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分析影响固有频率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固有频率的超高压输电线路相间故障保护方案。理论分析表明,故障后产生的各种频率信号中,固有频率信号是明确的,且信号较强,便于采集。该方案利用线路两侧的固有频率主频差和阻抗判据区分区内、外相间故障,可以有效提高区内故障时保护的动作速度,同时保证区外故障时保护不误动。该方案不受系统振荡、负荷电流、故障时刻、过渡电阻、故障点位置和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受电流互感器饱和的影响较小。ATP仿真和MATLAB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阻抗的纵联线路保护新原理。利用故障时线路两端电压相量和与电流相量和的比值,来判断线路上是否发生故障。在外部故障时,该比值反映输电线路上的容抗,其虚部为一个绝对值较大的负数;内部故障时,其虚部为正数或为绝对值较小的负数,据此可以区分线路上的内部和外部故障。新原理易整定,本身具有选相能力,不受电容电流的影响,可用于带或不带电抗器补偿的线路,抗过渡电阻能力强。EMTP仿真和动模数据验证了新原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人工神经网络所具有的信息分布式存储、大规模自适应并行处理、高度的容错性等 特点是它们可用于模式 识别的基础,特别是其学习能力和容错性对不确定性模式的识别具有独到之处。因此,文中提出了基于人 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实现超高压输电线路方向高频保 护的方法。通过电磁暂态仿真程序(ATP)的全面测 试,结果表明所实现的方向高频保护 不仅能在各种复杂的运行方式和故障条件下正确地识别各种故障模式 (如故障方向和故障相 别),而且在整个时域上都能保证具有准确的识别能力,能够满足作为超高压输电线 路主保护的全面要求。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线路保护一般采用三段式保护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线路保护的性能,提出了一种五段式线路保护新方案。不灵敏Ⅰ段用于提高Ⅰ段保护的动作速度,灵敏Ⅰ段用于提高灵敏度,不灵敏Ⅱ段用于提高区内短路的抗过渡电阻能力和提高动作速度,灵敏Ⅱ段用于提高Ⅱ段保护的灵敏度和提高作为下一线路远后备的动作速度;Ⅲ段保护作为本线路Ⅰ段、Ⅱ段保护的近后备保护,并作为下一线路的远后备。介绍了五段式线路保护方案的优缺点与性能特征。分析表明,在线路保护装置由微机构成的条件下,不增加微机保护硬件的条件,就可提高线路保护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雷击等暂态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能量保护新原理。该原理根据各种暂态过程中线路两侧低频能量差值的故障特征,实现了区内故障及其故障极的快速准确识别。基于PSCAD/EMTDC的大量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保护原理简单、可靠、实用性强,具有绝对的选择性,不受雷击干扰、两极线路电磁耦合和换相失败的影响,高阻接地故障仍具有足够的灵敏性,能满足特高压直流线路对保护性能的要求,可在当前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硬件条件下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前线路保护装置的硬件平台种类繁多,文中介绍了当今几种流行的硬件架构。结合数字化变电站标准IEC 61850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线路保护新平台,重点介绍了保护模件和管理模件的软硬件框架。该平台采用了网络通信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能很好地满足线路保护发展的要求,且模件的软硬件架构得到了复用,极大地减轻了开发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陈金龙 《红水河》2012,31(5):83-85
在输电线路竣工验收过程中,经常发现塔基的边坡保护距离a值不够,文章分析了造成边坡保护距离a值不够的原因有施工方不严格按图施工、测量错误、设计原因。针对该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设计人员在配置陡峭地形的基础时,采用掏挖基础或人工挖孔桩基础,并加大基础埋深。在问题出现后,采用补救措施,采用挡土墙或浆砌石回填。不管采用哪种措施,都是为了保证输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使用两端电流、一端电压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从原理上克服了 对端系统助增电流和过渡电阻对故障测距的影响,并对高压长线的电容充电电流进行了迭代 补偿;EMTP仿真结果表明,算法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对T形线路的故障测距,现有方法都是先判断故障支路,再将3端线路等效成2端线路进行测距。但在 T节点附近短路,尤其是经高阻短路时,现有的测距方法由于无法正确判别故障支路而存在一定范围的测距死区。针对上述缺陷,分别假设故障发生在某一支路,由假定正常的2段支路端的电压、电流推算求得 T节点电压和注入假定故障支路的电流,从而分别求得3个故障距离。经证明,求得的3个故障距离有且仅有1个在0和对应支路总长度之间,该距离就是真实的故障距离,故障发生在对应支路上。该方法无需事先判别故障支路即可测距,在 T节点附近经高阻故障时无测距死区。其测距精度理论上不受过渡电阻和故障类型影响,无需故障前数据,且对滤波无高要求。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测距精度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微机型输电线路保护中方向性四边形阻抗元件在保护装置正反向出口附近发生短路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保护算法。  相似文献   

11.
特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呈显著的分布参数特性,其电容电流很大。分析表明,线路末端三相故障时,线路首端的测量阻抗不与故障距离成正比。研究指出,相间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与故障距离呈双曲正切函数关系,而传统接地距离保护应用于特高压长线路时存在原理性缺陷。理论分析并推导了新的接地距离元件测量阻抗的计算表达式,并提出了距离保护的改进措施,大量仿真证明了改进措施在特高压长线路上应用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冬 《湖北水力发电》2013,(6):54-55,61
介绍了高频通道的构成及其原理,阐述了线路发生故障多为高频通道故障所致,通道堵塞、通道质量低劣是影响高频保护不能正确动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频通道故障处理的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实用的突变量及稳态量选相元件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重点分析了目前选相方案的弱馈侧选相、灵敏度配合以及在系统振荡条件下存在的阻抗识别失配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实用选相方案,采用同一区间的2种阻抗元件互补判别来解决失配问题。EMTP数字仿真计算与动模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案在性能上较原有方案有明显改善,尤其对于振荡中选相,可以完全克服阻抗法故障识别中的失配问题,选相结果不受系统振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赵本贵 《红水河》2014,(3):76-78
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一般包括电磁干扰、噪声以及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文章着重从对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故障点位置识别的串补线路距离保护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并指出了电平检测方案存在的灵敏度不足的问题。简单介绍了利用保护测量电流、电压计算保护安装处至串补电容之间沿线各点电压的方法,并分别分析了在串补电容前和串补电容后故障以此方法所计算得到的沿线各点电压幅值的特点。在电容前金属性故障时,保护安装处至电容之间将出现电压极小值点,且电压幅值理论上为0;在电容后故障时,计算电压即使出现极值点其幅值也较高。据此提出了串补线路故障点位置识别的方法,结合传统距离保护形成了适用于串补线路的距离保护新方案。该方案能在可靠防止超越的基础上很大程度地提高距离保护的灵敏度。EMTP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整定的线路参数与实际线路参数存在一定误差,基于3个空间模量的能量平衡保护若按整定的参数计算能量,外部故障时采用2种方法计算的能量曲线会有很大的误差,降低了能量平衡保护的可靠性。文中提出线路电阻采用整定值,线路电感和电容采用3个模分量参数计算平均值的校正方法,从而得到较准确的实际线路参数。1 000 kV特高压线路动模实验表明,该方法较好地消除了由于参数误差引起的外部故障时2种方法计算的能量曲线差异,能量平衡保护在各种复杂故障情况下仍能正确保护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具有选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