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1)
“五育并举”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创新内容,体现了价值目标上“全面”与“重点”的辩证统一、育人格局上“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彼此渗透、“五育”主体上学与教的相互融通。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育并举”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点和“共产主义新人”观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动力。当前,“五育”地位失衡、“五育”之间相互脱节、人才培养方案较为滞后的困局尚未解决。需要在顶层设计方面革新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优化“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设,在资源保障方面强化“五育并举”支持体系建设,在结果考核中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钢结构》2011,(2):87-88
在近日召开的“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高耗能产业的产能将达到峰值。“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不断加速的“重化工业化”的发展格局有望扭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三资”、乡镇企业的发展势不可挡,落户各种开发区、工业小区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三资”、多镇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随着“三资”、乡镇企业的成倍增加,诱发火灾的因素也日益增多。据某市消防部门统计.1995年全市共发生火灾455起,直接经济损失达460多万元,其中“三资”、乡镇企业发生火灾77起,直接经济损失155万元,分别占全市火灾起数和损失的17%和34%。  相似文献   

4.
“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胜利 《工程质量》2005,(12):63-63
商务部长薄熙来有句令国人心酸的话,“出口8亿件T恤才能换回一架空客飞机”,凸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在下—个五年中,中国要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中,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是重要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5.
郑为平 《规划师》1999,15(1):22-23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它有利于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固此,在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方面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特种结构》2010,(4):I0001-I0007
“十一五”初期.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提出了“五个坚持”的总体发展思路:即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的发展思想;坚持“科技立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坚持“强化主业,打造链条”的发展路线;坚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  相似文献   

7.
《砖瓦世界》2005,(3):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关键时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砖瓦工业作为建材行业的基础工业,是建材“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推进墙材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工作中,砖瓦工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会同业内专家根据砖瓦工业“十五”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砖瓦工业“十一五”面临的形势,制定了《砖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一五”砖瓦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措施和建议。欢迎广大读者解读并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近日,农业部出台《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未来五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将力争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5年突破18万亿元。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和谐”观作为人类健康的理想境界,以“整体辩证”的思维方法将人与宇宙、自然当作一个有机整体,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其强调人的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抓住了人类健康的核心和根由。 这些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医学、养生学的理论根基,而且大大丰富了现代人类健康学的理论宝库,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整体和谐”的健康观不仅应是人们追求身心健康的正确导引,也应该是我们构建健康住区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0.
潘莹  施瑛 《华中建筑》2009,27(1):149-154
岭南文化的“重商”思想的发展成熟影响了明清以后“岭南派”建筑的形成,“岭南派”建筑注重实用、追求享受的功能观,张扬显露、追逐潮流的装饰风格,人神共居、求财祈福的环境意象和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的建筑文化特征都深深根源于“重商”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小城镇发展现状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线腹地,属粤港澳经济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被誉为广东省经济“四小虎”;城市建设成绩显著;1995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联合国“人居荣誉奖”等称号。小城镇发展也很迅速,外观与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生产力成倍增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市共有乡镇企业2.6万多家,吸纳劳动力40.3万,解决了大量农业富余人员。乡镇企业产值占市工业产值的69.5%,镇区所实现的GDP总量占全市总额79.7%;城…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房屋拆迁工作,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最为敏厦轧最为复杂的“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干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编按]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又一创造,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民带来了温饱,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农民带来了小康。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成绩巨大,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中国现代化建设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农村建制镇数量多、布局分散、镇域范围小,对乡镇企业的聚集功能较弱,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反而强化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所以说,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反映了城乡分割下农民进不了“城”的“自发”与“无奈”,是二元社会经济架构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在健康城镇化进程中的意义值得重新认识、发掘.将乡镇产业资本积累作为乡镇企业对小城镇作用机制研究的逻辑起点,试图从内源性生长特质视角,构建包含乡镇企业产业资本形成扩张、空间作用、要素回馈三方面的“产业资本成长-小城镇演化”基本分析框架,分双轨经济时期和市场化时期两个阶段,就乡镇企业在农村工业化与产业资本成长过程中对苏南小城镇发展变迁的作用机制与动力过程进行总体解释.认为适度保护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内生资本积累方式,从区域长远发展角度开启“去价值链低端锁定”的产业升级道路,应当成为苏南地区转型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环江县自1991年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以来,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对世纪即将到来之时,如何培植新优势,保持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和冷静思考,我们认为,只有坚持“五个必须”,实行目标同向、上下同心、全局同力,才能实现“建筑之乡”的持续发展,才能使郊江县这个建筑规模小县发展成为建筑大县、建筑经济强县。._一是必须重新认识建筑业一选幻梦X孽——ry/多年来,和江建筑业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反哺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  相似文献   

16.
高鹏 《小城镇建设》2004,(11):30-3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在正确理解、牢固树立、认真落实这一科学的发展观中,一定要紧紧抓住“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关键之所在。“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我们只有统筹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做好“五个统筹”中,首先要选准切入点,把握城乡规划在“五个统筹”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把城乡规划作为“五个统筹…  相似文献   

17.
大连“城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言 :20世纪最后的10年对大连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这期间 ,城市环境日益改善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为大连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如果说 ,苏南和温州模式是1978年至1993年15年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两个界面 ,那么 ,大连城建经济发展模式则是1993年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成功范例之一。在这一时期 ,牵引大连经济增长的引擎不是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而是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城市建设。国内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大连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之一。因此 ,研究近8年来大连城市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特别是在与国内经济发展先行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中 ,阐释“大连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对于指导大连未来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全国工业的“半壁江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1999年的数据,全国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农民收入的1/3,工业增加值的近1/2,出日创汇的近2/5等都来自乡镇企业。可见,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4月25日,应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的邀请,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经济学博士白津夫在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七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上作了《"十八大"经济发展新思路与当前形势和政策》的报告,深刻解读了党的"十八大"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表象与原因,生动点评了与协会有关领导交流的企业发展案例,使得与会者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应广大协会会员的要求,现将白津夫博士的报告根据录音整理发表(未经本人审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河南省西峡县委、县政府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把小城镇建设放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定位,并把其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发展和全县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紧密结合起来,使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小城镇的发展,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带动了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和结构调整,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加快了经济增长。小城镇已成为促进县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显示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