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利用混合实验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和质构仪研究不同添加量的黑米粉对小麦面团特性和馒头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黑米粉添加量增加,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逐渐减小,蛋白质弱化度逐渐升高;峰值黏度、最低黏度、糊化时间先增大后减小,最终黏度、回生值、糊化温度逐渐增大;馒头的硬度、咀嚼性增大,弹性、内聚性和回复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冷冻面团为研究对象,探究玉米微孔淀粉添加量对面团冻结后品质特性的影响。通过对面粉糊化特性、冷冻面团失水率、色度、质构及面团流变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微孔淀粉有利于保持冷冻面团的品质特性。在0%~5%的添加范围内,随着微孔淀粉添加量的增加,面粉峰值黏度、衰减值、终值黏度和回生值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P<0.05),冷冻面团的色度、硬度、胶着性则显著增加,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均随着微孔淀粉添加量的增加逐渐上升。添加量为3%时,冷冻面团的失水率与流变学特性中损耗角正切值最低、弹性最大;内聚性、咀嚼性与玉米微孔淀粉添加量无显著相关。综上所述,添加玉米微孔淀粉使面粉糊化特性各指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有利于面团稳定;适量的微孔淀粉添加有利于提高冷冻面团的质构特性和流变学特性,改善冷冻面团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比例(0%~50%)的燕麦全粉替代小麦面粉,通过粉质、拉伸、快速黏度分析、旋转流变、F3-发酵流变、面团p H值的测定及质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混合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发酵特性及馒头的质构品质。结果表明:随着燕麦全粉替代比例的增加,混合粉的湿面筋含量显著降低,面团的吸水率增大,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弱化度逐渐增大,最大拉伸阻力和拉伸比例先降低后升高,延伸度逐渐降低;混合粉的峰值黏度、回生值、糊化温度及面团的弹性、黏性模量都随燕麦全粉的加入而逐渐增大;面团的持气性逐渐降低,漏气时间提前;燕麦全粉的加入使面团的p H值增大,使酵母及乳酸菌等的代谢受到了影响;燕麦全粉的替代比例小于20%时,混合粉仍具有较好的加工特性,更高含量燕麦全粉的加入将会导致馒头的比容和弹性显著降低,硬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快速黏度测定仪、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拉伸仪等设备,研究红米粉对小麦面团加工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粉中红米粉比例的增大,衰减值、回生值和糊化温度增大,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糊化时间呈下降趋势,峰值黏度先增大,但在红米粉添加量达到15%后减小;面团中深层结合水相对含量下降,弱结合水的流动性增强,自由水的含量增加;吸水率、形成时间、粉质指数随呈下降趋势,稳定时间先降低再升高。在发酵时间一定时,面团的各拉伸指标数值随红米粉添加量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通过0.1~10 Hz范围内的频率扫描可知,弹性、黏性模量均增加,tanδ值降低。所制馒头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上升,而弹性、内聚性、回复性和比容明显下降。综上所述,红米粉的添加改变了混合面团加工特性和馒头品质。为了提高红米粉的利用率和馒头的营养价值,红米粉的添加量不宜超过1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常见理化因素对加压提取银耳粗多糖(GTP)溶液黏度的影响及其与常用食品胶的互配效果。结果显示,不同p H条件下,银耳多糖TP2的黏度变化较大,其对碱的稳定性优于对酸的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 H的增大其黏度逐渐变大;添加Na Cl、KCl和Ca Cl2均可降低银耳多糖溶液的黏度,其中添加Ca Cl2时溶液黏度降低程度最大;当蔗糖浓度低于60 g/L时,蔗糖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多糖溶液黏度增大,超过此浓度后其浓度的增加则会降低多糖黏度;银耳多糖溶液黏度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魔芋胶能够增大混合胶体溶液多糖黏度;黄原胶与银耳多糖、明胶多糖与银耳多糖的质量比分别为2:8和1:9时,其增稠作用最大;随着黄原胶、明胶和琼脂溶液浓度的增加混合胶体溶液的黏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乳清蛋白和茁霉多糖为原料,分析不同p H值、茁霉多糖添加量对乳清蛋白-茁霉多糖凝胶的微观结构、持水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茁霉多糖含量的增加,凝胶硬度、稠度、内聚性、黏滞指数逐渐增加,随着p H增大,凝胶的硬度、稠度、内聚性、黏滞指数呈现下降。10%乳清蛋白溶液,茁霉多糖添加量为8%时,变性温度80℃,变性时间20 min,微观结构最好,单独乳清蛋白热凝胶和茁霉多糖凝胶没有形成规则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7.
