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智勇 《四川建材》2011,37(4):213-215
本文论述了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土钉+微型桩)在饱和粉土基坑支护中控制建筑物与边坡变形的实用设计方法及施工处理措施。通过现场试验与监测,对比分析了普通土钉支护与复合土钉支护效果。工程实践证明,复合土钉支护(土钉+微型桩)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基坑位移。  相似文献   

2.
控制邻近建筑物变形的复合土钉支护技术设计和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土钉支护技术在软弱土基坑中存在边坡位移较大,安全程度降低等问题,介绍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土钉+微型桩)在饱和粉土基坑支护中控制建筑物与边坡变形的实用设计方法和施工处理措施。通过现场试验和监测,对比分析普通土钉支护与复合土钉支护效果。工程实践证明,复合土钉支护(土钉+微型桩)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基坑位移。  相似文献   

3.
《四川建材》2016,(8):107-109
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体系主要由微型桩、土钉和面层组合而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基坑工程中,该支护体系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能够有效控制基坑变形,提高基坑边坡的稳定性。本文对该支护体系的作用机理做了阐述,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微型桩复合土钉墙的支护设计、支护构造以及施工流程,同时指出了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体系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复合土钉技术(微型桩 土钉)在饱和粉土基坑支护中控制建筑物变形的实用设计方法及施工措施。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复合土钉与普通土钉技术控制边坡变形的效果。分析表明,采用复合土钉支护的边坡变形比普通土钉支护的减小了40%~60%。实践证明,复合土钉支护技术能有效控制基坑位移。  相似文献   

5.
陈俊  刘斌 《建筑施工》2005,27(4):17-18
复合土钉支护技术通常采用支护技术是搅拌桩 土钉墙结合支护方法,但在实际工程中通常由于工程环境及施工工期紧张的各种因素可采用多种支护形式结合。如搅拌桩重力坝、单排搅拌桩 土钉墙、双排搅拌桩 土钉墙、微型桩 土钉墙、土钉墙。这就要求基坑围护设计与施工两者紧密结合,也充分证明复合土钉支护多样性和兼容性能力。  相似文献   

