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固体硼碳共渗及复合渗技术工艺参数对12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共渗方面对12Cr13钢进行不同硼碳比例的固体硼碳共渗热处理;复合渗方面对12Cr13马氏体不锈钢先进行固体渗碳,然后再进行渗硼处理,得出最优的复合渗参数。对最优参数下的共渗及复合渗12Cr13马氏体不锈钢试样进行显微硬度、XRD物相结构、电化学下耐腐蚀和摩擦磨损性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共渗温度950℃、共渗6 h条件下,硼碳共渗最优渗剂硼碳比为6∶4;化学渗6 h条件下,硼碳复合渗最优参数为950℃渗碳,950℃渗硼;硼碳共渗和复合渗试件经过最终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后,表层组织硬度最高可达1 507.3 HV0.98 N,心部硬度为420.6 HV0.98 N,最优参数下硼碳共渗及复合渗渗层厚度分别为976μm和1 125μm;电化学测试表明硼碳共渗和硼碳复合渗处理后材料的耐蚀性有所提高,共渗腐蚀电位为-0.578 V,复合渗为-0.582 V。磨损试验显示硼碳共渗和硼碳复合渗后经化学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12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10Cr9Mo1VNbN钢大直径三通锻件的布氏硬度规定值取值问题,对部分同种材料锻件的布氏硬度与抗拉强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布氏硬度与抗拉强度换算的关系公式;对600 MW超临界机组安装现场F91(即10Cr9Mo1VNbN)钢大直径锻制三通成品进行了表面硬度测试以验证其硬度均匀性。在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同类材料硬度规定的基础上,研究分析确定:10Cr9Mo1VNbN钢大直径三通锻件的布氏硬度应控制在190~248 HBW,同一锻件的硬度均匀性偏差应不大于40HBW。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低倍检验、金相检验、能谱分析以及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某42CrMoA钢锻件内部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2CrMoA钢锻件的内部裂纹属氢致白点裂纹;由于该锻件锻造后去氢处理不及时,加上锻造不良产生的枝晶组织促进了氢分子在锻件内部的扩散,导致了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建议42CrMoA钢锻件在锻造后及时进行去氢热处理,锻造时适当增加锻造比,改善材料的组织。  相似文献   

4.
对经不同深冷处理后的3Cr13钢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3Cr13钢的硬度;淬火后进行深冷处理+180℃×8h回火处理后没有改善3Cr13钢的冲击韧性;深冷处理可明显提高3Cr13钢耐磨性,其中深冷处理6h后耐磨性提高最为显著,其磨损失重下降了40%。  相似文献   

5.
Cr12MoV钢是国内使用最广泛的高碳高铬莱氏体型冷作模具钢,优良的表面处理工艺是保证其高强度高寿命的前提,本文概述了Cr12MoV钢的渗氮、渗硼、渗钒表面化学热处理工艺,以及不同工艺处理下Cr12MoV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改变,阐述了Cr12MoV钢化学热处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对9Cr13Ni6Co5Be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处理对9Cr13Ni6Co5Be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9Cr13Ni6Co5Be钢经1020℃淬火,马氏体转变较充分,该钢可获得较高的硬度;350℃以下回火材料的硬度变化不明显,在470℃左右回火,组织中共格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Be2Fe,是硬度出现峰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Cr12钢模具的服役条件,结合现场工艺生产条件,通过对其强韧化热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实验,结果显示此工艺可以使Cr12钢模具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金属组织均匀,淬火畸形小,并且可以普遍提高模具使用寿命2—3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关焊后热处理对1.25Cr0.5Mo钢的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尚无文献报道.为此,对正火态1.25Cr0.5Mo钢分别进行淬火、高温回火及调质,模拟不同的焊后热处理,对其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并对其腐蚀行为进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1.25Cr0.5Mo钢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态1.25Cr0.5Mo钢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淬火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高温回火组织为粗大铁素体和珠光体,调质态组织为均匀的回火马氏体和细小碳化物;淬火处理加速了 1.25Cr0.5Mo钢在工业循环水中的腐蚀速度;高温回火处理对腐蚀行为影响不大;调质处理显著提高了 1.25Cr0.5Mo钢的耐蚀性,是因为调质热处理细化了材料的组织,细化后的组织较晶粒粗大的淬火及淬火后高温回火组织更容易形成氧化物膜,阻碍电极的放电过程,从而获得了较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Y1Cr17Mo钢属于铁素体-马氏体钢的范畴,其显微组织随热处理保温时间和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显然这也将影响到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介绍了热处理工艺对Y1Cr17Mo钢显微组织的影响,摸索淬火温度、保温时间与显微组织、硬度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从而得到所需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3Cr13钢弹簧片断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某发射装置锁制器用3Cr13钢弹簧片在装配一段时间后发生断裂.对断裂件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以及断口的宏、微观形貌观察.确认3Cr13钢弹簧片断裂是由于钝化处理后造成吸氢,使其产生氢脆现象;同时该断裂件硬度高于设计要求,则有加快其氢脆倾向,并在外应力作用下导致断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金相、硬度、能谱、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某批0Cr12Mn5 Ni4Mo3Al钢制波浪圈弹性不合格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波浪圈原材料生产过程中,钢带两侧表面都形成了一层厚约20μm的"变质层","变质层"是由于外来的活性氮原子与钢中的铝发生反应生成了稳定的AlN相化合物,而成型后零件的最终热处理无法对该"变质层"形成强化,最终导致波浪圈弹性不合格。  相似文献   

