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建筑现象学所侧重的场所精神概念入手,强调与解释了"场所"的概念;接着对比原生村落与新农村的空间,分析我国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盲目模仿城市、缺乏空间生动性、缺乏场所精神等问题,最后以建筑现象学为基础,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场所感缺失的问题提供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高速发展,但在满足人们基本物质需求外也应重视精神需求。以雷家畈村为例,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从村庄肌理、街巷空间建筑形式等方面浅探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营造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象学以及建筑现象学的学习与思考,探索与尝试建筑现象学的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如建筑设计相关主题中环境与场所空间还原、体型与立面的几何还原等。并用现象学的方法进一步思考地域与民族建筑中"民族元素"的先验性存在,得出建筑要素的具体语汇应该先于场地甚至文化而存的推断。探讨和总结建筑设计创作中现象学设计方法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陆志瑛 《山西建筑》2008,34(7):54-55
指出诺伯格将建筑的研究赋予现象学的意义,将场所、场所精神和存在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是孤立的建筑,文中试图通过现象学理论来研究城市设计中的场所精神,并提供一些建筑现象学的方法论探讨和思索。  相似文献   

5.
建筑现象学的哲学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哲学中的现象学是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建筑现象学,就是要去探求建筑的本质,认识建筑的意义.建筑设计过程是发现与创造相结合,即,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过程.建筑师应该具有强烈的场所意识,深入发掘环境的场所精神,在创作中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最终达到建筑与生活环境的完美融合.建筑现象学的意义,在于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观点,一种作为建筑师应该具有的“场所意识”,能够帮助我们对人、建筑、场所之间关系有一种本质把握,在创作中树立基于发现的整体观念.本文作者首先在第一部分,进行了对现象学与建筑现象学的理论阐述: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及其他的现象学及存在主义现象学原理;从现代建筑中的建筑现象学式的探索到诺伯格·舒尔茨和斯蒂文·霍尔等的建筑现象学理论.在第二部分,本文试图从自然场所、人为场所、特性与空间这几个方面,通过探讨分析,阐述如何运用建筑现象学的原理实现在建筑设计中场所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农村建设"千村一面"的现象非常严重,如果不重视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会在根本上使建设与发展失去民族标识的方向。而我国农村广大的空间场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存(遗产)将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文化传承提供重要的设计参考系,与此同时,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又是与传统村落与建筑空间及其所存在的自然场所结构共生存在,是特定精神场所中的衍生物。本文在此三者共生性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辽宁盘锦大洼县二界沟镇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对"古渔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与建筑空间三者的研究,运用保护与改造的途径与方法,探讨研究了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为支撑的三者共生性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7.
孙晓萍  谷岩 《山西建筑》2014,(34):13-15
运用建筑现象学的场所理论,对具有参神礼佛、祭祀法会等特殊功能的佛寺建筑的场所空间进行了现象学分析,阐述了佛寺建筑场所的空间结构和特性,并进一步对佛寺建筑的空间体验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场所的定位和认同感对于场所精神营造的重要性,并解析了佛寺建筑场所精神的营建,总结了佛教建筑场所精神的发展与继承,为佛寺建筑的设计、本真场所的构建以及场所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思想·方法·对话——2008苏州"现象学与建筑研讨会"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介绍了中国内地第一次举行的建筑现象学会议——2008苏州"现象学与建筑研讨会"的由起,组织和乇要内容,从现象学和建筑(学)的关系,现象和建筑的反思,关于海德格尔<筑·居·思>(Dwelling,Building and Thought)的讨论,体验·记忆·空间·场所:建筑中的现象学思考等45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会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回顾了现象学家和建筑师现场对话的交锋和回应;并在一系列国际建筑现象学会议和相关出版活动的背景中讨论了建筑现象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文首先介绍了主体性设计思维的三种逻辑类型,接着主要阐述其中的场所理论和现象学的设计理念,来展现主体性设计思维。在场所设计理论中,首先强调了场所精神,然后以场所叙事描述了主体与场所对话的布局方法;在建筑现象学设计理念中,介绍了"知觉的呈现与表现"理念在建筑创新中的重要性。最后从场地应答、场所叙事、知觉呈现等角度介绍了基于主体性设计思维的两个实验案例,通过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认为基于场所和建筑现象学的主体性设计思维,是设计保持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陵园建筑场所精神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建筑现象学的场所理论,对具有安置亡灵、进行祭祀和缅怀等特殊功能的陵园建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现象学分析;从分析陵园建筑的场所特征入手,对陵园建筑的场所空间的构成和体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陵园建筑场所空间的建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陵园建筑场所精神的营造进行阐释,从陵园建筑的场地、建筑细部和光等因素对陵园建筑场所精神的烘托中分析了陵园建筑场所的内涵,诠释出蕴含其中的场所精神,为陵园建筑的设计、真实的构建场所以及营造其场所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重回城市的场所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栋 《中外建筑》2004,(5):17-20
二十世纪是个数字的世纪,城市空间亦成了更纯自然科学的产物,众多现代建筑理论对城市中具体的生活环境及其意义忽视或冷漠,从而不能从精神的高度把握城市的本质意义.本文通过对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概念的探讨,试图将场所精神结合到现代城市空间的塑造中去,展现给人们一个本真的好的城市空间的可能:城市就是"场所"的创造与组合.  相似文献   

