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很多传统乐器都用大漆髹成,具有鲜明的东方审美观.大漆不仅有防蚀、耐酸碱、防潮、耐高温等功能,乐器髹漆后,器表坚硬,保护乐器在移动和使用过程中不必要的损伤,具有增强乐器使用寿命的作用.镶嵌类乐器将打磨过的各种材料裁截成形或磨成细砂,后镶嵌于乐器表面作为装饰,乐器镶嵌材料丰富,如金、银、骨石和百宝等,乐器之螺钿镶嵌...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漆》2017,(2):44-49
中国漆艺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门类之一。漆器髹饰技艺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是材质、技术、艺术、历史、文化等诸元素的综合产物。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艺受到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优良的传统技艺濒临灭绝,需要政府、社会各界、漆艺志愿者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增进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髹漆工艺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光 《中国生漆》2002,21(1):32-34
1 血料在髹漆工艺上的使用由于猪是全国各地饲养最多最普遍的家畜 ,猪血血源丰富 ,质量也好 ,所以 ,在全国髹漆工艺上使用最多的血料也就是猪血。因此 ,人们也就把血灰叫做猪血灰、把料血干脆就叫作猪血。使人们误以为在髹漆工艺上可以用的血料 ,无猪血不可。其实 ,可在髹漆工艺上使用的血料 ,除了猪血以外 ,还有牛血、马血、羊血等其他动物血。一般都是可以用到髹漆工艺上去的。其中牛血 ,不论血色素或粘结性 ,都优于猪血 ,可以比猪血掺入更多的水分。温州地区的髹漆工 ,都有使用牛血的习惯。只是牛血血源少 ,不象猪血那样日日血源不断。…  相似文献   

4.
杨文光 《中国生漆》2012,31(4):35-38
经调查研究发现温州宋时堆漆工艺在温州瑞安、平阳、苍南等地依然存在。陈文楼、何必阔两位大师传承创新了这一技艺。作者呼吁漆艺非遗急需保护抢救。  相似文献   

5.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三角洲平原范畴内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其精湛的琢玉技术闻名于世,其实,良渚文化的髹漆工艺也很精彩,反山、瑶山、卞加山、梅堰等遗址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髹漆器物,器形多样,胎骨主要有木胎、陶胎和石胎等,以生活用器为主。髹漆彩绘和髹漆嵌玉技术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创新,代表了良渚文化漆器装饰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器物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完美体现,也是等级分化的标志之一。髹漆工艺的发展是人类审美发展、欲求膨胀、技术进步、财富增长的结果,是为贵族服务的产物,富裕的环境促使人去注意生活装饰,愉悦自己。  相似文献   

6.
中国髹漆工艺溯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髹漆工艺是中国人的发明,是漆器制作的主要工序,具有多元性,从涂漆到彩绘,从粘贴到镶嵌,从针刻文字到款彩,从堆漆到雕漆,变着皆为器物髹漆技法。素髹是最古老的髹漆技法,始于远古,盛于宋代;髹画工艺是基于人类对色彩的追求发展起来的,秦汉时期已趋成熟;镶嵌工艺发端于良渚文化时期,源于生漆的胶粘加固特性和对审美的追求,元代走向成熟;金髹工艺的兴起与金工技术和髹漆工艺的发展密切相关,唐代的金银平脱是其发展顶峰;锥画技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表面针刻文字,为后世雕填、戗金、雕漆之先声;堆漆有如雕漆之美,商代可觅其踪迹,兴于汉代,由此催生了雕漆、纹髹等工艺;雕漆自唐代初兴,元代达顶峰,它是在汉代堆漆、锥髹、夹纻漆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明、清时代,髹漆工艺体系已经完备,不同髹饰技法的变化结合,使中国古代漆器事业呈现出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7.
正做漆的人,对漆的感觉多是与之相恋。因为做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得经过过敏、脱敏才能与之、对话,就像恋人一样从相识、起摩擦,到相知、相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对于许剑武和吴淑芳而言,最浪漫的事,大概是"一起等待大漆慢慢蜕变"吧。刮灰、打磨、推光……髹漆的日子,一大半时间都在等漆变干。若是一个人,难免寂寞。可如果有爱人相伴,忙时创作,闲时饮茶,几番细语,自然不同。许剑武和吴淑芳便是如此,夫妻同行,携手做漆,漫长的等待便化作另一种浪漫。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漆》2008,27(2)
一 简介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漆》2017,(2):53-54
<正>1岭南印象当代大漆艺术邀请展暮春时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4月17日上午修桼事也——岭南印象当代大漆艺术邀请展在美丽鹏城成功开幕。本次漆艺展的主题就是寄桼抒情,以桼会友,修桼事也。我们以这一主题和雅集式的微展,邀请到了国内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次的漆艺人,用他们趣意盎然、桼彩纷呈的艺术作品,加之以不同视角、不同观念上的碰撞,产生精神层面的交流,从而营造  相似文献   

