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盐酸咯哌丁胺建模制造小鼠便秘模型,考察副干酪乳杆菌 N1115发酵乳对治疗小鼠便秘的 作用。低、中、高剂量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活菌含量分别为1×107、1×108、1×109 CFU/mL)连续灌胃 15 d后,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的排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均显著升高(P<0.05);肠道推进率分别为57.3%、67.3%和 71.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气相色谱仪分析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发现,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 发酵乳后,小鼠粪便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短链脂肪酸种类较模型组更为丰 富。对小鼠远端结肠的组织形态观察发现,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的小鼠结肠黏膜完整,细胞排列整齐, 而对照组的肠黏膜厚度降低,凹窝变浅。通过c-kit抗体对小鼠结肠中的肠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进 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后小鼠的ICC含量显著增加,表明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 酵乳通过提高ICC活性,促进肠道蠕动。综上,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能够有效缓解小鼠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2.
为控制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在冷藏期间的后酸化,以发酵乳冷藏21 d时pH和活茵数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菌株N1115经冷冻干燥、水浴加热弱化处理对其发酵乳后酸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菌株经50℃冷冻干燥处理后进行70℃、10 min的水浴加热。进一步研究了经最优弱化处理的副干酪乳杆菌N1115与商业发酵剂共同发酵在发酵乳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添加弱化处理的菌株N1115发酵乳在冷藏期间的酸度得到有效控制(pH4.38-3.97),菌株N1115保持了较好的存活率(≥10~8cfu/mL),同时该发酵乳保持良好的黏度、风味和品质。因此,菌株的弱化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发酵乳的后酸化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针对小麦乳酸菌发酵型面团产品市场空缺及副干酪乳杆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高筋小麦粉、副干酪乳杆菌N1115与N3117为原料,采用Mixolab混合仪试验、旋转流变仪频率扫描试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试验,测定小麦面团的黏度、流变学特性以及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小麦面粉与N1115,N3117混合酵母发酵后形成的面团黏度处于正常范围,粉质曲线趋于稳定,面筋强度增加,加工特性优异;添加了N1115及N3117的小麦面团发酵后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降低,面筋蛋白弱化度增加,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略有下降;通过气-质谱联用试验在N1115与酵母菌混合添加的小麦发酵面团中检测出28种风味物质,N3117与酵母菌混合添加的小麦发酵面团中检测出63种风味物质,并且面团中酯含量大大提高,面团的香味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从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中获得的副干酪乳杆菌N1115(LactobacillusparacaseiN1115)和从市场发酵乳中分离的18株乳酸菌进行了耐酸性(pH2.0)和耐胆盐(pH8.O)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酪乳杆菌N1115与商业菌株相比,在耐酸耐胆盐特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益生菌开发潜质。  相似文献   

5.
乳双歧杆菌Probio-M8是一株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母乳源益生菌。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探究添加乳双歧杆菌Probio-M8对发酵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并与乳双歧杆菌BB-12比较,同时评价发酵乳的发酵、贮藏及感官特性。结果显示:从发酵乳中共检测到酮类、酸类、醛类、酯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66种,其中分别从添加乳双歧杆菌BB-12的发酵乳、添加乳双歧杆菌Probio-M8的发酵乳及普通发酵乳中检测到39,33,31种物质。添加Probio-M8的发酵乳中,双乙酰、乙偶姻、癸酸、己酸和2-戊酮等特征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升高,对发酵乳的风味贡献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robio-M8和BB-12两种益生菌发酵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和组成较为相近,而乙醛、庚醛和月桂酸等物质也存在差别。BB-12发酵乳和Probio-M8发酵乳的感官评分结果差异不大,均显著高于普通发酵乳(P<0.05),说明添加Probio-M8的发酵乳风味佳、被认可。另外,添加Probio-M8可使发酵乳的黏度显著增加(P<0.05),并缩短了发酵乳的发酵时间,而对发酵乳贮藏期的滴定酸度、pH值、持水性无显著影响(P>0.05)。发酵乳中Probio-M8的活菌数经4 ℃贮藏28 d后为(4.35±0.01)×107 CFU/mL,表明该菌株的存活稳定性好,能有效保证Probio-M8益生功效的发挥。结论:乳双歧杆菌Probio-M8赋予发酵乳益生特性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特征风味,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干酪乳杆菌N1115的技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N1115具有较强的凝乳特性,有一定的蛋白水解活性,而其自溶活性较低。常用的食品抑菌剂,如低浓度的氯化钠(3 g/d L)和山梨酸钾(0.1 g/d L)对菌株的影响较小。该菌株能够产胞外多糖,产量较低。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冷藏期间,其存活能力较好,表现出较强的后酸化能力。对菌株的不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的后酸化现象,其中65℃、10 min水浴加热处理,-32℃或-40℃冷冻干燥处理对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后酸化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发酵乳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一般症状和血糖代谢的影响。添加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蔗糖及不添加甜味剂制备发酵乳并测定发酵乳感官和理化指标。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利用三种发酵乳灌胃干预4周,灌胃量为2 mL/100 g·bw·d,持续测量大鼠饮水、摄食量、体重和空腹血糖(GLU);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口服糖耐量(OGTT)。结果表明,使用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与传统发酵乳在感官品质上无显著差异(p>0.05);灌胃4周后,各发酵乳大鼠血糖水平均恢复到20.20 mmol/L以下,胰岛素水平恢复到11.72 mIU/L以上,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利用甜味料制备的发酵乳效果更好,血糖值为18.80 mmol/L,胰岛素水平为13.85 mIU/L,口服糖耐量曲线下面积为42.30 h·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10.53%,与阳性对照组(吡啶甲酸铬)无显著差异(p>0.05)。因而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发酵乳具有一定的降糖活性。  相似文献   

8.
