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碳钢—不锈钢复合金属电化学抛光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了碳钢-不锈钢复合金属应用情况,介绍了对其表面进行电化学抛光的工艺及所研制成功的新型电解液。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电化学抛光及着金黄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锈钢电化学抛光及着色工艺。结果表明,在用14 g CrO3、30 mlC3H8O3、90 ml H3PO4、60 ml H2SO4和20 ml H2O配制的抛光液中,控制温度约80℃、电流密度约15 A/dm2,对不锈钢试片电化学抛光约10 min,其光亮度可达1级;在用21 g CrO3、60 ml H2SO4和100 ml H2O配制的着色液中,控制电流密度约0.60 A/dm2、温度70℃,对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约3 min,其金黄色着色膜美观均匀、与基体结合力强、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此工艺具有设备简单、可控性好、效率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压铸件电化学抛光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涛 《表面技术》1994,23(2):90-91
简述电化学抛光原理,提出一种在常温条件下对铝合金压铸件的电化学抛光新工艺.  相似文献   

4.
概括了碳钢 -不锈钢复合金属应用情况 ,介绍了对其表面进行电化学抛光的工艺及所研制成功的新型电解液  相似文献   

5.
不锈钢表面的电化学机械复合抛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台由立式铣床改装的电化学机械复合抛光装置。讨论了加工电压、磨轮压力与加工效率的关系以及加工电压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湖南城市学院化学系在NaOH溶液中加入EDTA作光亮剂来抛光铝材,可获镜面光亮效果。最佳抛光工艺条件为:光亮剂25~40g/L,操作电压7V,电流密度20A/dm^2,温度45~50℃。在此条件下抛光20min,铝材表面反射率为90%,铝溶解损耗仅18.2mg/cm^2。此工艺在生产成本、操作环境和抛光效果等方面优于传统碱性电化学抛光。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抛光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韦瑶  杜高昌  蓝伟强 《表面技术》2001,30(1):19-20,24
指导了不锈钢电化学抛光工艺研究及电化学抛光工艺应用于不锈钢管道,管件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1.模具制造的最终精加工问题在模具制造中,对几何形状复杂的模具零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这些零件是对材料赋形的母体(金属压铸、塑料注塑、锻造等)。由于一方面需加工复杂形状制件,另一方面又因被加工材料主要是高强度钢或相应的铸造材料,为此模具易被磨损。此外,还要满足高尺寸精度、成形精度,和高表面质量要求。目前完成形状加工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铣削与电加工方法。这些方法往往不能满足加工要求,为此必需进行后加工,一般采用手工抛光进行后加工要消耗许多工时和费用。对一些锻模生产成本的分析表明,目前30%以上的费用都耗费在后加工上(主要是手工抛光)。这意味着是一种既费时又费钱的最终精加工。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电解抛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郝杰芬 《表面技术》2000,29(3):36-37
从温度、时间、电流密度几个方面对不锈钢电解抛光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可行的不锈钢电解抛光工艺,并对抛光件进行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抛光在模具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电化学抛光的各项技术参数 ,表明能明显减小金属制件的表面粗糙度 ,将Ra值减至 0 .16μm以下 ,达到镜面光洁度。将此工艺用于注塑模具 ,使难以用机械方法抛光的复杂表面明显光亮。从而 ,将使其制成的塑料产品增强销售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湿法磷酸为体系,以316L和904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动电位扫描测试了不同杂质组成和温度对两种不锈钢的影响,并对两种材料不同电位下的Nyquist图谱进行了测试。试验从电化学特征参数致钝电流密度ic、维钝电流密度ip、膜的破裂电位Eb和自腐蚀电位Ecorr以及交流阻抗阻力对两种材料的耐蚀性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S136不锈钢注塑模具的电解抛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电解抛光的基本原理,以S136不锈钢为对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电解抛光工艺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电解抛光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腐蚀性小、加式温度不高、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定了Pb及Pb-PbO2电极在1.0mol/L H2SO4介质中,Cr2(SO4)3发生电化学氧化的相关参数,选择Pb-PbO2电极为阳极,采用双室隔膜电解槽进行电化学氧化再生不锈钢着色老化液,确定了操作工艺条件如下:阴极支持液为5%的H2SO4溶液,阳极电流密度为5A/dm2。恒电流电解7.5h,三价铬转化率为25.97%,电流效率为68.45%。经过电化学氧化法再生后,老化液中的Cr6+即恢复至效用范围,用于着色不锈钢片能达到与新配制的着色液一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长松  周丽敏  阎冬  侯绍刚  王书红  武卫明 《表面技术》2022,51(12):217-224, 254
