮法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17.
车明 《中国建材》1996,(10):29-31
中国浮法的摇篮———写在“洛阳浮法”工艺诞生25周年之际车明长期以来,史学家们一直在争论,中国的玻璃是“自创”,还是“泊来”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早在西周春秋时期,伴随青铜器冶炼技术的出现,中国就已经能够生产玻璃了。当时的玻璃只是低熔点玻璃珠,呈浅绿...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世界平板玻璃三大浮法之一的中国“洛阳浮法”技术,发展迅速,但总量过剩,优质产品短缺;超薄、超厚与高透明等品种依赖进口的局面不容忽视。通过玻璃实物质量对比检测方法.用数据与结果分析与国外产品的差距。重点分析微气泡、表面渗锡和均匀性等主要差距的产生原因.并结合生产工艺参数.探讨在原料、熔化、成形、控制等工艺技术与装备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洛阳玻璃厂依靠“洛阳浮法”三条生产线的技术优势,顺应市场需求,继研制开发生产茶色、蓝灰色浮法玻璃之后,日前又推出了适销对路的宝石蓝浮法玻璃,倍受用户的欢迎,产品呈现供不应求趋势。近年来,洛阳玻璃厂以产品质量求生存,以开发研制新产品和调整产品结构增效益,不断推出顺应市场需求的浮法玻璃新产  相似文献   

20.
“八五”期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甲板玻璃工业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及新产品、新市场开发为重点,对现有企业实施旨在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新建及改、扩建了一批高水平浮法及加工玻璃生产线,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结合工程项目,进行了浮法及加工玻璃相关领域的科技攻关;完善“洛阳浮法”技术,积极扶持装备、耐火材料的发展;以建立企业集团为龙头,逐步形成了可积极参与国际玻璃技术与产品市场竞争,面向两个市场,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