探究了以植物乳杆菌N3117为活菌成分的益生菌发酵乳对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二甲双胍治疗组(Met)以及发酵乳和二甲双胍联合干预组(MLf);正常饮食的大鼠为对照组(Con)。每周记录大鼠体重及血糖水平。收集大鼠粪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分析。与DM组大鼠相比,Met组空腹和餐后血糖显著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Con组(P<0.05);与Con组相比,DM和Met组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而且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但与DM组相比,Met组寡源杆菌、棒状杆菌等肠道有害菌的丰度增加。与DM组相比,MLf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simpson指数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乳酸杆菌、毛螺菌等有益菌的丰度增加,肠道菌群向Con组的组成靠近。结果表明联合干预能够在发挥降糖作...  相似文献   

9.
干酪乳杆菌Zhang和乳双歧杆菌V9是我国自主开发具有良好益生特性的益生菌,发酵乳是益生菌的最优载体之一。本研究以2株益生菌应用于发酵乳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频扩散波谱法研究发酵过程中的流变学特性,通过稠度、硬度、内聚性和黏度指数测定分析发酵乳的质构特性,并分析贮藏期间活菌数和稳定性,胞外多糖(EPS)含量。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Zhang、乳双歧杆菌V9和二者复配的发酵乳中EPS含量从贮藏期起始的(546.3±31.5),(361.1±20.1),(515.2±17.5)mg/L至贮藏期末增至(1 165.4±37.8),(903.6±33.9),(1 103.8±45.6)m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发酵过程中,干酪乳杆菌Zhang组表现出较高弹性因子和低固液平衡值的流变学特性,显示形成紧密的凝胶结构。后熟后,干酪乳杆菌Zhang(包括单一和复配)发酵乳的稠度、硬度、内聚性和黏度指数显著较高,乳双歧杆菌V9发酵乳硬度和黏度指数显著较高,前者的黏度和持水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后者的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发酵乳贮藏期间的后酸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生的EPS对发酵乳流变学特性、质构特性及贮藏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且干酪乳杆菌Zhang作用较为突出。此外,干酪乳杆菌Zhang和乳双歧杆菌V9在贮藏期间活菌数在10~8CFU/mL以上,可有效保证益生菌发挥其促进健康的作用。综上,在发酵乳中添加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和/或乳双歧杆菌V9,不仅能够赋予发酵乳益生功效,而且能够改善质构特性和贮藏稳定性。本研究为实际生产、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同时为益生菌发酵乳的发酵及贮藏特性评价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初步探究高脂饮食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热灭活副干酪乳杆菌N1115(N1115菌)的改善作用。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N1115组(n=8/组),分别饲喂普通、高脂饲料及高脂饲料和热灭活N1115菌。每周计算日平均膳食、能量摄入量和空腹体重。第0、5、10和18周测量大鼠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第18周采集血清,检测部分细胞因子。处死后取肝、脾、肺、肾周和睾周脂肪称重。相较于对照组,高脂组和N1115组日均摄食量显著降低(P0.05),日均能量摄入显著增高(P0.05),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的脂体比显著增高(P0.05)。第5、10和18周时,高脂组TC降低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高脂组整体TG显著升高(P0.05),第18周N1115组TC和TG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高脂组血清脂联素、IL-1β、IL-6和TNF-α均显著降低(P0.05),N1115组各指标趋近于对照组。热灭活副干酪乳杆菌N1115对长期高脂饮食导致的脂代谢及免疫功能异常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从泡菜中分离的一株植物乳杆菌制备发酵乳并研究其降血脂功能。方法:采用该植物乳杆菌混合市售发酵剂制备发酵乳,发酵剂与植物乳杆菌接种量分别为0.05%(V/V)和2%(V/V),发酵温度为37 ℃,时间14 h。采用高血脂模型小鼠研究发酵乳的降血脂功能,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和发酵乳组3 组,正常组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发酵乳组喂高脂饲料,正常组和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发酵乳组灌胃发酵乳,正常组和对照组小鼠饲养14 d后采血,检测血清中的TC、TG含量,小鼠饲养28 d后,测定血清中的TC、TG、LDL-C、HDL-C含量以及肝脏中的TC、TG含量。结果表明:所得发酵乳具有清香、口感好的特点;动物实验显示,小鼠饲养14 d后,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血清中的TC、TG含量显著升高(p<0.05),表明高脂模型诱导成功;28 d后,发酵组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微生物检验结果表明,肝脏中没有发现乳酸菌,发酵乳在小鼠体内不会发生肝肠易位现象。