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纯苎麻经纱的上浆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苎麻纱线性能及其浆纱工艺要求的分析和反复实践,确定了“浆前预湿,高浓高压,重被覆,顾渗透,大张力,中回潮,浆后上油”的上浆工艺路线,有效地贴伏了苎麻纱线的长而多、长而硬的毛羽,提高了织造效率,同时降低了上浆率及浆纱成本。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苎麻纱线性能及其浆纱工艺要求的分析,确定了“浆前预湿,高浓高压,重被覆,顾渗透,大张力,中回潮,浆后上油”的上浆工艺路线,有效地贴伏了苎麻纱线的长而多、长而硬的毛羽,提高了织造效率,同时降低了上浆率,节约了浆纱成本。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苎麻纱线性能及其对浆纱工艺要求的的分析,并经过反复实践,科学合理地确定了“浆前预湿,高浓高压,重被覆,顾渗透,大张力,中回潮,浆后上油”的上浆工艺路线,有效地贴伏了苎麻纱线的长而多、长而硬的毛羽,提高了织造效率,同时降低了上浆率,节约了浆纱成本。  相似文献   

4.
陈宏武 《广西纺织科技》2004,33(3):28-29,34
本文通过对苎麻纱线性能及其对浆纱工艺要求的分析,经反复实践,合理确定了“浆前预湿,高浓高压,重被覆,顾渗透,大张力,中回潮,浆后上油”的上浆工艺路线,有效地贴伏了苎麻纱线的长而多、长而硬的毛羽,提高了织造效率,同时降低了上浆率,节约了浆纱成本。  相似文献   

5.
减少纱线毛羽新途径及贴伏浆纱毛羽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为探讨纱线毛羽的产生原因及减少毛羽的方法,分析了紧密纺纱技术、络筒工序、浆纱工序减少纱线毛羽的作用机理,重点研究了浆纱过程中浆料选配、预湿上浆工艺、高压上浆工艺、预热浆槽位置、湿浆纱行进路线、浆纱蠕变等因素对纱线毛羽的影响.指出:紧密纺纱技术及Perla-A毛羽减少器可以有效减少毛羽,浆纱工序贴伏毛羽的有效措施是合理选用浆料、采用预湿上浆、高压上浆以及改变湿浆纱行进路线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分析了高压上浆对经纱可织性的影响,在不同的压浆力下配合高浓低粘浆料对纱线上浆,并对上浆后的纱线进行可织性指标的试验,分析了上浆后纱线的上浆率,压出回潮率,浆纱强力,浆纱断裂伸长,耐磨性和浆纱毛羽随压浆力增加而变化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压浆力为15kN-25kN和压出回潮率为85%-110%的范围作为高压下浆的理想界定范围。  相似文献   

7.
陶泉 《棉纺织技术》2007,35(8):53-54
探讨应用NY-05变性淀粉对苎麻织物的上浆工艺,苎麻纱毛羽长,纱线脆硬,浆纱中贴伏毛羽、保持纱线伸长是关键.采用以NY-05变性淀粉62.5 kg、PVA18.5 kg、柔软剂2 kg的配方对苎麻27.8/27.8 205/228品种进行上浆,提高了浆膜的弹性和耐磨性,浆纱毛羽明显减少,织机效率显著提高,用浆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纱浆纱机毛纱上浆尚无系统的上浆工艺问题,研究上浆工艺中压浆力、浆液含固量、浆液温度、浆纱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浆纱性能的影响;结合GA392单纱浆纱机的特点,探讨单纱浆纱机毛纱上浆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室温上浆,在浆液含固量为8%、压浆力44 N、浆纱速度65 m/min时,浆纱效果比较理想。浆纱后纱线强力、耐磨次数分别提高31.64%、53.00%,毛羽降低率达到81.75%,浆纱毛羽伏贴好。  相似文献   

9.
预湿上浆工艺在纯棉中粗号纱上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粗号纱采用预湿上浆工艺进行浆纱实践.通过对比传统上浆和预湿上浆这两种不同上浆工艺的浆纱效果和织造效果,得知:采用预湿上浆工艺后,上浆率有所降低,浆料成本有所下降;织造时经纱断头率降低,织机效率得到提高.指出:采用预湿上浆工艺时,必须合理设定压辊压力,防止纱线带水率过大,造成轻浆现象;采用预湿上浆工艺可使纱芯内部含有水分,有利于提高纱线弹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10.
总结不同品种的各类纱线在上浆工艺设计、调浆、上浆过程中的管理及操作方法。结合生产实践介绍了调浆过程中及设定浆纱回潮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结合实例阐述了上浆率实时控制方法及回浆的合理使用方法。实践表明:在调浆中少用助剂、合理选择浆料、规范调浆和用浆操作;根据纱线种类和生产环境合理设置浆纱回潮率;通过浆纱质量和用浆量实时控制上浆率;合理利用回浆,达到了稳定浆纱质量、降低浆纱成本的目的。认为强化浆纱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更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韩世洪 《纺织学报》2008,29(5):114-116
分析苎麻纱线毛羽分布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了目前消除苎麻纱毛羽的常用方法及其不足。为了在浆纱时有效地消除苎麻纱线毛羽,设计了基于假捻作用的横向搓动上浆辅助装置,并探讨了此装置的作用机制。分别采用横向搓动上浆辅助装置与普通上浆装置对纯苎麻纱上浆,并在小样机上试织,比较了2种上浆装置对浆纱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在横向搓动辅助装置的作用下,苎麻浆纱的毛羽下降可达90%,纱线品质明显提高,织造时开口清晰,断头率较低。430073;China  相似文献   

