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计划为期10年,采购规模超过5 000架无人机,总额约30亿美元——不,这不是美军的计划,也不是俄罗斯或中国军队的计划——这是印度各军兵种的无人机装备计划。请看——巨额投资发展无人机印度陆军司令部计划在未来3~5年在步兵营和机械化营以下组建独立的无人机分队(至少是排),甚至为排、班这些基层分队装备能在战场上进行侦察监视及探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小型和超小型无人机。《印度时报》援引印度国防部代表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承担的是单调、危险的侦察任务。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无人机的用途日益扩展,它在战场上的重要性得到明显提高。尽管如此,当前美军现有部队的营连级指挥员仍然还没有专用的无人机。在不久的将来,由多种类型无人机组成的未来战斗系统的无人机系统,将成为各级指挥员的眼睛、耳朵和火炮瞄准镜。  相似文献   

3.
《轻兵器》2007,(13)
经过两年多的实战考验,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行动中投入使用的MQ-1“捕食者”无人机已经得到了认可。美军认为该无人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初始作战能力,不仅可以完成侦察任务,还可利用携带的导弹完成攻击任务。美军最新的无人机开发计划显示,其无人作战平台已制定了详尽的长期战略发展计划,无人飞行器系统已被视为未来战术应用的整体构成部分。美陆军旅级战斗部队现在都有一个负责侦察/监视/目标截获的无人机中队,共装备120余架MQ-1无人机。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制和使用无人机进行军事情报、监视与侦察(ISR)的国家,也是军用无人机最先进的国家。对美军ISR无人机系统进行了系统分类,介绍了各类ISR无人机系统在美国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等装备应用现状。梳理了美军目前已经装备的和即将装备的ISR无人机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美军未来ISR无人机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察打一体无人机将侦察和打击融为一体,可实现情报链与火力链的有效耦合,极大地提高了任务部队的感知能力和杀伤能力,缩短了杀伤链的闭环时间。依据开源情报资料和最新发展动向,归纳了美军现役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类型、数量、系统构成和力量编成等基本情况,梳理了美军正在推进的相关项目。结合其实战运用、装备特点、功能作用等,分析了美军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发展特点。根据未来作战样式的改变及新兴科技对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发展的影响,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 ,美军使用的先驱者无人侦察机充分证明了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先驱者无人机可在危险地区取代有人驾驶飞机执行超低空侦察、搜索目标、指示方位、观测弹着点和作战效果评估等各种任务 ,成为美军的重要侦察工具。无人机在海湾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引起各国关注 ,即便过去不太重视开发无人机的美国 ,战后也增加投资力度 ,推进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研究开发。其中已知的有洛马公司的道库斯塔、特里达因·瑞安公司的古罗巴尔·霍克、通用动力公司的普勒德塔、西科斯基飞机公司的圆盘型无人机和波音公司的超大型无人机等。…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集群海上作战核心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航导弹》2021,(9):39-45
围绕近年来美军无人机集群发展动态,系统地梳理了其无人机集群发展布局,介绍了典型的无人机集群项目。根据项目侧重点,概述了无人机集群面向实战的低成本、可再生、可靠性强的发展要求,并结合无人机海上应用现状,从海陆战场环境的差异,阐述了美军无人机集群作战应用局限性,并从中归纳和总结了无人机集群通用技术与海上作战应用核心技术需求。基于伴随侦察、防卫干扰、进攻突防等应用场景,分析了无人机集群海上作战的基本样式。  相似文献   

8.
李博宁 《轻兵器》2012,(13):10-14
多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真正经历过类似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这样的实战,因而没有美军那样大量使用无人机的作战经验.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曾大量运用军用无人机来完成侦察、情报、搜索、监视,甚至对地面部队进行空中火力支援的任务.很显然,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这些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不断总结先进的实战经验,并力图装备新型军用无人机.  相似文献   

9.
《轻兵器》2017,(19)
<正>针对美国无人机2016年对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侦察,俄罗斯决心采取对策,本文即是一位俄罗斯军事专家对美军无人机的评析——2016年10月,美国空军的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在克里木附近完成了侦察飞行,期间从黑海和乌克兰领土对克里米亚进行抵近侦察。根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提供的消息,美国的无人侦察机是从西西里的西哥奈拉基地起飞  相似文献   