结论:含有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乳对高脂小鼠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可以使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近年,有关益生菌发酵乳中低温酸性双胁迫致益生菌的损伤,发酵乳中益生菌活性的保护,以及组学技术推动下的菌株损伤相关代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益生菌低温酸性双胁迫下损伤应激和保护机制、菌株特性对发酵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及益生菌发酵乳冷藏过程低温酸性双重胁迫下菌体活性的保护策略,为研究影响益生菌发酵乳中益生菌存活能力、菌体细胞膜特性及代谢酶活性的因素,明确益生菌发酵乳基质中益生菌低温酸性双胁迫损伤的分子机制,建立益生菌发酵乳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益生菌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也为未来改善益生菌发酵乳的功效和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苦荞螺旋藻复合片调节血糖人体试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苦荞螺旋藻复合片生产工艺和观察其对人体血糖的影响。方法:参照保健食品辅助降血糖功能学评价方法,对Ⅱ型糖尿病病人连续试食40d和60d后,测定相应指标。结果:试食40d后糖尿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均在85%以上,但病人多食易饥、倦怠乏力、多尿三项临床指标在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仅有口渴多饮临床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无显著性差异;试食60d后糖尿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苦荞螺旋藻营养复合片具有明显的辅助调节血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牦牛乳是高营养的特色原料乳,具有极好的开发潜力,该文利用具有特定功能性的益生菌,配合普通发酵剂,开发高品质牦牛益生菌发酵乳,并研究发酵及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论文评估了3株益生菌对牦牛发酵乳理化指标(发酵酸度、p H、持水力、黏度)的影响,筛选出发酵性能较佳的唾液乳杆菌AR809(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AR809)为益生菌发酵剂,进一步考察了AR809对牦牛发酵乳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添加AR809能够较好地控制冷藏阶段的后酸化,提高发酵乳持水力。AR809对牦牛乳蛋白质降解深度有显著提高,达到了5.92%,为对照组的1.78倍。质构分析显示,添加AR809能够显著提高发酵乳黏度,改善发酵乳流变特性。感官评定结果显示,AR809能够显著提升牦牛发酵乳适口性、组织状态以及黏附性。唾液乳杆菌AR809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能够有效缓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慢性咽炎症状。利用AR809进行牦牛益生菌发酵乳制备,在扩展发酵乳功能之外,还能有效改善发酵乳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益生菌发酵对荞麦乳产生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GC-IMS技术对3种发酵乳制品进行了挥发性成分分析,根据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阐明使用不同原料以及不同发酵剂的发酵乳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从3种发酵乳中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酮类、酯类、醛类、有机酸类等。益生菌发酵荞麦乳制品中,特征性风味物质为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2-戊基呋喃、6-甲基-5-庚烯-2-酮等;市售发酵乳中主要为2-戊酮、丁醛、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等;实验室自制发酵乳中风味物质种类较少;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清晰地显示了3种发酵乳风味物质的差异。GC-IMS联用技术实现了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快速检测,可以为谷物发酵制品开发、发酵工艺优化及产品风味改善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XN1904E对乳的发酵特性,分别对复配组(直投式发酵剂和植物乳杆菌XN1904E复配)、发酵剂组(直投式发酵剂单独发酵)、XN1904E组(植物乳杆菌XN1904E单独发酵)的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pH、滴定酸、黏度发酵特性进行测定;并且测定了发酵前后的风味成分和糖含量。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XN1904E单独发酵产酸慢,复配组与发酵剂组的酸度变化趋势接近;复配组黏度比发酵剂组黏度高3240.5 mPa·s,复配组发酵乳的多糖含量比发酵剂组发酵乳的多糖含量高128.746μg/mL,说明乳杆菌XN1904E产生的胞外多糖能改善发酵乳的黏稠度。在风味方面,复合组发酵乳的风味物质总共有35种,比发酵剂组和XN1904E组的风味物质种类分别多6种和4种;加入菌株XN1904E能显著改善乳的风味,与未加入菌株XN1904E相比,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了15.793%,酮类和醇类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5.795%、6.119%。  相似文献   

17.
