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UPANA-1复合超滤膜分离性能,以及压力、时间、进样浓度等操作条件对UPANA-1膜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UPANA-1复合膜的抗污染情况及其膜表面微观状态.结果表明:(1)UPANA-1复合超滤膜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操作压力的提高、运行时间的延长和溶液浓度的变化对UPANA-1复合超滤膜的截留率影响较小;(3)与基膜相比,UPANA-1复合膜的耐污染性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含有有机硅树脂为囊心的液体微胶囊复合镀铜层的性能.通过进行25%氨水溶液腐蚀试验、10%硝酸溶液腐蚀试验和耐磨试验,测定了这种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结果表明,由于复合镀铜层中含有液体微胶囊,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能都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聚芳醚合成方法,结构与性能关系及其阻燃化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折叠复合材料结构的成型工艺,成功地制备了碳纤维/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薄壁圆柱壳试样,并对它们的折叠弯曲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弯曲过程中横向、纵向和纤维方向三个方向的应变变化情况,以及试样在弯曲过程中的弯矩和纵向曲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掺Mn的SiC薄膜,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荧光光谱等方法,对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化学键状态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Mn使SiC晶格发生畸变,X射线衍射峰强度下降,Si-C键振动减弱;同时,由于掺Mn后提供了更多的Si空位复合发光中心,SiC薄膜在近带边414nm处的室温光荧光峰增强为1.3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酸酐/乙酸/硫酸体系制备了三醋酸纤维素(CTA),运用IR,化学滴定,1H-NMR,X射线衍射,DSC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TA结合醋酸质量分数均达到60%以上.与纤维素相比,CTA的晶型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晶度也降低到30%左右.同时,所制备的CTA的DSC谱图中都出现了明显而完整的熔融峰.  相似文献   

7.
TC4钛合金微弧阳极氧化膜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钛合金微弧阳极氧化膜具有的耐磨性和抗蚀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研究了硫酸型溶液中钛合金微弧阳极氧化膜厚度与电压、电流、时间的关系和除膜工艺.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球盘摩擦试验机等分析了膜层的形貌、结构、组成以及膜层的硬度、耐蚀性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获得的由锐钛矿型TiO2和少量金红石型TiO2组成的厚为3.5~11.0 μm的膜层均匀、致密、稳定,显微硬度、耐30%硫酸腐蚀能力、摩擦系数分别比基体提高70%,50%,100%,磨损率则为基体的1/10;除膜液对基体的渗氢量约为80 mg/L.膜层具有良好的防蚀、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AZ31镁合金表面依次进行浸锌、化学镀镍、电镀铜、电弧离子镀Cr/CrN的复合镀膜工艺.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仪、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腐蚀测量系统及热震法等仪器和方法对复合镀层的显微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此复合镀工艺条件下,可以在AZ31镁合金表面形成致密度高、结合强度好、耐蚀性好且硬度高的复合合金镀层;AZ31镁合金镀膜后的显微硬度形成一个梯度,由71.1HK提高到2224.8HK;耐蚀性明显提高,腐蚀电位从-1481mV提高到-382mV.  相似文献   

9.
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分类和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组成、防火机理,重点介绍了热失重分析(TGA)、差热分析((DTA)、锥形量热仪(CONE)等涂料的表征方法,阐述了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今后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将向涂层超薄、装饰性强、施工方便、防火性能高、环境污染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聚丙烯腈(PAN)纤维的阻燃性能,采用水合肼对PAN纤维进行直接化学改性的方式制备了阻燃PAN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纤维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对纤维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仪及微型锥形量热仪对纤维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水合肼与PAN纤维反应生成了C=N键,改性后的PAN纤维的晶型发生了改变,结晶度下降,PAN的环化放热峰值温度下降约160℃,其阻燃性能及成炭性提高;改性后PAN纤维的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分别下降32.4%和30.6%,随着改性时间的延长,PAN纤维的阻燃性能显著提高,热释放速率(HRR)降低84.2%,且热释放速率峰值温度提高98.01℃。  相似文献   

