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急倾斜薄矿体开采过程中存在的机械化程度低、矿体连续性差、生产能力低等问题,以阿尔哈达矿业公司深部接续工程Ⅰ-3矿体为研究对象,对矿体赋存条件和开采条件进行了调查,根据该矿体的开采技术难题,对传统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急倾斜薄矿体的上向水平分层分级尾砂充填采矿法,形成了一套针对急倾斜薄矿体高效开采的回采、充填体系。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大幅提高了采场出矿量及采矿作业安全性,采矿损失率降低至6.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提升,对同类型矿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于缓倾斜厚大矿体采矿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潘常甲 《金属矿山》2001,(4):19-21,24
以新桥硫铁矿1#矿体西翼缓倾斜厚大矿体的开采为实例,对生产中应用的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和分段空场嗣后一次充填采矿法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采矿方法的优化建议,探讨缓倾斜厚大矿体 合适的采矿方法和采矿工艺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稳固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开采技术难题,通过调研类似矿体采矿方法,确定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采取二期进路分层交叉接顶压顶和先期导硐后期扩压回采工艺,采用土工布钢骨架式柔性透水式充填挡墙。通过工业试验,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采矿贫化率≤4.3%,采矿损失率≤3.7%,进路生产能力≥105t/d,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适用于赋存形态复杂的不稳固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  相似文献   

4.
樊明玉  闫顺玲 《采矿技术》2002,2(3):33-34,37
本文根据尹格庄金矿矿体赋存条件和形态变化特点及2000t/d采矿生产能力的要求,论述了将盘区连续回采隔墙尾砂充填采矿法与点柱式机械化分层尾砂充填采矿法相结合,形成盘区点柱式分层尾砂充填采矿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针对香炉山钨矿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难题,创造性提出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与浅孔留矿嗣后充填组合开采的新方案,采场下部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上部采用浅孔留矿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成功解决了缓倾斜中厚矿体采场矿石运搬难题,同时降低了采矿损失贫化指标和采切成本。实践表明,组合开采采场平均生产能力达182.5t/d,采矿损失贫化指标降低了3~4个百分点,采切比由原来的7.1m/kt降为3.64m/kt,既保证了回采安全性,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倾斜至急倾斜薄至中厚矿体回采过程中,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采准工程量大、采切比高,留矿法或传统的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采矿回收率低、施工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出了脉内斜坡道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论述了该方法的特点、采场结构尺寸、采准切割、凿岩爆破、通风、出矿、充填等环节。该方法与其他上述三种采矿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表明该方法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能够实现倾斜至急倾斜薄至中厚矿体安全、高效、低成本回采。  相似文献   

7.
马毅敏  周文略 《金属矿山》2013,42(11):10-13
急倾斜厚大矿体高分层连续充填采矿方法研究马毅敏,周文略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针对国内急倾斜厚大贫铁矿矿体形态变化大,岩石夹层多等禀赋特征,通过对传统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创新,提出除1个主运输水平外,全矿床不设辅助中段,按高度225 m大分段,75 m高分层上向连续充填开采全矿体的采矿方法。同时,利用采场内留点柱、顶板水平光爆压顶和全尾砂充填技术,有效减小贫化率,减少空场下凿岩、出矿的安全问题,降低充填成本。实践证明,该采矿方法能有效减少采准工程量,提高充填采矿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大庄子金矿床属高品位缓倾斜至倾斜中厚矿体,矿体变化很大,主要采用两步骤房柱法回采,采后用尾砂充填.该法在回采矿体顶板破碎、矿体倾角较大时,贫化损失较大.为此,根据该类矿体的赋存条件,采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可用的几种采矿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认为,分层充填法能较好地适应矿体的变化,提高采矿的安全性,降低采矿贫化损失,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为此,推荐该类矿体采用分层充填法回采.  相似文献   