10.
刘志华  彭小龙  李阳  李光 《兵工自动化》2007,26(6):I0005-I0006
美"微星"无人机能飞进房屋进行侦察,享有"巷战"杀手的美名."龙眼"侦察无人机系统,可为营连级指挥官提供实时侦察信息."西卡德"无人机,是"可飞行的集成电路板".扑翼式无人机,扑翼可利用不稳定气流空气动力学,通过驱动器代替电动机,好似长翅膀的"机器".超级微型无人机因其小巧,能飞进室内执行侦察任务.  相似文献   

11.
美军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无人机研发部署领域频频出手,美空军将先进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部署在太平洋地区。“全球鹰”无人机可留空36小时,使用红外和雷达传感器监视约60公里距离内的目标,作战半径5550公里,届时泛亚洲地区将全部在它的侦察范围之内。此外,在美国五角大楼近期  相似文献   

12.
无人机蜂群作战技术作为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五大支撑技术之一,受到美军高度青睐,现有四家机构正在大力发展。介绍了美无人机蜂群的主要任务,包括渗透侦察、前沿消耗敌方力量、一体化察打、与有人机协同作战以及承担民事任务等。从低成本优势、数量规模优势、作战效能优势和体系作战优势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作战优执。分析了美军无人机蜂群作战面临的机动能力不足、导航通信限制、指挥控制难度大、技术与战术融合困难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岩  刘圆 《兵器知识》2011,(11):72-74
1947年,一架误入东德的美军C-47运输机被苏军高炮击落。由于事发当天天降大雾,能见度很差,仅凭肉眼观测是很难把这架运输机击落的,所以美军怀疑苏联已经在东德部署了火控雷达。为了证实这一点,美军对2架B-17轰炸机进行了改装,安装了电子侦察接收测向设备,并将其派到C-47坠落的地区轮番侦察。果然,2架飞机在那里接收到了频率为570兆赫兹的雷达脉冲信号,并对信号源进行了定位。后经证实,苏联在该地部署了缴获的德制"维尔茨堡"雷达,这次侦察行动也成为了美军对苏电子侦察的第一个成功案例。如今,电子侦察手段已发展为专用电子侦察卫星、侦察机、侦察船、地面监测站和通用ESM设备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电子侦察到底能获得什么重要信息,又是怎样获得的呢,本文就带您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4.
射击训练     
《兵器知识》2010,(12):24-25
在海湾战争中,一支由8人组成的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敌后侦察小组,与一支人数超过自己数倍的伊拉克军队遭遇。伊军呈扇形展开包围特战小组,集中火力消耗大量弹药对侦察小组进行火力压制并向心合围。战斗的结果是特战队员没有一人伤亡,而包围他们的伊军则死伤过百,伊军指挥官向上级报告说他们是与一支数百人的英军遭遇,导致伤亡惨重。英军部队指挥官在战斗总结中认为,此次战斗的胜利是特种部队"在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无人机装备的优势,并以美军的无人机装备为例,分析了美军几种典型无人机装备的性能及特点,最后论述了美军无人机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16.
美国空军计划装备一种气象侦察无人机,要求它能够侦察大部分太平洋海域,尤其是被称作“台风走廊”的西太平洋海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这一海域,即关岛的东部和北部,频发的风暴使美国海军的两个战斗群遭受了严重破坏,损失惨重。美国国防部声称,这一不幸事件在这个地区的美军指挥官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尽管卫星和地面传感器的覆盖面很大,但仍留有空间和时间间隙,而且对已覆盖区域的态  相似文献   

17.
美军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功能最全、性能最好的侦察卫星系统。介绍了美军侦察卫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美军现役侦察卫星的作战部署情况。探讨了美军侦察卫星发展对未来战争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对抗卫星侦察的被动防御手段和主动攻击手段。  相似文献   

18.
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从1964年8月29日首次入侵中国领空实施侦察,至1971年年底,共达101架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落21架,击毁率达20.8%,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美军入侵中国的无人机概况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发动侵越战争期间,为了窃取中国中南和西南地区的军事情报,又为避免有人驾驶侦察机在中国领空侦察时被击落后飞行员被俘,引起外交上的麻烦,故开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子侦察设备、SAR和CCD相机单一传感器无法满足作战需求,提出了无人机多传感器协同探测思想。采用Matlab设计并实现无人机多传感器协同探测演示系统,完成无人机对目标查证、区域监视及目标搜索等任务模型的侦察模拟演示。运行结果直观形象地表明:根据不同任务模型和侦察传感器的特点灵活设置侦察方案,能有效提高无人机的侦察效能。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美军无人机及无人机通信中继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讨论了无人机通信中继涉及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美军无人机通信中继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