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分析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和时间对新型超低碳烘烤硬化钢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分析了取向差、取向分布函数和fiber线等试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再结晶完成的条件下,延长退火加热时间和提高退火温度,会降低BH钢的{111}面织构的取向密度,并会增加{100}面织构的取向密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罩式退火生产的Ti+Nb超低碳烘烤硬化钢板的织构。主要包括不同冷轧压下率条件下生产的冷轧板和退火板的织构,热轧、冷轧和退火织构演变,退火板不同厚度处的织构。结果表明,在冷轧压下率80%条件下生产的退火板在γ取向线上的织构较为强烈,具有较好的深冲性能;再结晶退火织构对形变织构具有明显的遗传性;退火板不同部位织构具有相似特征,中心{111}织构较多。  相似文献   

3.
超低碳高强度BH钢板的织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对实验室所研制的一种超低碳高强度烘烤硬化钢板不同工艺过程的织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的热轧,冷轧和退火织构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以至于织构的发展具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4.
无间隙原子钢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塑性应变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崇智  温熙宇 《钢铁》1995,30(3):53-57
采用X射线衍射的ODF和LP分析技术,SEM电子通道花样和蚀坑技术观测,研究了超深冲无间隙原子钢板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控制化学成分、保证基体纯净、优选工艺参数,促进强的γ-〈111〉∥N.D纤维织构的形成是获得优异成型性的关键。用CMTP方法,由ODF织构数据从理论计算了塑性应变比(r),表明rm值高达3.18。文中讨论了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超深冲无间隙原子钢的织构与成形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织构ODF分析、金相等方法对复合添加Ti,Nb的超深冲无间隙原子钢在各主要不同工艺阶段的微观结构、织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板材成形性的影响因素,钢中合金元素Ti,Nb的作用,织构的形成与演变等问题。结果表明,①试验钢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了优良的成形性,其指标为:r=2.4~2.6,n=0.32~0.33,△r=0.04~0.22。严格控制化学成分和合理选择工艺参数、促进强的γ-<111>//N.D 纤维织构形成是获得优异成形性的关键;②实验证实,Ti,Nb与C,N形成的第二相粒子在热轧阶段析出属"前析型"析出。它通过细化热轧组织晶粒,推迟退火再结晶和晶粒长大,抑制退火时不利织构形成,促进有利织构的发展,从而提高r值并改善平面各向异性;③IF钢的冷轧退火织构与普通低碳深冲钢明显不同。冷轧织构为α-<110>//R.D 纤维织构,强点位于{112}<110>,连续退火织构由强烈的γ-<111>//N .D 纤维织构组成,强点位于{111}<112>和{554}<225>。文中分析了热轧、冷轧、退火织构的形成及演变过程。此外,还讨论了退火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铁素体区热轧高温卷取条件下,2种不同成分的IF钢的织构特征。结果表明,高温卷取后,普通Ti IF钢发生了完全再结晶,中心面和1/4面上形成了很强的<111>∥ND再结晶织构;高强Ti IF钢大部分晶粒仍处于轧制状态,只有极少部分晶粒发生了再结晶,中心面和1/4面上形成的织构组分以<110>∥RD为主,<111>∥ND再结晶织构较弱。织构分析表明,2种钢的表面织构均较弱,普通Ti IF钢表面上<001>∥ND组分占优,高强Ti IF钢表面上<110>∥ND组分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BiPbSrCaCuO/Ag超异带材织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华  王祖堂 《稀有金属》1993,17(6):410-412,416
采用XRD和SEM分析技术试验研究了BiPbSrCaCuO/Ag高温复合超导带材织绝形成过程,发现带材在冷加工过程中形成加工织构,在烧结过程以加工织构为诱导而逐渐形成很强的再结晶织构,即带材最终所表现出的织构,带材的临界电流密度Jc值随织构程度增强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IF钢的第二相对织构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熙宇  何崇智 《钢铁》1995,30(10):53-57
本文用X射线衍射的ODF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IF钢中析出相对织构转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轧过程中织构的形成与奥氏体(111),和(110)以向以及平行轧面的晶粒晶面的相对畸变大小有关,同时受动态再结晶作用,冷轧过程中由于析出相对(110)(111)和(112)(111)滑移系开动的影响不同,则对种种轧制织构转变民不同;在退火过程中,退火织构的形成受随机取向晶粒中析出相和冷轧织构晶  相似文献   

