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硅酸盐水泥水化动力学与水化过程中水化硅酸钙(C-S-H)形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中的液相组成对C-S-H的成核与生长速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的水泥,C_3S、C_2S和方解石表面的无序纳米C-S-H颗粒团聚体的结构变化很大;掺加矿物掺合料和温度变化对此也有很大影响。C-S-H的化学组成直接取决于液相组成。硅酸盐水泥水化诱导期由C-S-H的成核速率决定。同时,水泥1 d的水化程度主要与C-S-H生长模式和速率有关;影响水泥1 d水化程度的因素主要是C-S-H生长的速率和模式,以及水分子和离子透过水泥颗粒表面已形成的C-S-H层的渗透性。因此,如果调控C-S-H成核和生长的速率的参数已知,则可以有效地控制硅酸盐水泥的早期水化,特别是可有效提高水泥水化程度,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达到水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The coordination of A1 in several synthetic A1-substituted tobermorites was determined to be tetrahedral by solid-state 27Al MASNMR. Earlier results of tetrahedral Al coordination in Al-substituted tobermorites by x-ray emission were confirmed unequivocally by the new high resolution MASNMR technique. However, two 27Al chemical shifts at about 68 and 57 ppm were observed in the Al-substituted tobermorites which probably indicates tw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for the Al atom in the structure. 27Al MASNMR technique clearly distinguishes the tetrahedral and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of Al in solid samples.  相似文献   

3.
利用AlK_α分析Al的配位状态的方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新方法,但在混合配位的情况下,其难点甚多。当前受到普遍重视的方法,是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AlK_α进行谱线分离,借此进行各配位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以分析若干化合物中Al的配位状态为例,介绍此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用计算机模拟法对其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修正方法作了探讨。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成分谱线形状的差别将导致显著的定量误差,但用适当的方法修正后可得到满意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27Al、29Si和31P核磁共振和XRD研究了铝硅酸溶胶-MgSiF6-H3PO4系统的物相组成及Al、Si、P在其中所处的结构状态。结果表明:在铝硅酸溶胶中加入MgSiF6会导致Al+3离子从溶胶胶粒中溶出,溶胶胶粒结构的破坏,从而引起溶胶胶粒中Al/Si比和Al、Si所处结构状态的变化。MgSiF6与从溶胶胶粒溶出的Al3+、Na+离子作用形成水溶性很低的NaMgAlF6,从而使得铝硅酸溶胶-MgSiF6-H3PO4系统Na、F溶出率较低。H3PO4的加入也会促进Al3+的溶出,但系统中不发生PO4四面体聚合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法分别在Si(100)和Si(111)衬底上制备了Al掺杂的3C-Si C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对所制备薄膜的微结构、形貌以及内部应力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Si(100)衬底上制备的Al掺杂Si C薄膜具有较好的结晶质量,而且结晶质量受Al掺杂浓度的影响比较大。Al掺杂Si C薄膜的生长模式为二维层状生长模式。Si(100)衬底上所制备的Al掺杂Si C薄膜表面为层状的四边形结构,而Si(111)衬底上的Al掺杂Si C薄膜表面为层状的截角三角形结构。Si(100)衬底上的薄膜厚度略大于Si(111)衬底上的。由于Al离子的掺入和薄膜厚度的增加,Si(100)衬底上所制备的Al掺杂Si C薄膜内部的应力得到很好的释放。