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晶器保护渣渣膜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申俊峰  庞智杰 《炼钢》1998,14(4):31-33,53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工业用结晶器保护渣渣膜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渣膜厚度约0.7~1mm基本结构有三层,两层结晶层,中间为玻璃层,某些情况下也呈玻璃与结晶交替排列的多层结构,厚度方向上Ca的分布略有差别,一般中心偏高,但同时也发现局部有CaS富集或微气孔现象。  相似文献   

2.
方坯连铸保护渣渣膜润滑行为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文  丁伟中  朱立光 《炼钢》2002,18(2):25-28
应用传热学和粘性流体力学原理,用数学模拟的方法描述了方坯连铸结晶器内保护渣的润滑行为,计算不同浇注条件下铸坯所受摩擦力,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铸坯所受摩擦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考虑保护渣参与传热的铸坯凝固模型,计算结晶器内铸坯收缩产生的气隙大小,确定存在于结晶器与铸坯间保护渣渣膜的温度、厚度和存在状态,分析保护渣的润滑能力及连铸工艺条件对保护渣的物性要求.得出以下结论:熔化温度越低,液态渣膜越厚,在结晶器内渣膜保持长度越长;对于一定熔化温度的保护渣,存在最佳拉坯速度以提供最佳液体润滑;浇铸温度越高,液态渣膜厚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Cho  J 兰岳光 《现代冶金》2000,(2):35-41,48
结晶器弯月面附近凝固坯壳与结晶器间的传递在连铸产品表面裂纹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渣膜与铜结晶器壁间的界面热阻对热传递影响很大,因此,建立一个由坯壳、保护渣膜和铜壁组成的模型模拟连铸中结晶器弯月面附近的热传递。通过测量模拟器铜模内的梯度确定热阻,以前的研究认为,界面热阻与渣膜厚度无关,而经研究发现,界面热阻随潭膜厚度增加而增加,界面热阻点热传递总热阻的50%,对于相同潭膜厚度的保护渣,当浇注结晶  相似文献   

5.
6.
在芬兰奥托昆普不锈钢厂的2号连铸机上对固态结晶器保护渣渣层的演变作了研究。为研究固态保护渣渣层的形成,在不锈钢连铸的初期阶段,在保护渣中添加了氧化钡示踪剂。实验钢种牌号为美国钢铁学会标准304钢种。实验中,浇铸一炉钢水,尾坯输出时,在结晶器顶部提取固态渣层渣样。采用的取样方式可在钢液弯月面下方取得几乎和结晶器同样宽度,长度大约为25cm的一些大尺寸渣样。从这些渣样上提取3个与钢液弯月面距离各不相同的小渣样,然后对这3个小渣样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检测氧化钡。有些情况下在大渣样的底部边缘处检测到了最高浓度的氧化钡。大渣样底部的氧化钡浓度较高意味着在浇铸初期,钢液弯月面附近已固化的保护渣渣层已向下移动。而在钢液弯月面附近的固态渣层中的氧化钡浓度更低,意味着由于结晶器顶部液态渣层中氧化钡的浓度已下降,渣层在浇铸期间形成的时间较晚。结晶器中固态渣层的形成及渣层在弯月面下方的破裂和再固化与氧化钡的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渣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兰  刘平  云霞 《包钢科技》2006,32(Z1):36-38
通过对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渣圈形成原因的剖析,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并讨论了影响渣圈形成的因素及对保护渣使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依据对进口七种结晶器渣的剖析结果,模拟配制出六种保护渣配方,探索性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保护渣基本能满足连铸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集河北联合钢铁集团唐钢中厚板有限公司1号连铸机保护渣渣膜,对应浇铸钢种为Q345B、Q235B.对渣膜进行宏观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手段,分析保护渣渣膜矿相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观测渣膜微观结构,分析渣膜微观矿相、玻璃相分层结构;分析保护渣原渣化学成分对渣膜矿相形成影响规律,为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研发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杰  李正邦  林功文 《特殊钢》1999,20(4):43-44
1保护渣熔化过程和机理保护渣在钢水面上形成了所谓粉渣层-烧结层-液渣层的三层结构。保护渣熔化过程为:(1)试样中有机物氧化(脱水和汽化);(2)碳质料的燃烧损失,时间较长,说明了渣粒烧结和熔化过程的延缓程度,与渣内所含碳粒类型和数量有关;(3)熔化突...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铸坯在结晶器内的凝固特性,建立了喷淋冷却结晶顺的传热数学模型。并数值计算了普通循环水冷结晶器与喷淋冷却结晶器的冶金参数,讨论分析,比较了两种冷却方式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模拟结晶器内渣膜形成的实验方法, 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保护渣传热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 包括固态渣膜的界面热阻、保护渣的导热系数、辐射传热以及渣膜的光学性质, 并提出了今后在渣膜形成及传热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和方向.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热丝法可以对渣膜的形成过程进行原位观察, 采用水冷铜探头法可以获取用于研究渣膜微观组织的固态渣膜样品.渣膜的界面热阻在0.0002~0.002 m2·K·W-1之间.在800℃以下, 保护渣的导热系数在1.0~2.0 W·m-1·K-1范围内, 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渣膜中的晶体一方面可以增加渣膜的界面热阻,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固态渣膜的反射率, 起到降低辐射热流的作用.此外, 过渡族金属氧化物的加入以及固态渣膜中弥散分布的微小颗粒也能改变渣膜的光学性质, 从而影响通过渣膜的辐射传热.   相似文献   

