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刺葡萄色素添加到酸奶中,探讨了刺葡萄色素添加量对酸奶色泽,酸奶发酵过程中的酸度、pH、乳酸菌数及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葡萄色素浓缩液的最优添加量为5%;刺葡萄色素的添加对酸奶品质无不良影响,且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与生长,加速酸奶的发酵进程。  相似文献   

2.
将刺葡萄色素添加到酸奶中,探讨了刺葡萄色素添加量对酸奶色泽,酸奶发酵过程中的酸度、pH、乳酸菌数及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葡萄色素浓缩液的最优添加量为5%;刺葡萄色素的添加对酸奶品质无不良影响,且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与生长,加速酸奶的发酵进程。   相似文献   

3.
大头菜又名芥菜、芜著、芥疙瘩等,是国人喜欢的传统蔬菜。文章以购于不同地区腌制好的成品大头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大头菜的相关理化指标(水分含量、食盐含量、氨基氮含量、酸度、还原糖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寻找与大头菜优良感官评价相关的理化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水分、氨基氮、食盐含量对感官评定的影响最大,还原糖次之,总酸的影响较小。大头菜有最佳感官评价时水分、氨基氮和食盐的含量分别为72.24%,0.38%和8.58%。大头菜的还原糖含量升高,感官评价分值上升。酸度对总的感官评价分值影响不大,但可以影响食品感官评定中的酸味分值。本实验结果可为大头菜生产工艺改进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杂粮馒头的营养价值丰富,但目前还没有针对杂粮馒头品质评价的统一标准。本文重点综述了模糊数学逻辑工具和智能感官新技术在杂粮馒头研究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客观评价杂粮馒头品质的关键指标,进而为建立杂粮馒头的感官评价体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5种吉林省产地的粳米,分别测定了主要成分含量,对5种原料粳米制成的米饭进行感官性质检测和质构性质检测,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粳米中直链淀粉含量和水分含量对米饭的感官指标和质构性质有显著影响;质构指标中弹性和黏着性基本可以反映感官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该文旨在以枸杞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制备植物基酸奶,探讨全蔗糖发酵、蔗糖和乳糖混合发酵对植物基酸奶外观、色度、发酵终点pH值、乳清析出率、持水性、微观结构、粒度、凝胶强度、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同时以枸杞和脱脂牛奶、全脂牛奶所制备的动物基酸奶为对照,以期为植物基酸奶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添加枸杞的大豆蛋白植物基和动物基酸奶均能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枸杞大豆蛋白植物基酸奶的白度显著低于动物基酸奶;枸杞大豆蛋白植物基酸奶的持水性、凝胶强度、黏性、黏弹性均低于全脂动物基酸奶,但高于脱脂动物基酸奶。此外,采用蔗糖和乳糖混合发酵可以降低植物基酸奶发酵终点的pH值和乳清析出率,提高凝胶的黏弹特性。  相似文献   