研究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在体外降胆固醇能力及三种益生菌混合发酵豆乳对高脂饮食小鼠血脂及肝损伤的影响。采用邻苯二甲醛法评价益生菌体外降胆固醇能力。采用C57BL/6N小鼠,并将其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高脂组;干酪乳杆菌发酵豆乳干预组;植物乳杆菌发酵豆乳干预组;双歧杆菌发酵豆乳干预组;三种益生菌混合发酵豆乳干预组;未发酵豆乳干预组。连续喂养7周后,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相关血脂指标,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在体外降胆固醇能力分别为43.14%、46.27%和40.53%。益生菌混合发酵豆乳显著降低小鼠腹部和肾周脂肪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肝脏TC、TG、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明显改善肝脏脂肪堆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复合益生菌发酵牛乳(PFM)为研究对象,对其氨基酸代谢特征、发酵特性和贮藏特性进行评估。方法:将乳双歧杆菌V9、副干酪乳杆菌PC-01和植物乳杆菌P-8复合发酵,以商业发酵剂(含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对照,利用光学微流变仪监测发酵期间的流变学参数,发酵结束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贮藏期间活菌数、酸度等理化指标。结果:在发酵过程中,益生菌发酵乳具有高黏性因子、高固液平衡值、低弹性因子和低流动状态的特征;在发酵结束时共检出14种游离氨基酸,其中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分别是苯丙氨酸(0.93 mg/kg)、缬氨酸(3.3 mg/kg)、丙氨酸(22.6 mg/kg)、赖氨酸(12.6 mg/kg)、苏氨酸(3.8 mg/kg)、丝氨酸(3.5 mg/kg)、脯氨酸(35.4 mg/kg)和亮氨酸(5.4 mg/kg)。贮藏结束时,PFM组中乳酸杆菌活菌数高达2.34×108 CFU/mL,双歧杆菌达3.43×107 CFU/mL;与对照组(FM)相比,pH值、滴定酸度和持水力无显著差异,黏度显著降低(P<0.01),感官评价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益生菌发酵乳具有优异的发酵及贮藏特性,这为益生菌在发酵乳制品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5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即为观察组)与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即为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消瘦、多尿、多食、多饮等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程、空腹C肽(FC-P)、尿白蛋白(UAlb)、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相关数值差异明显,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三多一少"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重,甲状腺功能检测相关数值与正常水平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益生菌因能够改善肠道健康而逐渐被应用于发酵乳中,但由于部分益生菌在牛乳中生长缓慢、难以凝乳,因此益生菌发酵乳的产业化受到限制。通过复合菌种的协同发酵法能够实现益生菌发酵乳的制备,但无法保障功能性益生菌的高活菌数。该研究以2株功能性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CCFM1175和副干酪乳杆菌CCFM1176为研究对象,以发酵乳pH、酸度及活菌数变化为参考,筛选适宜与益生菌协同发酵的发酵菌株,制备益生菌发酵乳,并测定其贮藏特性及感官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通过与保加利亚乳杆菌5L6的协同发酵,罗伊氏乳杆菌CCFM1175和副干酪乳杆菌CCFM1176在发酵乳中的产酸速率及活菌数显著增加,发酵12 h后滴定酸度分别为(68.17±0.42)°T、(62.51±0.84)°T,活菌数分别为(8.24±0.05) lg CFU/mL、(8.61±0.08)lg CFU/mL,实现快速凝乳及高活菌数。同时,协同发酵法有效改善了发酵乳的后酸化现象并提高持水力,制备得到的益生菌发酵乳具有良好的贮藏特性及感官评价。该研究解决了2株功能性益生菌在发酵乳中难以凝乳或发酵速率较慢的问题,为促进功能性益生菌在发酵乳产业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