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铭钰(1896~1962)浙江省镇海县人,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采矿冶金系,1917年赴美就读于加里福尼亚州大学研究生院冶金专业,次年获冶金硕士学位。在美期间,曾任加林福林采金公司、加拉钨锰电冶厂、惠司尔磁力提选厂工程师、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2.
孙珍宝 (190 9~ 1987) 我国著名物理冶金专家、合金钢专家。他长期从事物理检测、钢材质量仲裁、金属材料失效分析等技术基础工作 ;参与领导制定我国第一部十大钢类冶金部技术标准 ;主编《合金钢手册》 ;培养了一批冶金科技人才 ;为创造我国合金钢系统 ,促进我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孙珍宝 190 9年生于山东省海阳县郭城镇。早年毕业于齐鲁大学物理系 ,后留任助教。 193 4年获国外奖学金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作特别研究生 ,在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教授指导下 ,进行有关X射线的课题研究。193 8年毕业后留清华大学任教。 1941…  相似文献   

3.
夏侯纲 《炼钢》2002,18(3):60-60
李薰 (1 91 3~ 1 983)物理冶金学家 ,科学研究管理专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 993年改称院士 )。湖南邵阳县人 ,幼年就读于长沙明德、育才等中学 ,1 932年毕业 ,因成绩优异 ,被保送湖南大学工学院矿冶工程系学习 ,连年获得奖学金。毕业后 ,任长沙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教员。1 937年李薰以名列前茅成绩考取湖南公费留学 ,同年 8月进入英国雪菲尔德大学 (Sheffield)冶金学院深造。1 938年他获得布伦顿 (Brunton)奖章和奖金。1 940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并留校研究生部负责指导部分研究工作 ,培养出不少冶金学家。1 946年南京国…  相似文献   

4.
魏寿昆 著名冶金学家、冶金物理化学家和冶金教育家 ,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 ,1 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1 993年改称中科院院士 )。1 90 7年 9月出生于天津市。 1 92 3年考入北洋大学 ,各学年学习成绩均在 90分以上 ,1 92 9年毕业成绩名列前茅。 1 930年秋考取了天津市公费留德 ,次年就学于德国柏林工科大学材料工艺科学系化学专业 ,1 932年转学德累斯顿工科大学化学系 ,1 935年夏获工学博士学位。为了实现为祖国矿冶事业献身的志愿 ,1 935年自费进入德国亚琛工科大学冶金系进修。 1 936年他放弃在德国丰厚薪资的工作机…  相似文献   

5.
邵象华 著名冶金学家、冶金工程专家 ,195 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后改称为中科院院士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近代钢铁冶金工程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13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1932年年仅 19岁时即在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 1934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冶金 ,1936~ 1937年先后获该校一级荣誉冶金学士和硕士学位及马瑟科学奖金 ,分别被授予英国皇家矿学院会员学衔和帝国理工学院奖状。他的导师卡本特 (H .C .H .Corpenter)爵士提名他继续留校攻读博…  相似文献   

6.
叶渚沛 (190 2~ 1971) 著名冶金学家 ,195 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1993年改称院士 )。我国化工冶金学科的奠基人 ,氧气转炉炼钢的倡导者之一。190 2年 10月 ,他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市一个华侨家庭 ,祖籍福建厦门。 192 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英国科罗拉多矿冶学院矿业系 ,后转学冶金与化学工程。 192 5~192 8年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 ,获冶金化学硕士学位 ;继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习 ,获金属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192 8年受聘于美国联合碳化物研究所和美国中央合金钢公司任工程师 ,从事研究工作。后又在美国机器铸造公司任工程师…  相似文献   

7.
夏侯纲  萧忠敏 《炼钢》2003,19(4):60-61
张春铭 武钢前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19年7月出生于南京。初、高中就学于南京中学和国立二中。1938年考入重庆大学,1939年转学贵州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1942年获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中国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现重钢三厂)炼钢厂工作。1944年受聘到綦江电化冶炼厂(现重钢四厂)炼钢厂任助理工程师,参加了当时后方最大的15 t平炉的设计、修建和生产,直到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8.
王之玺 著名钢铁冶金专家 ,1 95 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1 993年改称院士 )。是我国近代钢铁冶金工程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 90 2年 1 2月出生于河北省行唐县。 1 92 4年考入北洋大学预科。 1 93 1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矿冶工程系。 1 93 1~ 1 93 4年先后在东北矿务局、汉口六河沟铁厂工作 ,实现了从事钢铁工业的夙愿。为了进一步深造 ,他 1 93 4年 8月赴英国雪菲尔德大学钢铁冶金系学习 ,并参加生产实践 ,为提高钢铁冶金理论基础和丰富生产技术经验 ,打下了良好基础。 1 93 6年学成回国 ,随即应上海新和兴钢铁公司 (上钢三厂前身 …  相似文献   

9.
<正>刘国宏(1958-),男,汉族,河南汝阳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化工系无机化工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至今。30多年来,一直从事铀矿冶和稀贵金属湿法提取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核能开发、国防预  相似文献   