10.
六朝是一个科技发达、文化艺术繁荣、取得辉煌成就、开创"六朝文明"的时代。在各类工艺美术门类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雕刻、金工,髹漆工艺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密陀僧的使用,绿沉漆、犀皮漆的出现,漆画工艺的盛行,夹纻造像技术的兴起,以及多种镶嵌工艺的综合运用,都是这一时期漆器艺术的主要成就,显露出六朝髹漆工艺的勃勃生机。社会虽然消沉了,但漆艺的光辉依然灿烂。  相似文献   

11.
髹漆与陶瓷的结合创作,自古有之,古代陶与漆结合的形式,多以通体髹饰陶器或罩漆彩绘的形式。现代髹漆工艺与陶瓷的结合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陶瓷作为漆艺的胎体,属于漆陶范畴;另一种是以髹漆工艺作为技法介入陶瓷装饰,丰富陶瓷的装饰语言。本文通过对陶瓷和髹漆工艺的材料、特点,结合可能性以及应用的方式等方面的探究来寻求现代髹漆工艺介入陶瓷装饰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漆》2016,(2):11-15
正5犀皮工艺出现犀皮又写作西皮、犀毗,或称斑纹漆。它是在漆地上先做出高底不平的花纹,再交替填髹多层色漆,干后磨光,使漆面乍看十分匀称,细看又变化无穷,色泽斑驳陆离,呈现一层层、一圈圈的斑犀之文,漫无定律,天然流动。其纹如片云状斑纹者叫片云斑犀皮,若象圆花形者称为圆花斑犀皮,象松鳞形者则称松鳞斑犀皮。《髹饰录》彰髹条中杨明云:  相似文献   

13.
杨文光 《中国生漆》2001,20(2):32-38
作者最近看了一本由金盾出版社出版,王锐、刘杏慈合著的《油漆工实用技术》工具书,书中提到油漆工使用生漆的口头禅“多山头比独山头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漆》2017,(3):41-44
徽州漆器髹饰技艺自2008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在政府的扶持和社会的关注下,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本文试对徽州漆艺的发展现状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本刊通讯员 《中国生漆》2007,26(1):60-60,59
一简介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发源于山西(简称“晋”)中部的平遥县,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北京-金漆;福建-脱胎;扬州-点锣;平遥-彩绘),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平遥推光漆髹饰品分为实用品(如漆柜、漆箱、条案、茶几)和陈设品(如屏风、漆画)两大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工艺价值,为广大群众所欢迎。推光漆技艺还普遍用于宫廷、庙宇、厅堂、文房的陈设装饰,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平遥推光漆器,是用炼制过的大漆髹饰木器家具和精致器皿,经过漆后细磨,磨后再漆,反复数遍,然后用手掌推擦出光泽,再经多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平遥漆艺的发展脉络进行综合阐述,从纵向时间到横向比较,全面分析平遥传统髹漆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其次,从技法上将平遥传统髹漆技艺按照一定的演变与发展过程进行了归纳。最后笔者结合此次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传统大漆髹饰技艺创新创作人才培养研修班"的结项作品,从创作理念、制作过程、技法探索等方面,基于平遥传统大漆髹饰的技艺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邱菊芯 《中国生漆》2021,(4):25-29,38
有宋一代,古代工艺美学达到了至臻的境地,出土漆器亦不甚枚举.与宋代美学格调相称,宋代髹漆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朴质无文,雅趣不凡,形成了一色素髹为主,雕漆、镶嵌、饰金银等品类各呈异彩的时代风格.本文将基于宋代髹漆的工艺美学思想,结合政治、经济背景,对其材料、生产流通方式、产地、用途、技法、器型进行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18.
杨文光 《中国生漆》2011,30(2):44-47
古代的宫殿、寺庙因其不同的社会功能,所集中展现的髹漆工艺也是不同的.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我们研究建筑艺术、髹漆技艺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明清时期徽州漆艺发展达到鼎盛,主要得益于徽州漆树资源的丰富、社会经济的发达和收藏风气的盛行。徽州漆器制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特色,并对其他地域的漆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