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复配优化技术研制了一种柴油储存安定性添加剂,对其理化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对柴油安定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添加剂的综合性能优于美军同类添加剂产品;可抑制富含胶质柴油的实际胶质生成,且呈现柴油安定性越差,抑制作用越明显的规律;可有效降低柴油中总不溶物含量,且总不溶物含量下降率与柴油质量衰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对酸度、色度没有明显影响。经研究,确定将总不溶物含量作为柴油储存寿命的表征指标,预计该添加剂可使柴油储存寿命延长1.6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氧压法(ASTM D5304)对不同类型和来源柴油的储存安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大量模拟储存试验,研究总不溶物含量、实际胶质含量、酸值等不安定组分的生成倾向,根据国家成品油标准和国家储备对油品储存时间的要求,提出适合国家储备柴油的质量指标。适合长期储存的柴油指标:模拟储存48 h后总不溶物含量不大于2.5 mg/(100 mL),实际胶质含量不大于50 mg/(100 mL),酸度不大于7 mgKOH/(100 mL);建议柴油的参考收储指标:模拟储存48 h后总不溶物含量不大于10 mg/(100 mL),实际胶质含量不大于100 mg/(100 mL),酸度不大于7 mgKOH/(100 mL);适合长期储存的军用柴油指标:模拟储存72 h后总不溶物含量不大于1.5 mg/(100 mL),实际胶质含量不大于10 mg/(100 mL),酸度不大于5 mgKOH/(100 mL)。研究结果可以为国家成品油储备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燃料清净剂对柴油氧化安定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考察了柴油清净剂对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加剂柴油实际胶质主要影响因素为柴油,氧化安定性不溶物主要影响因素为柴油,其次为柴油清净剂。加剂柴油实际胶质与空白柴油实际胶质呈线性关系。军用柴油氧化安定性好,加入清净剂对氧化安定性影响较小。轻柴油氧化安定性差,实际胶质高,氧化安定性不溶物多。清净剂对其氧化安定性性能影响很大;实际胶质变化率范围为-38.2%~16.4%;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均下降,下降率范围为32%~68%。通常选用能够显著降低胶质和氧化安定性不溶物的清净剂。  相似文献   

4.
在柴油中加入清净剂,采用ASTM D 4625方法,于43℃储存0d、84d、168d,测定柴油的实际胶质和总不溶物含量,采用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考察了实际胶质和总不溶物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清净剂柴油在储存过程中,其实际胶质和不溶物的量主要由柴油本身性质和储存时间决定,清净剂的配方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加清净剂柴油的实际胶质和不溶物均呈线性递增,递增速率主要由柴油本身性质决定。加清净剂柴油的实际胶质(不溶物)与空白柴油实际胶质(不溶物)之间呈线性关系。各种清净剂对柴油储存安定性能影响不同。43℃储存168d后实际胶质和总不溶物变化率范围分别为 8.6%~40.1%和-37.9%~76.2%。结合改善柴油储存安定性能和优选性能优异清净剂的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加清净剂柴油长期储存。  相似文献   

5.
FS法精制催化裂化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行研制的FS化学精制剂和FS01络合捕集剂精制催化裂化柴油,以改善催化裂化柴油的氧化安定性。结果表明,在剂油质量比为1:350时,催化裂化柴油色度降低,碱性氮脱除率可达54.2%,实际胶质脱除率可达79.3%,总不溶物降低2mg/L,柴油收率达99.85%。精制后柴油储存安定性显著提高,储存3个月后,仍满足国家一级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二甲基亚砜萃取改善焦化柴油颜色安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甲基亚砜为萃取溶剂,用溶剂萃取的方法提高焦化柴油的颜色安定性。试验表明:精制油的然度、氧化安全性总不溶物、实际胶质均可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焦化柴油中的氮化物、酸性化合物等不安全组分得到有胶脱除,颜色安定性提高,柴油收率在90%以上,溶剂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豆油基、棉籽油基、棕榈油基等生物柴油储存过程中其质量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明显差于棉籽基生物柴油;在常温储存过程中,酸值变化不能作为判断油品质量的决定指标,采用诱导期和总不溶物2项指标评价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更全面;较高储存温度会缩短生物柴油储存期限;储存过程中,水分的增加会使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变差,应严格控制水分在标准要求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油沙沥青减黏裂化和供氢热裂化改质油的密度、黏度、安定性、沥青质含量、甲苯不溶物含量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的变化,研究了供氢热裂化改质油的储存稳定性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减黏裂化和供氢热裂化改质油的密度、黏度、安定性、沥青质含量和甲苯不溶物含量均呈现增大的趋势,说明两种改质油的稳定性均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变差;在相同条件下,相比于减黏裂化改质油,供氢热裂化改质油的密度、黏度、沥青质含量和甲苯不溶物含量随储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幅度较小,供氢热裂化改质油的安定性(斑点试验等级)一般不超过2级,满足船运对油品安定性的要求,说明供氢热裂化改质油的储存稳定性优于减黏裂化改质油;供氢热裂化改质油稳定性改善的原因主要为供氢馏分油的供氢作用和体系胶体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厂催化柴油氧化安定性指标远高于国标要求的情况,选取了4种柴油稳定剂对柴油调和后,可以使柴油中的氧化总不溶物含量下降,能够有效降低氧化安定性指标,为调和生产合格的柴油产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评定柴油氧化安定性的方法,研制了一种新型柴油氧化安定性评定仪并确定了以氧化诱导期和氧化拐点作为氧化安定性的表征量。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因素,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140 °C,试样量70 mL,氧压700 kPa;建立了表征量与140 °C可滤出不溶物之间的相关性模型。结果表明,氧化拐点对140 °C可滤出不溶物的预测效果良好,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区分性,能够较好地评定柴油氧化安定性。  相似文献   

