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牦牛肉脂肪酸组成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白牦牛肉的脂肪酸组成及功能特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甘肃天祝白牦牛肉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与当地黄牛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牦牛肉与黄牛肉中的脂肪酸均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功能性脂肪酸方面,两者有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牦牛肉脂肪酸种类更丰富、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母乳、牛乳及山羊乳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东北区域不同泌乳期的母乳及牛乳和山羊乳常乳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组成和含量进行差异分析,旨在为母乳脂质组学及以牛羊乳为基质的婴儿配方食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母乳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其中油酸含量最为丰富。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在不同泌乳期存在差异,其中SFA差异显著(p<0.05),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SFA含量分别为36.16%、37.89%、38.10%。牛乳和山羊乳主要以SFA为主,山羊乳SFA含量最高(69.07%),SFA中辛酸和癸酸是羊乳的特征脂肪酸,其含量显著高于母乳和牛乳(p<0.05)。山羊乳中中链脂肪酸(MCFA)含量最高(21.03%),是牛乳的1.5倍。其中,母乳SFA:MUFA:PUFA的比例为1.41:1.29:1,牛乳为19.12:9.98:1,山羊乳为11.14:3.98:1,山羊乳脂肪酸组成在比例上更加接近母乳。山羊乳在婴儿配方食品开发方面有更高的优势和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畜种之间脂肪组织中挥发性脂肪酸的组成成分,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技术对猪、牛和羊脂肪组织中的挥发性脂肪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绵羊、牛和猪脂肪组织中总挥发性脂肪酸分别为600.512、456.029、202.371 mg/kg.在猪脂肪组织中没有检测到支链脂肪酸;在牛脂肪组织中检测到了4-甲基辛酸,质量比为7.508 mg/kg,远小于羊脂肪组织中4-甲基辛酸的含量,其质量比为28.119 mg/kg;在羊脂肪组织中,检测到种类较为丰富的挥发性脂肪酸,其中对羊肉膻味起主要作用的4-甲基辛酸,在羊脂肪组织中有较高的含量,这一特征与猪和牛的挥发性脂肪酸形成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猪肉脂肪酸组成,提高猪肉营养品质、促进优良猪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猪肉脂肪酸组成,比较了10个猪种肌肉内15项脂肪酸、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并对脂肪酸组成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饱和脂肪酸中,南阳黑猪肌肉中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31.45%),滇南小耳猪肌肉的硬脂酸相对含量最高(17.79%),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的猪种分别为撒坝猪(49.02%)和南阳黑猪(25.55%)。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5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全部变异的92.709%,基于主成分值的UPGMA聚类图将10个猪种归为六大类。动物脂肪酸组成受不同品种影响,中国地方猪种与国外猪种猪肉脂肪酸构成和相对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仅以猪肉脂肪酸的构成及营养价值的角度来衡量,中国地方猪种南阳黑猪猪肉在10个猪种中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5.
