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铃薯颗粒全粉与雪花全粉的生产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油食品科技》2007,15(4):12-13
介绍了马铃薯颗粒全粉和雪花全粉的加工工艺,及两者在性能、生产应用、设备选用及理化指标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马铃薯雪花全粉,对真空冷冻干燥马铃薯雪花全粉进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特性及复水性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马铃薯雪花全粉的最佳参数为:升华干燥真空度100 Pa、升华干燥温度76℃、解析干燥真空度70 Pa、解析干燥温度45℃、装料量7.5 kg/m2,冻干速率11.362 3%/h。扫描电镜观察真空冷冻干燥马铃薯雪花全粉其颗粒均一; X射线衍射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可减少结构破坏;热特性表明真空冷冻干燥马铃薯雪花全粉热稳定性较好,糊化度低,复水性较好,为即食马铃薯泥等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马铃薯雪花全粉为原料,安琪酿酒活性干酵母(angel active dry yeast,ADY)为发酵剂,制得马铃薯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马铃薯酒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7.0(g/mL),发酵温度18℃,糖化酶添加量120 U/g,蛋白酶添加量4 U/g,ADY添加量为0.005%,按此工艺发酵,所得酒度为5.3%vol,总高级醇含量为103.23 mg/L。  相似文献   

4.
以马铃薯颗粒全粉和马铃薯雪花全粉为原料,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Brabender粘度仪等仪器测定马铃薯颗粒全粉和雪花全粉的结构、组成、吸水性、粘度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颗粒粉多为大小不一的卵形颗粒或复合颗粒,结构完整,表面有皱纹裂缝;吸水能力小,但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较高;粘度小,约为20 BU,粘度曲线变化小,基本呈基线的直线。雪花粉多为扁形、多角形,边缘不齐,表面粗糙,有裂纹、凹陷和穴洞;X-光衍射图谱呈馒头峰形状,衍射峰消失,为典型的无定形结构;粘度大,粘度曲线变化明显,说明有较多破碎的游离且预糊化的淀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理化分析方法、红外及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对4个品种马铃薯雪花全粉的微观结构、理化品质以及分子结构进行表征,为有效筛选马铃薯雪花全粉加工专用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采用真空干燥再粉碎的方法使得4个品种马铃薯雪花全粉中的淀粉颗粒结构均被不同程度的破坏,4个品种马铃薯雪花全粉的碘蓝值、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及老化特性差异显著(p<0.05),4个品种马铃薯雪花全粉原始光谱的吸收峰非常相似,对原始光谱1500700 cm-1波段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后,4个品种马铃薯雪花全粉在波数1200、1300、1330 cm-1处的二阶导数光谱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二维同步相关光谱可知依据1650 cm-1处自动峰的有无以及强弱,可对4个品种马铃薯雪花全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水分,糊化温度,粘度,取代度,pH值,透明度,氯化钠,析水率及色度的测定,用红外光谱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分子结构给以表征。结果表明,马铃薯羧甲基淀粉具有低温易糊化,冻融稳定性好,粘度高及透明度高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全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对16个省份马铃薯全粉进行营养及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湖北、山西、云南、河南及甘肃马铃薯全粉淀粉含量70%以上;山东马铃薯全粉含10.32%蛋白,安徽马铃薯全粉还原糖含量11.35%,脂肪含量均较低。江苏马铃薯全粉析水率65%,冻融稳定性差,山东马铃薯全粉冻融稳定性最好。安徽马铃薯全粉溶解度达37.72%,湖北和山西马铃薯全粉膨胀度最大为21.59%。初始黏度最高的是陕西马铃薯全粉,黏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急剧下降,广东马铃薯全粉黏度变化曲线较陡,山西马铃薯全粉较平缓。陕西马铃薯全粉凝胶触变性最大,广东马铃薯全粉触变性最小。马铃薯全粉的贮能模量(G')均大于损耗模量(G″),且G'和G″随角频率增加而缓慢上升,表现为弱凝胶黏弹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淀粉为材料,制备氧化淀粉、醋酸酯淀粉、氧化醋酸酯淀粉,比较其理化性质,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等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氧化淀粉、醋酸酯淀粉、氧化醋酸酯淀粉比原淀粉透明度高、流动性好、附着力强、涂抹性好。FT-IR实验表明氧化淀粉有羧基的特征吸收峰,而氧化醋酸酯淀粉酯化改性过程中有醋酸酯基团的生成。SEM扫描实验显示氧化淀粉的外形比较规整多为球状或椭球状,表面较光滑;醋酸酯淀粉颗粒形状未发生大的改变,但规整度很差;氧化醋酸酯淀粉颗粒完整,表面粗糙,低取代度的酯化反应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将0%~40%的马铃薯全粉添加到低筋小麦粉中制作酥性饼干,研究马铃薯全粉代替低筋小麦粉对酥性饼干产生的影响。