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油脂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脂肪酸组成及流变特性,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油脂品质的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AV与POV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200℃以上高温烹调和光照贮存的油脂AV和POV分别高于微波处理和高温贮存组,并随烹饪温度和光照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最高分别达到1.17 mg/g与22.75 mmol/kg;处理时间和温度、热处理方式与光照对脂肪酸含量都有影响,变化趋势不尽相同。高温长时间处理使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300℃处理20 min,含量从38.94%和31.46%降为37.76%和30.53%,而亚麻酸的含量由0.26%增加至0.28%,EPA和DHA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有增加。高温和光照条件下长时间储存,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降低;不同处理后的油脂流变学特性不随剪切力的改变而改变,200℃以上高温烹调和微波组的油脂粘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贮存组的油脂粘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一直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牡丹种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并与牡丹籽油和4种常见干果(核桃、巴旦木、杏仁、开心果)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为牡丹种皮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对4种干果中的脂肪进行提取,以硫酸-甲醇法对6种油脂样品甲酯化,采用GC-MS检测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牡丹种皮油与牡丹籽油中均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超过90%,尤其是亚麻酸的含量分别高达51.1%和44.7%;而核桃中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4种脂肪酸,亚油酸是其主要成分;巴旦木、杏仁、开心果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结论牡丹种皮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较牡丹籽油含量更高,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不同热加工方式对核桃氧化及功能成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云南核桃为材料,经煎炸(200℃,46 s)、烘烤(130℃,38 min)、水煮(100℃,12 min)3种热加工处理,测定其过氧化值(POV)、茴香胺值(AV),总酚、黄酮、VE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煎炸、烘烤和水煮3种热处理POV分别增加了2.58,2.07,2.35倍;AV分别增加了8.87,1.45,1.02倍;黄酮和总酚分别增加了40.4%和9.49%、46.8%和2.12%,-8.7%和-48.08%;VE分别减少了37.45%,7.33%,3.80%;3种处理的脂肪酸均有减少,其中烘烤组减少最多,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10.98%,15.97%,18.57%。结论:煎炸处理核桃的氧化和VE稳定性最差,水煮处理核桃的黄酮和总酚稳定性最差,烘烤和煎炸处理对核桃的营养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明确牡丹种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并与牡丹籽油和4种常见干果(核桃、巴旦木、杏仁、开心果)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为牡丹种皮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对4种干果中的脂肪进行提取,以硫酸-甲醇法对6种油脂样品甲酯化,采用GC-MS检测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结果 牡丹种皮油与牡丹籽油中均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超过90%,尤其是亚麻酸的含量分别高达51.1%和44.7%;而核桃中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4种脂肪酸,亚油酸是其主要成分;而巴旦木、杏仁、开心果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 结论牡丹种皮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较牡丹籽油含量更高,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5.
微波功率密度增加、熬炼时间延长可提高鸡油的得率,降低其水分含量,但当微波功率密度超过2.75W/g、时间超过10min后,鸡油得率及水分含量变化不显著。经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微波熬炼鸡板油的最佳条件为:功率密度2.7325W/g,提取时间11.3min。回归模型预测最优条件下鸡油得率为:84.279%,验证值为:84.2%,与预测值误差为0.09%。与湿法熬煮相比,微波熬炼所得鸡油得率高,POV值较低,而AV值较高,颜色稍暗且偏红,黄色较浅。经GC-MS分析,不同熬制方法得到的鸡油的脂肪酸组成显著不同,微波熬炼所得鸡油中脂肪酸相对含量为月桂酸0.675%,肉豆蔻酸0.816%,棕榈酸27.05%,硬脂酸5.05%,棕榈油酸6.322%,油酸45.927%,亚油酸13.86%,亚麻酸0.30%。  相似文献   

6.
