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霸漆名冠全球"。这是周总理1952年在政务院奖给利川毛坝的锦旗上的题词。于是,利川坝漆这个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便享誉海内外。坝漆,它被公认为国家"漆料之王"。利川坝漆漆酚含量在75%以上,高的可达82%,还具有弹性好、香味浓的特点。早在1896年,江西省漆商大亨对坝漆质量给了很高的评价。形象的概括为:"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1899年7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对坝漆品种、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漆》2013,(4):54-54
“霸漆名冠全球”。这是周总理1952年在政务院奖给利川毛坝的锦旗上的题词。于是,利川坝漆这个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便享誉海内外。坝漆,它被公认为国家“漆料之王”。  相似文献   

3.
螺钿髹漆技法源于夏商,盛于西周,兴于唐宋,成于元明清。历代能工巧匠经过千年的传承,形成了中国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螺钿髹饰技艺就是其中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螺钿髹饰技艺的传承人代表李爱珍,坚持以天然材质为原料,苦心带徒,传承稷山螺钿的传统工艺,髹漆成器,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独具风采,展现了山西晋南地区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彭维坤 《中国生漆》1992,11(1):36-41
<正> 坝漆,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出口优质涂料产品。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毛坝区。亦称为坝漆。“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色。提起钓鱼钩”的民谣,形象而生动地介绍了坝漆的特性。1952年周恩来同志亲笔写“坝漆名冠全球”锦旗奖给。利川——坝漆之乡就由此而名。  相似文献   

5.
正丹漆流金,木上生花,涂抹十里红妆,点染画栋雕梁;意韵流转,正是泥金彩漆,富丽典雅。泥金彩漆这项传统技艺具有超过7000年的历史,黄才良历经40多年探索,将设计、绘画、雕刻、髹漆等技艺融会贯通,成为至今极少数掌握泥金彩漆技艺全部工艺流程的手艺人之一,而且于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此基础上,黄才良对泥金彩漆技艺进行改进和创新,例如他将犀皮技艺和泥金彩漆技法相结合,呈现出传统工艺的融合之美。同时,他还将这项传统  相似文献   

6.
正国画颜料制作是一门精巧复杂的手艺,通过独特手法进行手工制作,在一系列繁杂的工艺下完成颜料制作。正是由于其手工工艺价值,因此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但目前我国国画颜料使用与制作中原料日渐匮乏,具有匠人精神的手艺传承人越来越少,使国画颜料制作技艺传承面临困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春隆,在长期对中国画颜料研究与制造的经验基础上,完成了《有机颜料化学及工艺学》出版。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国画颜料的历史、来由,以及传统中国画颜料的选择与制作,这对  相似文献   

7.
漆,是我们的先民早于世界发现并使用的涂料,漆器是由简单髹涂技法逐渐发展为使用多种材质表现文化艺术价值的多种髹漆技艺的集中展现。螺钿髹漆技法源自夏商,盛于西周,兴于唐宋,成于元明清,历代能工巧匠经过千年的传承,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就是其中之一。观古人器物的精和美,无非材质不变、工序不变,匠人的不计时日、持之以恒,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技艺、图案、器型等文化符号展现给后人,延续至今。为此,应该把传统工艺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基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主线,传统作品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继承和展示。  相似文献   

8.
<正>张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作为扬州传统漆器的设计人员,他创作的多件漆艺作品被誉为传世佳作;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为扬州漆器的发展和传承殚精竭虑。凡是和张宇大师接触过的人,都为他的才学造诣、为他的谦虚质朴、为他的兢兢业业所折服,用“德艺双馨”来形容他的漆艺人生再合适不过。  相似文献   

9.
张景 《中国生漆》2019,(2):22-28
广东漆工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发展与传承了几千年,经历了由辉煌到低谷的历史演变。当下,随着传统工艺的振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广东漆艺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满足人们对漆艺的实用与精神需求,同时以"广州十三行"构建的广东漆艺品牌,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理念相融合,开发富含地域及民族特色的漆艺产品,积极推动漆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动态     
《中华手工》2013,(8):93
01第二届"薪传奖"在京颁奖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颁奖仪式"日前在北京隆重举行。宣纸制作技艺传承人邢春荣、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黄春财、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心一等60位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此殊荣。"薪传奖"是我国首个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工作机构设立的国家级专业奖项,旨在表彰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0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平遥漆艺的发展脉络进行综合阐述,从纵向时间到横向比较,全面分析平遥传统髹漆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其次,从技法上将平遥传统髹漆技艺按照一定的演变与发展过程进行了归纳。最后笔者结合此次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传统大漆髹饰技艺创新创作人才培养研修班"的结项作品,从创作理念、制作过程、技法探索等方面,基于平遥传统大漆髹饰的技艺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56年,而金漆镶嵌技艺从师传系统、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都直接传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艺术。作为"燕京八绝"之一的金漆镶嵌。经过60多年努力,在公司掌门人、国家级非遗项目"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柏德元的引领下,成长为国内工艺品类和规模都位居前列的传统漆器专业生产企业。其作品吸收中国传统古  相似文献   

