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源区草场和湿地严重退化,沿河不少湿地出现逆向演替现象,近30a来干流与河口地区鱼类组成与数量急剧减少.预计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水循环过程的改变将进一步加剧水生态退化的趋势.针对黄河水生态现状,结合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围绕黄河河流生态系统良性维持的关键生境和敏感因子,提出黄河水生态系统良性维持的适应性对策:确保重点生态单元用水,实施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水生态监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基础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浅析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津  周涛 《治淮》2008,(11):6-7
近年来,淮河流域高密度的人口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出现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等现象。虽经多年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恶化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河段水体功能得到一定恢复,但与国家水污染防治目标和水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根据黄河流域及河流生态系统特征,从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层面出发,指出湿地和鱼类栖息地规模和质量是黄河河流健康的重要标志,是黄河水生态保护的重点关注对象。在黄河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黄河上中下游及源区、河口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制定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提出了重要湿地和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扎龙湿地水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使湿地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下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中在水质评价和水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水污染途径,保护湿地植被,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自身需求、水生态系统的保护需求和遏制城市水生态危机角度出发,介绍了水生态分区对于城市规划的意义,探讨了水生态分区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依据北京市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北京市划分为2个水生态一级区、5个水生态二级区和24个水生态三级区。最后,提出了北京市地表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地下水保护区、面源污染控制区、景观休闲区等五类区域的保护规划措施。将水生态分区方法引入城市规划,有助于在宏观规划层面提出对城市发展用地性质、布局的要求,同时可为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论湿地的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结构复杂,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对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保护。研究了国外湿地保护的经验教训,介绍了各大洲有关国家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保护措施、标本兼治的保护策略,以及制定相关系统性法规和规范性管理制度。探讨了中国湿地的现状,为保护湿地、挽救生态环境危机的紧迫而有效的措施,以及制定《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等政策、规划。提出了保护湿地必须走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原则意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三江平原湿地开发加剧,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并影响到了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文章主要从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两个层面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变化保护进行阐述。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的要求,针对退化区域,从生态恢复技术与方法的角度,加强了湿地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以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保护措施,为实现湿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哈尔滨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蜿蜒千里的松花江穿城而过,"两河、三沟"交相呼应,万顷湿地静卧城中。为了充分发挥宝贵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优势,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水利部和黑龙江省关于做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要求,立足市情,科学谋划布局,强力推进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2010年,哈尔滨市成为全国第二个副省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进一步加快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王津  马天旗 《治淮》2009,(12):16-17
洪泽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成湖800余年,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极为重要并具有代表性的内陆湿地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大的调蓄湖泊。其水生态系统与上游河流来水水量水质、滨湖地区面源污染以及内源污染休戚相关,因此洪泽湖保护重点在于做好上游河流汇水区水污染防治、滨湖地区面源污染控制等水质保护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调度等水量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系统尤其是水生态系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出现了水源枯竭、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等问题,河道断流、湿地萎缩消亡、地下水超采、绿洲退化等现象也在很多地方发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利部与部分地方政府共同开展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2005年以来先后批准了桂林、武汉、莱州、无锡为试点城市。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探索保护与修复的模式和技术,建立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为全国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借鉴与示范,为治水新思路的实践提供丰富的内容,创新技术方法,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于2006年5月24~25日在京召开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专题研讨会。会上,试点城市介绍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专家现场进行点评,相关专家就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前沿技术作了专题介绍。这些技术、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在今后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流域水循环支撑的河流、湖沼湿地以及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类型复杂。针对我国水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一是水生态自然保护区的部分生态需水过程不能保障,区域生态用地问题凸显,建议加强水生态保护区上游的水利工程调度管理,尽快开展最小生态用地的研究与管理;二是水生态保护区部门分割,完整性差,需要整合不同目标的水生态保护区,以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纳入水功能区,实行以流域为单元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2.
《治淮》2014,(12):F0004-F0004
核定淮河流域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确定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水质监测,定期通报,及时掌握流域水质变化动态,监督预警联防一体,维护河湖健康;试点先行,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积极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创建。  相似文献   

13.
水生态监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水生态保护越来越重要。从生态学、生态系统和生态水文学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水生态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在水生态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介绍水生态监测的现状。在对比水生态监测与传统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生态监测的要求和实施步骤。旨在为各地水生态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独特生态系统。它与森林,农田并列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与人类有着息息相关的依存关系。本在简要介绍湿地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湿地面临的主工提出了河南省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湖北省武汉市被水利部批复为水生态试点城市后。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逐步加大。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严格水资源管理。实行“三条红线”控制的目标要求。先后出台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等几十种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的法规、规划。大力推进水生态系统建设。目前,武汉市的水生态城市已经基本形成了“六大工程。一个体系”建设态势。并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学习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江 《人民长江》2006,37(1):80-80
实施“清水入湖”、水系网络的生态构建与修复、主城区滨江滨渠综合整治、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自然湿地及水利风景区保护6大工程,武汉市政府召开会议,研讨全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围垦工程截断滩涂区域与海域水体的生态关联,引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急剧变化。漩门三期围垦工程于2006年开工、2010年合龙,圈围滩涂面积45.3 km2,基于工程前和工程后围区内水体盐度、营养盐、生态调查数据和围区鸟类群落调查,分析漩门三期围区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评估围垦工程对围区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围区建成之后,围区水体和滩涂不再受潮汐作用影响,围区水体呈现淡化,盐度在1.2‰~1.8‰;围区内原有的海洋生物均转变成适应淡水的物种,围区水体生态系统已形成新的淡水生态系统;从鸟类的调查结果看,工程后的围区记录到的水鸟多于历史记录,区域鸟类种类和数量集中分布在围区,究其原因可能是围涂区域由原来的潮间带湿地和海洋水体变成了养殖鱼塘、裸露高滩和静止水面,增加了鸟类栖息地类型,在现阶段增加了区域栖息的水鸟种类。后续围区开发和生态修复应遵循生态系统的转变,以淡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为修复目标,以最大化围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湿地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湿地资源类型众多,广义湿地面积占流域的65.9%。太湖流域的湿地保护是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组成,湿地保护和建设不仅是太湖生态修复的核心内容,也是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保护好流域内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湿地的综合效益,是尽快实现太湖水质和流域生态实质性好转的关键之一。生态建设是主线,保护和修复是关键。综合措施是根本。  相似文献   

19.
明确区域水生态特征与水生态服务功能类型是水生态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分析淮河流域水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流域内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参考现有生态服务功能的概念、内涵、分类等研究,提出淮河流域二级水生态服务功能体系。针对3类一级水生态服务功能和7种二级功能,分别给出其具体释义与简要特征描述。对淮河流域水生态特征的辨识与水生态服务功能的划分,可为流域生态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水艳  李丽华  喻光晔 《治淮》2015,(1):25-26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的南北气候过渡带,流域面积27万m2。干流以北地区天然基流缺乏,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内支流众多,分布有大量湖泊、洼地,是河湖并存的典型流域水生态系统。目前,淮河流域大部分区域水生态系统存在无节制的过度开发,水生态系统健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研究流域生态需水问题已经成为维系河湖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工作。结合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的发展过程,本文在总结淮河流域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