油脂储藏过程中茴香胺值、过氧化值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脂在常温储藏条件下,空气是影响茴香胺值(AV)的主要N素,不同阶段AV变化速度不同,氧化期的速度远大于诱导期,并且AV向逐步增大的方向发展;油脂精炼程度越高,AV上升越快:抗氧化剂能降低油脂AV增长速度,并使AV呈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波浪式上升趋势: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越易氧化,且亚麻酸含量的影响远大于亚油酸。阳光辐射显著加速油脂氧化,AV约是对照组的15倍,到90d时。能明显闻到油脂样品酸败的味道,油脂风味已发生变化。AV和过氧化值(POV)之间没有共通性,但是,POV上升速度远大于AV。全氧化值(TV)较AV、POV的变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核桃油脂理化特性与脂肪酸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核桃油脂理化指标、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延长,种仁酸败严重,酸价、丙二醛含量增高,碘价下降;油脂理化指标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油酸含量与碘价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碘价极显著正相关,亚麻酸含量与碘价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测定名邛台地(四川省境内的名山、邛崃、蒲江一带)的12株野生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脂肪酸组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存在差异,单株产量为12.95~54.00 kg,种仁含油率为37.04%~45.56%;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各脂肪酸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密切的是油酸和亚油酸,其相关系数达到-0.829;根据产量、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筛选出的川雅31、川雅21、川雅28、川雅20可作为进一步培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云南紫仁核桃脂肪酸含量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泡核桃作对照,测定分析了28份云南紫仁核桃样品的脂肪酸组成成分,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为棕榈酸3.70%~7.68%、棕榈油酸0.02%~0.48%、硬脂酸0~2.80%、油酸15.80%~43.16%、亚油酸44.67%~67.80%、亚麻酸4.10%~10.40%、花生酸0~0.29%、花生油酸0~0.22%。各脂肪酸含量的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酸变异最大,棕榈酸和亚油酸变异较小;脂肪酸各组成成分中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有较大的负相关;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5.028%,基本概况了全部8个脂肪酸组成成分的主要信息;对各紫仁核桃脂肪酸含量及营养特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其中27份紫仁核桃的脂肪酸相对含量及营养价值均大于对照泡核桃。  相似文献   

10.
野茉莉种仁与种子油的营养成分及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野茉莉种仁与种子油的化学成分,野茉莉种仁含58.60%油,9.35%粗蛋白,灰分2.37%.还分析了野茉莉种仁的氨基酸成分,种子油脂含有10种主要脂肪酸,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29.64%、亚油酸52.65%和亚麻酸6.29%为主,种子油的物化指标为:皂化值165.32,碘值125.54,酸价1.16,折光指数1.4967(20℃),相对密度0.9468.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不同产地(云南、新疆、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核桃仁的理化性质和核桃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进行了差异分析和变异分析;通过Rancimat法评估了6种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指数(OSI),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了核桃油脂肪酸组成及其氧化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种核桃仁理化性质的差异程度依次为: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6种核桃油理化性质的差异程度依次为:过氧化值酸值皂化值碘值相对密度折光指数;6种核桃油脂肪酸含量差异程度依次为:亚麻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亚油酸;脂肪酸组分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麻酸。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7种特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烘箱法加速氧化前后7种特种油脂的过氧化值(POV)和TBA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种特种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黄秋葵籽油棕榈酸含量最高,为26.86%,木瓜籽油油酸含量最高,为36.80%,哈密瓜籽油亚油酸含量最高,为62.31%,牡丹籽油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39.21%;加速氧化条件下,牡丹籽油和黄秋葵籽油的POV上升较慢,品质稳定性较好,而核桃油、小麦胚芽油、玉米胚芽油和木瓜籽油的POV上升速度较快,品质容易下降;加速氧化条件下,黄秋葵籽油、哈密瓜籽油、玉米胚芽油等的TBA值相对较低且稳定,而核桃油的TBA值最高且随温度升高增加较快。  相似文献   

13.
