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IEEE802.16e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网的切换过程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赫蕾  马楠  王莹  田辉  张平 《世界电信》2006,19(5):44-47
随着WiMAX组织的发展壮大加快了IEEE802.16标准的发展,移动WiMAX ——IEEE802.16e标准的提出更加引人注目.该标准对IEEE802.16标准进行了补充和拓展,定义了一个结合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的系统,填补了高速无线局域网和高移动性蜂窝系统之间的空白.对IEEE802.16e标准中规定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切换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该过程的软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采用WiMAX芯片组和IEEE 802.16e标准的宽带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控网络.主要介绍了系统结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该系统采用B/S结构实现远程监控,具有设备集成度高、功耗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WiMAX移动性的改进与增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楠  唐恬  王莹  张平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4):123-125
基于IEEE 802.16协议族的WiMAX网络将按照固定、游牧、移动的趋势发展,其中802.16e协议是面向全面移动性的。分析了802.16e协议空中接口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在切换方面的改进和物理层(PHY)针对移动性的改进并进行参数选择。针对802.16e网络架构对移动场景支持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适合移动性的WiMAX网络增强型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4.
基于IEEE802.16协议族的WiMAX网络将按照固定、游牧、移动的趋势发展,其中802.16e协议是面向全面移动性的。802.16e对接口物理媒体控制层(PHY)做了重大改进,并在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增加了切换流程等新特性。文中给出了WiMAX的网络系统结构,详细描述了WiMAX网络系统结构中有关系统内和系统间两种主要的切换方式,介绍了其切换机制,并给出了其切换流程图和主要切换步骤。  相似文献   

5.
WiMAX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iMAX近年来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传输速率高、覆盖范围大、支持移动性、提供QoS保证并采用基于全IP的网络架构,实现了数据分组化、接入宽带化和终端移动化三者合一,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讲座将分3期对该技术进行介绍:本期介绍WiMAX及IEEE802.16系列协议的基本特点、协议结构和物理层基本特性及关键技术;第2期将讲述WiMAX技术的MAC层特性及其QoS机制;第3期将介绍WiMAX技术的网络架构、组网模式及其应用,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廖敬萍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0):136-139
基于IEEE 802.16的WiMAX网络的应用正成为业界的讨论热点,IEEE 802.16m更被选为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IMT-advanced)的候选方案之一。在此深入探讨构建基于IP技术的WiMAX应用网络架构。首先分析IEEE 802.16e规范为支持移动性在物理层和媒质接入层引入的增强技术。随后基于移动IP技术和WiMAX网络参考模型给出基于IP的移动WiMAX网络的可行的应用模型。该应用方案可为基于IEEE 802.16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WiMAX的技术特性,主要探讨了IEEE802.16d和802.16e无线网络的覆盖、容量和频率规划特点,并分析了WiMAX的系统干扰,为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晨  黄华 《通信技术》2007,40(9):23-25,69
IEEE802.16e标准在继承802.16d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优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移动性的支持。文中介绍了802.16e标准的协议模型,给出了以802.16e为基础的宽带无线城域网技术WiMAX的网络架构;主要针对802.16e的移动性管理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了ASN内切换和ASN间切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IEEE 802.16 MAC协议虽然对各类业务的QoS提供支持,却没有定义完整的QoS机制。为了使IEEE802.16网络获得更好的QoS保证,本文提出了一种跨层QoS架构,在考虑IP层QoS与802.16MAC层QoS协同工作的同时,引入了分段控制和重映射机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跨层QoS架构后的IEEE802.16网络具有更好的有效吞吐量及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一、Mobile WiMAX特点 WiMAX,即全球微波接入兼容(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是WiMAX论坛仿照WiFi在全球市场成功的模式而在IEEE定义的802.16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定义的.802.16在设计之初,是定位在固定无线传输的一种宽带技术标准.而在2005年12月7目最终冻结的802.16e(正式名称叫802.16-2005)在原来802.16d的基础上增加了移动性,保证802.16e接入设备能够在基站之间切换,从而也成为新一代WMAN宽带无线接入标准,而且是具有移动性的标准,一般也称作Mobile WiMAX.  相似文献   