Si(111)衬底上的Al掺杂Si C薄膜内部的应力则由张应力模式转为压应力模式,而且纵光学声子(LO)、横光学声子(TO)特征峰分离变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Al3+替代Si4+使Si C离子性增强和生长模式的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X射线衍射结合Rietveld方法、热释光及微量热分析等,研究了Fe2O3掺杂对同时固溶有Na、K等多种杂质的典型组成阿利特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阿利特晶型未发生改变,晶格常数随Fe2O3掺量呈线性变化,并在Fe固溶类型改变处(0.6%Fe2O3)发生突变,符合Vegard固溶体定律。阿利特水化活性和原始热释光性均显著降低,并呈现正相关性,且相关性主要体现在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控制过程。这一现象可以归因于储存在阿利特中的介稳能量,据此提出了Fe影响阿利特水化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13)C NMR 研究聚丁二烯的微观结构,国内外都有报道,荒木和 F·conti,等探讨以 n-Buli 催化剂制备的聚丁二烯的微观结构。本文利用~(13)C NMR 探讨自由基聚合的五种分子量的聚丁二烯和离子型聚合的聚丁二烯之间微观结构的差异,分析了链结构中的三种序列,确定计算化学位移的经验参数,计算脂碳区各谱峰的化学位移和理论强度,利用脂碳区面积积分值和烯碳区峰高值进行顺—1,4,反—1,4和1,2单元的相对含量计算。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29Si-NMR法和TMS-GC法综合研究了水玻璃掺入白色硅酸盐水泥后对其水化速度的影响,并探讨了29Si-NMR法和TMS-GC法测得结果间的关系,即Q0、Q1、Q2、Q3、Q4与[SiO4]4-四面体聚合分布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13)C NMR及FTIR对霍林河褐煤的化学结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通过~(13)C NMR计算得到霍林河褐煤包含34.32%的脂肪族碳、61.25%的芳香族碳以及4.43%的羰基碳。平均每个芳环团簇包含1~2个芳香环,每个芳香环中平均碳原子取代数为3~4。平均亚甲基碳链数为1.4,烷链支化度为25.47%,说明脂肪族多以短链分支形式存在。通过对霍林河褐煤红外光谱进行分峰拟合,计算得到煤的FTIR结构参数(平均亚甲基碳链数、芳香环取代度、烷链支化度)与~(13)C NMR计算结果相吻合。虽然芳碳率(far-F=55.37%)与~(13)C NMR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FTIR很大程度上仍然可以反映煤的碳骨架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高分辨固体 ̄(13)C-NMR和XPS技术表征了抚顺老虎台气煤吡啶抽提残煤及其热解加氢产物中四氢呋喃不溶/吡啶可溶物和吡啶不溶物的碳骨架结构。固体 ̄(13)C-NMR谱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样品的芳香组体积平均碳原子数分别是19,22,25个,芳香环数目依次是5.0,5.8,6.7个。随样品中碳元素百分含量(C%)的增加,芳香组体积的平均碳原子数目和芳环数目都增加。XPS分析结果表明:碳元素主要以类石墨化芳香核的形式存在,而且这类碳的比例随C%的增加而增加。上述结果为研究气煤的大分子结构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固相合成法制备Y2O3掺杂的尖晶石型Mg0.8Mn0.2Fe2O4(MMF)红外辐射材料,借助于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发射率测试,研究了Y3+掺杂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当Y2O3掺杂量为0.6%(质量分数)时,镁锰铁氧体性能最优,在3~5μm和8~12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分别达到0.869和0.948。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云芝菌(Coriolus versicolor,简称为C.versicolov)对昭通褐煤进行液化,并对液化产物进行了~(13)C NMR光谱分析.结果发现,云芝菌对未处理的原煤无液化效果,对脱灰预处理煤有一定液化效果,对硝酸氧化预处理煤具有较强的液化效果.在DOX培养基中的液化效果是在SMB培养基中的10倍左右.摇床培养比静置更利于生物液化,当转速为120r/min时,由于菌体生长过于旺盛,不如转速为60r/min时的液化效果好.13 C NMR光谱分析发现,液化产物中含有≡C—O—(80.7×10~(-6)),—CH_2—O—(59.0×10~(-6))和—COOR(179.6×10~(-6))等含氧官能团,这主要是云芝菌对昭通硝酸氧化煤液化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Li~+掺杂的(ScLu)VO_4:Eu~(3+)荧光粉。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红外光谱及荧光性能。