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沉降试验、zeta电位、FTIR光谱和颗粒间相互作用分析,研究了介质pH值和腐殖酸钠对石英分散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pH值升高,石英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随之提高,表面zeta电位随之下降。当pH值为11.5,腐殖酸钠用量为0.5 g/L,进一步提高了石英的分散性,表面zeta电位则下降至-67.5 m V;光谱结果表明,石英谱线在2923 cm-1处出现了-CH2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2855 cm-1处出现了-CH2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石英与腐殖酸钠发生了物理吸附作用;颗粒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pH值为11.5,颗粒间双电层排斥能高于范德华吸引能,同时腐殖酸钠增强了石英表面的亲水性,提高了水化膜作用势能。  相似文献   

2.
在巷道围岩渗水严重地段, 树脂锚杆锚固力往往低于理论计算值, 锚杆支护的可靠性难以保证。结合现场测试, 在实验室研究了钻孔流水和钻孔内积水两种情况下, 水对树脂锚杆锚固力的影响程度。经过分析表明, 当孔壁渗流水不大时, 树脂锚固剂在搅拌过程中, 通过摩擦挤压作用, 能够堵住某些裂隙出水点, 但是一些分散到树脂胶泥中的水滴, 会影响锚杆的锚固力。而当钻孔内水量较大, 甚至有压力的喷水时, 树脂锚杆锚固力会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3.
该文着重论述煤矿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残采区旧空区煤柱稳定性的临界宽度及对其下方回采工作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临界失稳宽度的计算公式,并算出王坡矿旧空区煤柱能够保持稳定的临界宽度为10m,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大型振动筛筛帮易损是近年来振动筛研究的热点问题。要解决筛帮的可靠性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解决筛帮振动过程中应力过高的问题,在这方面研究现在主要的方法是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筛帮的动态分析,然后进行动态设计来确定筛帮的设计。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作为连续体筛帮的设计问题,但实际振动筛筛帮是具有多孔状态的组合板件,其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此外振动筛在工作过程中激振力效率较为复杂,在设计过程中也难以解决,所以实际使用情况是大型振动筛筛帮开裂现象时有发生。控制振动筛筛帮的动应力最好的方式是利用多余约束材料控制筛帮的应力,由于主动控制技术原因较为复杂,无法满足矿山等较为恶劣条件下的工作状况,只能采用被动振动控制技术,采用高阻尼特性材料如LJ5合金等,利用其变形时的能量耗散,从而在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抑制振动峰值。但高阻尼特性材料如何布置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从结构优化角度看,阻尼材料配置优化和多元函数优化本质是相同的,在满足预定耗能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结构即阻尼材料最优拓扑分布。目前有关这类文献研究还不多。本文拟将利用有限元法和多元函数优化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大型振动筛阻尼材料配置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矿井提升机整定前后主要运行参数 ,提出了矿井提升机节能的方法及提高提升设备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方解石为研究对象, 以表面粗糙度为切入点, 探讨了表面粗糙度对水滴在药剂作用前后方解石表面黏附的影响, 并比较了测量黏附力和计算黏附力。试验结果表明: 天然方解石表面为亲水性表面; 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 水滴在天然方解石表面的接触角减小, 基底直径和黏附力均增加。相反, 在pH值为10时, 与浓度为30 mg/L的油酸钠溶液作用后, 方解石表面变为疏水性表面; 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 水滴在药剂作用后的方解石表面的接触角增加、基底直径和黏附力均减小。同时, 测量黏附力和计算黏附力基本吻合。因而, 借助表面粗糙度调控可改变水滴在方解石表面的黏附特性, 从而可为表面粗糙度调控方解石的可浮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矿井开采对地面输电线路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地表移动变形计算,得出输电线路受开采影响情况,用留设煤柱的方法圈定影响输电线路的范围,从而为解放输电线路下煤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荀晏 《中国煤炭》2004,30(10):74-75
从全面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的角度,论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认为建设企业文化是实现人本管理的内在需要,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复配杀菌剂对微生物生命活动周期的影响,采用失重实验、电化学测试、表面分析技术等研究方法,利用油气田采出水中培养出的SRB和IOB所组成的混合微生物群研究D-氨基酸复配杀菌剂在不同时期对碳钢的缓蚀率和杀菌率的改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加入D-氨基酸复配杀菌剂对缓蚀率、腐蚀速率以及杀菌效率均有改善;在第3 d加入效果最佳,缓蚀率能达到68.68%,腐蚀速率从0.105 mm/a下降到0.033 mm/a,下降幅度高达68.6%。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由3.59×10^(-5)A/cm^(2)降到了2.06×10^(-5)A/cm^(2),下降幅度高达43%;D-氨基酸作用于细菌表面可使细菌表现出疏水性,对细菌之间的物质传输产生影响;D-氨基酸对生物膜的分解作用明显,同时对生物膜的生成也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在钢材表面迅速繁殖,在第7 d达到生命活动的活跃峰期,期间产生H2S,加剧钢材腐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上下盘开采对矿山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利用Midas GTS软件建立相应模型,通过分析不同开挖位置、不同断层形态下边坡的力学特征,得出其力学响应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断层倾角发生改变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因上下盘开采而导致的边坡沉陷值整体变化不大,但倾角的增大会导致其更易活化;断层倾角发生改变时,上盘最大下沉处位置更靠近断层方向,而下盘最大下沉处位置更靠近采空区方向;上盘开采时,随着断层倾角的增大,开采前后边坡安全系数均出现减小,下盘则与之相反;上盘开采时随着断距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均出现增大的现象,下盘开采时随着断距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均出现减小的现象。创新点在于考虑断层对矿山开采过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该研究为今后复杂地质条件下矿山开挖所导致的边坡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如今嵌入式系统发展并应用于各个领域。该文探讨了基于a RM的风机监控系统研究理论,重点解决并实现了风机的远程集中自动化控制,并可在触摸屏上实时在线监测风机的各项参数和超限报警。  相似文献   

