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电站装设并联电容器是改善电压质量和降低电能损耗的有效措施。但并联电容器会对谐波放大,放大的谐波可能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而并联电容器中串联电抗器是抑制谐波放大的相应措施。本文分析了并联电容器的电抗率选择不当可能引起的后果。其主要体现在电容器可能与系统发生并联谐振(从负载侧看)或串联谐振(从电源看),从而引起电容器的过电压和过电流。结合某一算例,在分析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对谐波电流的放大后,通过调整电容器回路的参数和并联电容器的投切,达到抑制谐波的作用,从而在能不失滤波的同时保证电容器安全运行。同时提出并联电容器设定电抗率参数时优化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因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串联电抗率选取不当引起3次谐波并联谐振的现象,结合绍兴电网谐波特点,探讨了35kV并补装置串联电抗率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变电站低压侧并联两台容量相同的电容器组,且每台电容器串抗率不同时,需要进行谐波放大及避开谐振的相关计算,对电容器串联电抗混装情况的谐波放大率、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的计算及校核公式进行整理总结,为工程计算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4.
实用新型无功补偿及谐波抑制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谐波较为严重的系统中投入普通电容器来补偿无功,会产生谐波电流放大,给电网造成极大的污染;在谐波负载变化时投入普通的3次、5次、7次和高通等滤波器,也会产生谐波电流放大,甚至发生并联谐振.针对此问题设计的实用新型补偿装置是在电网侧串联滤波电感,在负载侧并联带特定电抗率的电容器,电容器采用无触点开关动态投切,装置能稳定运行,达到较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5.
姚斌  徐唐煌 《湖北电力》2006,30(2):49-50
电网中存在的谐波与大量运行的并联电容器组相互作用,会产生谐波放大甚至出现并联谐振,严重影响电能质量和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分析了谐波的危害,对配电网中的补偿电容器组,如何选取串联电抗器电抗值的参数来滤除谐波,抑制谐波电流放大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刘乾业  许伟 《电世界》2004,45(11):3-3
无功补偿装置和滤波装置主要由并联电容器及电抗器组成。在工频条件下,电容器的电抗值比系统的电感电抗值要大得多,不会发生谐振。但由于容抗XC=1/ωC、感抗XL=∞£,高次谐波条件下由于XL.的大大增加和XC的大大减小,就可能发生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这种谐振往往会使谐波电流放大到几倍甚至数十倍,会对电网及并联电容器和与之  相似文献   

7.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谐波简化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电网中非线性感性负荷的增加,并联电容器引发的谐波问题逐渐突出。介绍了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谐波简化计算,重点对采用传统简化模型的谐波放大率、谐振容量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分析了电容器组投入后的特征谐波次数,推荐了谐波放大允许倍数,论述了电抗率的求取方法,对电容器组配置不同电抗率的谐波响应进行了分析。分析与计算可供并联电容器装置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电网谐波放大与抑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心广  蔡兴勇 《电气传动》2003,33(4):10-12,19
文章介绍了低压电网谐波放大机理,并根据某厂电网实际情况,对电网电压及电流谐波放大进行了电路仿真研究。研究了电网谐波放大抑制对策。特别对电力电容器的串联电抗器的选择方法上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提出了按电容支路串联谐振频率点选择电抗值的方案。针对不同频率谐波源、多电容器投切、三角形接法电容器情况进行了电路仿真,给出了相应情况下谐波放大抑制的结论。结论说明了按电容支路串联谐振频率点选择电抗值的方法可操作性和该方法物理意义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并联电容器对谐波放大的原理基础上,分析了流入系统回路和并联电容器回路的谐波电流与谐波次数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电容器回路串联电抗器电抗率与谐波源的最低谐波次数满足条件时,可避免发生串联谐振,同时限制谐波源引起电容器或电容器组的过电流。  相似文献   

10.
电容器串联电抗消除谐振的最大值最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变电站并联电容器合理的串联电抗率,建立了适用于220 kV和110 kV变电站的全参数谐波电路和模型。该模型包含变电站短路阻抗、变压器、电容器、负荷以及谐波源,提出了以负荷母线谐波电压放大倍数等反映谐振程度的目标函数。采用最大值最小优化方法,使目标函数在全部电网状态空间中的最大值通过调整电容器串联电抗率优化后达到最小,并对电容器电抗率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2%电抗率消除谐振的效果最好,并具有普适性;4.2%~4.5%电抗率的消除谐振效果其次,但具有更好技术经济价值,适应于大多数的220 kV和110 kV变电站。  相似文献   

