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木薯粉酒精浓醪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前期优化液化糖化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培养基成分以及温度,pH值等条件对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液化糖化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氮源和无机盐的最适添加量为尿素0.25%(w/w),MgSO4·7H2O0.45g/L,KH2PO41.50g/L,CaCl20.20g/L,发酵最适温度为33℃,最适初始pH4.5,酵母接种量10%(v/v),发酵时间48h。在此条件下发酵成熟醪酒精浓度高达17.2%(v/v),淀粉利用率达91%。  相似文献   

2.
研究用木薯液化滤液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的工艺条件。主要利用α-淀粉酶对木薯浆进行液化、过滤处理,重点考察液化时固液比、保温时间、pH值、酶用量等因素对木薯粉液化得率的影响。再用液化滤液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试验,考察发酵醪液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物料流动性能及发酵效果。结果表明木薯浆液化的固液比为1∶11,pH值为6.2,在90℃以上保温75min,液化酶用量为15U/g。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薯粉液化固形物得率为85.10%。使用不同比例液化液对木薯粉调浆至初始总糖为25.5%(w/v)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发酵醪酒精度均达15.0%vol以上。结论:利用木薯液化滤液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发酵醪在发酵过程的流动性增加50%,能够顺利进行浓醪酒精发酵。  相似文献   

3.
木薯酒精浓醪发酵中液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木薯进行酒精浓醪发酵,对其中液化过程中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液化条件为:液化pH值5.0~6.0,液化酶加入量为10U/g木薯粉,液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5℃、2h。  相似文献   

4.
以芭蕉芋粉为原料,考察了芭蕉芋原料清液酒精生产工艺,对料水比、液化、糖化、温度、接种量等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芭蕉芋酒精清液生产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3.0,拌料水温是60℃,拌料时间为30 min,液化酶用量为6 U/g,液化时间为50 min,糖化酶用量150 U/g,糖化时间30 min,发酵pH 4.2,发酵温度30℃,接种量0.17%(v/v),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芭蕉芋发酵醪液的酒精含量达8.8%vol,淀粉利用率为72.14%,原料出酒率达到20.2%.  相似文献   

5.
利用木薯粉为原料发酵生产丁二酸,将先糖化后发酵(SHF)和同步糖化发酵(SSF)2种发酵模式进行比较,发现SSF发酵模式在工艺上、产量上均优于SHF,进而对SSF的一些工艺条件进行摇瓶优化,得到SSF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7℃,糖化酶添加量为1000U/g,最适底物浓度60g/L.在7L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实验,用木薯粉同步糖化发酵45h,最终丁二酸浓度为61.2g/L,乙酸浓度为4.66g/L,生产强度达到1.36g/(L·h),丁二酸转化率为89%.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添加木薯酒精专用复合酶对木薯酒精浓醪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木薯酒精专用复合酶对木薯的酒精发酵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在料水比为1∶2.2的条件下,添加0.30g/100g的木薯酒精专用复合酶,酒份达到13.13(%,v/v),与对照组相比酒份提高1.03(%,v/v),相对原料出酒率提高2.7%。  相似文献   

7.
在恒定pH值条件下,利用同型乙酸菌热醋酸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thermoaceticum)进行葡萄糖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和木薯粉发酵醋酸的初步研究.最适发酵葡萄糖模式:补糖的同时加入3倍量的氮源和微量元素补料分批发酵.醋酸产量40.2g/L,葡萄糖利用率98%,葡萄糖转化率0.82g/g,发酵时间为216h.结合葡萄糖发酵特点和木薯粉酶解条件摸索出木薯粉发酵条件:木薯液化后直接加入适量的糖化酶进行发酵并在发酵过程中补加适量糖化酶使醪液中葡萄糖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醋酸产量47.3g/L,葡萄糖利用率94.75%,葡萄糖转化率0.89g/g,发酵时间192h.不添加过量的氮源和微量元素同时省略了糖化工段,底物转化率提高时间缩短,是比较理想的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8.
木薯粉浓醪酒精同步糖化发酵5L~100L放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同步糖化发酵,在前期三角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5L~100L罐的放大试验.结果表明,在总糖含量为24.5%(m/v)左右时,放大试验效果较好,发酵效率在90%左右,发酵的终酒精浓度最高达到14.55%vol;当总糖含量提高为30%(m/v)时,发酵效率明显下降,只有75.9%.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目前玉米酒精生产工艺为基础,通过选择液化[拌料干物浓度(dry solid, DS)、液化pH、液化时间、耐高温α-淀粉酶剂量、液化温度]和同步糖化发酵(葡萄糖淀粉酶剂量、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等)等过程主要控制参数建立实验室玉米酒精发酵方法。实验确定液化条件为拌料DS 25%、液化pH 5.6、液化时间120 min、耐高温α-淀粉酶剂量40 U/g、液化温度88℃,此时液化醪黏度(91.2±2.8) mPa·s、还原糖为(11.65±0.03) g/100 g,符合同步发酵玉米酒精的液化指标要求。实验确定同步糖化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淀粉酶剂量150 U/g、酵母接种量3%、发酵温度32℃,在该条件下酒精发酵过程稳定,CO2失重数据最大标准差为0.38,占相应CO2平均失重仅为2.96%;在发酵成熟醪中乙醇含量为(12.58±0.04) g/100 mL,发酵效率为97.71%,粮酒转化率为2.425 t/t,实验结果符合我国玉米酒精生产的实际情况。因此该方法可以为酒精生产工艺的优化及原辅料的选择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60Co诱变后得到的高产酒精酵母菌株Co-158进行了发酵工艺优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适宜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2,接种量4.5%,发酵时间84 h,初始pH值4.5;对流加葡萄糖工艺进行优化,适宜工艺为:以玉米粉糖化醪为基质,发酵时间84 h,发酵过程中间歇流加6%的葡萄糖,其三角瓶发酵酒精产率为19.20%(v/v),残还原糖为0.685%;10L发酵罐小试酒精产率为18.60%(v/v),残还原糖为0.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