藜麦粉对小麦面团、面包质构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0):197-202
研究藜麦粉对小麦面团及面包质构特性的影响,为开发藜麦焙烤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在对藜麦粉中蛋白组分含量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质构仪的TPA模式测定添加藜麦粉对小麦面团硬度、弹性和黏性的影响,藜麦粉对面包硬度和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藜麦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硬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添加量为15%时硬度最小;弹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藜麦粉添加量15%时达到最大值,黏性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藜麦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包的硬度逐渐增大,弹性逐渐减小,感官评分先增大后减小,在15%时达到最大值。因此,藜麦粉的添加改变了小麦面团和面包的质构特性,且面团的质构特性与面包质构特性、面包感官品质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油橄榄果渣对面粉及面团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油橄榄果渣粉以不同比例与小麦粉混匀,得到4种混合粉,研究该4种混合粉的化学组成、糊化特性及其面团流变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油橄榄果渣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糊化温度逐渐升高,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衰减值显著降低,面团的形成与稳定时间缩短,吸水率、评价值、最大抗延伸阻力、延伸度、拉伸能量、弹性和内聚性减小,其弱化度、硬度、黏附性、胶黏性和回复性增大。当混合粉中油橄榄果渣粉添加量不超过10%时,其具有较好的糊化特性和面团特性,可用于制作面条和面包等食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面粉中添加发芽糙米粉(GBR)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80目、100目发芽糙米粉制作的面包的比容、硬度、弹性要明显优于60目,而添加80目发芽糙米制作的面包与100目制作的面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发芽糙米粉添加量的增大,发芽糙米面包比容、弹性、内聚性减小,硬度增大;发芽糙米添加量为40%时,其口感已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通过添加HPMC可以有效提高高含量发芽糙米面包的品质,且随着HPMC添加量增大,面包的感官品质逐渐提高。当HPMC浓度为2%时,面包的比容显著性提高,硬度降低,面包的弹性和内聚性增加,提高了面包的整体接受度,改善面包的感官特性。另外,通过考察混合面团的微观结构发现,添加HPMC可以有效改善面团的面筋网络结构。因此,在高含量发芽糙米面包中添加HPMC可以有效改善面包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粉和米粞为主要原料制备米粞馒头,利用质构仪分析米粞添加量对面团及馒头质构特性的影响,并对馒头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面团的硬度、咀嚼性随着米粞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大馒头的硬度和咀嚼性随着米粞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大,但在米粞添加量为5%时,其硬度和咀嚼性下降显著;面团的弹性随着米粞添加量的增加显著下降,而内聚性呈波动式变化;馒头的内聚性、弹性呈显著降低趋势;馒头的气味提升,其他感官指标变差。因此,米粞的添加会改变面团和馒头的质构特性及馒头的感官品质,研究可为米粞馒头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麦冬多糖对大米淀粉凝胶化及凝胶特性的影响,分别以0%、2%、4%、6%和8%的麦冬多糖替代大米淀粉,研究麦冬多糖对大米淀粉糊化特性、静态流变、动态流变、凝胶质构及水分子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冬多糖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使大米淀粉糊的峰值黏度等糊化黏度参数均降低,而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则增加。不同样品均为假塑性流体,幂律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其静态流变行为,假塑性随麦冬多糖添加量增加而增强,稠度指数随麦冬多糖添加量增加而降低。麦冬多糖使大米淀粉糊的黏弹性及凝胶的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降低。凝胶中的水分子主要呈游离态,结合水和束缚水含量较少,添加麦冬多糖降低了大米淀粉凝胶中水分子的运动性。  相似文献   

12.
