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壳类水产品是亚洲地区最主要的致敏食物。食物过敏主要由摄入的食品致敏原引起,而食物致敏原的结构不仅与抗原表位的形成有关,也决定了其在食品加工和体内消化过程的稳定性。本文针对甲壳类水产品,首先阐述了甲壳类水产食物过敏及致敏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对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的分子结构及其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展开论述,并基于此提出了致敏原脱敏策略。目前已鉴定的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大部分属于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磷酸原激酶和EF手型钙离子结合蛋白3个家族。针对不同蛋白质家族致敏原的结构特点,通过食品加工技术消减致敏性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得低致敏性衍生物都是防控食物过敏的重要途径。但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的结构信息有待完善,其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也仍是未来致敏原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综合阐述了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结构特性及其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以期为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的系统研究和食品脱敏方法的建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水产品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水产品也是容易引起食物过敏反应的一类食品。目前, 全球水产品的加工难以满足过敏人群对食用安全性的需求,且针对水产品过敏的治疗,也尚无特效药物。因此,食用水产品能危害潜在过敏人群的健康,降低其生活水平。近年来,随着全球过敏发病率的上升,水产品致敏蛋白的研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水产品中的钙结合蛋白、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肌球蛋白轻链、血蓝蛋白等主要致敏蛋白的生化特性及其抗原表位,阐述了基于致敏蛋白及其DNA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法、质谱法、生物传感器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水产品致敏蛋白的方法,同时介绍了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减致敏蛋白致敏性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产品致敏蛋白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旨为进一步认识水产品致敏蛋白,开发低致敏或无致敏性水产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产品过敏是一个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非热加工技术作为食品新型绿色加工手段逐渐应用于降低水产品致敏性的研究领域。故本文简略介绍了食物过敏,综述了辐照、超声波、超高压、低温等离子体、糖基化处理、酶解法等非热加工技术消减水产品致敏性和血清学、模拟消化、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等水产品致敏性评价方法,为低致敏性水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因工程在降低植物性食品致敏性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详细介绍食品过敏源及食品过敏机制,着重介绍基因工程在降低植物性食品致敏性中应用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食物致敏性的影响及其体外细胞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热加工处理对典型食物过敏原致敏性的影响,重点介绍了体外细胞学评价方法在评价食物过敏原致敏性变化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以及日常食物丰富所致过敏诱发因素的增加,食物过敏发生比例大幅提高,食品过敏问题已成为目前国内外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食品热加工可以改变食物过敏原的蛋白表位结构、聚合特性以及过敏原诱发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特性。由于食品基质、配料和处理过程的差异,加工过程中食品致敏性的变化尚无普遍规律可循。通过对典型食物过敏原的分离纯化、分子鉴定,可以追踪过敏原组分在食物加工过程中的改变规律。目前过敏效应分子IgE抗体的水平变化常常被作为致敏性评价的指标,酶联免疫分析和免疫印迹试验是常用的测定手段。然而,对于过敏反应阶段由IgE抗体与效应细胞上FcεR受体之间的结合引发系列炎症反应的部分,则无法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判断。全面评价食物过敏原的致敏效应不但需要监测IgE抗体水平,也需要监测效应细胞致敏程度,以及释放的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食物过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在食品加工多元化的背景下,食物过敏患者要完全避免过敏原十分困难,研发低致敏食品对食物过敏患者的安全膳食至关重要。总结了低致敏食品制备技术的加工技术原理;以蒸煮、微波和烘烤为主的热加工技术通过加热诱导蛋白质变性的方式破坏致敏性构象性表位;高压、脉冲电场、脉冲光、低温等离子体、辐照和超声等非热加工技术可以通过过敏原蛋白结构修饰、多肽链断裂、新化学键的产生等方式直接破坏致敏性表位;酶水解、酶交联、糖基化、微生物发酵等其他加工方法则通过改变蛋白质构象或将蛋白质与糖类物质结合,破坏或隐藏过敏原致敏性表位。另外,对工业化低致敏蛋白配料的加工方法和生产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基于酶法水解的部分水解乳蛋白和深度水解乳蛋白已经可以工业化生产,其他消减食物致敏性的方法以及其他低致敏蛋白配料值得进一步研究。希望可以为工业化生产低致敏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食物过敏是机体针对摄入的食物产生的一种有害的、具有复发性的特定免疫反应,能够引起食物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食物过敏原,食物中含有的致敏蛋白是引发食物过敏反应的一大来源。大米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大米蛋白占大米总量的8%~10%,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是公认的谷类蛋白中的上佳者。传统上认为,大米是低致敏性谷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及配方食品中,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米也可引发食物过敏反应,可诱发过敏性皮肤炎、过敏性荨麻疹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本文从大米过敏的流行性分布、主要的大米过敏蛋白以及过敏蛋白的检测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大米过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消费者宝贵的蛋白质来源,但却会在过敏个体中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引起死亡。目前,过敏反应尚缺乏准确的治疗方案,避免食用致敏食品是保障过敏患者食品安全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对食品中花生致敏蛋白的监测对于食品致敏性风险评估与监管尤为重要。该文分别从蛋白质和DNA水平对花生致敏蛋白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花生致敏蛋白检测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饶欢  田阳  陶莎  薛文通 《食品科学》2015,36(23):283-287
花生蛋白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加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食物过敏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主要综述食品加工方式对花生过敏蛋白致敏性的影响,以及体内、体外致敏性评价方法,为低致敏或无致敏花生制品的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水产品因其营养丰富,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水产品产量和消费量逐年增加,水产品引发的食物过敏也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随着食品加工技术及生物技术的提高,人们对过敏原性质的研究及过敏原分离纯化方法不断深入,利用食品加工技术降低食物过敏原致敏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低致敏性食品是水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很多研究学者对如何降低水产品致敏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水产品过敏原消减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简单介绍了水产品过敏的现状及主要过敏原,详细介绍了最常用的5种消除方法,分析了低致敏水产品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低致敏性食品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