13.
在冷态实验基础上,对喷淋冷却结晶器进行了传热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结晶器温度,热流,换热系数,水流密度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为喷淋结晶器的设计,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连铸保护渣在结晶器和铸坯之间传热特性的基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内章  祁世顺 《国外钢铁》1994,19(3):17-23,16
为了弄清楚钢水在连铸结晶器中的热传导行为,进行了实验室试验,测定了平行侧板中结晶器保护渣的总热阻。对结晶器与保护渣膜层界面及保护渣热传导率的界面热阻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就固体结晶器保护渣来说,观察到了两罪面间热阻相当于20~50μm的空气间隙。当结晶器表面温度大于保护渣凝固温度时,界面热阻和空隙同时消失。晶器保护渣的凝固防止了散热,相当于保护渣总热量的20%。结晶器保护渣的导热系数取决于硅酸盐离子  相似文献   

15.
16.
高速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渣膜凝固结晶组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方  王艺慈  王宝峰 《炼钢》2006,22(5):43-45,51
研究了薄板坯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渣膜的凝固组织结构、矿相组成、析晶率,分析了固态渣膜结构对铸坯传热的影响以及通过控制渣膜凝固结构提高连铸表面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连铸结晶器中形成的保护渣膜在润滑与传热方面起重要作用,但渣膜的厚度和结构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了解。本次研究中,保护渣膜试样是取自浇铸结束后连铸结晶器内,保留浇铸期间所处位置的渣膜。通过此次试验,清楚了结晶器内弯月面处保护渣膜的厚度。根据显微镜下对渣膜截面的观察,研究了渣膜的结构,即渣膜的结晶情况。此外,基于上述观察结果,研究了结晶器内通过渣膜的传热现象,得出以下结论: (1)确认结晶器内保护渣膜的厚度约为1mm。玻璃层为连铸中钢水顶部的熔融保护渣,浇铸结束后成为薄膜,将其假定为浇铸期间的保护渣膜。 (2)按结晶器保护渣消耗量可估算出浇铸期间渣膜中的液渣层厚度。 (3)弯月面处渣膜约1mm厚时,辐射及传导的总热阻与渣膜和结晶器之间的界面热阻相等。 (4)文中提到的界面热阻可能大于实际浇铸中结晶器的热阻。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些热阻是在无钢水压力情况下测得的,实际结晶器内的界面热阻似乎较小。  相似文献   

18.
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物质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X-光衍射等手段,对包钢购进的七种进口连铸结晶器保护渣进行了物质组成分析。初步查明了各湘型中存在的矿物相。根据这些结果可判断保护渣的原料条件。  相似文献   

19.
高速连铸用结晶器保护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汉涛  魏季和  茅洪祥 《炼钢》2001,17(6):50-53,57
概述了高速铸的特点及其对结晶器保护渣的要求,给出了高速连铸用结晶器保护渣的理化性能及所应具有原成分;总结顾高拉速结晶器用保护渣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薄板坯高速连铸用结晶器保护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cos.  FA 周汉香 《武钢技术》1998,36(10):33-36
1前言欧州板坯连铸机自采用中间包至结晶器浸入式浇注技术迄今已30多年了。起初,采用灰状结晶器保护渣和合成粉状保护渣;1976年,通过吹干法而开发了粒状结晶器保护渣。由于粒状保护渣均匀、流动性好、没有粉尘,所以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改善铸机操作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