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性粘土对氟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粘土对氟的吸附能力,采用PAC对天然粘土进行改性,并探讨了PAC投加量、煅烧时间,吸附时间、pH等因素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加质量分数为1%、300℃下煅烧45 min条件下,制备的改性粘土对舍氟水中的氟具有高吸附容量;对氟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1的废水,PAC改性后的粘土吸附性能增加了62.61%;当吸附时间为5h,含氟废液pH=6~7时,饱和吸附量达到1.67g·kg-1,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Lagergren2级吸附速率方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1和0.9996.改性后的粘土吸附剂对pH具有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3.
采用浸渍法将铁离子、铝离子负载于生物质炭上制备改性生物质炭,对其进行SEM表征及碘吸附值的测定,将其用于水中氟离子的静态及动态吸附,考察了负载离子浓度、溶液pH、干扰阴离子、吸附剂床层质量、废水流速等因素对改性生物质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铁离子浓度0.1 mol/L、铝离子浓度0.3 mol/L条件下制备的改性生物质炭对氟离子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8%,且该改性生物质炭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一次再生率达98.6%,五次再生率可达61.9%;动态吸附条件下,吸附剂质量8 g,废水流速8 mL/min时,氟离子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5.
海泡石吸附水中有害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研究了海泡石改性前后对水中正、负有害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前的海泡石对阳离子Pb(2+)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而对负电性的Cr(VI)离子的吸附效率很低。用Fe(3+)改性后的海泡石对Cr(VI)离子的吸附效率大幅度提高,可以达到吸附脱除水中Cr(VI)离子的要求;同时还表明它对Cl-也有较高的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6.
水中微量及痕量元素分析有很多种方法,而离子选择性电极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作者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对当地自来水进行了氟化物含量的分析及选择性系数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选择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和在聚合过程中分别引入酸性红G(ARG)、甲基橙(MO)、α-环糊精(α-CD)和甲基橙等掺杂剂合成了表面带有毛刺的纤维、不同直径纳米纤维编织成的微米片状特殊微形貌的改性聚吡咯(PPy)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氮气吸脱附分析(BET)、zeta电位分析等方法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低浓度氟离子的吸附去除,比较了改性聚吡咯材料与传统方法合成的颗粒状聚吡咯对氟离子吸附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的特殊微形貌PPy的比表面积比传统颗粒状PPy提高了7~10倍;在常温和pH=5的条件下,F-初始浓度在3~5mg/L,投加量为2g/L时,改性的特殊微形貌PPy可在10min之内达到吸附平衡,并将F-的浓度降低到国家《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1mg/L以下,说明特殊微形貌的控制对PPy吸附F-具有很大影响。另外,该吸附行为是自发的放热过程,Langmiur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该吸附过程,PPy对F-的去除主要涉及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氟地下水分布广泛,经济、高效的饮用水除氟技术受到广泛关注。而海底铁锰结核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潜在的除氟材料。本文利用不同剂量的改性剂三氯化铁溶液对铁锰结核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当改性剂剂量大于0.5mmol/g后,吸附剂的除氟效率达到最大且较稳定,约为91%,因此,确定改性剂的最佳剂量为0.5mmol/g。研究了吸附反应时间、氟离子初始浓度、PH值对改性吸附剂除氟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改性材料的除氟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ff吸附等温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氟离子的吸附特性,溶液中氟离子是通过单层模式吸附到改性材料表面的。改性材料在pH值3.5-6时具有较好的吸附稳定性。三氯化铁改性的铁锰结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低温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研究了纳米TiO2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行为,考察了硫酸钛浓度、纳米TiO2投加量、pH值和接触时间对吸附氟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钛浓度为0.20 mol/L时得到的纳米TiO2对氟离子吸附效果最好;纳米TiO2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下降,当pH值为4.0时最大吸附量为28.8 mg/g;100 min内纳米TiO2对氟离子的吸附率可以达到78.5%;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纳米TiO2对氟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0.
改性铝锆柱撑膨润土去除水中氟离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辅助制备锆铝柱撑膨润土(MAZPB)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中F-的去除性能,探讨了MAZPB投加量、溶液pH值、水中共存离子、再生能力等对氟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较宽的pH范围(3.5~10)内,MAZPB有较好的除氟效果,去除率均达89%以上. 高浓度的Fe3+及CO32-共存能明显抑制MAZPB对氟的吸附. 该吸附过程遵循Lagergren拟二级反应动力学. MAZPB吸附F-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在实验条件下的吸附体系中,吸附机制主要为物理吸附. 采用明矾对吸附F-饱和的MAZPB进行再生后,其对F-的去除率仍达81.93%. 相似文献
11.
12.
以NaClO为改性剂,制备焦粉基碳吸附材料(C-焦粉)。考察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含氟废水中氟的吸附量的影响:吸附pH、吸附剂加入量、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结果表明:时间为120 min,转速为150 r/min,pH=5.0~5.5时,C-焦粉的吸附性能最佳,且平衡液浓度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将Zr(Ⅳ)负载在胶原纤维基质上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水溶液中氟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胶原纤维负载Zr(Ⅳ)(ZrCF)对氟离子和磷酸根离子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pH=4~9,胶原纤维负载Zr(Ⅳ)对氟离子保持较高的吸附容量;ZrCF吸附磷酸根的适宜pH=3.0~6.0。胶原纤维负载Zr(Ⅳ)对氟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胶原纤维负载Zr(Ⅳ)对氟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水中常见的Cl-、NO3-、CO23-和SO24-对ZrCF吸附氟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影响不大,模拟地下水体系的动态实验结果表明,ZrCF对磷酸根的亲和力更强。 相似文献
17.
18.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对氟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钛酸丁酯加到多孔球状吸附树脂中,用一水溶液将该醇盐水解,制得由钛的水合氧化物和多孔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本文研究了这种复合材料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提出利用人工土壤层处理含氟废水的方案,通过饱水动态土柱实验研究了氟离子在土壤层中吸附交换规律,主要探讨了土砂质量比例、柱高、淋滤液质量浓度等参数对土柱的吸附能力和渗滤速率的影响,得出土砂比参数为3∶1;渗透厚度为40 cm的人工土壤层对氟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并在较大的氟离子质量浓度范围内均适用。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中的氟含量超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如何有效减少饮用水中氟含量,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不同浓度酸改性的粉末和颗粒活性炭制备改性活性炭,并对饮用水中F-的静态吸附进行研究,发现3mol·L-1浓度的酸改性的粉末活性炭,活化时间5h时吸附效果最佳。F-的静态吸附最佳吸附工艺:F-初始浓度14.0mg·L-1,改性活性炭投加量6g·L-1,吸附时间40min,pH值为3,并且改性活性炭吸附F-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