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适用于IF钢材料的硬化模型。方法通过对3种不同牌号的IF钢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基于AUTOFORM软件中4种常用的硬化模型分别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不同硬化模型对试验数据曲线整体拟合效果,并基于曲线重合性均方差最小原则,对比了不同硬化模型的拟合误差。结果 Approximation模型综合了Hockett-Sherby饱和模型和Swift非饱和模型,对应力应变数据拟合效果最好,误差分析显示Ludwick模型拟合误差最大,Swift,Hockett-sherby和Approximation模型拟合误差大致相当,Approximation模型拟合误差最小。结论针对IF钢材料,推荐采用Approximation模型拟合硬化曲线,对提升冲压和回弹仿真精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IF钢中的析出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财年  王作成  韩福涛 《材料导报》2005,19(5):50-52,64
概述了不同IF钢中析出物的种类、特征和析出规律,介绍了不同元素对析出物种类和析出过程的影响,轧制和退火过程中析出物演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析出物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李坤  贾涓  熊玮  谢欢  宋新莉 《材料导报》2018,32(24):4334-4338
以高强IF钢热镀锌层为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镀层的组织形貌、物相和织构,分析了镀层与基底的对应取向关系。结果显示,470 ℃热浸120 s后,镀层由内到外依次为:致密层δ相,粗大的柱状晶层ζ相,短棒状ζ相。柱状晶层和短棒状ζ相的主要织构均为{010}和{201}面织构,柱状晶层ζ相的织构更强;致密层δ相主要为{1010}和{1120}面织构。α-Fe的{111}面与δ相的{1010}或{1120}晶面之间形成半共格界面,{111}〈110〉和{111}〈112〉分别与{1010}〈1120〉和{1120}〈1100〉相对应。由于半共格界面的界面能较低,结构稳定,镀层与基体的结合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5.
使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零塑性温度(ZDT)、零强度温度(ZST)及最大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不同拉伸温度下的断口形貌,使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其冷却过程中的相变及析出相,研究了含P高强IF钢的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钢种的ZDT和ZST分别为1420℃和1445℃,第Ⅰ脆性区间为1400℃-熔点,不存在第Ⅲ脆性区间,铸坯表面裂纹不是在矫直过程中形成的;铸坯的最大抗拉强度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300℃以上最大抗拉强度均低于5.3 MPa;高强IF钢连铸坯冷却至500℃-200℃时析出大量Fe3P,可能导致铸坯冷脆开裂。采用热装工艺,可以降低高强IF钢铸坯表面横裂纹出现的机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IF钢压薄滚焊接头断裂的机理,结果发现,裂纹首先在熔合底部的熔核区以微孔聚合的方式形成,并向粗晶区扩展,然后裂纹在粗晶区内一沿一定的解理面扩展,最后在部分再结昌区以滑移面分离的方式断裂。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蚀法和电解抛光法对IF钢(DC06钢和CR5钢)进行制样,对比了2种方法的制样效果,并分析了浸蚀剂种类及浸蚀时间对制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浸蚀法制样较电解抛光法简单,但浸蚀法需要通过多次试验才能确定最佳浸蚀时间;电解抛光法的制样过程复杂,但制样效果较好,可获得晶界清晰的试样;使用体积分数为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冷加工变形对IF钢位错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IF钢经冷加工变形后,晶体内产生大量位错,随着变形量逐渐增高,位错密度增大,位错开始相互缠结在一起,当变形量达到20%以上时,晶体内出现纤维组织,并进一步转变成胞状亚晶粒。在一定变形量范围内,平均位错密度ρ与变形量A符合线性关系:ρ=2.205 17×1014+1.049 5×1016 A。  相似文献   

9.
