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产地小茴香香气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WD)、同时蒸馏萃取(SD)、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3种方法提取5个不同产地的小茴香香气。采用GC-MS分析得到104种成分,包括15种烃类、24种醇类、10种酯类、4种醛类、1种酚类、2种酸类、11种醚类、13种酮类和24种萜烯,其中WD法93种、SD法39种、SPME法19种。小茴香主要成分是茴香脑、γ-松油烯、葑酮、草蒿脑。采用SPME-GC-MS分析,结合PCA分析,结果表明以γ-松油烯和柠檬烯作为潜在特征标记物,用于区分出5个不同产地的小茴香。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产地相近的小茴香香气差异小,这为5个不同产地小茴香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区茶叶籽油活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云南、四川、江苏、湖南、湖北、福建、河南、贵州9个地区的茶叶籽油活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总酚含量以四川、贵州和云南最为突出,在900 mg/kg以上,其他地区差异不显著(400~660 mg/kg);VE含量以四川茶叶籽油最高,可达68.55 mg/100 g,而江苏茶叶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α-VE含量(31.94 mg/100 g)最多;角鲨烯、三萜类物质羽扇豆醇与4种甾醇类物质(菜油甾醇、豆甾醇、羊毛甾醇和谷甾醇)在所有地区茶叶籽油中均被检出;除湖南、湖北、福建外,其他几个地区茶叶籽油中都含有β-香树脂醇;此外,在所有地区的茶叶籽油中都检出1种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四川和贵州的茶叶籽油中总甾醇含量最多,分别为5 710.4 mg/kg和5 539.3 mg/kg。综合分析,四川、贵州的茶叶籽油中活性成分含量最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高效利用石榴籽,采用超声、加压、回流、超声―加压、超声―回流等方法对石榴籽中油脂类成分进行提取,考察提取方法对油脂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提取方法下的石榴籽提取物得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方法提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超声―加压,加压,超声―回流,回流,超声;其中超声、加压、回流的提取过程符合提取动力学方程1–2/3α–(1–α)2/3=kt,超声―回流、超声―加压的提取过程符合提取动力学方程t/Ct=t/Cs+1/k Cs2。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油醚萃取和微波无溶剂萃取方法对小茴香籽油进行萃取,利用GC-MS对2种方法萃取得到的小茴香籽油进行致香成分检测分析,并考察小茴香籽油在卷烟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2种方法萃取得到的小茴香籽油的主要成分茴香脑一致,其他致香成分种类有差异,在卷烟中的应用各有特征,均具有提升卷烟香气、甜感和透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茶油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辉  赵曼丽  范亚苇  邓泽元  熊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67-269,274
通过茶油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部分功能性成分含量,比较水酶法、水代法、压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以及有机溶剂浸出法所得茶油的品质。结果表明,水代法和水酶法茶油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相近,并优于其他方法所提茶油。茶油中的维生素E(VE)几乎全部是α-VE。压榨茶油中角鲨烯含量最高,VE含量最低;超临界提取的茶油中VE含量最高,水代法、水酶法与浸出法所得茶油角鲨烯和VE含量相近。各方法提取的茶油中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亚临界流体、超临界CO2和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蒲公英净油,对比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蒲公英净油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香味成分的差异,使用GC-MS法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进行了半定量分析。三种方法提取所得净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十六酸,分别为66.881%(亚临界)、31.632%(超临界)和33.570%(乙酸乙酯);醛类物质含量最高的是亚临界净油,为6.218%;酮类和醇类物质含量最高的是超临界净油,为5.641%和4.072%;酯类物质含量最高的是乙酸乙酯净油,为21.202%。通过不同萃取方法之间的对比,为以后有针对性的提取蒲公英成分、进一步开发蒲公英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质谱库检索并结合保留指数,对蜂蜡净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其中的大部分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共检出76个组分,主要成分为1,8-桉树脑(1.70%)、芳樟醇(6.53%)、乙酸芳樟酯(12.51%)、乙酸松油酯(1.85%)、苯乙酸甲酯(2.59%)、苯乙酸乙酯(2.60%)、苯甲醇(5.67%)、丁酸苯乙酯(2.11%)、洋茉莉醛(1.05%)、苯乙酸(14.79%)、香兰素(8.01%)、苯乙酸苄酯(10.97%)、肉桂酸苄酯(2.55%)等.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溶剂对花椒籽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给花椒籽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以"大红袍"花椒籽为材料,比较不同溶剂提取(蒸馏水,30%、50%、70%的乙醇,30%、50%、70%的甲醇)对花椒籽中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铁还原能力(FRAP)的影响.结果表明,用90%乙醇提取的花椒籽总多酚含量最...  相似文献   

9.
