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木质素用量对乳液共沉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沉方法制备天然橡胶/木质素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和炭黑胶料的性能以及木质素用量对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有木质素的胶料,随着木质素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门尼粘度逐渐上升,炭黑胶料的最低转矩(ML)增大,最高转矩(MH)下降,正硫化时间(tc90)延长,焦烧时间(ts1)缩短,炭黑分散性变差,胶料的加工安全性、耐磨性及耐老化性变差,硫化胶的定伸应力降低。当木质素用量在20份以内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聚酯短纤维含量对其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硫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聚酯短纤维用量及硫化温度的不同对短纤维橡胶基复合材料(SFRC)硫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酯短纤维用量的增大,复舍材料的Mm呈增加趋势,t90逐渐缩短;随着短纤维含量的增加,硫化平坦性变差,热硫化时间和硫化平坦期很短,此后交联键及链段的热裂解反应剧烈,复合材料性能迅速下降,最大转距和最小转距之差呈上升趋势;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硫化速度加快,焦烧时间缩短,硫化平坦性降低;硫化温度宜选在130℃左右;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与短纤维的粘着情况在硫化前后有较大不同,随着纤维用量的增加,纤维和基体的粘着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王国志  姚亮  韩进  侯玉奎  杨庚 《广州化工》2014,(8):90-91,98
研究了凹土用量对乙丙橡胶门尼粘度、硫化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实验范围内,随凹土用量的增加,门尼粘度逐渐提高,焦烧时间缩短,硫化时间延长;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在60份时最大,而撕裂强度随凹土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通过与其它填料的对比,发现凹土的补强性略高于半补强炭黑,而优于轻钙和陶土。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抗静电剂种类和用量对丁腈橡胶制品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和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抗静电剂后焦烧时间变短,机械强度下降,耐磨性变差,但明显降低了胶料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随抗静电剂用量增加,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也越小,显著改善了丁腈橡胶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5.
姚亮  于祥梅  苏忠元  马新 《广州化工》2010,38(8):149-151
对N234新工艺法炭黑与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随着N234用量的增加,门尼粘度逐渐增大,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有缩短的趋势,而最小扭矩与最大扭矩均逐渐增大,胶料的抗返原性提高;硫化胶的定伸应力和撕裂强度随N234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伸长率逐渐减小;拉伸强度在50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弹性体》2016,(2)
研究了ZnO用量对秋兰姆类促进剂硫化氯磺化聚乙烯(CSM)胶料的硫化特性、物理综合性能、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nO用量的增加,CSM的硫化时间和焦烧时间延长,最大扭矩逐渐增加,说明交联密度逐渐增大;CSM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交联密度、撕裂强度和硬度增大,拉断伸长率明显下降,阻燃性下降,耐油性变好;CSM硫化胶性能保持率降低,耐老化性能变差。差热扫描量热仪分析表明,ZnO用量增加,硫化胶的玻璃化温度向低温方向偏移,结晶区的吸热峰面积减小。热重分析法分析表明,ZnO用量增加,硫化胶高温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炭黑用量及部分掺混白炭黑对钕系稀土顺丁橡胶(NdBR)加工性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填充的NdBR在混炼过程中吃药较快,胶料包辊情况良好,下片光亮平整。填充胶具有较高的链结构规整度,线性好,因此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耐磨耗性能和回弹性。随炭黑填充量增加,NdBR混炼胶的门尼黏度升高,正硫化时间和焦烧时间缩短;硫化胶的抗湿滑性能改善,压缩生热升高,回弹性及耐屈挠性能变差。白炭黑对缩短NdBR的硫化时间及提高其力学性能有利,但导致其硬度升高,回弹性与耐磨耗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钛石膏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变差的问题,研究钛石膏影响水泥减水剂相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钛石膏中含有大量Fe(OH)_3絮状凝胶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引起蓄水,抑制减水剂发挥作用。对于P·O42.5复合硅酸盐水泥而言,随着钛石膏掺量的增加,凝结时间缩短,标准稠度需水量增加,强度增加,水泥相容性变差。且随着钛石膏中Fe(OH)_3含量的升高,水泥减水剂相容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9.
