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工具技术》2012,(6):I0002-I0002
<正>[本刊讯]2012年5月31日-6月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DMC2012)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E6馆圆满举行。本届展会更加突出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特点,高端制造与创新是展示与交流的重点。来自德国、瑞士、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家展商携其最新产品和技术参展,包括广东、浙江在内的三十多个地方模具展团集中展示中国模具企业风采。  相似文献   

2.
亚洲规模最大、全球第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将于2008年5月12日至1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400家公司积极参与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3.
亚洲规模最大、世界排名第二的国际模具专业展——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5月8日-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模具企业齐聚一堂、共求商机。  相似文献   

4.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于5月1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家厂商参展,展出各类大中型数控加工、测量等设备近629台/套,各类模具1000多件/套,展出面积近8万m2。本届展会和以往历届相比,规模再创新高,参展企业的覆盖面更加广泛,知名厂商参展更加踊跃。  相似文献   

5.
《起重运输机械》2006,(3):62-62
2006年中国西部国际工程机械设备与技术展览会将于2006年5月25日~5月28日在中国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5年来,西部地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强劲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四川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近3年每年完成投资均超过130亿元,单高速公路就达到2000km,跃居西部前列。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西部中心城市的工程机械市场将充满新的活力,必然会引起全国乃至国际工程机械业的极大关注。本次展会将成为西部地区最具规模,国际性、专业性最强的工程机械专业展,衍生前所…  相似文献   

6.
《机电工程技术》2009,(6):I0001-I0002
2009年6月2~5日。2009中国国际模具、制造应用设备及相关工业展览会(DMC2009)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近50,000m^2,来自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国内外知名厂商云集新国际博览中心,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为期4天的展会共吸引了逾5万专业观众。  相似文献   

7.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于2012年5月31日~6月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来自中国、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瑞士、美国以及中国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展商携带最新产品和技术参展,展出面积超过7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4月20~25日,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15)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举行。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机床工具制造商参展,展出总面积达到13.1万m~2。在展馆东边的E3、E4、E7、E8、E11、E12馆里,汇聚了300余家切削工具制造厂商,包括山特维克可乐满、肯纳金属、伊斯卡、三菱、住友、瓦尔特、钴领、山高、玛帕、特固克、欧士机、泰珂洛、大昭和、京瓷、森拉天时、高迈特、蓝帜、埃莫克法兰肯、多马普拉米特、威迪亚、翰默、号  相似文献   

9.
1986年3月20日至26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国际机床和通用机械设备展览会”,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家厂商参展,展出面积9000多M2。展览内容主要有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焊接设备、仪器仪表、切削刀具、机床附件等。 这次展出的金属切削机床共85台,其中、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总数的54.1%。详细见下表。 这次展览会的主办单位是香港雅式展览服务公司。展览会的宗旨是促进贸易。各个参展的国家和地区在本次展览会上的展品主要是瞄准中国市场而来,出于贸易方面的考虑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程度,展品从经济技术角度来…  相似文献   

10.
《机械制造》2012,(7):63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于2012年5月31日~6月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来自中国、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瑞士、美国以及中国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 500余家展商携带最新产品和技术参展,展出面积超过7万m2,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观众和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内观众前来观展,观众总人数超  相似文献   

11.
迟宇 《工程机械与维修》2011,(12):82+84-82,84
2011年1 0月28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中煤能源集团协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在北京农展馆开幕。本届展览会规模和展出设备技术水平均为历届之最,展出面积近4万m~2,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430多家公司参展。展示内容涵盖煤炭采矿行业的多个领域,突出展示了煤矿建设、安全生产、瓦斯抽采、综合利用及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技术和设备。王显政会长在致辞中表示,  相似文献   

12.
《汽车零部件》2013,(4):104-104
DMC2013中国国际模具、制造应用设备及相关工业展览会将于6月18日-2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E4馆举行。据悉,期间来自德国、瑞士、美国、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国内外精密制造设备巨头将展示全球最先进的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加工中心和高速铣、精密数控磨床、数控雕刻机:快速成形技术与设备;测量仪器;刀具刃具等产品,基本代表了当今精密制造、成形设备的国内外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E M O2005概况2005年9月14-21日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E M O2005国际机床展览会,共有16个展馆展示了来自39个国家(地区)的2001家参展商的金属加工产品和最新制造技术。东道主德国占天时地利,其参展厂商839家,占参展厂商总数的42%。E M O2005净展览面积161564m2。E M O从1975年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5月23日,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展,展会现场云集了筑养路机械、现代化客运汽车、智慧交通设备、路用材料和检测设备等领域的最新技术与装备。在位于E4馆的筑养路机械专题展区,徐工、中交西筑、北京首发、南方路机等业内企业携最新产品参展,南方路机携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实物模型参展。此次展会,徐工携XS263E型全液压单钢轮  相似文献   

15.
<正>2013中国(上海)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OI China)将于9月3日至5日于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这也是OI系列展会首次来到中国举办。目前,展会已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其中国内的知名展商包括劳雷、青岛国科、北京赛迪、上海地海、广州浩瀚、青岛海洋研究设备、丰乐、浅海、海鹰加科等,国际展商包括Reson、sonardyne、Kongsberg Maritime和Teledyne等跨国企业,同时展会还吸引到了加象大、英国和美国的国家展团。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和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Die& Mould China 2002)于今年5月10日~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参展商和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在28000m~2的展出现场,切磋技艺、交流信息。  相似文献   

17.
5月15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中国公路学会、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开幕”在北京展览馆及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展会展览总面积达6万m^2,参展企业达400余家,为历届展会之最,同时在展览内容、龙头企业参展规模等方面也创了新高。  相似文献   

18.
《机电信息》2004,(5):62-62
展会时间:2004年7月7~9日 展会地点:中国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上海励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展品范围 1 设备类:软包印前设备供应商、软包印刷设备供应商、软包复合设备供应商、软包后加工设备供应商、软包  相似文献   

19.
<正> 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贸促会合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91)将于今年9月17日至2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迄今已有来自中国(包括港、台)欧美、日、德等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七百多家厂商报名参展(国内500余家,国外200余家)。预订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各展览馆的全部面积。规模已超过了1989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  相似文献   

20.
正汇聚国际前沿海洋科技助力自主研发技水转化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第七届Oi中国展(Oi China 2019上海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强势回归上海,将于2019年1 1月13日-15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拉开帷幕。Oi China 2019预计将吸引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通过展示国外前沿技术装备,国内自主研发技术装备及科研单位研究成果,以推动中国、亚洲乃至全球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海洋工程及海洋监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信息交流、国际合作、自主研发技术转化及科研单位研究成果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