13.
裴九芳  张新 《煤矿机械》2004,(1):126-127
提出了应用虚拟仪器进行压缩机性能测试的新方法 ,介绍了利用美国Ni公司的虚似仪器软件LabVIEW及其硬件产品组建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 ,分析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特点 ,比传统测试方法更为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4.
常村煤矿长期堆砌在地面的矸石存在滑坡的危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基于GEO-Slope数值软件计算和理论公式推导得出矸石山边坡的稳定性系数,暂时保证边坡稳定。为确保矸石山边坡长期稳定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对矸石山进行分层降低坡度处理,提升边坡稳定性并覆盖表土层,后期观测表明该方法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试验,分析了乳化剂含量、酸值、皂化值、羟基值对乳化炸药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乳化剂配比,通过控制乳化剂含量,选择适当的添加剂,实现保证乳化炸药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应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 ,通过给定齿轮的主参数 ,利用VB程序设计算出齿轮的其他参数以及啮合线长度 ,并利用程序绘图功能绘制出油膜厚度沿啮合线的变化情况 ,计算分析了传动比、模数、中心距及变位系数等齿轮参数对齿轮副润滑性能的影响 ,这对工程实际中的齿轮润滑问题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红外光谱分析及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有机双膦酸对独居石浮选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独居石浮选的最佳条件为矿浆pH值为7和有机双膦酸用量为0.04 mmol/L.不同粒级浮选效果不同,细粒级独居石泥化严重,浮选效果较差.有机双膦酸水解产生的优势组分H2L2-和HL3-可与独居石矿物表面暴露的稀土离...  相似文献   

18.
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沉降预测是正确决定路面铺设时间的关键。分级施工和堆载预压是软土地基上路堤施工常用的方法。利用这一特点,该文在传统双曲线沉降预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二种软土地基上路堤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的新模型———曲线叠加法和分级双曲线法。前者假设各级荷载增量下的沉降彼此独立,在总荷载作用下的沉降等于各级荷载增量引起的沉降之和;而后者则考虑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将沉降拟合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在2个不同荷载级中分别确定。应用该文模型,对汕汾高速公路K19 820断面的路面铺设时间进行了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隋艳 《煤质技术》2012,(4):25-27
以煤样接触氧气的时间作为表征指标,选用常规包装和除氧包装2种不同的贮存方式,以低、中、高3个不同量值的烟煤样品为例,定量地阐述了氧化作用对烟煤胶质层指数稳定性的影响,初步分析了烟煤胶质层指数标准物质研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谢党虎 《煤炭工程》2021,53(4):99-104
为了研究沟谷地形条件下薄基岩浅埋煤层覆岩采动裂缝发育规律,以神府矿区为研究基地,对安山煤矿5-2煤开采工作面的覆岩采动裂缝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弱强度覆盖层作用下的基本顶受力模型,即“非均布载荷梁”结构模型。通过对非均布载荷梁结构的力学分析,推导基岩承载结构稳定性的判别条件,确定了基本顶两端压力、剪力及垮距等参数的计算公式,揭示了弱强度覆盖层厚度及坡度变化对覆岩采动裂缝间距的影响规律。实践表明,依据非均布载荷梁模型确定的覆岩采动裂缝间距与周期来压步距近似相等|覆岩采动裂缝随基岩破断失稳而呈周期性动态发育演化特征,工作面上方地表附近塌陷型和台阶型采动裂缝较为发育,采空区上方地表裂缝逐渐演化成错动量及张开量较小的闭合型地表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