7.
顾玲  张燕萍 《食品科技》2015,(2):186-190
将糯玉米粉、马铃薯全粉和去皮绿豆粉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糯米粉中测定混合粉理化特性,包括胶稠度、溶解度、吸水率、糊化特性和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糯玉米粉和马铃薯全粉后混合粉的胶稠度、溶解度、吸水率均增加,峰值黏度、崩解值、回生值和冻融稳定性降低;添加绿豆粉后溶解度和回生值增加,胶稠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冻融稳定性降低,吸水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杂粮馒头的感官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来探讨在馒头中添加杂粮粉的最佳工艺.主要内容为四因素三水平试验.A因素为玉米粉添加量,3水平为8%、10%、12%;B因素为小米粉添加量,3水平为4%、6%、8%;C因素为大豆粉添加量,3水平为2%、3%、4%,D因素是加水量,3水平为50%、53%、55%.正交分析显示4因素中对馒头感官评价的影响为C>A>B>D,即大豆粉添加量>玉米粉添加量>小米粉添加量>加水量.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控制好大豆粉和玉米粉的添加量,确保杂粮馒头品质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10种市售酸奶,采用组学技术对其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进行全面测定,并同时进行感官评价。为了解析酸奶气味与滋味对应的风味化合物,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市售酸奶气味与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采用冗余分析法分析其滋味与非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感官和风味化合物组成方面,市售酸奶之间存在差异。就挥发性物质和气味感官分析结果而言,2,3-丁二酮赋予酸奶奶香味和香草味;乙醛导致了酸奶的青苹果味;丙酮、2-丁酮、酯类与酸奶的果香味相关。从市售酸奶样品中共检测出20种非挥发物质,包括酸类、糖类、酯类等,其中乳酸是酸奶酸味的主要来源;在检测到的10种糖类物质中,蔗糖和半乳糖与甜味的对应性最高;D-(+)-葡萄糖醛酸γ内酯能赋予酸奶果香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离自Viili发酵乳的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和Viili天然复合菌系的混合菌种制作发酵乳.通过优化温度和培养基、评价发酵乳的质构性质和感官性质和分析冷冻干燥后菌株的存活率,确定菌种活化的最适培养基为GM17+质量浓度10 g/L脱脂乳,最适发酵温度为28℃;调整菌种的复配比例,得到两种不同质构和感官性质的发酵乳产品;冷冻干燥的最佳保护剂组合为100 g/L脱脂乳+100g/L海藻糖.  相似文献   

11.
游离与微胶囊化益生菌对酸奶感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游离益生菌与微胶囊化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存活率、pH、胞外多糖的产生进行了比较,且对添加这两种形式的益生菌酸奶,在贮存7周后的感官性质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微胶囊有助于提高益生菌在酸奶中存活率,且添加游离或包埋益生菌的酸奶在贮存期间,其外观、色泽、风味及酸度并无显著变化,但酸奶的质地(光滑程度)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2.
酸奶的感官与理化特性和乳酸菌活菌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期酸奶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对酸奶进行感官评分和理化、微生物检测,对酸奶感官评分与理化、微生物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黏度、酸度、乳酸菌活菌数和持水性与感官特性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由此提出以黏度、酸度和乳酸菌活菌数以及持水性4个指标来客观评价酸奶品质,为酸奶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感官评价为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良提供实际依据。本文以酸奶为例,结合消费者感官测试完成其品质提升。分别收集消费者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对酸奶整体喜好度、香气喜好度;香气、甜味、酸味、稠度接受度;和酸奶所需要提升的感官属性的主观建议等。结合喜好度分析、惩罚分析、词云频率等数据分析方法,得到消费者对酸奶的品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酸奶的整体喜好度与香气喜好度平均值都在5分以下,说明消费者的认可度不高;且酸奶的香气与整体喜好度之间有正相关性。酸奶661和467的产品更受消费者的欢迎。由于这两者目前的喜好度分值仍较低(<5.0),需要进一步优化其配方,以期获得更好的市场价值。消费者关注的酸奶品质主要包括酸度、甜度、香气和稠度。喜好度分析和接受度惩罚分析的结果发现酸奶467是目前消费者喜好度较高的产品,后期通过降低其酸度,可以更好地提高它的接受度,从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以消费者为导向探究乳制品的风味感官品质,为产品的优化升级提供指导意义。未来通过调试酸奶的风味性质可生产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选取8种市售搅拌型酸奶,对其挥发性物质、非挥发性物质和质构进行全面测定,并同时进行感官评价。分析各检测指标与感官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检测指标与感官指标的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糖类物质中蔗糖和半乳糖与甜味的对应性最高;丙酮、2-丁酮、D-(+)-葡萄糖醛酸γ内酯、乙酸乙酯与酸奶的果香味相关;2,3-丁二酮赋予酸奶奶香味;二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硫醚分别是酸奶蒸煮味与硫味的主要来源。口中稠度、吞咽力度、拉丝感和粉感与全质构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模式中对应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可以使用蔗糖、半乳糖、丙酮、乙酸乙酯、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硫醚、稠度与胶黏性的测量值代替感官评价。  相似文献   

