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术前垂体腺瘤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评估其用于垂体腺瘤质地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垂体瘤患者103例,结合所有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及术中质地判断结果,对比不同质地患者的垂体腺瘤瘤体与脑桥的T1WI、T_2W1信号强度比值以及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比值。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MRI指标对垂体腺瘤质地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进行评价,并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评价MRI指标诊断与瘤体质地的相关性。结果:质软组,质地中等组,质地硬组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功能性、瘤体大小、生长方式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质地垂体腺瘤患者瘤体与脑桥的T_2W1信号比值和ADC比值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质地越软,瘤体与脑桥的T_2W1信号比值和ADC比值越高。通过绘制ROC曲线后得到,瘤体/脑桥T_2W1信号比值的AUC为0.785,以1.79为诊断界值,其诊断敏感性为75.9%,特异性为82.2%,诊断约登指数为0.581;瘤体/脑桥ADC比值的AUC为0.751,以1.28为诊断界值,其诊断敏感性为67.8%,特异性为70.5%,诊断约登指数为0.383。瘤体/脑桥T_2W1信号比值和ADC比值的kappa系数分别是0.512(P=0.003)和0.427(P=0.012),其中瘤体/脑桥T_2W1信号比值与患者术中垂体腺瘤质地表现的一致性更高。结论 :术前MRI能够通过瘤体/脑桥的T_2W1信号比值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比值对垂体腺瘤质地进行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2019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5例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确诊,并且在术前均进行MRI和MSCT检查。比较MRI和MSCT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检出率及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值、疾病相关指标、疾病相关病变影像征象检出率。结果MRI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检出率为92.31%,显著高于MSCT(78.46%,P=0.025)。MRI和MSCT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健侧、患侧IFS和QFS值及股骨颈前倾角(FNA)、股骨小转子角(LTA)、股骨颈干角(CCD)、坐骨角(I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MSCT检测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健侧IFS和QFS值均显著高于患侧(P<0.05)。MRI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关节面硬化的检出率(9.23%)低于MSCT(23.08%),对股方肌水肿和滑膜囊肿的检出率(66.15%和21.54%)高于MSCT(24.62%和6.15%,P<0.05)。结论MRI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组织水肿及囊肿的诊断检出率高于MSCT,对关节面硬化的诊断检出率低于MSCT,因此可将两种方法联合用于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胎儿不同类型胼胝体发育不全(Agenesis of corpus callosum,ACC)的诊断价值,总结诊断依据。方法: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筛查孕妇中74例经超声产前检查发现疑似胎儿颅内异常,于常规超声检查后3 d内行MRI检查。根据其MRI表现判断ACC发生情况,并与分娩或引产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其诊断价值并总结诊断依据。结果:所有新生儿或引产儿均获得明确诊断,58例确诊为ACC,其中完全型ACC 36例,部分型ACC 22例。MRI诊断ACC的准确率为84.48%,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6.55%、75.00%。ACC的MRI图像特点为枕角不对称增大、呈"泪滴"状,以及胼胝体缺如、侧脑室前角呈牛角形。结论:MRI诊断ACC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为理想,且有助于ACC分型及合并畸形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中枢性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Demyelinating Pseudo Tumor Lesion,DP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疑似DPT患者120例,收集其治疗前后MRI(平扫+增强)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MRI检查的诊断效能,并总结DPT的影像特点.结果120例患者MRI共检出162个病灶,其中单发患者101例,多发患者19例.治疗前MRI检测出145个DPT病灶;MRI平扫显示脑部局部肿块,112个病灶长度均一的长.T1长T2,47个病灶呈不均匀长T1长T2,3个呈等长T1长T2,122个病灶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的强化,可呈条状、火焰状、环状、非闭合环形强化等,40个病灶未见明显强化.MRI诊断DPI的敏感性为97.30%,特异性为77.78%,准确率为95.83%,阳性预测值为98.18%,阴性预测值为70.00%.结论DPT的增强MRI扫描图像具有一定的特点,如非闭合环形增强和垂直于侧脑室的线性增强,有利于DPT和颅内肿瘤的鉴别.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用于DPT的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诊断评估中价值,为慢性荨麻疹分型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我院166例CU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特异性Ig E抗体,比较不同过敏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在CU诊断、过敏源评估中的作用。