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博 《云南建筑》2005,(3):70-70
我们这些建筑师不知道在干什么,别人把房子拆了空出块地来找我们去设计,另外一边有人跑来告诉你自己设计的房子却已被拆掉。时间太短,还来不及思考,房子造起来又拆掉了。这个时代的城市变化太快,原本建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长久,现在正好相反。土地批租的年限从40年到70年不等,到时候土地转手,地上的附属物就多半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大可以判断多数的建筑物活不到七十岁,比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还短几年。大家都想到了,疑问自己买的房子到底能不能留给子孙后代。可是现在谈这个问题还太早,时间一到自然有政治家为大家解决,只是土地终归还是国家的,不能白用,估计还得出钱,那时候新一轮的拆迁热潮将会到来。  相似文献   

2.
《中州建设》2012,(13):56-57
从事建筑活动,在我看来,以什么态度去做永远比用什么方法去做重要得多。至少,建筑于我,只是有闲情时,快乐地为自己安排的事情。我甚至一直回避“建筑”这个词,因为它前提在先地把“造房子”这件事搞得太重要了:多种综合的理解,需要“创造力”,更多地表达建筑师的“自我”,与时代同步,继承传统与历史,等等。  相似文献   

3.
乐音 《中外建筑》2002,(1):29-30
建筑总是像月亮反射阳光那样,被动地折射出文化的光辉。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匠”与“意”的双轨性发展现象的探讨,中国建筑师应该逐步走出“匠”的……  相似文献   

4.
刘永 《百年建筑》2005,(5):20-21
中国建筑师忘记了创作的本原,忘记了在本土获取原创的能力,忘记了在具体的环境中因地制宜建造出最适合中国人居住要求空间的创造天赋。  相似文献   

5.
易介中 《现代装饰》2010,(11):122-123
中国建筑没有问题,没有任何问题 有些人总是对我们的建筑吹毛求疵,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建筑是从十地上慢慢生长起来的,是一个社会的结晶,你觉得我们的房子盖得比国外的房子差,那是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它还能是什么样子呢?它既没有往前跑一步,也没有往后退一步。  相似文献   

6.
一个中国著名建筑师出国了;一些“学院派”心动了;中国大学教育怎么了?  相似文献   

7.
匠人钩沉录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顾问总建筑师费麟所著《匠人钩沉录》一书推出后,颇受同业好评。全书意在展开一个建筑师伴随共和国成长的历程,有人生感晤,有时代背景,有理念创新。本刊在此择其中前言内容予以编发,相信读者从中感受到不仅仅是历史,更有许多与时代共同的建筑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筑现在的发展状态是非常畸形和混乱的。一是畸形繁荣,因为数量巨大而陶醉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中;另一是畸形的专业化,在非常大量而且非常快速地建造中,建筑师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思考,甚至包括专业上很多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设信息》2010,(1):10-13
据专家考证,汉字的“家”在甲骨文里,是屋檐下养着猪的意思。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这应了中国人自古的那句俗语“安居乐业”。在国人心目中,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以在里面养猪或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有了“家”的踏实感觉,才能够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建筑匠人     
洪卫 《云南建筑》2013,(1):162-162
春节前收到《云南建筑》编辑的邀请,让我写一篇建筑师随笔,正好赶上今年过年不用加班,于是欣然应承下来。设计说明写多了,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写随笔,也不知道写些什么,就从放假加班说起吧。改革开放30年,我们这代建筑师从娃娃做到了爸爸,加班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的发展、城市面貌的变化、居住环境的提升等等,都离不开建筑师夜以继日的工作,多少个夜晚、多少个周末、多少个节假日我们在电脑前渡过,用青春和身体健康维护着自己执业的设计机构的荣誉以及非正常发展的城市建设速度。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设计》2009,(10):138-138
清华学习经历的回顾 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个年代,很大意义上来说是旧观念到新观念的一个转型,可以继承的东西应该说是很少了。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筑》2007,(8):98-98
2007年.西班牙将在中国大陆组织名为“西班牙文化年”的大型推广活动以使更多的中国人了解真正的西班牙文化。作为该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由文筑国际创办的“大师之旅建筑讲演会”将邀请西班牙著名建筑师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Alberto Campo Baeza)赴上海、北京两地发表演讲.与国内同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广东建设信息》2005,(6):44-44,43
最近,就中国和英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中国新闻周刊》媒体记者与英国建筑设计师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对话,内容不多,但其折射的观点值得大家思考。在此特刊登出来,供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张延 《城建监察》2007,(3):47-48
天未破晓,他们就匆匆出发了。一年365天,天天如此。越是市民们休闲消遣的时候,越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他们日复一日地梳理打扮着大街小巷,用汗水把城市洗靓,为市民营造爽心舒适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梁思成老师在清华大学建立建筑系时(1946年),曾引用当年营造学社朱启钤社长的话,提出"匠人营国"的口号,定位和鼓励我们要学做"哲匠",还曾自谦为"拙匠"。"营国"之意,也被梁老师提升,教育我们学作匠人的同时,还要修炼为国效力的责任心。民间工匠门类很多,统称匠人,其含义微妙。齐白石是一大艺术家,却自谦为鲁班门下;医生们自谦为  相似文献   

16.
台湾建筑师龚书章将一种理性的构筑与律则.渗透到对慕夏四季接待中心的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17.
UED: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建筑界的盛会,世界著名的建筑师济济一堂,他们的作品有的是代表国家或历史传承的,但更多的是对建筑未来新形态的设想和尝试。您对参加这次双年展有哪些感想呢?  相似文献   

18.
她,从一个普通设计员开始,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高级室内建筑师和高级门窗幕墙设计师。  相似文献   

19.
张捷 《中州建设》2005,(3):31-31
记者:外国建筑师纷纷进入中国一展身手,中国的吸引力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对以北京为据点的建筑师朱锫来说,2006年格外幸运,被历史快速推上舞台的中国建筑师。有着许多梦想。从建立个人事务所开始,拿到国内好地段,好项目算是一个梦想,然而能够接到海外项目,是更奢侈的梦想,只有很少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