11.
徐忠贤  徐慧 《石油商技》2003,21(6):24-27
通过对直馏柴油生产-10号军用柴油工艺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柴油质量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通过加氢精制可克服直馏柴油实际胶质超标问题,同时降低硫含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类型的有机土在不同基础油中的胶体率差异较大的问题,分别对两个不同厂家的有机土(1#和2#有机土)进行胶体率实验。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基础油、不同的极性溶剂(激活剂)和浓度、不同的搅拌速率、不同的搅拌时间对有机土胶体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有机土在0#柴油中的胶体率100%,而在5#白油中的胶体率为20%,加入不同的极性溶剂胶体率达到100%;2#有机土在0#柴油、3#白油、5#白油中的胶体率均不足10%,加入极性溶剂后胶体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搅拌速率从3000 r/min增加至13 000 r/min,有机土胶体率从18%增加至29%;搅拌时间由5 min延长至40 min,有机土胶体率从22%增加至40%。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揭示了激活剂对有机土胶体率的作用机理,并对有机土胶体率性能指标的评价提出了建议,应明确测试条件,比如搅拌时间、搅拌速率、测试温度等,这些因素对有机土胶体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柴油液相循环加氢装置停工换剂期间柴油无法出厂的问题,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进行了采用蜡油加氢装置生产国Ⅴ柴油的工业实践。结果表明,在装置处理量为175 t/h、反应器入口温度为352 ℃、反应压力为9.4 MPa、氢油体积比为500、体积空速为0.97 h-1、分馏塔塔底温度为222 ℃、分馏塔塔顶压力为0.11 MPa的工艺条件下,柴油产品硫质量分数稳定在3 μg/g,达到国Ⅴ柴油标准。在蜡油加氢装置生产国Ⅴ柴油期间发现冷高压分离器超负荷、加热炉超负荷、尾油出装置温度高、柴油水含量高等问题,问题皆得以解决。工业实践的结果可为蜡油加氢装置生产国Ⅴ柴油提供数据支撑及改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定容燃烧弹系统上,研究了柴油在不同氧含量和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喷射自燃行为。采用十六烷值改进剂硝酸异辛酯(EHN)、含氧组分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和高密度燃料(HDF)与基础柴油复配,研究了不同复配柴油的十六烷值特性和在不同压力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氧含量和压力的下降会使柴油的着火滞后期和燃烧滞后期延长,燃烧滞后期对氧含量的敏感性大于压力的变化;当压力下降时,柴油燃烧的压力升高最大值会降低;当氧含量下降时,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压力升高最大值会随氧含量下降而升高;复配柴油的燃烧滞后期和动态十六烷值对压力变化的敏感性与柴油的组成密切相关。柴油热值严重影响燃烧的压力升高值,通过加大喷油量可有效提高压力升高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管式炉高温法测定柴油中硫含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多个柴油样品用管式炉高温法进行硫含量测定,均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2.6 Mt/a柴油加氢装置采用FH-UDS催化剂。工业运用结果表明:原料和操作条件达到设计要求;在反应压力7.55 MPa、体积空速2.42 h-1、平均反应温度365℃、氢油体积比386.9等工艺条件下加工焦化柴油、直馏柴油、催化柴油和焦化汽油等混合原料,生产出硫含量小于350μg/g的清洁柴油。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国产重负荷柴油机台架(CA6DL)考察了柴油硫含量对柴油机的烟炱生成量及烟炱分散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CA6DL台架的烟炱生成量及黏度增长与美国API规格标准台架MACK T-8E之间的关联性。试验结果表明:柴油硫含量对CA6DL台架的烟炱生成量影响不大,对柴油机油的烟炱分散性能有一定影响;通过适当改变CA6DL发动机工况,可生成大量烟炱并有助于柴油机油分散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稠油粘度预测模型都近似将粘度处理为温度和API重度的函数,然而稠油粘度实际上还与沥青及胶质含量、含水量等有关。利用29口井的稠油样品测试资料,对4个常用的脱气稠油粘度预测模型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对比拟合的方法建立了新的脱气稠油粘度预测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温度、API重度、沥青与胶质含量、含水量的影响。运用新模型预测了稠油样品的粘度,在2个API重度范围内预测粘度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5.76%和17.20%,远小于所评价的模型;运用新模型实例预测了另外11口井的稠油样品粘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7.66%,基本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The commonly used heavy oil viscosity models are considered as th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PI, and colloid asphalt. Some of the published correlations are just for one oil field or a region, but they have some limitations when the viscosity of other oil samples is calculated. Even these multi-parameter models cannot be used in the absence of API or colloid asphalt content data.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nd simple method to predict the viscosity of heavy oil based on the Arrhenius model, which only needs to measure the viscosity of heavy oil under the temperature condition of 50°C. This method can predict the viscosity in the absence of API or colloid asphalt content data. A total of 31 heavy 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ublished literature works to test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new method and other eight classical models. The new method can predict the viscosity with an average relative error of 2.37% and an average absolute error of 8.43%.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ly used model, the new method shows consistently accurate results. It also reduces the experimental workload and calculation process, without measuring the API and asphalt content data.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柴油加氢装置生产国Ⅴ和国Ⅵ柴油时催化剂失活速率显著高于生产国Ⅳ柴油及装置运行周期受限的问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系统研究了原料油干点、氮含量及二次加工柴油比例等对柴油超深度脱硫的影响,并对柴油原料的干点、二次加工柴油比例的控制及提高装置稳定运行的催化剂选择等提出优化建议.研究表明,要延长柴油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