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檗碱是一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抗微生物活性是其临床用药的主要方面。近年来小檗碱在抗真菌方面研究较多,文章从小檗碱单药、多药联用综述小檗碱的抗真菌作用及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综述了小檗碱的药物输送体系,为小檗碱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钟慈平  骞宇  舒畅  索化夷  李林 《食品科学》2013,34(7):321-325
小檗碱是从中草药黄连等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一类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效,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小檗碱生物利用度低、功能特性研究局限于医学应用。通过化学方法修饰或改造可制备一系列抑菌活性得到增强的衍生物。本文主要综述小檗碱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抑菌作用和机理进展,并对小檗碱作为防腐剂或与壳聚糖等混合涂膜应用于蔬果防病、保鲜进行展望,以期为小檗碱尤其是小檗碱衍生物在食品中的保鲜作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稀硫酸法提取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并进行精制,用平板法体外抑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盐酸小檗碱溶液的抑菌效果以及盐酸小檗碱的最小抑菌浓度。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为5.3%,纯度为76.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0.2mg/ml、0.3mg/ml、0.6mg/ml。黄连中盐酸小檗碱体外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艳春  白刚 《纺织学报》2020,41(5):94-98
为拓展小檗碱的应用领域,对小檗碱理化性能进行研究,并将小檗碱应用于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对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小檗碱染色工艺进行优化,测定了上染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测试了染色后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小檗碱能溶于水,在pH值3~11范围内耐酸碱稳定性好,在120 ℃以下热稳定性好;小檗碱对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染色吸附等温线呈Langmuir型,小檗碱染色半染时间为15.5 min,平衡上染百分率为97%;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为100 ℃,染色保温时间为40 min,染色pH值为8;染色后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可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开发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此病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传统中药黄连所含的小檗碱降血糖效果明显,但对小檗碱的降糖机制尚有不同见解.本文综述了小檗碱的降血糖机制,为进一步开发研究小檗碱类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檗碱降血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开发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此病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传统中药黄连所含的小檗碱降血糖效果明显,但对小檗碱的降糖机制尚有不同见解。本文综述了小檗碱的降血糖机制,为进一步开发研究小檗碱类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谭婷  朱斌  杨倩  吴娟娟  史娟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2):199-203,226
研究紫叶小檗果小檗碱的提取条件及其抑菌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基础上,得到小檗碱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平板抑菌实验测定紫叶小檗果小檗碱对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olani,F.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B.c.)、尖孢镰刀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o.)、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g.)、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M.g.)、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sp,C.s.)六种植物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滤纸片法评估紫叶小檗果及葛根、紫叶小檗果配伍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小檗碱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120 mg、酶解时间120 min、料液比1:12 g/mL、浸提时间150 min,得率达到0.198%。在小檗碱浓度为4 mg/mL时,对六种植物病菌抑菌效果由大到小排序如下:尖孢镰刀病菌(F.o.) > 苹果腐烂病菌(C.s.) > 番茄灰霉病菌(B.c.) > 水稻稻瘟病菌(M.g.) > 马铃薯干腐病菌(F.s.) > 苹果炭疽病菌(C.g.),小檗碱对尖孢镰刀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在小檗碱浓度为4 mg/mL时可达到89.28%;葛根与紫叶小檗果配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强,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存在最佳配伍,为葛根:紫叶小檗果质量比6:44。综上所述,本实验所得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紫叶小檗果中小檗碱的提取,并且紫叶小檗果中小檗碱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可用于食品防腐、农业生物防治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通过滤纸片法测定细叶小檗碱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与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DIZ),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评估其抑菌活力。通过分析温度、pH值以及紫外线照射对小檗碱抑菌活力变化率的影响,研究其稳定性。此外,测定菌体细胞内外蛋白质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小檗碱对细菌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檗碱对4种供试菌种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6±0.11),(10.1±0.18),(10.2±0.14)mm和(9.8±0.14)mm,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40,3.60,3.30和3.945 mg/m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显著。紫外线照射对小檗碱的抑菌活力几乎没有影响,强酸、强碱及高温破坏部分小檗碱的结构,抑菌活力降低。加入小檗碱的细菌细胞内蛋白浓度降低,而细胞外蛋白浓度增加。通过计算细胞蛋白总浓度以及SDS-PAGE分析表明小檗碱能够抑制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食品工业科技》2013,(06):134-136