15.
李春起 《食品科学》1984,5(3):47-49
<正>数量最多的一种乳酸发酵制品是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酸牛奶。按苏联国家标准4926-71的规定,酸奶的风味质量应是地地道道的酸奶味道,无任何异杂气味,色泽乳白或略呈淡黄色。理化指标还规定有含脂率和酸度。酸牛奶的另一重要指标是凝固稠度。酸奶的制做质量不但取决于所用发酵剂的种类,还取决于无脂固形物的含量。尤其是原料乳或乳与乳脂的  相似文献   

16.
发酵鳀制鱼露的理化与感官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鳀鱼中添加30%的海盐(盐/鱼,w/w)后在(30±5)℃条件下自然发酵180d,再在50℃下保温7d。定期测定发酵液的pH值、总可溶性氮(TSN)、氨基酸态氮、TCA可溶性肽、总酸、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三甲胺氮(TMA-N)、氨基酸组成、红色指数以及非酶褐变指数,并进行感官分析(QDA-test)。结果表明,鳀鱼露发酵过程中,TSN含量、TCA可溶性肽含量、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红色指数以及非酶褐变指数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pH值则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减少。TCA可溶性肽含量在保温发酵后有明显增长,TVB-N、TMA-N含量与发酵时间不呈明显的线形相关关系。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丙氨酸是鱼露中最主要的氨基酸。感官分析结果表明,鱼露发酵的后期阶段,在50℃短期保温可以起到加速风味成熟与降低不良风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择红豆、薏米为原料,通过分析其预熟化处理前后营养成分、色泽、密度、淀粉特性和蒸煮特性的变化,研究预熟化对杂粮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熟化后红豆和薏米的水分和淀粉含量明显升高,而脂肪含量均下降,蛋白含量红豆升高,薏米降低;预熟化对红豆和薏米的色泽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预熟化使红豆的密度降低了23%,薏米的密度升高了49%;预熟化破坏了红豆和薏米的淀粉结构,使其酶解力和碘蓝值升高;沸水中煮15 min、焖5 min后,预熟化红豆和薏米的硬度明显降低,与小米实现共煮同熟。  相似文献   

18.
以燕麦乳及复原乳为原料,市售酸奶发酵菌种为发酵剂,开发一种新型燕麦酸奶。以感官评分及酸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燕麦乳与复原乳的复配比、菌种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4个因素对燕麦酸奶发酵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燕麦酸奶的最优发酵工艺,并对燕麦酸奶的基本理化指标包括蛋白质、脂肪、氨基酸、酸度、pH进行测定分析,通过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燕麦酸奶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气质联用法测定燕麦酸奶中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燕麦酸奶的最优发酵工艺为:燕麦乳/复原乳为2:1,发酵菌种接种量为0.2%,发酵时间9 h,发酵温度34 ℃。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燕麦酸奶呈均匀的米白色,口感酸甜适中,富含燕麦清香。GC-MS共检测出燕麦酸奶36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酯类、酸类和醛类。与市售酸奶相比,燕麦酸奶的蛋白质含量与其接近但脂肪含量只有其60%,且抗氧化活性及甘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更适合减肥人群食用。  相似文献   

19.
双麦麦精对酸奶益生菌及其感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麦麦精是以大麦,其他麦类为原料通过酶解提取的一种天然营养物质。在酸奶制作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双麦麦精,采用平板涂布的方法检测不同储存时间下,酸奶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活菌数。并且通过感官实验评定双麦麦精对酸奶口感、口味、色泽以及香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麦麦精添加量为3%,蔗糖4%时,对酸奶中益生菌的促生长作用最好。同时验证了3%双麦麦精对双歧杆菌也有明显的益生作用。而且,3%添加量的双麦麦精在益生作用以及感官性质方面都比同等添加量的低聚果糖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陈静  刘宏  沈群 《食品科技》2012,(8):136-139
以12种杂粮米为原料,浸泡处理后进行蒸煮。蒸煮后,采用质构仪分析测定各种杂粮米的硬度等力学特性。根据各种杂粮的硬度将12种杂粮米分成7组,各组杂粮米按1:1混合并蒸煮,然后进行感官评价,选出最佳的混合方案。结果表明:紫大米和白大米混合蒸煮的产品最佳,绿大米、黑大米、玉米碴(小)的混合蒸煮口味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