13.
王师军 《中国生漆》2022,(1):26-28+38
随着全民美育的深入开展,传统手工艺之美越来越受人关注。漆器艺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曾经代表着社会时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深、细、精、雅之美,深受各阶层人民的喜爱。然而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工艺渐渐失去了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上海曾大力发展工艺美术,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复兴,但其最终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许多其他工艺一样,漆艺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传承与发扬传统漆艺,让海派漆器高浮雕镶嵌的传统之美、技艺之美、实用之美、自然之美为世界所了解,让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艺重新回归当今时尚生活成为当代漆艺传承人的使命,对传统技艺的拓展和升华则更体现了传承人的担当。海派漆器中的高浮雕镶嵌技艺正是这种拓展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平遥漆器的实地考察,使我们对平遥漆器有了详细的了解和认识。由于市场的冲击和天然生漆漆器工艺操作的特殊性要求,目前平遥的漆器几乎没有了天然生漆的成分,而充斥市场的是合成大漆。漆器市场混乱,质量问题堪忧。漆器工艺也由于生漆艺人的断代,面临失传的境地,令人担忧。为了挽救传统的漆器工艺,传承和弘扬漆文化,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漆文化遗产,从而使漆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5.
坝漆探源     
<正> 举世闻名的坝漆,主产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咸丰和利川两县,悠久的坝漆生产历史应加考究。早在2000多年前,土家族的先民——巴人定居在鄂西,在这里开拓疆域,休养生息。春秋时为巴国郡,战国属巫郡,秦国属黔中郡,汉代属南郡和武陵郡。今咸丰县境内的金峒司与利川县毛坝公社接壤,古时为巴国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唐属黔中郡都  相似文献   

16.
《江苏陶瓷》2014,(3):31-31
<正>江苏省文化厅日前公布的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宜兴5人榜上有名: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传承人周桂珍、毛国强、鲍仲梅;宜兴陶堆花制作技艺传承人方卫明;宜兴青瓷制作技艺传承人谈志坚。至此,非遗项目传承人中,宜兴已有国家级4人、省级10人、市级16人。  相似文献   

17.
《髹饰录》中所载"彰髹"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漆器髹饰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独特,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但古代漆器遗存中至今未见有考证确凿的"彰髹"漆器发现,导致"彰髹"工艺的具体特征与源流也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体系中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旨在考辨"彰髹"工艺特征及其漆器实物,从而溯其源流,以完善对相关髹漆工艺的准确认知,为漆器的分类及命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卓越的工艺,龙泉青瓷在中国陶瓷界脱颖而出,其独具匠心的烧造技艺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项技艺也成功入选“人类非遗”。此外,龙泉青瓷还融合了中国古老的宗教信仰、现代的建筑风格、人文理想和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本文将从龙泉青瓷文化和烧制技艺来探讨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文物收藏的热情也变得越发高涨,漆缮这门传统技艺越来越受重视。漆缮是用于修补残缺器物的传统工艺,在其后的发展中,不仅为了实现器物的完整性,还为了实现器物气质的一致性。当前很多手工艺人都开始尝试在漆缮这门传统工艺中应用新技术或新材料,使其焕发新活力,但漆缮工艺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本文对传统漆缮表现形态和发展历程进行概括总结,对现状和发展局限进行举例分析,对其在当代的发展之路进行探究,希望为传统漆缮工艺实现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宜兴市文广新局公布了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名单,有16个示范基地榜上有名,涉及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舞蹈和传统音乐4个门类。今年7月至8月,市文广新局在全市组织开展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的推荐评选。传承示范基地侧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传承,以及传承人的培养、教育,对项目本身的保护、保存和研究等。在传统技艺门类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有8个,分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