《弹性体》2017,(4)
采用水切割工艺制备胶粉,并将其应用于胶鞋大底中,研究了水切割胶粉用量及粒径大小对并用胶加工性能、硫化特性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粉的加入使得混炼胶的门尼黏度升高;胶粉掺用量为10phr时对硫化特性影响较小,而用量增加到20phr时,250μm胶粉并用胶的交联密度下降,焦烧时间(t_(10))及正硫化时间(t_(90))缩短,120μm胶粉并用胶的焦烧时间缩短20s,交联密度及正硫化时间无变化;硫化胶的拉伸性能、撕裂性能及回弹性均随胶粉的掺入而降低,耐磨性提高,且硫化胶老化后性能保持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腰果油对炭黑补强NR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腰果油用量的增加,胶料的焦烧时间、正硫化时间缩短,门尼粘度降低,拉伸强度、定伸应力、撕裂强度和硬度逐渐降低,拉断伸长率随着腰果油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大,老化后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及其变化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聚合物改性碱式硫酸镁水泥用于路面裂缝修补的工作性能,对不同配合比的改性碱式硫酸镁水泥的粘度、可灌性、凝结时间进行了测试,讨论了不同聚合物掺量对碱式硫酸镁水泥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式硫酸镁水泥的粘度随着聚合物掺量的增加而减小,表现为更好的流动性和可灌性,聚合物掺量为20%时,改性碱式硫酸镁水泥对应30 min时的粘度为17 s,与未掺加聚合物的碱式硫酸镁水泥30 min时的粘度相比缩小了50%;碱式硫酸镁水泥的凝结时间随着聚合物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与未改性碱式硫酸镁水泥凝结时间相比,聚合物掺量为10%和20%时凝结时间分别延缓3 h和缩短50 min.  相似文献   

12.
偏高岭土、矿渣和赤泥对高性能混合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硅酸盐水泥、偏高岭土等混合材、膨胀剂及减水剂等制备混合水泥的研究发现:偏高岭土和赤泥的加入使水泥的凝结时间缩短,矿渣的加入延长了水泥的凝结时间;偏高岭土和矿渣对水泥的胶砂流动性影响较小,赤泥的加入使得水泥胶砂流动性显著降低;适量偏高岭土的加入对水泥的3d和28d强度均有增强作用,适量矿渣的加入使水泥抗折强度降低,抗压强度增大;少量的赤泥对水泥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掺量超过20%后水泥强度迅速降低;偏高岭土对水泥微膨胀的产生有促进作用,矿渣和赤泥对水泥微膨胀有抑制作用。用80%~90%的硅酸盐水泥、10%~20%的偏高岭土以及少量的膨胀剂和减水剂能够制备出具有较优流动性、较高的强度以及微膨胀的高性能混合水泥。  相似文献   

13.
以铝酸盐水泥熟料、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为原料,探讨了掺加少量铝酸盐水泥熟料对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体系水化、凝结和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掺加铝酸盐水泥熟料,可以明显缩短水泥的初、终凝时间,但复合体系的需水量增加;掺加少量铝酸盐水泥熟料(≤3%)可明显提高硅酸盐水泥的早期强度,但后期强度(28d)有所降低;当铝酸盐水泥熟料的掺量达5%时,水泥的各龄期强度均明显降低。少量铝酸盐水泥熟料掺加到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复合体系的各龄期强度都明显提高,且早期强度的提高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机械活化原理对铜尾矿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磨10 min的铜尾矿掺入水泥后,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随着掺加量的增加而减小,继续延长粉磨时间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随着掺量增加而增加,而粉磨时间对掺有铜尾矿的水泥凝结时间几乎没有影响。在12%~16%范围内,延长粉磨时间对铜尾矿28 d活性指数较为有利,其余掺量并不明显,并且掺入铜尾矿的水泥流动性损失加剧。  相似文献   

15.