12.
预湿上浆     
鉴于上浆是织前准备的最重要工序,上浆决定着织机的生产效率和织物的质量,又是纺织工厂能耗最大的工序之一,介绍了预湿上浆的原理,并对设备和工艺进行讨论。预湿上浆是在浆纱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上浆方式。它是在纱线进入浆槽前先经过高温预湿处理以提高浆纱质量,节约浆纱成本。  相似文献   

13.
我国纯苎麻布出口量很大,主要品种是36×36公支纯麻布,而提高纯麻布产、质量的关键是浆纱质量。纯苎麻纱上浆是迄今为止的一大难题。苎麻纤维支数较低,刚性较大,纤维长度不匀率高,因而苎麻单纱毛羽特别多,且长而硬。麻纱弹性小,伸长低,长期以来我厂纯苎麻纱上浆效果不良,织机生产效率低,断经多,疵布率高。鉴于麻纱单强高、毛羽多的特点,长期以来我们采取加强被覆提高上浆率以求减少毛羽的工艺,使用粘着力强的1799型PVA为主体的纯化学浆料, 65℃低温上浆。但生产实践表明上述工艺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PVA是高浓高粘型浆料,浓度大则粘度  相似文献   

14.
大幅度降低上浆量不仅能大幅度降低上浆成本,使纺织厂获益,还能减少织造时落物,改善生产环境。对印染厂来讲,可大量减少印染污泥,这是目前纺织和印染厂都愿意接受的最佳方案。文章介绍了实现低上浆的必要条件:优选粘结性、成膜性、耐磨性很好的浆料;制定正确的低上浆工艺路线。对低上浆的新工艺进行了实地实验,对低上浆新工艺调浆配方及工艺、50~S纯涤纶浆纱工艺、低上浆新工艺的浆纱质量及低上浆新工艺的浆纱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浆纱质量的好坏对布机的产质量影响很大,而上浆率作为浆纱的主要质量指标,对产品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对上浆率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验。一、上装车的控制上浆率偏高偏低都会影响浆纱质量。上浆率偏高,浪费浆料,加大了成本,而且在织造时,由于减伸率增大,在织造时容易引起脆断头,且布面粗糙,影响外观。上浆率偏低,则纱线的增强率与耐磨性降低,织造时,纱线容易起毛,断头,影响生产。要使上浆率符合规定要求,关键在于掌握好浆液浓度和粘度,这是控制上浆率的主要途径。但压浆辊上包征层的弹性、压浆辊的加压强度、浆液温度…  相似文献   

16.
在GA332型浆纱机上应用“二高一低”上浆工艺生产中号高密纯棉纱卡,合理选择浆料配方,通过调整压浆力,全面提高了浆纱质量,增加了纱线的耐磨性,减少了毛羽,提高了浆纱机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浆纱工艺参数的设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浆纱工艺参数设计的准确性,分析了影响压浆力、烘筒温度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出了计算压浆力、烘筒温度的推导公式。通过对几十个品种的实践数据进行分析,对常用计算公式进行了修定。指出:压浆力、烘筒温度的设定会直接影响到纱线的上浆率和回潮率,压浆力大小的确定受到压浆辊挤压宽度、被覆与渗透要求、工艺要求上浆率、浆液浓度和浆液黏度等的综合影响。烘筒温度取决于压出回潮率、工艺要求回潮率、车速和纱线在烘筒上的排列紧度。根据工艺要求量化求出的压浆力和烘筒温度的计算公式能更好地指导浆纱质量的控制,保证上浆均匀,节约蒸汽消耗。  相似文献   

18.
总结不含PVA的淀粉浆上浆中在机械方面可实施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了不含PVA的淀粉浆上浆中存在的难点和解决办法。提出采用不含PVA的淀粉浆上浆首先应保证浆液含固率和黏度的稳定性;上浆中多浸多压,高压上浆,提高浆液对纱线的黏附力,从根本上预防落浆;上浆后进行湿分绞、分层预烘,保持浆膜完整、毛羽贴伏;烘燥主要控制烘筒温度,提高浆纱回潮率,保持浆膜柔韧性;浆纱出烘房后可利用上蜡来增加纱线光滑性和耐磨性;合理调控全机浆纱张力和伸长,充分保持纱线和浆膜的弹性。认为无PVA上浆对企业设备管理要求较高,只有以严格细致的基础管理工作为前提,才能较好地实现无PVA上浆。  相似文献   

19.
半糊化浆纱技术是基于使用淀粉为主浆料、浆纱工艺采用中温调浆、浆槽不加热的一种新型浆纱技术。本文通过采用扫描电镜系统对半糊化浆纱表面淀粉浆料糊化状况、浆纱横截面浆液浸透状况的观察,提出了半糊化上浆技术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半糊化浆液中含有一定量糊化了的浆液和大量未糊化的淀粉颗粒,完全糊化了的淀粉浆液由于黏度小而容易浸透到纱线内部,大量吸水而未糊化的淀粉颗粒粘附在纤维和纱线表面,浆纱烘燥时,黏附在纤维和纱线表面未糊化的淀粉颗粒破裂被覆到纤维和纱线表面,并与浸透到纤维之间的浆液发生粘结,浸透到纤维之间的糊化浆液成为表面颗粒淀粉糊化后粘附的“根”,使得浆膜对纱线形成了包覆。  相似文献   

20.
经纱上浆大都采用传统的方法,即经纱从经轴上退绕下来直接进入浆槽进行上浆,而对采用预湿上浆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通过预湿上浆工艺的实验,研究了其最佳工艺参数,并探讨了预湿上浆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预湿上浆是一种先进且适用的新型浆纱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