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骧  关史江 《钢铁》1995,30(1):53-59
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探讨了高纯度超低碳08Al深冲钢板的固溶碳含量对冷轧{111}纤维织构的影响,分析了{111}〈112〉和{111}〈110〉织构类型的织构度随碳含量及压下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111}纤维织构的极密度随碳含量的降低和压下量的增大而增强;I{111}〈112〉/I{111}〈110〉随碳含量的增多而减弱。  相似文献   

2.
含磷深冲钢的ODF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ODF(Orientatien Distribution Function)的方法定量测定了含磷低碳深冲钢热轧,冷轧,退火各工序及样品各层的织构,研究钢的转变。结果表明,(1)热轧织构主要类型为{100}<011>,冷轧主要由<110>//R,D的α-纤维织构和《111》//N,D的γ-纤维织构组成,并以《112》<110>织构最强;经退火后《112》<110>织构转化为《111》<112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极图和取向分布函数研究了IC-218合金(一种含共格γ相的Ni3Al(B)-Cr基合金)冷轧60%后和1000℃退火后的织构。实验结果表明,冷轧织构为{110}<112>+{112}<111>,属纯铜式织构。在退火中,冷轧织构逐渐被消除,其中{112}<111>消失较快,代之以十分漫散的取向分布,并相继形成几种弱的再结晶织构:{1,10,7}<311>,{611}<011>和{123}<21  相似文献   

4.
超深冲无间隙原子钢的织构与成形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织构ODF分析、金相等方法对复合添加Ti,Nb的超深冲无间隙原子钢在各主要不同工艺阶段的微观结构、织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板材成形性的影响因素,钢中合金元素Ti,Nb的作用,织构的形成与演变等问题。结果表明,①试验钢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了优良的成形性,其指标为:r=2.4~2.6,n=0.32~0.33,△r=0.04~0.22。严格控制化学成分和合理选择工艺参数、促进强的γ-<111>//N.D 纤维织构形成是获得优异成形性的关键;②实验证实,Ti,Nb与C,N形成的第二相粒子在热轧阶段析出属"前析型"析出。它通过细化热轧组织晶粒,推迟退火再结晶和晶粒长大,抑制退火时不利织构形成,促进有利织构的发展,从而提高r值并改善平面各向异性;③IF钢的冷轧退火织构与普通低碳深冲钢明显不同。冷轧织构为α-<110>//R.D 纤维织构,强点位于{112}<110>,连续退火织构由强烈的γ-<111>//N .D 纤维织构组成,强点位于{111}<112>和{554}<225>。文中分析了热轧、冷轧、退火织构的形成及演变过程。此外,还讨论了退火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IF钢的第二相对织构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熙宇  何崇智 《钢铁》1995,30(10):53-57
本文用X射线衍射的ODF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IF钢中析出相对织构转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轧过程中织构的形成与奥氏体(111),和(110)以向以及平行轧面的晶粒晶面的相对畸变大小有关,同时受动态再结晶作用,冷轧过程中由于析出相对(110)(111)和(112)(111)滑移系开动的影响不同,则对种种轧制织构转变民不同;在退火过程中,退火织构的形成受随机取向晶粒中析出相和冷轧织构晶  相似文献   

6.
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对用新工艺研制的ELC─BH钢板具有极高值的原因进行了织构分析,表明:①新工艺的核心是通过织构控制提供一个有利于{111}退火织构发展的冷轧母体;②新工艺得到的冷轧织构和退火织构与传统工艺相比明显不同,冷轧织构具有效强的{111}组分,退火织构的{111}组分密度提高且取向密度峰值对应的晶体学取向也由传统工艺的变为新工艺的。  相似文献   

7.
合金元素对硅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储双杰  瞿标 《特殊钢》1998,19(1):7-12
介绍和分析了C,Si,P,Al,Cu,Sn和Sb等合金元素对硅钢性能的影响和合金元素对硅钢性能影响的机理。P,Al,Cu为钢中的主要杂质元素,但适量P可提高硅钢的防锈能力。锡和锑是表面活性元素,它们可使硅钢最终退火织构中{111}面组分减少,{100}和{110}面组分增加,从而降低硅钢铁损,提高其磁感应强度。  相似文献   

8.
IF钢相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F钢具有优良的深冲性能,钢中各析出相对塑性应变比有重要影响。本文用电解提取、X射线衍射以及化学相分离,对析出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退火处理导致TiS向Ti4C2S2的转化并析出Nb(CN),这是去除钢中间隙碳原子的重要措施。通过元素相际分配的测定,计算出游离碳含量。用扫描电镜和图象分析仪对析出物的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用X射线衍射法对各试样进行了织构测定。将各种分析结果联系起来,对影响{111}织构发展的因素作了探讨,为评价IF钢深冲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某些元素对硅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双杰  瞿标  戴元远 《钢铁》1998,33(11):68-72
介绍了硅钢中某些元素对其性能的影响,并扼要分析了某些元素对硅钢性能影响的机制。其中碳是引起硅钢发生磁时效的重要元素之一,随着硅钢中碳含量的增加,其铁损增加;而硅含量增加能显著降低硅钢铁损。磷、名、铜是主要杂质元素,但适量的磷可提高硅钢的防锈能力。锡和锑均是表面活性元素,它们可使硅钢最终退火织构中{111}面组分减少,{100}和{110}面组分增加,从而降低硅钢铁损,提高其磁感应强度。  相似文献   