9.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已在获各琦铜矿成功应用。通过近两年的采矿实践,发现获各琦铜矿深部中段CuI矿体中的矿岩较破碎,若继续采用原有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参数,很难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因此,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分析对比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发现调整后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参数更优化,从而为其它矿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获各琦铜矿已经成功使用了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通过近两年的采矿实践,发现获各琦铜矿深部中段CuI矿体中,矿岩较破碎,若继续采用原有的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参数,已经很难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鉴于此,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调整,完善了采场结构参数。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对比点柱式的采场结构参数方案和调整后的采场结构参数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出使用调整后采场结构参数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来回采深部中段矿岩较破碎的富铜矿地段的矿体更优化的结论,从而为其它矿山回采类似矿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金青顶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表明: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体内外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矿山压力逐渐增加,矿体赋存条件变得更加复杂,严重影响了采场的稳定性。为有效解决金青顶矿区深部矿体的开采问题,针对目前矿山采用的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副中段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和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分别进行比较,优选出适合金青顶矿区深部矿体开采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卢栋 《金属矿山》2005,(1):26-28
望儿山金矿现主要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但对于深部Ⅰ号矿脉的倾斜中厚矿体,因矿岩非常破碎,赋存条件变化较大,按原有采矿方法和工艺已不能达到开采要求。采用上下盘分条进路充填采矿法,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就该方法涉及的几个关键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湖北鸡笼山金矿倾斜—急倾斜中厚矿体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存在采场顶板管理复杂、采矿效率低和矿石损失率高等问题,在Ⅰ#矿体进行了基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铲运机脉内转层出矿工艺研究,通过扩大采场结构参数以及使用平立交替凿岩爆破技术,在中厚矿体脉内采准低采切比条件下,实现了盘区内铲运机脉内转层高效率机械化出矿作业,提高了采场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湖北鸡笼山金矿倾斜-急倾斜中厚矿体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存在采场顶板管理复杂、采矿效率低和矿石损失率高等问题,在Ⅰ#矿体进行了基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铲运机脉内转层出矿工艺研究,通过扩大采场结构参数以及使用平立交替凿岩爆破技术,在中厚矿体脉内采准低采切比条件下,实现了盘区内铲运机脉内转层高效率机械化出矿作业,提高了采场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香炉山钨矿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难题,对比分析了浅孔留矿漏斗放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和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与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结合的方案,以安全、高效、低成本为原则,通过现场试验对比,确定矿山Ⅲ盘区矿体开采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与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杨立志  宋丽霞  李秦 《铀矿冶》2013,32(1):10-12
针对某铀矿床倾斜脉状铀矿体形态复杂、产状变化大、开采条件复杂的特点,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对该矿体进行开采,采矿强度为6.13t/(m2·月),损失率为4.68%,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杜达铅锌矿100 m中段矿体构造发育,厚度较大。为确保矿山安全高效回采作业,同时降低采矿贫化率和损失率,提高资源回收率,提出了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沿矿体走向划分盘区,盘区内自矿体下盘向上盘每隔4~6 m划分一个采场,采用间隔式进路回采结束后进行接顶充填,充填体养护后进行下一循环的回采工作。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在杜达铅锌矿100 m中段成功应用,以进路为回采单元,缩小了采场暴露面积,控制了顶板,保证了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且提高了采场生产能力,将损失率与贫化率降低到10%以内,提高了资源回收率,矿山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践表明,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是开采倾斜中厚破碎矿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滨  姬涛  由伟 《采矿技术》2010,10(3):31-32,69
新城金矿5号矿体厚度大,矿岩破碎,现有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难以开采深部矿体,为此,针对矿山现有采矿方法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应力拱连续开采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实现了新城金矿5号矿体的安全开采,工业试验取得了盘区生产能力477.45 t/d,贫化损失率均为8%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矿在开采700多米深的倾缓斜矿体时,出现了大量的地压动态显现。该矿采用垂直分条的分层回采嗣后胶结充填采矿法全面开采矿体。用超前回采工作面沿矿体和厚大的侵入岩覆盖层的接触面掘进和充填平行超前切割平巷并建筑连续的钢筋混凝土  相似文献   

20.
针对老厂分公司3-11号矿群二采区地质资源在平面和空间的集聚及分布情况,提出采用全面空场连续采矿法、房柱采矿法、有底柱分段空场采矿法(无轨)和无底柱分段采矿法开采,并针对不同采矿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方案对比。推荐在厚度8.0 m以下的缓倾斜矿体采用全面空场连续采矿法,厚度5 m以上的陡倾斜矿体采用有底柱分段空场采矿法(无轨),并提出有轨与无轨采矿工艺相结合的方案,以此布置矿体开拓系统。通过生产实践应用表明,有轨与无轨采矿工艺相结合的方案实现了采区内的高效集约开采,为同类矿体的开采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