目的:研究HepG2细胞对黄连生物碱的吸收及黄连生物碱对线粒体复合物Ⅲ表达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HepG2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药根碱组、表小檗碱组、黄连碱组、巴马汀组、小檗碱组,设置每组药物浓度由低到高(0.25、0.50、1.00、2.00、4.00μg/mL),培养24h。通过HPLC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及线粒体复合物Ⅲ的含量。结果:在同一浓度下,HepG2细胞中小檗碱的浓度最高,黄连碱次之,药根碱则不能吸收;细胞中的线粒体复合物Ⅲ含量,小檗碱组最高,且小檗碱含量与线粒体复合物Ⅲ含量负相关;黄连碱组含量次之,且随着浓度变化不大;表小檗碱组、巴马汀组则影响不大。结论:小檗碱和黄连碱能提高线粒体复合物Ⅲ的表达,其他生物碱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细叶小檗果实中的小檗碱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以平板涂布法确定其对4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评价其抑菌能力;同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电导率、核酸含量、细胞膜Na~+/K~+-ATP酶活力以及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进一步探究小檗碱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小檗碱对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40、3.60、3.30 mg/mL和3.95 mg/m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显著;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小檗碱使菌体的形态受损、细胞破裂、细胞内物质外泄,导致菌悬液中核酸含量和电导率增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小檗碱能够抑制蛋白的合成;此外,小檗碱能使细胞膜Na+/K+-ATP酶活力降低。因此,小檗碱能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抑制菌体蛋白表达,导致菌体死亡,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综上,细叶果实小檗碱可作为天然防腐剂,抑制食品中腐败菌的生长,延长食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盐水浓度对半硬质干酪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其最佳添加量。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盐水浓度分别为12%、15%、18%、21%和24%。在其他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加工一批干酪,然后测定成熟干酪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干酪的感官评定值和硬度逐渐增加;pH4.6可溶性氮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而pH值变化不大。以感官评定值为主指标,结合其他性能指标,确定最佳盐水浓度为21%~24%。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acids,简写为PGE)在常温下有半固态和固态两种存在状态,本文通过对分别添加这两种PGE的软冰淇淋基料进行粘度、pH、粒径分析和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Turbiscan),发现半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2%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4%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通过比较发现,两种PGE对基料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半固态PGE能使乳状液的粒子更小,并能有效延长乳状液的稳定性;而固态PGE由于其熔点较高,可以促进脂肪结晶。   相似文献   

13.
有梭织机稀密路织疵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有梭织机打纬过程中织机构件的位置和状况对纬纱之间距离的影响出发,推导出纬向密度计算公式,直观分析了影响纬向密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为减少稀密路织疵在国产老织机上采取的几项改进措施:采用弹簧回综、机外送经、电子驱动、导布辊加压等装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524支进出口葡萄酒中单宁的含量,进一步分析葡萄酒中的单宁与口感质量的关系。方法 将样品用蒸馏水稀释100倍,以没食子酸为标准物质,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葡萄酒中的单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该方法简单可靠,试剂用量少,操作方便,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在0 mg/L~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单宁添加回收率在86.7%~120%之间,平均回收率达103.8%。产地方面,意大利的红葡萄酒中单宁含量最高,平均为2.70 g/L;品种方面,黑皮诺酿造的红葡萄酒中单宁含量较多,平均含量为3.15 g/L;国产葡萄酒方面,云南产区的葡萄酒中单宁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2.51 g/L。结论 葡萄酒中单宁含量与葡萄品种、产地、酒类型有关;柔顺指数超过5.0的葡萄酒,口感与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食用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为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 最终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结果显示, 样品中酸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764×10?3 mg/g, 样品中酸价含量为(0.16±0.002) mg/g(置信水平95%, 包含因子k=2)。结论 在测定过程中, 测量重复性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滴定管的体积。  相似文献   

16.