川秋葵超微粉的添加显著影响了面团和吐司的质构特性,4%~12%川秋葵超微粉的添加可降低面团硬度及咀嚼性,10%添加量可极显著降低吐司咀嚼性、硬度、黏胶性,显著提高吐司弹性。秋葵超微粉添加量在4%~10%时,随着秋葵超微粉添加量增加,面团发酵体积以及吐司比容呈增大趋势,10%添加量时,面团发酵体积及吐司比容最大;12%添加量时,面团发酵体积及吐司比容下降。综上,在100 g面粉中,秋葵超微粉添加量不高于10 g为宜。以10%添加量作为试验组研究秋葵超微粉对面团粉质特性、吐司烘焙品质以及贮藏中吐司品质劣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0%添加量对面团的粉质特性影响较大,面团稳定时间显著下降了51.2%,粉质质量指数下降了32.9%,面团形成时间增加了0.2 min,弱化度显著增加了130 FU,吸水率由58.3%上升到65.7%;秋葵超微粉面团在焙烤后,其烘焙品质较好,质构改善,比容增加,秋葵超微粉吐司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减缓。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添加燕麦粉对面团特性和饼干品质的影响,测定不同添加量燕麦粉面团特性,饼干质构特性、感官评价及营养成分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燕麦粉的面团硬度增大,黏聚性、黏着性先增大后减小。频率扫描结果符合幂律模型且拟合度良好,随着燕麦粉的添加量增加,混合面团G′和G″增大,损耗因子tanδ减小。燕麦粉添加量在30%以下时,对照组的G′和G″大于添加燕麦粉的面团,面团变软,延展性增大。燕麦粉添加量大于30%时,对照组的G′和G″小于添加燕麦粉的面团,说明燕麦粉增加了面团的黏弹性,降低面团流动性。蠕变-回复结果符合伯格斯模型且拟合度良好。燕麦粉添加量30%时,Rc回复性最大。燕麦饼干的硬度和咀嚼性逐渐增大,弹性降低,燕麦粉添加量在30%时感官评分最好。与普通饼干相比,燕麦饼干蛋白质含量、膳食纤维、灰分显著提高,且碱度、水分符合GB/T 20980—2007《饼干》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湿热-循环冷冻制备小麦抗性淀粉粗品,以酶解纯化后得到的抗性淀粉纯品添加小麦粉中,研究其在不同替代比例(5%、10%、15%、20%)条件下对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比例的抗性淀粉与面粉共混体系其表观黏度均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呈现出"剪切稀化"现象,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特性;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面团的储能模量以及损失模量也显著升高,损耗角正切值tanδ逐渐降低,面团弹性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替代比为5%和10%时,面团的最大蠕变柔量(J_(max))、瞬时蠕变柔量(J_0)和迟滞蠕变柔量(J_1)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继续增大替代比,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粉中添加抗性淀粉显著改变了共混体系的黏弹性,使面团的硬度随着替代比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添加量(0%、2.5%、5.0%、7.5%)的短链菊粉、长链菊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冷冻面团烘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加入短链还是长链菊粉,添加量大于5%时面团吸水率显著降低;与空白组相比,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随菊粉添加量的增多而逐渐延长,弱化度则逐渐降低;短链菊粉、长链菊粉均使面团的糊化温度升高,峰值黏度、衰减值、回生值降低;添加短链或长链菊粉均能使面团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增加,但长链菊粉对面团黏弹性的改善效果更优。烘焙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冻藏与否,短链或长链菊粉的添加均能提高面包比容,但面包硬度增大、弹性降低。综合样品感官评分结果显示,短链菊粉的最适添加量为5.0%,而长链菊粉的最适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拓展了植物冰结构蛋白(Ice-structuring proteins,ISPs)资源,本研究采用硫酸铵沉淀法从紫花苜蓿干草中提取苜蓿冰结构蛋白(Alfalfa ice-structuring proteins,AISPs),测定热滞活性并观察冰晶变化。将AISPs添加到冷冻面团中,测定不同冻融周期、不同AISPs的添加量对冷冻面团质构特性、拉伸特性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ISPs热滞活性为0.61 ℃,与NaCl及蔗糖溶液相比,AISPs溶液经四次冻融后其冰晶数量多体积小,说明AISPs具有一定的抗冻活性。