棉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收集于我国棉花主产区的82 份棉籽为实验材料,用全自动索氏浸提装置提取棉籽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棉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不同产地棉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棉籽油的特征脂肪酸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棉籽仁出油率在18.84%~30.28%之间,平均出油率为24.95%。棉籽油中含有13 种脂肪酸,主要以亚油酸(51.99%~60.88%)、棕榈酸(18.30%~25.68%)和油酸(12.28%~18.50%)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3.62%,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亚麻酸占57.44%。除十七烷酸外,不同产地的棉籽油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并呈现明显的地域性。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锦葵酸、亚油酸、苹婆酸、二氢苹婆酸和花生酸是棉籽油的特征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苹果籽和2种南瓜籽(白色南瓜籽和黑色南瓜籽)作为饲料油源对团头鲂全鱼、肌肉、肠脂和肝胰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鱼、肌肉、肠脂、肝胰脏与对应饲料的脂肪酸相关系数随油脂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鱼体脂肪酸组成受饲料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肠脂、肌肉、全鱼、肝胰脏;团头鲂可以将饲料脂肪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合成n-6系列、n-3系A高不饱和脂肪酸,但团头鲂转化n-3系列的脂肪酸较弱,同时C22:6n-3(DHA)比C20:5n-3(EPA)对团头鲂生长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蚕蛹油提取、精炼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溶剂浸提法研究了从蚕蛹中提取蚕蛹油的工艺.考察了溶剂用量、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蚕蛹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法得到优化条件为:溶剂用量4 mL/g,浸提时间2 h,浸提温度40 ℃.在此优化条件下,蚕蛹油得率为23.34%.蚕蛹油精炼的最佳工艺为:酸法脱胶,14%碱液脱酸,4%脱色白土(Ⅱ号)脱色.该条件下精炼油得率为53.1%,蚕蛹油呈透明的金黄色,酸值、碘值均符合蚕蛹油标准.对精炼蚕蛹油的脂肪酸分析表明,油中含有38.3%的油酸、30.2%的亚麻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MS)和脂质组学分析技术分析不同畜禽肉中脂肪酸和脂质组成差异。方法 样品经脂肪提取、皂化和萃取后采用C8柱分离,以水+甲醇(9:1, V:V)和乙腈+甲醇+异丙醇(2:3:5,V: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UPLC-QTOF/MS定性分析,总脂肪酸外标法定量,脂质面积百分比半定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等统计学手段,实现脂质差异分析。结果 该方法可对38种脂肪酸进行准确定性与定量;检出限范围在0.050~1.000μg/g,定量限范围在0.125~2.500μg/g,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以亚油酸-13C18为模型进行准确性评价,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3%~104%,相...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泌乳期的湖羊、东佛里生羊、东湖杂交一代羊乳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以山羊乳、人乳为对照,评价绵羊乳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3种绵羊乳脂肪酸主要由油酸(C18:1 cis)、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肉豆蔻酸(C14:0)组成,其油酸(C18:1 cis)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山羊乳(P<0.05),棕榈酸(C16:0)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人乳(P<0.05)。东湖杂交一代绵羊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山羊乳(P<0.05),属于优质动物脂肪来源。绵羊乳脂肪酸组成相对含量随泌乳周期变化而变化。聚类分析表明,绵羊乳与山羊乳脂肪酸组成较为相似,东佛里生羊乳与东湖杂交一代羊乳脂肪酸组成接近。  相似文献   

10.
建立有效的红花籽品质评价方法,筛选发掘红花籽优异资源,为优质红花品种选育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以82份不同产地的红花籽为实验材料,测定红花籽油中的脂肪酸和9种组分含量,采用隶属函数转化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综合评价红花籽油的主要营养品质特征.82份红花籽...  相似文献   

11.
板栗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开发我国板栗资源,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板栗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经分析检测出7种脂肪酸,含量分别是豆蔻酸0,123%、棕榈酸13.933%、棕榈油酸0.451%、硬脂酸0.770%、油酸43.691%、亚油酸33.988%、亚麻酸6.355%,这对板栗油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常用动、植物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永生  郑敏燕  耿薇  刘建 《食品科学》2012,33(16):188-193
以氢氧化钾/甲醇碱催化法对食用油样品进行甲酯化衍生化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采自西安、咸阳市的16种食用植物油和4种动物油(猪油、牛油、羊油和鸡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对其所含各类脂肪酸的比例关系进行详细地分析,以确定不同类型食用油的营养特征。结果显示,各类食用油所含的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11-十八碳烯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单烯酸以及芥酸等;不同类型的食用油脂中,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比值差异极大,而且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脂肪酸与n-3脂肪酸之比值差别也很大。  相似文献   

13.