10.
高氮奥氏体钢形变组织的晶体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e-Mn-Cr-M奥氏体钢在低温下形变组织具有严格的晶体学特征。穿晶脆断刻面是{111}γ,刻面上滑移带相交成60°,两相交大角度109°28'的{111}γ穿晶刻面上滑移带成对称状;沿形变孪晶界面脆断面为{110}面,相交形变孪晶夹角为70°;滑移带在孪晶晶界处产生扭折,扭折角35 ̄40°;在任意的金相断面上,相交滑移带夹角是60 ̄80°。  相似文献   

11.
超低碳高强度烘烤硬化钢织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含铌加磷超低碳高强度烘烤硬化钢,它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基本成形性,高的烘烤硬化值。采用ODF织构分析技术研究了冷轧变形织构和退火过程(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再结晶织构的演变。讨论了再结晶织构γ-〈111〉//N,D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王宇  江崇滨 《稀有金属》1996,20(3):193-197
纯钛在360℃、0.1~0.2MPa纯氢气氛中氢化后,在氢-钛原子比x=0.1~0.9范围内,密排六方纯钛α相与体心四方亚稳γ相共存,其中亚稳γ相以近似平行的板条形态分布于α基体上,并呈现“树枝’生长特征,其取向关系部分地符合伯格斯取向关系,即:{110}γ/{0001}α,〈111〉γ/〈2110〉α。  相似文献   

13.
异步轧制取向硅钢的织构形成与转变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异步轧制方式将0.75 m m 厚的工业取向硅钢板材冷轧至0.35 m m ,然后用工业退火工艺对板材进行热处理,研究了剪切变形条件下的织构形成与转变机理。结果表明:双向轧制能有效地消除剪切应力导致织构组分偏离的影响,并获得比常规轧制板材更为理想的冷轧织构组态;亚表层上形成较强的{111}< 112> 织构可能是源于不同于其它层的特殊形变方式;脱碳退火后板材亚表层上的Goss晶粒与绝大多数晶粒都有单轴重合的取向关系,这种特殊性可能是Goss晶粒在二次再结晶退火中能够异常长大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具有极高r值的ELC—BH钢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关小军  胡小军 《钢铁》1996,31(8):36-40
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对用新工艺研制的BLC-BH钢板具有极高r值的原因进行了织分析,表明:(1)新工艺的核心是通过织构控制提供一个有利于「111」退火织构发展的冷轧母体;(2)新工艺得到的冷轧织和退火织构与传统工比明显不同,冷轧织构具有较强的「111」组分,退火织构的「111」组分密度提高且取向密度峰值对应的晶体学取向也由传统工艺的「111」、「112」变为新工艺的「111」「011」.  相似文献   

15.
杨北  王绪 《钢铁》1995,30(1):60-62,46
对IF钢冷轧板退火过程中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IF钢冷轧后显微组织是纤维状,退火过程中晶粒优先沿板面长大呈饼形,而后生长为等轴状晶。相应的塑性应变比(r值)与组织形状及晶粒尺寸有关,等轴晶钢板的r值大于饼形晶的或过分长大的等轴晶的IF钢板的r值。  相似文献   

16.
张沛学  李晨  张磊 《山东冶金》2013,(5):18-20,23
针对济钢现场工艺条件下生产的Ti-IF钢,利用X’Pert ProxX射线衍射宏观织构分析方法,研究了中薄板坯热连轧轧制及随后的冷轧、退火工艺过程中织构的变化规律。IF钢冷硬板主要织构类型为{111}〈110〉、{111}〈112〉和{001}〈110〉,其中{111}〈110〉织构强度达到12;再结晶退火后的IF钢退火板,主要织构类型为{111}〈110〉和{111}〈112〉,{111}〈110〉织构强度提高到15.37。济钢生产的Ti-IF钢获得了对板材成形最有利的{111}//ND织构。  相似文献   

17.
W08Al深冲钢板的织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运用热模拟实验,冷轧实验,退火实验及ODF分析方法,较全面地分析了W08Al深冲钢板的热变形织构,冷变形织构,再结晶退火织构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指出:为提高r值,在每一加工工艺中都需注重织构的控制。在W08Al钢板的大生产过程中,应适当提高终轧温度,避免不利织构的不正常发展,通过适当冷轧得到正常形变织构,再慢速升温退火进一步发展有利织构。  相似文献   

18.
多道次热轧温度及压下率对热轧IF钢深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作成  关小军  赵罕 《特殊钢》1999,20(3):21-23
用实验室4辊轧机系统研究了多道次热轧时热轧温度及压下率对热轧IF钢抗拉强度、n值、r值和织构的影响规律,为热轧IF钢的工业试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连续退火温度下Ti-IF钢微观取向的演变规律,并对不同退火温度下退火板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退火温度较低时(780℃)织构分布相对随机,随退火温度升高,ND∥〈111〉织构比例增加,在860℃退火时得到的r值最高,同时ND∥〈111〉织构比例最高,但当退火温度继续升...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用电阻炉模拟了包钢CSP工艺生产的以62.0%和71.4%压下率冷轧的1.9 mm和1.0 mmCD01钢(0.047%C)和SPCC钢(0.041%C)冷轧板的700℃罩式退火工艺。结果表明,冷轧板退火后主要以{111}〈110〉和{111}〈112〉织构为主;71.4%压下率冷轧板快速升温退火后{112}〈110〉取向密度最大,且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较大,织构密度较大,织构主要集中在γ取向线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