10.
《武钢技术》2001,39(1):61
1933年 11月生 ,江苏苏州人 ,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任武钢第三炼钢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先后曾任武钢钢铁研究所炼钢室主任 ,第一炼钢厂副总工程师 ,钢铁研究所副所长 ,第三炼钢厂筹建处领导小组副组长。曾任中国金属学会平炉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湖北省金属学会炼钢学委会委员兼学术秘书 ,冶金部平炉生产协调组副组长。 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科研与生产战线上长期从事炼钢生产与工艺理论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农具用钢》(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年出版 ) ,《武钢第三炼钢厂工艺装备与设计方案的确定与思考》(武钢公司 1998年出…  相似文献   

11.
马忠仁 《炼钢》2003,19(3):60-60
徐宝 冶金机械专家 ,我国连续铸钢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徐宝主持设计并建成我国第一台工业生产用立式连铸机和世界上第一台用于工业生产的板 /方坯弧型两用连铸机 ,还开发了高拉速小型连铸机等新连铸设备 ,为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徐宝 1912年 1月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刘家埠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从事农业劳动 ,私塾读书。 193 3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先后在湘潭煤矿 ,中国兴业公司钢铁厂 (重钢三厂前身 ) ,乐山嘉华水泥厂等厂矿工作 ;1941年受聘武汉大学机械系任讲师 ,1945年受聘中央大学机械系任讲师。 1947年…  相似文献   

12.
《武钢技术》2001,39(5):62
萧忠敏 ,1 935年 1 1月生 ,四川阆中人 ,1 957年北京钢铁学院炼钢专业毕业。武钢技术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原国家冶金工业部 (局 )主管 ,武钢主办的《炼钢》杂志主编。 1 986年和 1 991年先后担任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学会铁水预处理及炉外精炼学术委员会委员和转炉炼钢学术委员会委员。 2 0 0 0年当选为中国金属学会炼钢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近几年在武钢有关部门推荐和公司领导审定上报后 ,先后推荐担任国家冶金工业部工程咨询专家 ( 1 998年 )、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评估咨询专家( 1 998年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 2 0 0 0年 )、湖…  相似文献   

13.
张春霞 《炼钢》2005,21(3):61-62
殷瑞钰 193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57年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毕业后到唐山钢铁公司工作,历任技术科长、钢研所所长、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等职;1983年任河北省冶金厅厅长;1988年任冶金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等职;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5年起兼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2001年起任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14.
萧忠敏 《炼钢》2004,20(1):61-62
陆达( 1 91 4~1 996) ,冶金工程技术专家,我国冶金科技领域的带头人。1 91 4年1 1月生于北京。原名陆宗华。1 92 6~1 92 9年先后就读于北京汇文中学和苏州东吴大学一中。1 931年考入东吴大学化学系,1 933年转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同年秋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钢铁冶金系学习,师从著名的杜勒(R .Durrer)教授。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迪普隆(Diplom)工程师的前期考试。在德国的4年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冶金技术理论基础,培养了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格的工作作风。“九·一八”事变后,年仅1 7岁的他与同学一起到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政…  相似文献   

15.
潘荫华 《炼钢》2006,22(3):61-62
萧来潮(1924-1989),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我国著名的冶金工程专家。1924年10月出生于湖南邵阳县。1947年于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后,到华北钢铁公司唐山钢厂工作,历任唐山钢厂技术科长、车间主任、副总工程师,1958年任总工程师、副厂长,后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1982年退居二线后,任公司技术顾问,1989年1月离休。1989年5月9日在承德参加河北省金属学会学术会议期间,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逝世。萧来潮并曾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理事、河北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唐山市科协副主席、唐钢科协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6.
1 开辟“中国炼钢科学技术专家”专栏的目的  为了宣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弘扬我国科技专家“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高尚情操和科学精神 ,让我国炼钢科技工作者 ,特别是广大中青年炼钢炼钢科技工作者知晓和学习中国炼钢科学技术专家的高尚品质、敬业精神和创业事迹 ,经2 0 0 1年 9月召开的《炼钢》杂志编委会第六届一次会议研究同意 ,并报编委会主任殷瑞钰院士审定 ,决定在《炼钢》杂志上开辟“中国炼钢科学技术专家”专栏 ,义务介绍为中国炼钢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前辈专家和中青年专家(包括炼钢生产、教育、…  相似文献   

17.
每四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钢铁大会,1992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第七届大会之后,考虑到会议论文范围太广、参加人数过多,决定今后不再举行这样的大会,而改为分开举行世界炼铁大会及炼钢大会。第一届世界炼铁科技大会于1995年在日本仙台举行。第一届世界炼钢科技大会(以下简称大会或会议)于1996年4月22~24日在日本千叶举行。  相似文献   

18.
傅杰  柴毅忠  毛新平 《钢铁》2007,42(12):1-6
回顾了我国电炉炼钢发展情况,指出:由于目前我国废钢及电力紧缺,电炉钢成本较高,电炉炼钢存在一定困难,中国电炉钢的比例正面临着1990年以来第二次逐年下降的局面.使我国电炉钢生产走出困境的措施主要有3条,一是生产高附加值钢;二是通过电炉加部分铁水冶炼和强化用氧,缩短冶炼周期,降低成本;三是引导企业发展现代电炉,进行第二轮投资.  相似文献   

19.
20.
2005年10月16日至10月23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钛科技周”活动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钛学术及产业界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以“2005年西安国际钛会”、“2005年西安国际钛工业展览会”和“第12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举行的最高级别的钛业高层论坛和工业展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