随冻融周次的增加,AISPs添加量为2.0%~2.5%时,冷冻面团的硬度降低,弹性和内聚性稳定增加,黏附性显著增加(p<0.05);拉伸面积和延展性增大;淀粉颗粒遭受破坏小,面筋网络结构清晰。说明AISPs对冷冻面团具有很好的抗冻保护作用,改善了冷冻面团的质地,使其冻藏稳定性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猪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经不同浓度NaCl溶液腌制后,60 ℃下热风干燥后其质构特性参数随含水率和NaCl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含水率降低,各样品的剪切力值、硬度及咀嚼性均逐渐增加,而弹性、内聚性则逐渐下降;在相同含水率下,腌制液NaCl浓度≤8%腌制样的剪切力值、硬度、咀嚼性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腌制液NaCl浓度>8%腌制样的上述参数随NaCl浓度增大而减小,各腌制样的弹性随腌制液NaCl浓度升高而逐渐减小,内聚性受NaCl浓度的影响较小。由部分物理指标与质构特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肉样的质构特性参数与样品的含水率、横向收缩比(LSR)、纵向收缩比(TSR)、体积变化率等极显著相关(p<0.01),而相关系数的大小与腌制液NaCl浓度有关。研究结果为腌制肉的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湿热-循环冷冻制备小麦抗性淀粉粗品,以酶解纯化后得到的抗性淀粉纯品添加小麦粉中,研究其在不同替代比例(5%,10%,15%和20%)条件下对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比例的抗性淀粉与面粉共混体系其表观黏度均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呈现出“剪切稀化”现象,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特性;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面团的储能模量以及损失模量也显著升高,损耗角正切值tanδ逐渐降低,面团弹性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替代比为5%和10%时,面团的最大蠕变柔量(Jmax)、瞬时蠕变柔量(J0)和迟滞蠕变柔量(J1)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继续增大替代比,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粉中添加抗性淀粉显著改变了共混体系的粘弹性,使面团的硬度随着替代比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改变凝胶形成的环境条件,对明胶-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 in,MP)混合凝胶的质构和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P浓度和明胶浓度对其本身凝胶质构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少量添加明胶降低了混合凝胶的硬度,但却改善了凝胶的弹性;明胶添加量的变化对硬度和模能量G’的影响较大,而对弹性的影响较小;混合凝胶的硬度随着pH增加而逐渐增加,而G’逐渐减小;影响混合凝胶硬度和弹性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明胶和MP浓度比、pH、离子强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酪蛋白酸钠浓度、结冷胶浓度、离子和测试条件对高酰基结冷胶/酪蛋白酸钠复合凝胶粘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酰基结冷胶/酪蛋白酸钠共混体系为典型的切力变稀流体,表观粘度随着酪蛋白酸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大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压缩速度对复合凝胶硬度几乎无影响,而内聚性和弹性则随着压缩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内聚性随着压缩应变的增大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复合凝胶的硬度和弹性随着酪蛋白酸钠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复合凝胶的内聚性对酪蛋白酸钠浓度不敏感。高酰基结冷胶浓度越高,复合凝胶的硬度和弹性越大。相对于一价离子而言,二价离子形成的凝胶更强且用量更少。钾离子的添加对复合凝胶保水性影响较弱,而钙离子的添加则可以提高复合凝胶的保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