12.
关于空间意识现象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意识现象学所要讨论的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有空间意识,客观空间是如何在空间意识中被构造起来并且被客体化的。建筑与空间、场所以及空间意识、场所意识是内在相关联的。现象学把空间意识的研究视为自己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在这个意义上,空间问题显然是联结建筑学与现象学之间的一条重要中介线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巴渝古镇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作为出发点,以建筑现象学为理论基础,总结建筑现象学两大领域即场所理论及空间知觉理论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与巴渝古镇人居环境特征结合,归纳形成古镇空闻保护发展的相关原则、要素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4)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环境危机突出、传统文化流失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当下新农村聚落建筑设计中材质的运用问题,通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新农村聚落建筑材质的运用应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本土氛围,保留和传承其乡土文化。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其研究交集上的理论空白和研究价值。本文对新农村聚落建筑设计中材质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农村聚落建筑景观建设的典型案例,归纳总结出聚落建筑材质的类型以及农村聚落建筑材质运用的方法、手段;总结国外新农村聚落建筑材质的运用对我国新农村聚落建筑景观建设的借鉴意义,为我国新农村聚落建筑景观建设指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是当代哲学体系中形而上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学以现象学为基础发展出建筑现象学,其理论研究开始关注空间环境的整体感知,并以此作为建筑空间布局设计的重要依据,建筑的形体开始发生环境性分解。本文以现象学为解释媒介,提出现象学的哲学含义,并以此引申出建筑现象学的空间观,以史蒂芬·霍尔的3个中国建筑的景观设计实践为例,分别从"网织空间、透视性与时间延绵"3个角度探求景观对于建筑空间的控制与影响,以及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对于当下园林空间设计的思路拓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第三场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规划中村落空间的公共性是容易被忽视的话题,本文以"第三场所"理论为基础,分析农村社区"第三场所"类型、特征与现状,以及"第三场所"的建设策略。阐释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所具有的积极社会性意义,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注重维护和改善农村社区的"第三场所"。  相似文献   

17.
李舸 《室内设计》2002,(4):11-15
本文通过提出建筑空间几何轴线与行为轴线的概念,运用现象学关于空间和场所结构的观点,阐述二者在自然与人文,物质与精神,外与内三个层面的互动关系。试图提供一种空间认识场所和场所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筑现象学的产生是为了探寻建筑存在的本质意义以及在此意义指导下的空间环境塑造行为.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城市空间在宏观意义上可以类似于建筑空间.因此,运用"场所精神"对具体的、狭义的空间环境感知拓展至更加宏观抽象的、广义的城市本质的感知,并以此解释城市的本质对于人们的城市辨别感、认同感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过程中新农村建筑景观更新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山西建筑》2009,35(31):26-27
阐述了目前新农村建设景观现状,深入研究了传统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并对新农村建筑景观的更新与发展进行了详细论述,旨在通过物质空间与人文空间的变动和重新建构,从而创造宜人的农村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和场所精神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秀娴 《广东建材》2010,26(1):130-131
本文从诺伯格·舒尔茨建筑现象学中的核心概念"场所"出发,分析现象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探讨场所和场所精神的含义,最后提出几点个人理解,作为对诺伯格·舒尔茨建筑现象学阅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