亚临界流体萃取贡菊净油的方法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山贡菊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贡菊中的油类成分,所得到的贡菊净油进行G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DME萃取贡菊净油的粗品得率为4.6%,贡菊净油挥发性成分中酮类物质占30.14%,烯烃类物质占21.80%,醇类物质占11.80%,酸类物质占11.18%,酯类物质占10.72%,醛类物质占1.78%,其他物质占12.58%。  相似文献   

10.
香辛料小茴香有多个品种,而对不同品种间挥发性成分和抗氧化品质差异研究未见报道。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对5个小茴香品种果实的挥发性成分、多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共有75种挥发性成分被检测出,主要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多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以大高杆小茴香最高;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发现氧化单萜烯类与功能成分、抗氧化性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将5种小茴香划分为3类,即低杆小茴香、小高杆小茴香和高杆小茴香聚为第一类,有较高含量的萜烯类化合物;大高杆小茴香聚为第二类,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土茴香聚为第三类,具有较高含量的总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和萜烯类衍生物。为商业利用挥发性成分判定和描述抗氧化指标和多酚、黄酮含量提供可能性,并为科学评价和利用不同品种小茴香果实品质特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籽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茂君 《食品科学》2006,27(10):242-244
研究了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提取方法对猕猴桃籽油提取率、脂肪酸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籽含29.20%的脂肪,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对猕猴桃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0.0%、26.9%和28.3%。三种方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理化常数和脂肪酸组成基本相似,但机械压榨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酸值明显偏高,油脂品质低于其它两种方法提取的猕猴桃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法更适合于提取猕猴桃籽油。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仙人掌果籽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提取法、氯仿-甲醇提取法、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法提取仙人掌果籽油,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仙人掌果籽油的提取率、脂肪酸和生育酚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中,索氏提取法的提油率最高(11. 06%),其次是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法(6. 96%),氯仿-甲醇提取法最低(6. 30%)。3种提取方法对仙人掌果籽油脂肪酸和生育酚组成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氯仿-甲醇提取法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索氏提取法的不饱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3种提取方法得到的仙人掌果籽油中生育酚为γ-生育酚,含量依次为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法(47. 45 mg/100 g)氯仿-甲醇提取法(41. 09 mg/100 g)索氏提取法(40. 20 mg/100 g)。3种提取方法各有特点,相比之下,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更适宜仙人掌果籽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8个品种辣椒籽成分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不同品种(定州新一代辣椒、朝天椒、益都椒、四平头辣椒、红安6号线椒、红龙13号金塔椒、新疆甜椒、印度TEJA辣椒)辣椒籽的主要成分、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进行分析,为辣椒籽高值化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辣椒籽主要含有膳食纤维、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40.10%~51.27%、17.30%~19.83%和11.53%~16.70%;辣椒籽中还含有16种氨基酸(15.16%~18.64%)、9种矿物质元素,其中钾含量达到7 790~11 566.67 mg/kg;不饱和脂肪酸占辣椒籽脂肪酸80%以上,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为7.04%~9.72%,占总脂肪酸72.20%~74.26%;VE、VC、酚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分别为1.27~8.01、0.24~2.36 mg/100 g、11.43~20.22 mg GAE/g、2.36~12.58 mg RE/g,辣椒碱类物质含量为0.07~5.21 mg/100 g。其中,新疆甜椒籽膳食纤维和VE含量最高,益都辣椒籽蛋白质、油脂和黄酮含量最高,印度TEJA辣椒籽具有较高的总酚和辣椒碱类物质。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不同产地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及反式茴香脑含量,文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比较了湖北、新疆、内蒙古、四川、江西和广西不同产地的小茴香挥发油成分组成,并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其中反式茴香脑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小茴香挥发油含量在1.29~2.24mL/100g之间,分析其化学成分发现反式茴香脑的含量相对较高,但差异较大。反式茴香脑浓度在12.5~200μL/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检出限为0.015μL/mL,平均回收率为99.76%,峰面积的RSD值为0.50%(n=5)。  相似文献   

15.