使用电化学、恒温恒湿和交变湿热的大气腐蚀实验方法,使用两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电解钝化无间隙原子钢(IF钢)的腐蚀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较低频率的超声波时,可以使IF钢阳极电解钝化的耐蚀性提高.而外加较高频率的超声波时,使IF钢阳极电解钝化的耐蚀性降低.超声波对IF钢电解钝化试样耐蚀性的影响主要是由超声空化作用、洗脱作用以及升温作用等几个方面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表面能谱分析、电化学以及恒温恒湿、交变湿热等试验方法,研究了酸洗工艺对无间隙原子钢(IF钢)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盐酸酸洗后IF钢表面Mn元素含量降低,耐腐蚀性提高;盐酸酸洗提高了IF钢的抗腐蚀能力,消除了IF钢表面Mn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分析了合金化热镀锌IF钢板表面的亮条纹缺陷。条纹部位与正常部位相比,镀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特征以及侵蚀锌层后的钢板表面形貌均有不同。造成条纹的直接原因是钢板表面的微裂纹,而引起微裂纹的原因是Al2O3颗粒。  相似文献   

12.
轧制钛-钢复合板工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轧制钛-钢复合板生产工艺的各工序入手,概述了钛-钢复合板生产的原料准备,隔离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方法,组料前待贴合面的处理,主要的组料方式,加工温度的确定,压下制度的确定,轧后冷却制度的确定,热处理温度的选择,以及矫平处理等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归纳了轧制方法生产钛-钢复合板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SC.SuperForm2004对H型钢万能轧制进行了模拟,着重讨论了轧件的万能轧制不同阶段,宽展在孔型中的变化规律,由模拟结果可知万能孔型中轧件翼缘的端部,不接触轧辊;变形主要靠变形渗透,变形量很小;且变形渗透随道次的增加而明显。轧边机孔型中,翼缘的端部也基本不接触轧辊,只是在最后一两道次才对翼缘端部进行加工。合理制定万能压下规程对翼缘压下量的设定可以对翼缘端部的宽展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第三代冲压用钢—超低碳无间隙原子钢 I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IF钢的冶金学基础、基本特性和新发展的IF钢系列,还简要介绍了国内外IF钢的研制和应用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16.
以普通低碳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轧制及加速冷却实验研究了实验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冷却速度达到35℃/s时,实验钢的组织由约30%的贝氏体和约70%的等轴铁素体组成,铁素体平均品粒尺寸约为8μm,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宽度约为0.1μm,贝氏体铁素体内有碳化物析出。具有贝氏体和铁素体组织的复相钢主要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和贝氏体相变强化,其屈服强度达到400MPa,且具有较低的脆性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低碳硅锰钢进行TMCP实验,获得了不同铁素体形态的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FB钢),研究了FB钢在单轴拉伸下的变形行为及断裂特性,结果表明: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FB钢的瞬时加工硬化指数n*值与真应变ε的关系曲线可分为n*值较高、n*值随ε缓慢下降以及n*值随ε迅速下降三个阶段,与等轴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相比,准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的强度和低应变区的n*值均比较高,FB钢拉伸试样颈缩区的孔洞或微裂纹产生在F-B相界面附近和铁素体内,有助于减弱裂纹尖端附近的局部应力集中,改善钢材的抗裂纹扩展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加磷高强IF钢的最优冷轧压下率,以工业生产的加磷高强IF钢热轧钢板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进行了冷轧试验和盐浴退火试验,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钢冷轧压下率为50%~80%,退火温度为820~850℃时,再结晶完成;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晶粒变得细小均匀;冷轧压下率为50%~80%,退火温度为850℃时,屈服强度为160 MPa左右,抗拉强度为345 MPa左右,延伸率为35.0%左右,塑性应变比r值和应变硬化指数n值都较高,r值为1.5左右,n值为0.30左右。最终确定工业生产中最优冷轧压下率为60%~70%。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润滑条件下钢板FLD和LDH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润滑影响了钢板冲压成形过程中的应变路径,但对FLD0没有影响;润滑对LDH0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速电镀试验装置,研究了电解液中存在的微量元素Pb^2+对镀锌层结构与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中Pb^2+浓度增加,镀锌层结构产生显著变化;镀层结构对耐蚀性有影响,(002)和(004)面择优取向变小易出现灰变,乃至黑变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