9.
电场退火(Ti+Nb)IF深冲钢板再结晶及织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轶农  何长树  蒋奇武  王刚  赵骧  左良 《钢铁》2001,36(7):42-45
利用X射线织构定量分析技术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对冷轧IF深冲钢板在电场作用下的再结晶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电场具有抑制冷轧IF钢板再结晶进程及促进再结晶γ-fiber纤维组织构的形F成和发展的作用。根据Gibbsj-Thomson关系式,对电气作用下冷轧IF钢板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各向同性钢与烘烤硬化钢的烘烤硬化性和抗凹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和预拉伸应变量对罩式炉退火工艺生产的各向同性钢的烘烤硬化性的影响,并与力学性能相当的冷轧烘烤硬化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烘烤条件下,各向同性钢的烘烤硬化值均低于同样强度级别的烘烤硬化钢。抗凹陷性测试结果表明,各向同性钢的抗凹陷性低于烘烤硬化钢。汽车外板实物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钢冲压成形后再烘烤,其屈服强度几乎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于铁素体区润滑热轧的Ti-IF钢在随后的冷轧及退火工艺中深冲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冷轧压下量为75%时IF钢所获得的r值最高,织构分析表明,于铁素体区润滑热轧的IF钢具有较强的[111]//ND再结晶织物组分;冷轧时采用75%的压下量和随后的退火工艺可获得最强的[111]//ND再结晶织构,冷轧压下量进一步增加时。[111]//ND再结晶织构将会削弱。这种织构变化与冷轧时ND纤维晶粒内部的剪切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压下量和再结晶初期的IF钢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较小形变量下还是在较大形变量下,形变不均匀性是普遍存在的;冷变形程度不同,织构组分不同,TEM形貌也不同;在再结晶的最初期,冷轧的形变组织演变为近乎等轴的亚晶,优先形成{111}〈uvw〉取向的晶核,晶核逐渐吞并周围的形变基体而长大,最终形成再结晶γ-纤维织构.  相似文献   

13.
高n,r值超低碳无间隙原子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崇智  张倩 《钢铁》1997,32(11):51-54
按超低碳,复合钛和铌微合金化原则设计了钢的成分,使基体中无碳、氮间隙原子存在;添加磷、硅以提高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净化基体,优选工艺参数,控制有利γ-(111)//N.D织构形成,可获得b值达0.32 ̄0.33,r值达2.56 ̄2.68的优异基本成型性。采用ODF织构分析技术和化学电解相分析研究了主要工艺过程织构转变和第二相析出规律。对成分,工艺微观结构和基本成型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准静态单轴拉伸实验、金相显微镜(OM)观察以及X射线衍射(XRD)宏观织构测试手段研究了3种不同预热温度(20,210,420℃)对等径角轧制6016铝合金板材的微观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210,420℃3个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RT(轧制)态板材的Brass{011}211织构、Copper{112}111织构、S{123}634织构等形变织构取向密度和体积分数降低;T4P(固溶+预时效+自然时效)态板材的Cube{001}100织构的取向密度和体积分数逐渐降低,而斯密特因子逐渐升高,织构逐渐离散弱化。在420℃条件下,RT态板材发生动态再结晶,形变织构尚存,但取向密度和体积分数非常低,此外还出现了少量向再结晶织构转变的中间态织构;T4P态板材出现了少量的P{011}112织构、Goss{110}001织构和其他一些不常见的织构类型,各种织构强度较弱,没有强烈的再结晶织构,织构无序分布。在420℃条件下的T4P态板材具有良好的塑性和成形性,其δ29%,σ_(0.2)110 MPa,r≈0.75,Δr≈0.16。而T8X(固溶+预时效+自然时效+模拟烤漆硬化)态板材具有良好的烘烤硬化性能,其σ_(0.2)210 MPa,σ_b335 MPa。  相似文献   