测定饼干的质构特性(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色度值、巯基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并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及感官评价等。结果表明,添加马铃薯全粉,使面团的内聚性、黏性和弹性整体呈下降趋势,硬度增加;使酥性饼干的硬度降低,酥脆性增加,丰富其蛋白质构成,对酥性饼干的品质产生积极影响。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结构逐渐松散,与TPA 数据结果一致。通过红外光谱图可以看出马铃薯全粉添加前后面团的峰值在3 406 cm-1(OH 伸缩振动)和1 500~1 000 cm-1(C—H 的弯曲振动)处有明显差异,表明马铃薯全粉的添加主要影响蛋白-淀粉网络结构以及面筋蛋白与水的结合,进而影响酥性饼干的性质。综合各方面指标及感官评价,马铃薯全粉最佳添加量为30%~35%。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米制主食的营养价值,将稻米粉与马铃薯雪花全粉按照不同比例混匀,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粒度分析仪、黏度仪、差热分析仪、流变仪和质构仪等对混粉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结晶结构、粒度、糊化性质、热稳定性和流变性质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从稻米粉和马铃薯雪花全粉的微观形貌可以看出,稻米粉的表面相较马铃薯全粉光滑,马铃薯全粉在生产过程中表面遭到破坏使其表面形状不规则且粗糙,不同比例混粉的红外光谱图峰位置基本一致,官能团结构无明显变化。稻米粉和马铃薯全粉结晶结构都属于A型结晶,随着马铃薯全粉占比增大,混粉的结晶性增强。稻米粉的平均粒径为82.35 μm,马铃薯全粉的平均粒径为280.8 μm,随着马铃薯全粉占比增大,混粉的平均粒径增加。随着马铃薯全粉占比增大,糊化温度和糊化焓提高,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增加,溶解度和溶胀度提高,回复性、内聚性、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降低,硬度、弹性和咀嚼性降低,冻融稳定性下降。稻米粉和马铃薯粉的混合比例对混粉的颗粒结构与理化性质有较显著的影响,为混粉米制主食的开发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雪花全粉-小麦复合粉面包的烘焙品质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面包的比容、硬度、弹性及感官评价作为评价指标,以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优化法研究了马铃薯雪花全粉、谷朊粉及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对小麦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质量分数)及以上的马铃薯雪花全粉对面包的比容、质地及感官品质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谷朊粉、TG酶对这种恶化现象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添加马铃薯雪花粉26%(质量分数),谷朊粉2. 0%(质量分数)、TG酶0. 13%(质量分数),此时面包的综合评分最高,改善了面包品质。该研究为马铃薯雪花粉在面包及其他面制食品中的利用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甘肃、北京三地的11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淀粉颗粒大小、热特性、微观结构特征、黏度特性、流变学特性的差异,分析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微观结构特征与物化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布尔斑克的直链淀粉含量最高为16.64%,不同品种淀粉D50值的变化范围是59.40~323.90 μm,荷兰薯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温度、糊化焓值最高,淀粉颗粒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陇薯9号的糊化温度最低,为62.27 ℃,陇14和陇薯7号的贮能模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D50值与淀粉的糊化焓值(r=0.596 3)、糊化温度(r=0.502 4)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r=-0.576 5)、回生值(r=-0.551 8)呈显著的负相关;淀粉热特性的起始糊化温度与黏度特性的峰值温度(r=0.961 0)、峰值时间(r=0.733 6)、糊化温度(r=0.933 9)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的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质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为马铃薯淀粉的加工利用及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豌豆淀粉与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豌豆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基本组成、颗粒形态、凝沉性、糊化特性、透明度及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与比较表明:豌豆淀粉中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但其颗粒直径小于马铃薯淀粉;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相比,豌豆淀粉易于回生,但糊稳定性较好;豌豆淀粉糊的透明度低于马铃薯淀粉,但其淀粉组成中慢消化淀粉含量高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5.