为脱除烟草超临界提取物中的蜡质成分,降低其在卷烟中使用时产生的不良风味,以云南清香型烟叶模块碎片为原料,通过超临界CO2提取、乙醇脱蜡和冷冻离心等工艺,制得云烟净油及其蜡质脱除物;并通过GC-MS分析和感官质量评价,确定了各组分的化学组成及感官作用。结果表明:①该工艺的蜡质脱除率高达99.83%,21种C25~C33的蜡质烷烃得到有效脱除;②烟草超临界提取物经脱蜡后可有效改善卷烟感官作用;③超临界提取物的脱蜡工艺可实现烟草致香成分、烟草甾醇和天然维生素E的有效富集。该乙醇脱蜡方法可用于烟草超临界提取物的精制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酸豆乳存在的重要感官缺陷,判断不同菌种发酵风味间的差异性。方法收集与酸豆乳风味相关的、具有代表性、实验设计合理、数据信息完整的文献,共提取了27种发酵菌种制得的酸豆乳风味物质测定数据,将其进行统计并标准化处理,根据各风味物质出现频率筛选出酸豆乳风味体系中主要的风味物质,结合阈值和含量计算香气活度值(odoractivityvalue,OAV)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值,确定对酸豆乳风味起主要贡献的物质。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菌种发酵豆乳的风味进行PCA主成分分析。结果对酸豆乳风味起主要贡献的物质有2,3-丁二酮、2,3-戊二酮、1-辛烯-3-酮、3-羟基-2-丁酮、乙醛、正己醛、2-辛烯醛、2,4-癸二烯醛、戊醛、己醇、1-庚醇、1-辛烯-3-醇、2-戊基呋喃。结论 27种菌种在4类风味物质(强豆腥味物质、奶香味物质、非豆腥味物质、弱豆腥味物质)的相对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赵秀玲 《食品工业科技》2013,(4):382-386,389
对小茴香的生理活性成分及其提取分离、保健作用等研究作了归纳与论述,为小茴香在食品和医药上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食品工业科技》2013,(04):382-386
对小茴香的生理活性成分及其提取分离、保健作用等研究作了归纳与论述,为小茴香在食品和医药上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晚香玉净油的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南产的单瓣晚香玉和重瓣晚香玉提取净油,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成分及含量。结合评香结果,研究单瓣晚香玉和重瓣晚香玉净油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晚香玉主成分是:alpha凇油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异丁香酚甲醚、金合欢醇、苯甲酸苄酯、水杨酸苄酯等。单瓣晚香玉净油的主香成分含量较高,如:单瓣晚香玉净油的alpha.松油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金合欢醇、苯甲酸苄酯的含量分别为3.679%、11.564%、13.263%、39.785%;重瓣晚香玉净油的alpha凇油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金合欢醇、苯甲酸苄酯的含量分别为2.706%、6.038%、6.394%、26.005%。重瓣晚香玉浸膏、净油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利用萝卜籽皮,对萝卜籽皮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萝卜籽皮的水分含量为(11.38±0.04)%,粗蛋白质含量为(19.86±0.28)%,粗脂肪含量为(3.19±0.13)%,灰分含量为(4.81±0.14)%,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40.56±0.82)%,还原糖含量为(5.62±0.27)%,多糖含量为(11.35±0.05)%,总酚含量为(1.04±0.01)%,其中原花青素约占总酚含量的86%。该研究为萝卜籽皮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