结果表明:Li~+掺杂没有改变样品原有的四方晶系体心结构,Li~+以替代掺杂和间隙掺杂的方式进入主晶格,适当的Li~+掺杂可以改善样品的团聚现象,减少高声子能量的杂质基团(OH~-,CO_3~(2-))和荧光淬灭中心,从而增强样品发光。样品具有200~500 nm的宽带激发,在330 nm激发下,发射620 nm波长的窄带红光,归因于Eu~(3+)的~5D_0→~7F_2跃迁。与Sc_(0.88)Lu_(0.05)VO_4:Eu_(0.07)~(3+)样品相比,掺杂Li~+样品的发光强度明显增强,随着Li~+掺杂量的增加,5D0能级的荧光寿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温度升高至200℃时,Sc_(0.82)Lu_(0.05)VO_4:Eu_(0.07)~(3+),Li_(0.06)~+样品的发射强度仍保持在25℃时的73%。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Fe掺杂含量由低到高的纳米晶SnO2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Fe掺杂含量(摩尔分数)低于15%时,晶粒大小随掺杂含量的增加显著下降,从无掺杂的5.2nm到掺杂15%Fe的2.4nm,随后继续增加Fe掺杂含量对晶粒大小无影响。而当Fe掺杂量大于20%时,Fe在SnO2晶粒表面才出现较为明显的偏析。掺杂物对SnO2晶粒长大的阻碍作用主要归因于掺杂物与SnO2体相形成固溶体,产生的溶质拖曳和晶格畸变效应,掺杂物在晶粒表面偏析所起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5.
以甲醛、尿素和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E0级木地板胶粘剂用MUF(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树脂),并采用13C-NMR(核磁共振碳谱)法对MUF、UF(脲醛树脂)、M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3种树脂在制备过程中的酸性条件下都能产生亚甲基、二亚甲基醚键,MUF中三聚氰胺单元与尿素单元之间是以亚甲基醚键的形式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6.
以Al(OPhCH_3)(i-Bu)_2(简称Al_1)/AlEt_(1.5)Cl_(1.5)(简称Al_2)为助催化剂,采用一锅法,且先加入Al1/MoCl_5·磷酸三丁酯(TBP)催化丁二烯1,2-结构聚合为主,30 min后加入Al_2/MoCl_5·TBP催化体系继续引发聚合,结果表明,随着Al_2/Al_1(摩尔比)的增加,聚合物的1,2-结构含量降低,而反式-1,4-结构含量明显增加,在1,2-聚丁二烯相中产生反式-1,4-结晶微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酒石酸钾钠为络合剂,用NaF置换再以HCl滴定的方法。具有操作简捷,准确性高,终点变化敏感锐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工矿企业采用。  相似文献   

18.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流变行为是影响表面活性剂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用流变学方法 ,通过测定溶液在不同浓度和温度时的剪切粘度和应力研究了铝离子存在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 (3)硫酸钠 (AES)胶束的生长和结构。结果表明 ,升高表面活性剂和盐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可以促进胶束的生长 ,并且形成虫状胶束和网络结构 ;溶液的流变行为不符合Maxwell模型 ,表现为非线性粘弹性和非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19.
铝酸钇(YALO3)晶体熔料中碳化铝(Al4C3)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坚  郭喜彬 《硅酸盐学报》1992,20(5):469-475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型前驱体Ni_(0.25)Mn_(0.75)(OH)_2,与锂源混合煅烧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并对其进行铝掺杂改性,得到样品Li_(1.2)(Ni_(0.2)Mn_(0.6))_(1-x)Al_(0.8x)O_2(x=0~0.03)。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各个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铝后,样品具有规则的球形形貌,层状结构保持完整,阳离子混排程度降低,铝掺杂量为2%的样品(x=0.02)阳离子混排程度最小,结构最稳定,具有较高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和最优异的循环性能,其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4.2%,1C倍率下循环5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