15.
冯岩青  王福明 《特殊钢》2012,33(6):39-42
研究了IF钢(/%:0.005C、0.02Si、0.16Mn、0.011P、0.004S、0.042Als、0.061Ti、0.003 1 N)0.8 mm冷轧板在500~800℃退火时的再结晶组织及织构,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结合微观组织观察分析了IF钢罩式退火过程中{111}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和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数量逐渐增多,640℃为实验钢实际再结晶温度,同时{111}再结晶织构强度亦逐渐增大,{111}取向的晶粒主要在再结晶过程中形成,并在{111}取向晶粒长大过程中,γ纤维织构之间也发生相互转化,主要由{111}〈112〉织构转变为{111}〈110〉织构。  相似文献   

16.
在元取向硅钢中,{001}〈210〉织构具有良好的磁性,而采用两次冷轧法(中间退火温度为640℃)能够坩强这种织构。利用电子背散射图形(EBSP),测量退火过程中亚擞织构的变化来研究两次冷轧法生产的无取向电工钢{001}〈210〉奴构的形成机理。中间退火钢板的再结晶份数为60%,主要由〈111〉//ND小等轴再结晶晶粒和〈110〉//RD伸长变形晶粒组成.在最终退火期间,再结晶晶粒〈111〉//ND方向的长大被抑制。晶粒在{001}晶面〈210〉晶向上的长大使〈111〉//ND方向的再结晶晶粒被消耗。这是由于再结晶晶粒中第二次冷轧在〈111〉//ND方向引入的应变所造成的。所以,最终退火钢板的结构主要为{001}〈210〉织构。  相似文献   

17.
新工艺对ELC-BH钢板厚向各层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极图分析方法,研究了一种使r↑-值显著提高的新工艺对超低碳高强度烘烤硬化钢板冷轧和退火织构沿析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厚向各层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退火板的γ纤维强织构极强,尤其是板心部强度明显高于表层;冷轧板的织构有利于退火板中γ纤维织构发展且心部织构作用较表层更大。  相似文献   

18.
含磷深冲钢的ODF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ODF(Orientatien Distribution Function)的方法定量测定了含磷低碳深冲钢热轧,冷轧,退火各工序及样品各层的织构,研究钢的转变。结果表明,(1)热轧织构主要类型为{100}<011>,冷轧主要由<110>//R,D的α-纤维织构和《111》//N,D的γ-纤维织构组成,并以《112》<110>织构最强;经退火后《112》<110>织构转化为《111》<112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金相组织观察、TEN分析和织构测试等手段,对Ti+P—IF钢在不同冷轧变形量下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Ti+P—IF钢再结晶组织中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第二项粒子呈方向性趋势排列,织构组分由高斯织构和旋转立方织构向γ织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低温板坯加热Hi-B钢的组织、织构的特征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热轧板和常化板的表面到中心,组织和织构分布不均匀。热轧板组织分为表层再结晶区域、再结晶和变形晶粒混合区域和中心变形晶粒区域,并且热轧板各层的织构类型不同。常化板表层晶粒长大,过渡层和中心层的形变晶粒基本消失,常化板继承了热轧板的织构特点。冷轧板为纤维状变形组织,冷轧后形成了以{001}<110>~{111}<110>为主的α织构。脱碳渗氮板的横断面和纵断面的晶粒平均尺寸分别为25.9μm和25.3μm,织构主要为{111}<112>、{114}<481>和{001}<120>织构。成品板晶粒平均尺寸为19.1μm,成品板为单一的高斯织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