利用索氏提取和气相色谱的研究方法,对市售几类主要坚果产品的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花生、核桃、葵花籽、西瓜子、南瓜子、巴旦木、开心果和腰果8类坚果中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78%、91%、88%、81%、79%、92%、87%和80%;(2)加工方法对坚果产品的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影响;(3)坚果油脂中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比较高,其中核桃、葵花籽、西瓜子和南瓜子的亚油酸含量都在50%以上,同时,核桃的α-亚麻酸含量还相对较高,这8种坚果都是很好的补充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GC-FID测定核桃仁、发酵核桃乳中的脂肪酸。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衍生化试剂加入量、超声时间、超声水浴温度为影响因素,峰面积为响应值,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了甲酯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检测核桃仁、发酵核桃乳中脂肪酸甲酯化的适宜条件为:0.5%KOH-甲醇647μL、超声时间5min、超声水浴温度43℃。在该条件下进行甲酯化反应,结合GC-FID检测到9种核桃仁中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用6种乳酸菌发酵的核桃乳,脂肪酸含量的整体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凉山州木里地区采摘的8种野生核桃为研究对象,对其特性及其油脂品质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检测核桃果重、横径、出仁率、核桃仁粗脂肪含量、出油率、水分、核桃油酸价、过氧化值和脂肪酸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8种核桃的果重为4.86 g~13.98 g,核桃横径为24.95 mm~36.03 mm,出仁率为40.80%~55.86%,核桃仁粗脂肪含量为60.16%~68.04%,出油率为22.31%~44.36%,水分含量均小于5%,酸价与过氧化值符合国家标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高于90%;油酸含量为28.74%~37.73%,亚油酸含量为48.22%~55.73%,α-亚麻酸含量为5.35%~7.00%。经综合分析,木里5号核桃兼具低粗脂肪含量、高出油率、高油酸、高亚油酸、高α-亚麻酸、低酸价等优点,更适合用于加工生产高品质冷榨核桃油。  相似文献   

16.
苦杏壳木醋液多酚对核桃油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苦杏壳木醋液多酚抗氧化活性以及对核桃油过氧化抑制作用。方法:利用pH值梯度萃取法得到木醋液多酚(E-WV),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亚油酸过氧化抑制率为指标考察木醋液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以过氧化值(POV)和酸价(AV)评价E-WV对核桃过氧化的抑制能力。结果:经pH值梯度萃取法分离后E-WV总酚含量是分离前组分(E0)总酚含量的1.96倍;对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质量浓度为0.724mg/L,对亚油酸过氧化抑制的半抑制质量浓度为4.632mg/L;70℃恒温贮藏5d后油样AV和POV值大小顺序是:未添加抗氧化剂油样(CK)>添加25mg BHT油样(BHT-25)>添加E-WV 25mg油样(E-WV-25);随着煎炸时间增长油脂AV和POV显著增大,经过不同煎炸时间油样AV和POV大小顺序是:CK>BHT-25>E-WV-25。结论:苦杏壳木醋液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在持续高温、煎炸条件下对核桃油过氧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分析核桃乳、花生乳、杏仁乳的基础上,以核桃仁、花生仁和杏仁为原料按照不同搭配比例及一定的生产工艺制成核桃花生乳和核桃杏仁乳,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中的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根据核桃仁、花生仁、杏仁中的特征脂肪酸,利用面积百分比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核桃花生乳中亚麻酸含量、花生酸与山俞酸含量之和、油酸与亚油酸含量之比,是随着核桃仁添加量的变化呈线性变化的;在核桃杏仁乳中亚麻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同样是随着核桃仁添加量的变化呈线性变化的。因此,可根据检测未知样品中脂肪酸含量,从而推断出其中核桃仁与花生仁或杏仁的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18.
核桃果实各部位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核桃的营养价值并探讨核桃果实各部位的脂肪酸组成结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桃核各部位(核壳、核仁、种皮及青果皮)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出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14种脂肪酸成分及其在核桃各部分中的相对含量。分析了桃核各组成部分中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及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探索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湘西产枳椇籽亚麻酸的最佳条件,并对枳椇籽脂肪酸提取物进行了理化检测。研究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5℃、压力36MPa、时间120min、分离釜Ⅰ压力10MPa,此条件下提取脂肪酸得率为8.1%,α-亚麻酸相对含量为37.90%。GC-MS分析显示超临界CO2萃取的枳椇籽油主要脂肪酸组分为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74.76%。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货架期核桃坚果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恒温热风干燥方法为对照,采用变温热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方法对采后鲜核桃进行干燥,室温(24℃)存放,分析比较核桃不饱和脂肪酸及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远红外干燥至大约4%的水分含量所需时间为对照组的一半。贮藏6个月后,变温热风干燥组核桃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分别降低了9.59%,10.58%和12.71%;远红外干燥组分别降低了7.49%,7.34%和6.77%;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4.44%,11.79%和15.50%。3组核桃的过氧化值和羰基价依次分别是0.88,2.94,0.60,2.08,0.98,3.52 meq/kg。远红外干燥不仅能缩短干燥时间,而且能延缓核桃的氧化酸败,更好的保持核桃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