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夜景照明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夜景照明是城市经济和建设的发展的新内容,它是城市景观的再次表现,是城市景观的补充。城市夜景照明应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从实际出发,与户外建筑以及广告设施有机地作到点、面、线相结合,并着力突出重点。城市夜景照明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用电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过度亮化的现状,结合多年来夜景照明设计实践案例,采用LEED标准指导进行城市夜景照明方案设计,实现了将城市景观照明光效、城市夜景节能设计融为一体的目的,防范了光污染.  相似文献   

3.
寒地城市夜景照明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方寒地城市——哈尔滨为例,从总体城市设计的角度,结合地域特点,对城市夜景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夜景照明规划与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寒地城市夜景照明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及对策,包括总体设计原则和构思、夜景照明设计对策等。  相似文献   

4.
桂林环城水系是古今城市水系园林的典范, 是传统营城思想中“山-水-人-城”整体环境观的外 显。通过历史文献与图像资料分析, 梳理由唐至今的桂林环城水系形态演变与城水关系变化, 并从中提取 值得借鉴的建设思路和方法。结果表明: (1)古代桂林环城水系的形成源于城防需求下对区域水系资源的巧妙利用, 通过对周边风景要素的整合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逐渐形成园林化的空间环境, 带动了城市景观建设; (2)当代“两江四湖”工程在修复古水系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 包括景观格局拓展、景观形式 创新、休闲活动丰富度增加以及文化、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3)在总结桂林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以水为脉, 整合城市空间”、“主客共享, 提升水域活力”、最终构建“城-产-游”复合系统的“城-水- 景”一体化路径。为传统城市水系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山水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2)当代“两江四湖”工程在修复古水系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 包括景观格局拓展、景观形式创新、休闲活动丰富度增加以及文化、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3)在总结桂林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以水为脉, 整合城市空间”、“主客共享, 提升水域活力”、最终构建“城-产-游”复合系统的“城-水- 景”一体化路径。为传统城市水系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山水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城市的晚间生活日益丰富,夜间光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良好的光环境有益城市形象的提升和丰富城市景观环境。把握城市夜景观对城市的意义,准确的运用光与色,有的放矢地进行城市夜景观的设计,以促进城市夜景观质量的提高及市民夜生活的方便、舒适与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园林夜景景观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夜景景观不仅能够达到照明功能、园林造景艺术与地域民俗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而且在提高人们夜间休闲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综合形象、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潍坊市园林夜景景观规划设计是在对现有的园林景观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园林夜景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遵循生态性、景观整体性、安全性、以人为本和地域性特色原则,分别以"鸢都之光"、"璀璨明珠"、"湖山真意"、"摩登之光"、"灯塔白浪"、"康庄大道"为主题对潍坊市北海路、东苑公园、自怡园、白浪河广场、北海与胜利街交叉及胜利大街六处园林绿地进行夜景方案规划设计,营造出一个舒适宜人、动感优美的夜间休闲、娱乐环境。  相似文献   

7.
城市夜景照明作为提升城市夜间品位,促进夜间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重视。项目的地理位置和产品定位需要相应的夜景照明工程与之匹配。以"华辰.东晶国际"项目为例,探讨了夜景照明工程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方案。通过独特的夜景外观设计,展示出该项目的主要特征,突出了其地标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LED灯源以绿色环保、低能耗、寿命长等优点成为了节日景观氛围渲染的主要手段.文章通过个案与综合性研究,结合济南市恒隆广场圣诞节节日景观中的亮化装饰工程,分析了LED灯在节日景观应用中渲染节日气氛、突出节日主题、装饰环境的作用以及在能效、艺术、经济上的优势;探讨了LED在城市景观照明中基于重要节日或庆典活动时夜景中的运用方法和原则;总结了安装工艺中基础骨架的制作、LED灯的绑扎、电路的铺设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城市夜景观环境以城市突破时间的限制来展示自身的形象与活力,使城市在吸引外资、发展旅游观光,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笔者通过对长春市夜景观环境现状的分析,结合城市夜景观设计原则、办法,提出长春市城市夜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构想,希望对长春市今后的城市夜景观环境设计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耀宇博士在2010年第3期《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发表题为《"反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森林景区生态规划》一文,强调指出,在目前的城市森林景区规划中,往往照搬传统的旅游规划甚至城市规划,在大刀阔斧进行开发的基调下,用一个孤立的景区生态环境规划章节来作陪衬,没有充分考虑城市森林景区独特的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因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规划性破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山水兼备”型城市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山水兼备"型城市的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选择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作为实例进行分析,结合丹东市实际就依山区、城市中心区、滨水区的功能定位,景观与绿地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讨论城市的自然属性,尤其是"山水兼备"型城市的地貌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目的在于倡导一种遵从自然过程的规划设计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景观艺术是城市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和富有较强表现力、代表城市风貌的景物或城市环境景观的艺术设计.城市建设艺术的景观渊源、风景园林文化的发展、现代艺术思潮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是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三个主要研究内容,结合研究内容探讨了城市景观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利工程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优良的环境,若把园林建筑与水利工程协调布置,不仅能丰富和衬托景观,更能在造景和改善服务条件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促使水利旅游业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八水绕长安”深化研究,旨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将陕西省西安市建设成绿水青山交相辉映的生态文明城市。首先阐明了景观水资源深度开发的含义,然后参考陕西省西安市汉城湖和昆明池的实践经验研讨如何进行景观水资源的深度开发。深度开发主要包括:确保景观水资源的水安全; 水景观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深入发掘历史文化,注重水文化因素的导入; 实施综合开发; 坚持以人为本及人水和谐的思想。深度开发的具体建议有确保水安全、绕城水景点连网、深化景观水资源的功能、景观水资源与历史遗迹的结合以及景观水资源与绿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水利旅游正在蓬勃发展,而水利旅游景观的主体是水.水的静与动与水利工程互相衬托对比,更显示自然景观的美和工程的雄伟与效益.抓住这个特点,大力发展水利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乡市南太行山旅游区开发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游客人数日益增长,已成为新乡市旅游业的核心景区。但南太行山仅靠山水风景等自然景观作为景区的主要内容,忽略了对景区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多数景区旅游项目单一,景观重复性太强,只能吸引一部分观光型游客,这个问题目前已成为制约新乡南太行旅游区发展的一大桎梏。因此新乡旅游业...  相似文献   

17.
桂林环城水系整治及生态修复--生态护岸工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总结天然河岸的净化作用和人工河堤的环境效应基础上,借鉴当今多自然河岸整治的最新理念,与桂林自身特点相结合,针对冲刷型、回水型和普通型河岸,开发了介质筛、鱼鳞角、仿湿地和根稳定生态护岸技术,实施了桂林市“两江四湖”生态护岸工程,重修内湖生态岸线10.6km,完成桃花江防洪堤1.4km,这些具有多功能的生态河堤提高了河湖防洪能力,美化了环城水系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不二门公园既是永顺县城郊公园,又是猛峒河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它在永顺县旅游“金三角”中享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人文景观的独特性,不二门公园规划方案主要探索了自然与人文、多样与独特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生态城市,体现地域特色,传承校园文脉具有重要作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景色优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生态环境,已成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高校校园园林景观总体规划概念设计——以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为例,是在对场地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以“承传校园文脉、交融学府情景”及“建设生态校园”为设计理念,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要求相结合,规划为“八大功能分区及一山、六园、十二景”的空间布局结构,从而营造一个生态化、园林化、人文化的和谐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河洛文化产业园的规划目标定位,对其整体的场地布局、功能分区及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并结合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自然的景观构建模式,针对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融合,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促进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