12.
对航空齿轮钢16Cr3NiWMoVNbE进行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研究了真空渗碳、淬火、冰冷处理以及回火工艺对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经渗碳淬火处理后,从表面到心部的组织可分为碳化物区、碳化物与针状马氏体混合区、针状马氏体区和心部板条马氏体区。在碳化物区的晶界有大量的块状Cr碳化物析出,在析出位置Ni元素较少。在针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基体中细小的析出物为Nb、V、Mo微合金元素的碳化物。从渗碳钢表面到心部,随着碳浓度的降低硬度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渗层深度为0.95 mm。冰冷处理使残余奥氏体进一步转化为马氏体,使实验钢的硬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李卫平 《安装》2004,(6):11-11,41
根据2Cr13不锈钢的焊接特点,介绍了2Cr13不锈钢阀杆破裂后的补焊工艺.指出在工程实际应用中,2Cr13不锈钢阀杆如发生破裂,可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进行补焊,能有效的保证焊接质量和使用性能;2Cr13不锈钢阀杆在补焊前要进行预热,能防止冷裂纹;2Cr13不锈钢阀杆在补焊后要进行热处理,能减小残余应力,均匀组织,防止焊接缺陷.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硬度对钢蜗轮副材料磨损特性的影响,为研究钢蜗轮副合理的硬度配对提供试验依据.在无润滑、室温条件下,在SRV Ⅳ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硬度对12Cr2Ni4钢-18Cr2Ni4WA钢摩擦副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钢蜗轮副材料一方硬度的增大会增强其本身的耐磨性,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对偶件磨损的加剧,钢蜗轮副材料间存在一个合理的硬度配对,使得钢蜗轮副双方具有相近的使用寿命;试验条件下,摩擦副双方磨损体积相近的硬度配对为HRC59-HRC41.  相似文献   

15.
1Cr17/9Cr18MoV多层复合钢板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覆浇铸方法,经热锻、热轧后制备出各层钢板厚度较均匀分布的1Cr17/9Cr18MoV多层复合板。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加热温度950℃,保温0.5h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可使复合板中9Cr18MoV钢获得较高的硬度,1Cr17钢获得较低的硬度,同时满足各层界面两侧附近的组织基本相同,硬度比较接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光学金相和显微硬度试验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对NiTi60耐磨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NiTi60耐磨材料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后材料的硬度变化明显,在800℃×30min/WQ+300℃×15min/WQ热处理工艺制度下其硬度值最高;800℃固溶处理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鱼骨状晶逐渐消失,线状晶逐渐增多,但黑色颗粒状晶逐渐减少,基体不再得到强化,材料显微硬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除氢处理对1Cr15Ni4Mo3N钢锻件疲劳性能的影响.1Cr15Ni4Mo3N钢锻造时可从加热气氛(油炉或天然气炉)中吸入氢,并导致锻件疲劳性能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在淬火之前进行520℃×8h的除氢处理,可使1Cr15Ni4Mo3N钢锻件疲劳性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光学金相和显微硬度实验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高耐磨性NiTi合金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NiTi耐磨材料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后,材料的硬度变化明显,在800℃×30min/WQ+300℃×240min/FC热处理工艺制度下其硬度值最高;800℃固溶处理后,随着300℃时效时间的延长,材料显微组织鱼骨状晶逐渐增加,线状晶逐渐减少;黑色颗粒状质点逐渐增加,基体得到强化,材料显微硬度逐渐升高.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材料的晶粒得到细化.  相似文献   

19.
某40Cr钢转动轴在转动测试约35 h后,转动轴齿轮出现磨损现象。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等方法分析了齿轮磨损的原因。结果表明:该转动轴齿轮与齿轮轴套的热处理工艺控制不当,导致齿顶表层晶粒偏大;与该转动轴齿轮匹配的齿轮轴套硬度偏高,使转动轴齿轮发生变形以及齿顶表层材料缺失,缺失的材料形成磨粒磨损,最终导致该转动轴齿轮齿牙缓慢剥落。  相似文献   

20.
H13钢外套在热装配完成后发生多处开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断口分析、金相检验以及硬度测试等方法对外套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在锻造过程中产生的过热现象和热处理回火不充分使得H13钢外套硬度超标,韧性大大降低,并且在组织中产生了较大的残余内应力;同时,在装配过程中对外套施加的向外扩张力大于材料的开裂抗力,因此出现了早期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