权娟娟  张凯峰  王可娜 《硅酸盐通报》2017,36(12):4033-4037
采用质量分数为5%~25%的改性磷石膏、15%的硅酸盐水泥熟料、60%~80%的矿渣混合磨细制成石膏矿渣水泥,研究了改性磷石膏掺量对石膏矿渣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水化热、孔溶液pH值及水化产物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掺入改性磷石膏使得石膏矿渣水泥的3 d、7 d抗压强度降低,其掺量为10%、15%时,水泥的28 d、90 d抗压强度超过普通硅酸盐水泥.在3 d至90 d龄期内,水泥孔溶液pH值随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在相同龄期时,随着改性磷石膏掺量的增大,水泥孔溶液pH值减小,水化放热峰出现时间延缓.微观分析表明,掺入改性磷石膏后,28 d龄期时的水泥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和C-S-H凝胶,水化产物的生成量在改性磷石膏掺量为15%时最多.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矿渣掺量对胶砂强度、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的影响.在水泥胶砂或粉煤灰-水泥胶砂中,用矿渣取代部分水泥后,胶砂3d强度会降低,且随取代量增加,胶砂3d强度逐渐降低.在水泥胶砂或粉煤灰-水泥胶砂中,当矿渣取代水泥量≤55%时胶砂28 d强度会增加,但矿渣取代水泥量至60%时胶砂28 d强度会下降.在水泥混凝土或粉煤灰-水泥混凝土中,当矿渣取代水泥量≦50%时混凝土28 d强度及其与钢筋的粘结强度会提高,但矿渣取代水泥量≥60%时混凝士强度和粘结强度会降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C3S含量的阿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与粉煤灰混合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C3S含量一定时,随粉煤灰掺量增加,水泥的凝结时间延长,抗压强度降低;粉煤灰掺量一定时,随C3S含量的增加,水泥的凝结时间延长,抗压强度增大;C3S含量增大时,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多,水泥各龄期抗压强度降幅减小;掺加粉煤灰后水泥的早期抗压强度降低幅度较大,后期抗压强度降幅较小。熟料中C3S含量低时,对高粉煤灰掺量的适应性差;C3S含量高时,其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18.
肖巍  丁成平  谢旭剑 《硅酸盐通报》2018,37(6):2083-2087
为探究水泥用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相同水胶比下,设计采用基准水泥用量为250 kg/m3,以50 kg/m3递增的5组不同水泥用量,对混凝土强度、变形性能、抗冻性及抗化学侵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水胶比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抗冻性能、抗化学侵蚀性能先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水泥用量大于350 kg/m3后,反而有所下降;水泥用量在350 kg/m3左右时对混凝土强度、变形性能、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能性价比最高.  相似文献   

19.
马军雷 《水泥》2009,(8):13-15
对Horomill系统的生产能力和能耗进行了分析,同时对Horomill系统生产的水泥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的颗粒形貌特征及颗粒级配十分合理,80μm以上的颗粒基本不存在,对比其他类型的粉磨系统,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10%-15%,凝结时间降低20~50min,有利于水泥强度的发挥。水泥的3d抗压强度增加4-6MPa,28d抗压强度增加约3MPa。随着混合材掺量的增加,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都有着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泥基本性能标准检测方法研究了经化学-煅烧法除氯处理的聚氯化铝废渣(简称复合除氯PAC废渣)的细度和掺量对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强度等水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复合除氯PAC废渣的细度越来越细,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越来越大,水泥的凝结时间也逐渐缩短,对水泥的强度增强效果越来越弱。复合除氯PAC废渣的实用细度为粒径大于80 μm的粒子质量分数为1.5%~2.5%;随着实用细度的加湿复合除氯PAC废渣掺量的逐渐增加,水泥28 d抗压强度出现先增强后降低现象,在掺量为17%时,水泥28 d抗压强度的增长率出现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