11.
冯志红  李珊 《世界电信》2006,19(12):39-42
本文对WiMAX的最新标准进展及技术热点进行了介绍.对移动WiMAX商用进展进行概述,并分析了移动WiMAX产业链发展趋势.总结了移动WiMAX的优势与挑战.并对其今后在中国发展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中国3G许可证未发,寻找移动WiMAX的可用频率比固定WiMAX更为困难;技术上的选择可能影响中国整个电信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WiMAX标准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梅梅 《世界电信》2006,19(5):34-36,66
概述了WiMAX的发展现状.从固定无线接入空中接口、移动无线接入空中接口以及管理平面相关的标准等方面介绍了IEEE 802.16标准的最新进展情况.进一步阐明了WiMAX的工作重点,包括认证规范与网络规范.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详细介绍了IEEE 802.16协议中的MAC层保证QoS的带宽分配机制,根据协议建立了相应的调度系统模型,并提出了一种适合多用户多业务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服务流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14.
802.16是IEEE制定的无线城域网技术标准.作为当今最具发展前景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之一,由于传输信号的开放性,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802.16e标准的安全体制在802.16d安全体制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不但实现了RSA的双向认证,而且引入了应用层认证协议EAP;实现了基于EAP的双重认证.根据协议分析需求,首先对所选形式化分析方法Rubin逻辑进行了扩展,并用扩展后的Rubin逻辑对双重认证模式进行分析,验证了802.16e中的双重认证模式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杜崇友 《移动通信》2007,31(7):13-17
文章对WiMAX的802.16d和802.16e分别从空口技术、无线性能、网络架构、产品商用时间、解决方案等进行了全面比较,得出结论表明802.16d适合固定、近视距、低用户容量的网络部署,而802.16e解决方案将有效地用于固定的、游牧的和移动的网络部署。  相似文献   

16.
张霄竞 《电信科学》2007,23(9):62-66
无线中继是一种接收其他站点无线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生成自身发射信号的装置,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会大量运用一种decode-forward模式的无线中继.这种中继本身有相对简单的协议栈,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和基带处理,然后生成发射信号.根据中继协议栈的完备程度,这种中继可以完成差错控制、功率调整、信道测量、干扰协调,甚至有调度功能.本文主要介绍无线中继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应用场景、相关技术,标准化组织和研究组织对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陈洁 《移动通信》2007,31(7):9-12
文章对WiMAX的两大技术标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主要的核心技术,并对WiMAX的应用场景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802.16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QoS保证和调度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EEE 802.16 (以下简称802.16)宽带无线接入标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其MAC层引入了完整的QoS机制,可以为用户提供电信级的QoS支持,这在宽带无线接入网发展里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描述了标准MAC层的QoS结构及相关的MAC层机制,并对其QoS机制中的调度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宽带无线接入IEEE802.16标准体系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IEEE802.16标准的发展情况及现状。  相似文献   

20.
一种IEEE 802.16中快速有效的冲突解决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EEE 802.16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在其上行媒体接入控制层采用时,分复用和资源竞争与预留的方式进行接入,各用户站(SS)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冲突,这将导致系统性能下降。该文针对SS在碰撞以后的冲突解决过程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冲突解决算法动态退避控制(Dynamical Backoff Control,DBC)算法。在该算法中,基站(BS)通过预测下一个上行帧中将会出现的带宽请求报文数,动态地控制SS的退避范围,以增大每帧中成功发送的带宽请求报文数,从而提高MAC层的数据吞吐,降低SS的平均接入延迟。利用OPNET对DBC和二进制指数退避两种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DBC算法对系统性能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