11.
从热释放速率、毒性、有害气体浓度、氧指数、烟密度、水平和垂直燃烧性能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邻苯二甲腈树脂复合材料的阻燃低毒特性。在辅射强度为50kW/m^2时,邻苯甲腈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为21kW/m^2,点燃时间为500s。同时其氧指数大于70%,烟密度小于20,表明邻苯二甲腈树脂复合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阻燃低毒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
防火涂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防火涂料的发展、现状、分类方法、防火机理以及几类重要防火涂料的特点,介绍了防火涂料的测试方法,评述了防火涂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解决方法.展望了防火涂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垂直入射时复合船体板结构中前行波和回行波声压幅值在层间的传递矩阵,计算了该类复合结构的透声系数,并对典型夹芯板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阻抗匹配层要降低材料的损耗因子,而对于阻抗失配层要降低厚度,才能显著提高复合板结构的透声性能,有助于水声复合材料的设计以及声学试验的数值验证。  相似文献   

14.
王国建  黄演 《材料导报》2011,25(9):58-63
分析和归纳了国内外透明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研究。国内在透明膨胀型防火涂料研究方面长期专注于氨基树脂体系,近年来则拓宽了研究领域,涉及环氧树脂、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等体系。国外涉及的树脂领域则比较全面。而最新趋势均为采用共聚、化学改性等方法合成集催化、成炭、发泡于一身的一体化膨胀型防火涂料,对提高涂层透明性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植酸(PhA)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制备含磷石墨烯(PhA-G),并以硅树脂(SiR)为成膜物制备含磷石墨烯/硅树脂(PhA-G/SiR)复合防腐蚀涂层。通过拉曼光谱和XPS分析含磷石墨烯的结构,通过SEM、TEM和AFM观察含磷石墨烯的形貌,通过接触角、吸水率、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和盐雾实验等研究复合涂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纯SiR涂层和氧化石墨烯/硅树脂(GO/SiR)复合涂层,PhA-G/SiR复合涂层对金属的保护作用更好;当含磷石墨烯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时,PhA-G/SiR复合涂层表现出较好的疏水性和优异的防腐蚀性能,其接触角为103.5°,吸水率为3.72%;腐蚀电流密度为3.53×10-10 A/cm2,电化学阻抗值达到3.82×107 Ω·cm2,耐盐雾达到960 h。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电镀锌板硅烷膜的耐腐蚀性能,采用氟锆酸盐协同硅烷的无枳/有机复合法在自制电镀锌钢板上制备了硅烷复合膜。通过SEM测试了硅烷复合膜的形貌,采用FTIR和XPS分析了复合膜的结构及元素组成,用中性盐雾试验测试了复合膜的耐蚀性能,并讨论了复合膜的成膜及耐蚀机理。结果表明:硅烷复合膜是由Si-O-Si等共价键形成的三维...  相似文献   

17.
世界油气田中大约1/2含有H2S和CO2气体,针对CO2/H2S腐蚀所采取最安全的防护措施是使用耐蚀油套管材料。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抗腐蚀油套管管材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低碳钢、低合金钢、低碳3-5wt.%Cr钢、13Cr和超级13Cr不锈钢的冶金成分、组织结构及抗CO2/H2S腐蚀,特别是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的性能。指出了耐蚀油套管管材在CO2/H2S油气田应用的不足之处及在以后研发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能球磨法制备Sb_2O_3粉末,采用聚乙二醇-6000、十二烷基硫酸钠和OP-10对Sb_2O_3粉末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改性的Sb_2O_3颗粒对PVC复合材料体系阻燃性能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Sb_2O_3的物相组成、颗粒形貌、平均粒径进行表征,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极限氧指数仪以及垂直燃烧实验分别对Sb_2O_3/PVC复合材料的粒子分布、阻燃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聚乙二醇-6000作为表面活性剂时,由于纳米Sb_2O_3粒子表面有机膜空间位阻效应较大,使得纳米Sb_2O_3在PVC基体中表现出良好的分散性。当纳米Sb_2O_3添加量为1.26%(质量分数,下同)时,PVC复合材料的氧指数为27.1%,材料处于难燃级别;当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OP-10作为表面活性剂时,Sb_2O_3颗粒表面包覆效果差,Sb_2O_3颗粒粒径分别为100nm和150nm,Sb_2O_3在PVC基体中分散性变差,并出现团聚现象。当Sb_2O_3添加量为1.26%时,PVC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分别为24.7%和25.3%,材料未达到难燃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