结果 :166例患者共检出过敏源582个,其中吸入过敏源370个,占63.57%,食物过敏源212个,占36.43%。不同性别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0岁患者吸入过敏源、食入过敏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年龄≥1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过敏反应以1~2级为主,占68.07%,未见过敏反应0级、5级、6级患者。结论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可用于对CU过敏源的早期诊断及过敏等级的评估,儿童对过源敏感性更高,需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在急性溶血性贫血(Acute hemolytic anemia,AHA)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118例AHA患儿纳入AHA组,并选取同时期100名无溶血性贫血史的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儿童血清LDH水平,比较AHA组不同病情患儿血清LDH差异,并分析AHA患儿治疗前后血清LDH变化,分析LDH在AHA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AHA患儿血清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血清Hb水平低于后者,随着患儿病情的进展,其血清LDH水平逐渐升高、血清Hb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H与Hb水平呈负相关(r=-0.693,P<0.05)。118例AHA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81.36%(96/118),随着患儿病情的加重,其有效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A组患儿治疗后血清LD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完全缓解者血清LDH水平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部分缓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AHA水平变化能够为AHA的早期筛查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PLDD组,各75例,均实施PLDD治疗,联合组联合应用臭氧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肢直腿抬高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直腿抬高高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联合组术后1 d、术后7 d、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PLDD组,患肢直腿抬高高度均高于PL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V比值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联合组临床优良率为97.33%,高于PLDD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DD联合臭氧注射可优势互补,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phy,SFEMG)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诊断及预后评估中价值,为MG的早期诊断与转归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2例MG患者,对其眼轮匝肌、指总伸肌SFEMG进行检测,分析其诊断价值,并比较不同Osserman分型患者治疗前后SFEMG变化,探讨SFEMG在MG预后评估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眼轮匝肌SFEMG异常电位诊断MG的灵敏度为85.92%,高于指总伸肌的67.18%,两部位SFEMG异常电位诊断MG的特异性均为100.00%。7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09±1.15)个月,患者治疗1年后,病情定量评分及平均jitter值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定量评分变化为(78.37±11.59)%,jitter变化值为(24.36±4.18)%,但jitter变化与病情定量评分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眼轮匝肌SFEMG对MG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其检查参数变化与患者病情改善具有一定关联但相关性不明显,对MG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脑内经典型海绵状血管瘤(I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经典型ICA患者均行MRI常规序列及SWI扫描,分析MRI各序列对ICA的检出情况。结果 :ICA在MRI多呈爆米花样或桑葚状,T1WI多为等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2WI及FLAIR序列高信号为主,周围多为低信号的铁环征包绕,DWI多为低信号(部分内部可见少许高信号),ADC多为高信号,周围少许高信号环绕,SWI均呈低信号。SWI序列检出12例19个病灶,DWI及ADC检出12例16个病灶,T2WI检出10例13个病灶,FLAIR检出9例12个病灶,T1WI检出7例9个病灶。SWI序列显示病灶范围平均为(2.653±3.920)cm2,DWI为(2.511±4.053)cm2,均大于常规序列平均的(1.992±2.161)cm2。结论 :DWI及SWI序列尤其是SWI序列对经典型ICA检出率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诊断情况.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比两组不同测量值及诊断准确性.发现观察组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的长度、厚度、角度的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  相似文献   

11.
