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圳地铁6号线通新岭站—科学馆站区间隧道工程采用矿山法施工,需在隧道内进行盾构接收.由于盾构近接地铁隧道渡线段,采取后退式注浆、设置砂浆回填区和临时十字撑等措施,进行围岩与支护结构加固.工程实践表明,后退式注浆工艺可有效降低钻孔阶段地表失水固结沉降,有利于控制注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密注浆孔、降低单孔注浆压力,... 相似文献
2.
新建北京地铁14号线盾构隧道下穿运营的地铁15号线区间竖向净距仅1.9 m,施工中采取了加强地面监测、划分区段、及时补浆和封堵洞门、使用改进型管片、设聚氨酯隔离环等优化措施。监测结果表明,盾构机穿越时上方隧道沉降曲线稳定。 相似文献
3.
山体隧道盾构洞内拆解关键技术旨在解决盾构在山体隧道中掘进到达,由于隧道下穿山林不具备施作地面吊出竖井的条件,常规通过地面竖井利用端头安装履带吊进行拆解吊装作业,无法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实施的一种盾构洞内拆解新技术.本技术对于长距离深埋隧道多台盾构掘进施工的盾构洞内拆解作业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天津地铁1号线工程.从施工测量与监测;盾构掘进操作;管片拼装;注浆;隧道掘进的辅助工程等方面,介绍区间隧道的盾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沈阳地铁10号线中松区间左线上穿既有2号线隧道为背景,探讨盾构法施工穿越既有隧道结构的施工与监测技术措施,以期能为相似施工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从当前地铁施工的概况出发,阐述盾构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施工的技术,对工程施工的优化路径进行分析与探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建议,更好地进行盾构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施工,从而让隧道施工保质保量完成. 相似文献
7.
近距离三线并行盾构隧道施工实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上海某地铁近距离三线并行盾构区间隧道的施工影响进行现场监测分析研究.总结归纳盾构施,工对周围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深层土体沉降、孔隙水压力的基本影响规律.根据已建隧道的位移、沉降历时曲线和收敛特性,得出了盾构推进对近距离并行已建隧道的施工影响特点.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南京龙蟠路明挖隧道近距离上跨南京地铁盾构隧道的施工实例,论述了在既有隧道上方修建明挖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措施.该技术有效控制了盾构隧道上浮等潜在危险源,确保了施工安全,为以后类似工程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海外高桥电厂是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两条取水隧道是二期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 ,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 ,使得设计上取水隧道之间距离较小 ,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同步监测。文中详细介绍了监测方案的实施过程 ,分析了隧道内力、隧道断面收敛变形、接触压力等随工程施工的变化规律 ,保证了取水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11.
在盾构隧道小净距下穿既有隧道,未对既有隧道内及周边进行加固的情况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模拟计算了地表、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及二者间的土层最大主应力,参考数值计算的结果优化了盾构施工参数,当施工进入盾构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范围内时对既有隧道进行自动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一步调整盾构推进参数,使得盾构隧道安全、快速通过了既有隧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法对浅基础与桩基础的建筑加载对近距离既有盾构隧道位移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浅基础与桩基础上部加载对地铁隧道的影响特点,结果表明:浅基础与桩基础在加载作用下,随着加载位置与隧道的水平投影距离的增加,竖向位移减小的幅度比水平位移明显要大;桩基础上部加载对地铁隧道的影响要远小于浅基础对地铁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兴建,盾构施工法被广泛应用并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以某隧道工程施工为背景,介绍了同步注浆技术的应用.根据地层地质条件、地面构建物的情况,就同步注浆原理、目的、工艺、技术参数、浆液配合比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国内盾构施工中盾尾刷损坏造成盾尾漏水影响施工安全的事故,探讨了地铁盾构管片选型应考虑的因素,详细介绍了管片选型方法,指出管片选型时应熟悉管片结构,线路情况及盾构机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北京地铁9号线区间盾构隧道穿越南四环路施工案例,制定了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程序,提出了地层加固及变形控制等安全风险规避措施,最终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16.
盾构机的地铁过站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盾构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阐述了盾构机的国内外现状,详细地介绍了盾构机过站的施工流程和方法,归纳了该盾构机过站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以积累地铁过站施工经验,促进隧道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杭州地铁1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实践,对盾构下穿河流、建(构)筑物及已成型盾构隧道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得出一些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实践经验,希望对类似工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盾构隧道施工质量缺陷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出现的主要质量缺陷,对影响地铁盾构隧道质量缺陷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和克服质量缺陷的措施,最终保证盾构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叠交隧道短期内二次穿越施工参数的设定、地面和先建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在近距离上穿施工时,土仓压力、注浆压力及注浆量较常规段要大,推进速度的设定要综合考虑盾构机出土效率、注浆效果,并非越慢越好。本工程穿越施工时的设定值为40mm/min,现场实测发现变形符合设计要求。短期内二次穿越施工引起叠交区地面变形量值较常规段要大,本工程后建隧道上、下行线穿越施工引起叠交区域内最大竖向变形量分别为+7.4mm和-17.9mm,因此该区域是变形控制的重点。已建隧道的变形既包含自身的固结变形又包括后建隧道施工的扰动影响,实测变形为两者的综合,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