以青海省六种马铃薯为原料制备马铃薯全粉,通过对其理化、功能性质和微观结构的测定与分析,明确不同品种马铃薯全粉的品质和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六种马铃薯全粉灰分含量范围为3.33%~5.12%,闽薯灰分含量较高,青薯9号和乐薯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青薯2号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6.34%±0.29%;青薯9号的持油能力(1.69±0.12) mL/g和黏度(1440±10) cps高于其他品种,脱毒175的吸水指数较高,闽薯的溶解度最高,为14.9%±0.7%;不同品种马铃薯全粉所含官能团并无差异,整体均呈现不规则形状,可见范围内基本无完整颗粒存在,衍射峰形相似,青薯2号全粉颗粒的衍射强度较高,结晶区较大。不同马铃薯在品质和结构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可根据实际加工需要选取较适合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豌豆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基本组成、颗粒形态、凝沉性、糊化特性、透明度及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与比较表明:豌豆淀粉中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但其颗粒直径小于马铃薯淀粉;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相比,豌豆淀粉易于回生,但糊稳定性较好;豌豆淀粉糊的透明度低于马铃薯淀粉,但其淀粉组成中慢消化淀粉含量高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7.
以同一品种新鲜的马铃薯为原料,比较研究了应用不同工艺制备的马铃薯雪花粉、马铃薯颗粒粉和马铃薯生全粉的理化性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X-射线衍射(XRD)、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和色度仪分别对马铃薯全粉的微观形貌、颗粒结构、糊化特性和亮度值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马铃薯全粉的基本组分和碘蓝值,以中筋小麦粉为参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的膳食纤维含量均高于小麦粉,但淀粉、蛋白含量都低于小麦粉;颗粒粉和生全粉的亮度值较高,但均低于小麦粉,雪花粉的亮度值最低,生全粉的黄值最大;马铃薯全粉中雪花粉的碘蓝值较小、糊化度较大,生全粉的碘蓝值较高,糊化度较低;生全粉中马铃薯淀粉颗粒清晰可见,雪花粉和颗粒粉未能观察到淀粉颗粒;生全粉的衍射峰尖锐,结晶结构完好,雪花粉和颗粒粉的结晶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淀粉的物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马铃薯淀粉的组成、颗粒形貌、粒径大小及溶解度与膨润力、透明度、凝沉性、糊化方面的性质,并与绿豆、玉米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的蛋白质含量为0.27%, 直链淀粉含量为20.4%,颗粒为椭圆形,平均粒径为40 μm;马铃薯淀粉的溶解度与膨润力较高;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为66.8%,凝沉性高于豆类淀粉,峰值黏度为2 000 BU.  相似文献   

19.
蜡质马铃薯淀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蜡质马铃薯淀粉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蜡质马铃薯淀粉糊液的黏度比马铃薯淀粉高,蜡质马铃薯淀粉糊化后不易老化,其糊液抗凝沉、透光度都优于蜡质玉米淀粉和糯米淀粉.用RVA测定了蜡质马铃薯淀粉糊在不同介质中黏度曲线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Brabender粘度计及化学分析技术等测试手段 ,探讨了马铃薯淀粉颗粒在机械球磨微细粉碎后理化性质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 ,微细化改变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性质 ,使其糊化变易 .随球磨时间的延长 ,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不断降低 ;当球磨 5 0h后 ,常温基本能糊化 ,同时糊粘度大大降低 ,热粘度和冷粘度稳定性提高 .微细化还导致马铃薯淀粉与水的结合能力增强 ,溶解度、膨胀度和吸湿性提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