简荣林 《分析仪器》2021,(5):115-1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发作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癫痫患儿,分别给予常规脑电图和剥夺睡眠脑电图进行检查,对比两种脑电图检查阳性率、诊断效能,分析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阳性及阴性患儿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剥夺睡眠脑电图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儿均经MRI检测及临床症状被诊断为小儿癫痫。常规脑电图阳性检出率为50.00%(50/100),剥夺睡眠脑电图阳性检出率为82.00%(82/100),剥夺睡眠脑电图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剥夺睡眠脑电图的真阳性、灵敏度、真阴性均高于常规脑电图,漏诊率及误诊率均低于常规脑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阳性患儿发作持续时间及缺氧窒息史均高于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男、女发病年龄、病程、BMI、睡眠剥夺时间、检查时睡着及癫痫家族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一般资料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发作持续时间及缺氧窒息史为自变量,以剥夺睡眠脑电图阳性率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剥夺睡眠脑电图阳性率的危险因素为发作持续时间及缺氧窒息史。结论:剥夺睡眠脑电图能够提高小儿癫痫患儿真阳性、灵敏度、真阴性,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但在诊断时应注意考虑发作持续时间及缺氧窒息史。剥夺睡眠脑电图在癫痫患儿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潜血检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随机抽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卫生院行尿潜血检验的4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尿液样本均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和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对比两种尿潜血检测方法结果。结果 结果分析参考《定性测定性能评价指南》《定性测定性能评价卫生行业标准WS-T505-2017附录B示例错误和纠正》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临床确诊阳性112例,阴性338例,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阳性例数为128例,镜验结果阳性例数为117例。参照金标准,镜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Wilson计分法敏感性95%CI、确切法敏感性95%CI、Wilson计分法特异性95%CI、确切法特异性95%CI、阳性检出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阴性似然比、与临床病理诊断的Kappa值、与临床病理诊断的McNemar检验P值分别为97.32%、97.63%、93.16%、99.10%、41.06、(92.42%,99.08%)、(92.37%,99.44%)、(95.94%,99.35%)、(95.3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乳腺科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274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乳腺增生患者(165例)和小乳腺癌(109例)患者,比较乳腺增生患者和小乳腺癌患者BI-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婴幼儿先天性感音性耳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93例先天性感音性耳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HRCT与MRI对先天性感音性耳聋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93例先天性感音性耳聋患儿,共186耳,内耳畸形的发病率为32.25%...  相似文献   

15.
分形分析在焊接缺陷检测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多尺度(分辨)分析和时-频局部化特性的分形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边缘信号和峰值突变信号的处理和特征提取,因此在焊接过程中缺陷检测和诊断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用分形变换的方法对焊接过程中进行初步缺陷检测和诊断,结果表明分形分析在焊接过程中缺陷检测和诊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工业企业的生产运行离不开机械设备的使用,同时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于企业生产运行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以煤矿机械设备研究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机电设备机械故障产生原因以及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的特征,紧接着从不同方面论述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大型内燃机设备维修控制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使得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几率有所降低,保证整条生产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138例疑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均于术前行妇科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及其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138例最终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7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64例,病理诊断Ⅰa期15例,Ⅰb期31例,Ⅰc期14例,Ⅱb期10例,Ⅲa期4例,Ⅲc期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Ⅰa期11例,诊断符合率为73.3%,Ⅰb期27例,诊断符合率为87.1%,Ⅰc期12例,诊断符合率为85.7%,Ⅱb期10例,诊断符合率为80.0%,Ⅲa期4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Ⅲc期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灵敏度为81.6%(62/76),特异度为96.8%(60/62),准确性为88.4%(122/138)。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轮廓不光整,可见分布不均、粗大、回声稍强光点,内膜与子宫肌层分界较为清楚;彩色多普勒可测得杂乱点状血流信号,血流频谱为低阻型;宫腔内可见暗区及盆腔积液,正常子宫壁肌层光点分布均匀,双侧附件区可表现正常。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一种简便、无创检查方法,对于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较高,对临床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采用 MRI 动态增强与经阴超声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能对比。方法:选择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0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诊治且经病理学证实为剖宫产术后 CSP 的 5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经 MRI 动态增强、阴道超声检查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3 例患者中,经 MRI 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单纯孕囊型的有 30 例,不均质包块型有 21 例,诊断准确率为 96. 23%(51/53);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后为单纯孕囊型有 28 例,不均质包块型有 19 例,诊断准确率为 88. 68%(47/53);MRI 动态增强与经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2. 163,P=0. 141)。两组在瘢痕形态及与孕囊关系的诊断率比较中均无明显差异(χ2=0. 051,P=0. 462)。53 例中,胚芽、卵黄囊、原始心管搏动、孕囊瘢痕浸润的 MRI 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检出 1 例、2例、0 例、3 例,经阴超声检查分别检出 11 例、10 例、8 例、14 例,经阴超声检查的检查率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