风干牦牛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风干牦牛肉原料及成品中氨基酸与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组成变化,并对风干牦牛肉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原料肉和风干牦牛肉均含有十八种氨基酸和十四种脂肪酸,且风干牦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总量分别高于原料肉1.34g/100g干物质和0.62%(p<0.05)。风干牦牛肉的氨基酸总量为81.14g/100g干物质,EAA/TAA为39.45%,EAA/NEAA为65.15%。脂肪酸总量为97.97%,P:S为0.32,接近理想模式,n-6:n-3为1.4,处于理想范围。因此可以判断风干牦牛肉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也是具有均衡脂肪酸的高营养价值的肉制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测定巧克力中脂肪酸组成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方法,将甘油三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并使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以三油酸甘油三酯为模型化合物,确定甲酯化效率为99.8%。使用面积归一化定量方法,对市面上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5种巧克力进行分析。巧克力油脂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范围分别为:25%~27%、32%~35%及30%~32%;反式脂肪酸含量范围为0.4%~1.1%(以油脂中含量计)。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适合巧克力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开发新油脂和提高经济价值角度出发,研究乌榄仁油的理化性质与脂肪酸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压榨温度下提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分测定。结果表明:乌榄仁的含油量高(65.71%);其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随着压榨温度的升高,色泽加深,气味更加愉悦;脂肪酸组成共有10种,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63.47-67.15%,随着压榨温度升高,除亚油酸外其他脂肪酸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油脂脂肪酸的对比中发现其优点是亚油酸含量高;结论:乌榄仁的含油量高,脂肪酸成分好,亚油酸含量略有优势,具有开发前景,可为乌榄仁油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椰子种皮油的提取与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椰子种皮为试验材料,对种皮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所得种皮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椰子种皮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60℃,料液比1∶4(g/m L),时间3 h,出油率可达76.83%。所得种皮油具有一定的椰香味,为非干性油(碘值14.69 g/100 g),酸值为13.37 mg/g。月桂酸(42.28%)为其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中短链脂肪酸(C8~C12)含量为51.45%,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4.49%,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天然饱和油脂和新型脂肪能源。  相似文献   

17.
核桃果实各部位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核桃的营养价值并探讨核桃果实各部位的脂肪酸组成结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桃核各部位(核壳、核仁、种皮及青果皮)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出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14种脂肪酸成分及其在核桃各部分中的相对含量。分析了桃核各组成部分中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及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宝石鱼油的提取、精制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鲍丹  陶宁萍  刘茗柯 《食品科学》2006,27(7):169-173
本文以宝石鱼内脏为实验材料,对其鱼油的提取与精制工艺参数、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宝石鱼内脏粗鱼油的提取方法为隔水蒸煮法,在85℃时提取40min;鱼油精制的方法是在粗鱼油中加入约1.75%的碱液(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用此方法制得的宝石鱼油为清亮、淡黄色液体,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鱼油标准。实验进一步对粗鱼油和精制鱼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3个产地44个文冠果油的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组成。从文冠果油中共分析出12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分别是亚油酸(40.89%~43.20%)、油酸(29.63%~31.66%)和芥酸(8.29%~8.45%)。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占90%以上,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在1.08~1.20之间。采用HPLC-TOF/MS共鉴定出33种可能的甘油三酯,构成这些甘油三酯的脂肪酸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山嵛酸、芥酸、木焦油酸以及二十四碳一烯酸等。文冠果油含量较高的甘油三酯为OLL(18.02%~20.15%),其次是OOL(8.08%~8.42%)和LLAo(7.75%~8.20%)。同时,对不同产地文冠果油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文冠果油品质研究及掺伪鉴别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驴肉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驴肉的脂肪含量,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驴肉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驴肉中粗脂肪含量为5.0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含量的,55.8%,饱和脂肪酸占44.2%.脂肪酸中棕榈酸C16:0(55.2%)含量最高,其它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33.0%)、亚油酸(10.1%),棕榈油酸(8.1%)、硬脂酸(6.7%)、肉豆蔻酸(4.1%)、花生四烯酸(2.0%).驴肉中的脂肪酸能较好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