11.
并联电容器装置串联电抗器的电抗率及容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电力系统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组是为了补偿无功功率,提高电压水平.但加装并联电容器组会改变系统谐波阻抗的频率特性,对于工频,系统的感抗Xs一般比并联电容器组容抗Xc小得多,因而不会发生谐振,但当系统中含有谐波分量时,就可能发生有害的串、并联谐振和谐波放大,所以应对并联电容器装置串联电抗器的电抗率及容量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220 kV变电站35 kV并联电容器在运行中发生故障,通过分析电容器装置和主变压器故障录波图,利用等效电路图对谐波源位于系统侧情况进行了推导,并用该方法对本次电容器故障进行计算分析,证实了电容器组与系统发生了4次串联谐振,谐振过电压、过电流导致电容器故障。通过将第1组电容器电抗率提高到12%,并再次对低压侧各次谐波阻抗进行计算分析,证明改变电容器组电抗率可以抑制4次谐波放大,避免再次出现电容器故障。  相似文献   

13.
防止并联电容器运行中产生谐波放大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为防止并联电容补偿装置投运后的谐波放大 ,装置的串联谐振频率应小于谐波源最小谐波频率。选取适当电抗率和改变电容装置串、并联谐振频率的方法 ,可使放大区躲开谐波源频率以避免谐波放大。分析探讨了谐波放大原理并验证了上述结论后将其用于茅箭变电站 ,较好地解决了谐波放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并联电容器的谐波放大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并联电容器是目前电网中普遍应用的无功补偿装置,用于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能质量。由于电容器的阻抗呈容性,易与电力系统中的谐波产生相互影响,发生谐波的并联谐振和电容器对谐波电流的谐波放大,造成电容器和电气设备的损坏。通过实例分析了谐波对电容器的危害及并联电容器对谐波放大作用,应合理地配置电容器和电抗器,以避免电气参数匹配发生谐振,控制谐波电流放大。  相似文献   

15.
补偿电容器串联电抗对无源LC滤波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潘艳  刘连光  胡国新 《电网技术》2001,25(7):56-59,71
并联电容器组是目前电网中普遍用来补偿无功的装置,而无源滤波器通常用来吸收谐波源产生的谐波电流,并兼顾无功补偿。文中以工程实例为依据,用电力系统谐波计算程序CHP对补偿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对无源滤波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无源滤波器与补偿电容器组并联运行情况下,补偿电容器组串联电抗率变化时会对供电系统的阻抗频率特性和滤波器性能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并联电容器装置在谐波环境中的应用作了简要分析,指出在工程应用时必须要考虑系统、电容器补偿装置和谐波的相互作用,以避免谐波放大造成的设备运行故障,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比给出了结论。利用等效电路图对谐波源位于供电系统电源侧或负荷侧的情况分别进行了推导计算,阐述了在谐波环境中并联电容器串联电抗器的必要性,对电抗率的选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网中存在的谐波与大量运行的并联电容器。由于相互作用会产生谐波放大甚至出现并联谐振,严重影响电能质量,危及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分析了并联补偿电容器谐波放大的原理,说明了其对电网造成的危害,并提出抑制谐波放大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施凤祥 《电力电容器》1998,(3):41-42,45
并联补偿电容器组通过加装串联电抗器来限制合闸涌流和防止对谐波分量放大,但将引起运行中电容器端电压升高。为了保证补偿装置可靠运行,减少电容器损坏,文章介绍了在工程设计中,根据电网实际电压情况和电抗器电抗率数值,计算选择合适的电容器额定电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浅谈无功补偿设备的谐波放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并联电容器在电网运行中产生大量谐波,由于相互作用会产生谐波放大甚至将会出现并联谐振,严重影响电能质量,危及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通过分析并联补偿电容器与系统谐波放大的原理,说明了其对电网造成的危害,并提出抑制谐波放大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些单位为了提高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运行安全可靠性,选择设备时预留一定的裕度,如提高所选择电容器的额定电压。这种预留一定裕度的做法不仅会出现无功容量亏损,造成无功补偿的不足,还可能导致某次谐波放大,甚至造成谐波谐振,危及电网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文章着重分析并联电容器及串联电抗器额定电压选择不当可能产生的后果,就如何避免提出建议及对策,并总结了并联电容器及串联电抗器额定电压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