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景德镇陶瓷工业遗址众多,旧瓷厂是其中分散最广、数目最多的类型。随着陶瓷工业企业的倒闭,其遗留下的工业遗存该如何处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景德镇工业遗址的现状,对景德镇陶瓷工业遗址的价值进行了多方面价值评估,为其走向改造与新生奠定了研究基础。引言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通油脂厂遗址工业景观风貌的再利用课题,作者首先对工业景观的遗存进行了评价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完整性与原真性并重的保护性设计提振策略。依据厂区内不同特质的空间确定新的景观功能,强调生态修复与工业景观的展示。设计工作实现了改造与保护的平衡,推动工业遗址的复兴。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老工业厂区逐渐荒废,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无人问津的工业遗址,这些遗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城市的发展,影响着城市的生态、风貌等方面,但其价值又不容小觑。因此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世界各国陆续开始对废弃的工业建筑进行重新利用,这种再利用植入了绿色生态理念,将工业遗址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其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公园。以太原化肥厂铜洗车间景观改造为例,通过提取太原化肥厂工业遗址中的特色工业元素与具体的景观铺装相结合,对铜洗车间周边景观进行改造再生,使其重新焕发生命力。同时在改造规划过程中利用工业遗址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工业遗址开发模式的多种可能需要,打造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活力之地。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以来,古遗址美学的发现与发展为工业遗址价值识别奠定了美学基础。随着传统工业逐渐退到历史的幕后,工业遗址凭借其崇高美特征被人们发现其文化价值内涵,并由此诞生了“工业考古学”。工业遗址逐步由工业纪念物发展到工业遗产,从单纯的审美载体转变为地区乃至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址具有再开发利用的巨大潜质,景观化则是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工业遗址景观化的实践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如画式”处理采石场的工业改造开端时期;2)大地艺术拓展并运用纪念碑视角的工业纪念物时期;3)“博物馆化”风潮下景观设计受限的工业遗产提出时期;4)风景园林主导的整体保护与分层活化的工业景观时期。最后,针对价值理念之传播、法律机制之建立和活态可持续之发展几个方面,对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通过可持续、有机且综合的风景园林手段,将见证工业遗址作为遗产的可变价值。  相似文献   

5.
工业遗产再利用是城市更新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将工业遗产再利用作为后工业景观的设计方法是实现更新改造的一种手段。笔者以上海地区具有工业遗存的公共休闲空间为例,包括徐家汇公园、红坊雕塑公园、上海后工业景观公园、老白渡滨江绿地、徐汇滨江绿地、智力公园、后滩公园、白莲泾公园等10处案例,研究分析上海地区后工业景观的发展特点,进而总结工业景观改造的一般经验。该文旨在丰富上海后工业景观改造保护和再利用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林磊 《山西建筑》2009,35(33):40-41
以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为例,对滨水区工业遗址进行了有效分析,并对滨水区工业遗址再利用目标及设计思路作了具体论述,指出对滨水区工业遗址的再利用可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园林》2018,(11)
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很多工业遗址或城市废弃地,在这些曾经具有高水平生产能力的场所不再被使用以后,如何利用这些遗址地使之重新成为城市活力的一部分,则成为现代景观设计师越来越关注的一个方向。国外后工业景观发展相对成熟,有很多棕地景观改造成功的案例,国内近年来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后工业景观,但垃圾厂改造成公园的景观案例几乎没有。本文通过对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方案设计分析,探索以垃圾填埋场为主体的城市污染场地的景观化改造、修复与再利用的景观设计策略等,以期为中国"棕地"改造、修复与再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工业遗址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结构的布局调整而出现的。通过对当前工业遗址保护中不同空间景观要素的总结归纳,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着重提出其具体的处理方式和相关对策,以期为工业遗址保护利用及其景观再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邸锐  黄华明 《工业建筑》2011,41(8):18-21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的固有脉络的梳理,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在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分析广州市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扩展地形学的角度探讨国内工业遗址景观的改造,希望新的角度的切入能给当下的工业遗址景观改造以启发  相似文献   

11.
工业废弃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本体因素分析及改造原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礼平  应四爱 《工业建筑》2005,35(8):50-51,102
工业废弃建筑作为城市细胞的一部分是非传统的城市景观,其改造再利用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建筑物本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在我国进行大规模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词整之际,面临着大量工业废弃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问题。一些城市的工业废弃建筑和遗址已经被认为是城市的一种特殊语言,对这些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不仅要考虑其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其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工业废弃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本体因素及改造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关联设计"建筑理论由华南理工大学倪阳教授提出,该理论是基于分析建筑与相关联的各基本要素后提出的设计理论,本文是想将关联设计理论的思想运用于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中,提出基于该理论视角下的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设计理解浅析。最后,将关联性设计思想与龙归粮食生产所保护与再利用实践相结合,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我国当代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的设计策略研讨。  相似文献   

13.
工业遗址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废弃工业场地作为城市历史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存,一直是城市设计领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工业遗址公园是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主要形式。研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工业遗址公园的社会意义及其存在价值,提出工业遗址公园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工业文明,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场地生态环境及社会价值的重新塑造去传达一种对城市发展及环境保护进行理性思考的价值观,将工业遗产与现代设计观念、当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产业遗址保护的本质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工业文化和工业景观的概念出发,在介绍国内外研究背景和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德国工业景观的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分别从旧有工业景观更新再利用到新建工业景观设计和建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揭示其中蕴含的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建设模式。力求对我国城市工业景观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哈尔滨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恢复、工业建筑再利用、重构场所精神等方面,阐述了该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策略,为哈尔滨乃至东三省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重工业让位于服务行业,于是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废旧工业厂房。而废旧工业厂房通常位置优越,周围基础设施良好,经过改造设计可以成为商业、教育、休闲景观的一部分,使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再利用契机明显。今简述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现状和再利用的意义,总结出了废旧工业建筑景观改造所存在的问题和设计原则,从而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业建筑》2013,(7):5-8
通过对当代西方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内在文化性表现层面分析,总结不同文化维度下景观塑造策略和艺术处理手法,指出当代景观设计已摆脱单纯的空间游戏和形式玩味,形式塑造中的多重文化维度附加和表达是工业遗址景观艺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设计》2009,(11):144-147
旧遗址、新功能基于隋唐洛阳宫城遗址埋藏情况及文物保护要求,综合评估规划区内工业建筑及其他类型建筑物可改造及再利用的可能性,对现状用地较为混杂的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整合,力求充分体现文物保护要求并充分发掘和利用工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加快了城市更新的脚步。主城区工业遗产的改造和再利用已经成为近年来各大城市更新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北京798艺术区、南昌699文化创意园和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探索了它们共性和特性的改造策略,以此来研究主城区工业遗产的地域性改造问题,希望能为其他城市主城区工业遗产的地域性改造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鲍茜  徐刚 《城市规划》2012,(6):84-90
洛阳玻璃厂遗址面临地面工业遗产保护与地下隋唐洛阳宫城大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困境。文章首先从大遗址保护专题研究出发,寻求城市区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可行之路。另一方面,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关注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城市的集约发展相适应。继而将"洛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置于大遗址保护的大背景下,并提出两者须相互依存,共同体现最大的综合价值。为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工业遗产应"谨慎多保"。在具体实施中通过设立一套互成角度的格网体系,使得大遗址保护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自成体系又能相互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