6.
钢管微型桩复合土钉支护具有安全可靠、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在近几年的基坑支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该基坑工程结构支护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并采用数值模拟对钢管微型桩复合土钉支护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结合成都东郊膨胀土地区一深基坑,介绍微型钢管桩复合土钉墙的设计思路及应用情况。采用多种手段对基坑变形与支护构件内力进行监测,测得了土钉轴力、微型钢管桩弯矩与基坑水平位移、沉降值在各个开挖阶段随时间及空间的分布规律并实现了信息化施工,在基坑出现了较大变形时及时进行坡脚反压与加固,保证了边坡整体稳定性。根据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及实际支护效果表明:“水”与初期开挖支护不及时是基坑整体变形较大的主要原因;土钉轴力发挥较为充分,为主要的受力构件,设计的土钉长度偏短;微型钢管桩受力较小,对基坑变形的控制作用有限,超前支护效果欠佳。取得的经验对成都地区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实测的监测数据有助于复合土钉墙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整理分析了济南西部新城某地下车库基坑的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现场监测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基坑支护结构单元三维模型,模拟了其开挖支护施工过程,动态分析基坑边坡坡顶地表水平位移、沉降变化规律,并与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了微型桩与止水帷幕对复合土钉墙的影响。表明由土钉、止水帷幕、微型桩、预应力锚杆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力学模型能较好模拟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过程,结果可供同类复合土钉墙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合肥某深基坑支护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亚威  魏刚 《施工技术》2012,(Z1):12-14
根据地质条件,大面采用上部土钉墙+下部桩锚联合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护坡桩间设高压旋喷形成止水帷幕体系。基坑施工过程中,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地下水位、锚杆拉力等进行监测。现场监测表明: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是近年来在基坑工程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的一种新型支护形式,为研究其受力变形机理,在工程案例分析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基坑分步开挖工况,对排桩侧移、坑后地表竖向沉降、坑底土体隆起变形、土钉轴力及桩身弯矩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中土钉起着“弱锚杆”作用,相对于纯排桩支护结构,改变了排桩的变形和受力性状;相对于纯土钉支护结构,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中土钉轴力峰值较小且靠近基坑侧壁,土钉受排桩-面层系统的拉拔作用,钉头处轴力较大。研究成果可为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国贸三期A阶段主塔楼建筑高度330m。基坑开挖深度-22.55m(最深-27.10m)。根据地质条件,大面采用上部土钉墙+下部桩锚联合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护坡桩间设高压旋喷形成止水帷幕体系。基坑施工过程中,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护坡桩倾斜、地下水位、锚杆拉力等进行监测。现场监测表明: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并针对监测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某工程基坑周边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作业面狭窄,基坑支护设计、施工难度大.结合工程实际,采用了桩锚、复合土钉墙和放坡的联合支护方案.介绍了地下水控制技术、护坡桩成孔技术和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基坑监测结果表明,基坑支护处于稳定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复合土钉墙是一种新型的支护结构,在深圳地区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介绍了复合土钉墙在深圳地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总结了土钉墙+止水帷幕+预应力锚杆、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土钉墙+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土钉墙+止水帷幕+微型桩+预应力锚杆等四种最常用的复合土钉墙形式,对它们的设计计算方法及构造型式进行了论述,结合工程实例,对复合土钉墙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使用状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以黄土地区某复杂环境下异形深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该基坑分段支护体系,详细阐述了基坑开挖过程中降水、土钉墙施工、护坡桩施工及锚索施工等环节所采取的措施和基本要求,并通过水位、基坑水平变形、地表沉降及临近建筑沉降监测结果证明了该基坑开挖支护技术的科学性。分析表明:复杂环境条件下黄土深基坑开挖采用桩锚复合支护结构分段支护既能够保证基坑安全,而且能大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5.
多种支护方式在深基坑工程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基坑地处市区时,受周边复杂环境的影响,支护设计往往需采用不同形式,以保证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本文以北京某深基坑为实例,分析了其综合采用的不同支护方法:包括复合土钉、护坡桩、微型桩等。施工的监测资料表明:工程稳定可靠,满足周边建筑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济南某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针对现场面临的基坑开挖深度大、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设计了以桩锚与复合土钉墙相结合的联合支护方式,并进行了现场施工及监测分析。现场施工及监测数据表明:采用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方式,可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节约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是一种有效的基坑支护方式,可为复杂条件影响下的基坑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采用普通土钉墙+钢筋砼护坡桩+预应力锚杆的复合支护方案,阐述了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8.
张国晨  刘兴旺  王洋 《施工技术》2012,41(24):33-35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棚综合技术楼深基坑工程采用土钉墙+护坡桩+预应力锚杆的复合基坑支护形式。采用桩间旋喷桩与护坡桩共同作用的止水帷幕来解决基坑地下水的影响。深基坑支护中锚杆的张拉力是控制支护结构位移、保护基坑安全度的关键,设计时利用地勘报告中的参数预估,以现场试验数据来确定锚杆张拉力的大小。根据旋喷桩工艺及技术参数试验,以试验确保旋喷桩的止水效果。采用经纬仪挑直线的方法测量基坑水平位移,实测的变形数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在上软下硬的土岩二元结构地层中进行深基坑开挖,若岩面较浅且岩层力学性能较好,采用类似于"吊脚桩+锚索"的复合土钉墙支护可大幅节约造价和加快施工进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文中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法分析了该支护形式的变形特点,并介绍某深基坑实例上部土层采用"微型桩+搅拌桩+土钉+预应力锚索"的复合土钉墙支护,下部岩层采用放坡喷锚支护,监测结果显示基坑开挖过程中变形较小,基坑整体稳定性较好,可为类似土岩组合地层深基坑设计及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成军  刘加华  徐琳 《施工技术》2012,41(19):62-64
在某高层建筑超大基坑项目施工过程中,浅层采用土体自然放坡、复合土钉墙,深层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旋喷锚杆桩的支护形式.详细介绍了三轴搅拌桩、土钉墙、旋喷锚杆桩的施工以及土方开挖的施工优化.工程实际效果表明,采用这种支护形式,完全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基坑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