就皮化材料与清洁化制革的关系、目前传统制革工艺中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采取的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清洁化是我国制革行业的必由之路,清洁化制革工艺与皮化材料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研发出相应新型的、高吸收的、功能型的、易降解型的各类化工材料,才合乎清洁化生产的要求。在制革工艺中采用生物酶制剂辅助浸水脱脂、无硫脱毛与无灰浸碱工艺、无铵脱灰/碱等改造传统工艺,减少污染;采取高吸收铬鞣、无铬或少铬鞣制,提高铬的吸收率或克服铬鞣的弊端;在染整中,合成并采用助剂辅助染料、复鞣剂和加脂剂等的吸收与结合。这几方面通过集成应用,方可减轻制革的污染,实现清洁化生产。同时,就皮革固废物的利用及水的循环使用问题提出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牛肉屠宰加工中废弃碎肉渣制成的冻干肉粉为原材料,以蛋白酶解度为评价指标,探究碱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最佳酶解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5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最终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酶添加量4%、碱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质量比1∶5、酶解温度50 ℃、pH 8.5、肉粉蛋白添加量5%、酶解时间8 h,在该条件下,牛肉蛋白水解度为(45.7±0.6)%;酶解液中氨基酸分为3 个含量区段,其中脯氨酸含量最高,为(256.20±18.65) mg/100 mL,甘氨酸含量最低,为(4.46±0.56) mg/100 mL。  相似文献   

18.
雷中民  胡茗 《纺织学报》2005,26(6):118-121
应用传统的推归拨熨烫技术,在相应的温度、湿度、压力、时间、冷却方式等条件下,根据人体起伏变化及省缝的服用要求设计实验。对常用的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混纺纤维等11种不同面料,在人体相应的尺寸设计量下进行熨烫,并对其变化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天然纤维面料因其自身良好的特性,在测试中只要控制好基本参数,拨开和归进效果良好,同时面料的长短变化对推归拨的空间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也说明了天然纤维面料通过归拨后在满足人体立体服用需要时有很好的表现,并通过实例得到了证明。合成纤维面料弹性好,吸湿性差,纱线间摩擦因数小,推归拨保形时间短暂,还须加大熨烫时的工艺参数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混纺纤维具有2种纤维的长处,保形良好。当然在熨烫时归拨的量化大小还要紧密地和人体骨骼、肌肉相联系,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李振光  沈明浩 《纺织学报》2011,32(12):64-70
本实验研究了碳源、氮源、诱导剂、金属离子、pH等培养条件对栗生灰黑孔菌Melanoporia castanea (Imazeki)T. Hatt. & Ryvarden产漆酶的影响。并利用Minitab15软件、Plackett-Burman PB 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栗生灰黑孔菌Melanoporia castanea (Imazeki)T. Hatt. & Ryvarden产漆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最佳液态发酵培养基组分为:玉米秆粉9.976g/L,黄豆粉9g/L,ZnSO4•7H2O 0.3µmol /L,对苯二胺0.5mmol/L。2、最佳培养条件:温度28℃,转速180r/min,PH值为5.913,装液量60ml/250ml,接种量10%。在以上条件下培养漆酶酶活可达到431 U/ml。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国内外活性炭在玉米朊脱色过程中吸附色素特性的差异,以玉米朊的乙醇萃取溶液和商业玉米朊 产品乙醇复溶溶液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国产活性炭(ACP)和进口活性炭(ACD)对比研究其对玉米朊的脱色效 果,并对活性炭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玉米朊复溶溶液和萃取液的脱色效果没有 明显差异;ACP对玉米朊溶液中色素的吸附率(77.31%)略高于ACD(67.27%)。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ACP 结构向内延伸而ACD表面凹陷孔结构不明显;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分析表明,ACP的比表面积(1 438.082 m2/g) 和总孔容积(1.310 cm3/g)大于ACD(779.809 m2/g、0.626 cm3/g),且ACP具有更多的微孔和中孔结构。ACD表 面含有较多的羧酸和内酯类官能团,可与色素分子中的羟基结合,从而有效增强活性炭的化学吸附效果。ACD粒 径分布更加集中,有利于脱色后的固-液分离。综合以上因素考虑,ACD更适合用于黄色玉米朊的脱色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