目的 调整316L不锈钢表面组成结构,改善表面性能,获得表面着黑色最佳电化学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除油抛光活化的316L不锈钢表面发生阳极氧化,研究了活化液浓度、阴阳极极板面积比、电解液的硼酸用量、电化学氧化电流密度、终止电压、阳极氧化时间、氧化温度对着色膜颜色效果、结合力、重现性的影响;研究了着黑色不锈钢与未着色不锈钢在酸碱盐水溶液体系中的表面腐蚀性能;探讨了着色条件对着色膜性能的影响及着色机理。结果 磷酸活化液浓度对着色效果影响显著,浓度越高活化的不锈钢板着黑色越纯正,但膜层结合性变差;着色液组成决定着着色膜颜色变化的范围。着色时间是影响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随着色时间的延长,膜层颜色呈现青、黄、红、黑变化。温度是影响着色膜层与不锈钢基材结合紧密程度的主要因素,25 ℃下形成的膜层与基体的结合最为紧密;电极阴阳极面积比是影响着色膜均匀程度的主要因素,阴阳极面积比为1∶1时,着色膜的一致性最好。结论 获得了316L不锈钢着纯正黑色膜层的最佳条件,磷酸活化液浓度为1.5 mol/L,电解着色液组成为30 g/L K2Cr2O7+20 g/L MnSO4.4H2O +40 g/L (NH4)2SO4 +10 g/L H3BO3,阴阳极板对应面积比为1∶1,着色温度为25 ℃,着色电压为2~4 V,阳极电流密度(DA)为0.20 A/dm2,阳极氧化时间为720 s。着黑色不锈钢膜层腐蚀性研究表明在含氯离子的中性水溶液环境中耐腐蚀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含沙水域水轮机用 1Cr18Ni9Ti和 0Cr13Ni5Mo材料静态失重率、含沙自然水中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 ,研究了不同冲蚀速度、不同浆料含沙量条件下试验材料的腐蚀性能 ,结果表明 :含沙自然水或其它酸性介质中 ,该材料的腐蚀不容忽视 ;随着冲蚀速度和浆料含沙量的增加 ,试验材料的腐蚀失重率都增加 ,且因磨损与腐蚀的促进作用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304不锈钢点蚀行为的电化学噪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电化学噪声技术检测了304不锈钢在6.0%(质量分数)FeCl3溶液中的点蚀行为。通过电化学噪声的时、频域分析和电化学噪声信号的统计分析以及相应的腐蚀形貌,研究了蚀点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浸泡初期噪声电阻Rn在较高水平波动,试样处于钝化状态;浸泡4~14h为点蚀诱导期,Rn开始降低,峭度和不对称度增大,出现明显的噪声峰,试样表面业稳态点蚀形核,生成的亚稳态点再钝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未发现蚀点;浸泡14~32h为亚稳态点蚀向稳态点蚀过渡期;浸泡22h后,观察到电位噪声突然下降后不再恢复,功率密度(PSD)图低频区出现白噪声水平,亚稳态蚀点发展成为稳态的蚀点,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小而浅的蚀点;浸泡32~48h后材料处于稳定的点蚀阶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口径较大且较深的蚀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对水和空气稳定的氯化胆碱:乙二醇=1:2(摩尔比)的离子液体为电解质,在316不锈钢基体上进行电镀铌,考察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环境中镀铌不锈钢双极板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以氯化胆碱类离子液体为电解质在316不锈钢表面可获得平整均匀的颗粒状铌镀层。在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环境中,镀铌316不锈钢的腐蚀电位得到提高,维钝电流密度减小,阳极极化性能得到改善;孔蚀电位正移,反应电阻增大,耐蚀性能提高。能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镀铌后316不锈钢表面生成化学惰性良好的NbO和Nb2O5,形成耐蚀“屏障”,改善了不锈钢表面膜的钝化能力,提高了不锈钢的电化学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不锈钢电化学着黑色工艺与成膜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着色法对不锈钢着黑色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钝化处理、着色液组成等因素对着色的影响,测定了着色膜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并根据着色膜的组成、微观结构分析了成膜机理.结果表明:钝化和封闭处理能明显提高着色膜的耐磨性和抗色变性;电化学分析表明在1 mol/L H2SO4溶液、3.5%NaC l溶液和10%NaOH溶液中,着色膜腐蚀电位比不锈钢基体分别正移1130、565和790 mV,且腐蚀电流密度都比相应介质中的小;扫描电镜和能谱结果显示膜层为封闭块状结构,着色膜主要成分是Fe、Cr、Mn等元素,封闭处理能明显减少其裂纹数目.该成膜反应机理为:1)不锈钢基体的溶解形成大量的M e2+;2)金属/溶液界面上的M e2+与Cr3+水解形成合金氧化膜沉积在基体表面上;3)电化学致密过程中4H2MoO4+2SO42-+4H+2(MoO)2SO4+6H2O+6[O]和M e+[O]=M eO反应是着色膜致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不锈钢在含有侵蚀性离子的介质中极易发生点蚀,点蚀的存在不仅降低了不锈钢件的整体强度,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设备穿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关于不锈钢点蚀行为的研究技术在防腐蚀、建筑、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备受关注。以各种技术及相关化学原理为依据,着重综述了近十年国内外电化学测量技术(包括极化曲线测量技术、电化学阻抗谱技术以及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其在腐蚀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前景以及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