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液压系统使用的大型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在运行20万次后发生断裂,采用断口形貌、显微组织观察,化学成分、硬度测试等方法对弹簧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弹簧的断裂为低周疲劳断裂,裂纹源区位于弹簧钢丝近表面位置的大尺寸夹杂物处;夹杂物的存在降低了弹簧钢内部的连续性,弹簧钢受到拉应力和扭转作用力时萌生裂纹,在后续服役过程中裂纹扩展,最终断裂;弹簧喷丸处理形成的硬化层深度不够,不足以抵消弹簧钢丝表面脱碳层对疲劳寿命的不利影响,导致疲劳寿命降低。  相似文献   

2.
某公司生产的气门弹簧在用户安装使用几小时后即发生早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微观分析、金相检验及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气门弹簧的早期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门弹簧表面存在折叠裂纹缺陷,该缺陷是在原材料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折叠裂纹尖端的延伸部分成为疲劳裂纹源并不断扩展,从而造成气门弹簧早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3.
某电厂机组的轴承下部弹簧发生断裂,通过对断裂弹簧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及断口分析,研究了轴承弹簧的断裂原因。结果表明:轴承弹簧断裂的性质为疲劳断裂,弹簧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弹簧表面存在原始缺口且服役环境中含有腐蚀性介质。  相似文献   

4.
某油田直井气井在正常产气56d(天)后发生油管本体断裂失效。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该油管的失效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油管的断裂性质属于腐蚀疲劳断裂;外表面脱碳降低了油管的耐腐蚀能力,在服役过程中管材外表面接触水及空气的位置发生氧腐蚀,形成腐蚀坑,腐蚀坑底部产生应力集中成为疲劳裂纹源;在外力作用下疲劳裂纹不断扩展,最终导致了油管的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5.
某批次办公椅在往复耐久性试验中发生椅背断裂失效。采用断口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夹杂物检测、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办公椅椅背中内置弹簧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弹簧的表面硬度分布不均匀,表面有脱碳现象,近表面有夹杂物;这些缺陷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在椅背往复耐久性试验中,产生了疲劳断裂源;在多重应力作用下裂纹快速扩展,最终弹簧发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6.
某线路中的60Si2CrA热轧弹簧圆钢Ⅱ型弹条在服役6 a多后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断口分析等方法对其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弹条表面的防腐涂层剥落使其长时间暴露在腐蚀介质中,并形成了腐蚀凹坑,腐蚀凹坑降低了弹条疲劳强度并引起应力集中,裂纹在该处萌生并不断扩展,最终发生腐蚀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7.
某型号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在扭转耐久性试验过程中,其减振弹簧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弹簧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减振弹簧内侧存在原始裂纹和摩擦损伤,使弹簧在低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8.
某型风电偏航双列球轴承外圈在服役过程中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轴承外圈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轴承外圈断裂源部位存在应力集中,接触表面有摩擦塑性变形损伤,腐蚀部位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步扩展,最终导致轴承外圈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9.
LN3-2-6X井直线电机抽油机导向轮轴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无损检测、力学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及金相检验等方法对该导向轮轴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导向轮轴在服役过程中承受交变载荷,从而发生疲劳断裂。裂纹起源于轮轴外表面与腹板焊接处,轮轴材料力学性能不合格、材料组织出现异常以及腹板焊接质量差对裂纹扩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3个典型的发动机气门弹簧断裂件进行了理化检验和扫描电镜断口分析。结果表明:3个气门弹簧的失效机理均为疲劳断裂,而引起疲劳断裂的原因均与气门弹簧的表面质量有关;1号气门弹簧的断裂原因是表面存在非金属夹杂物,2号气门弹簧的断裂原因是表面存在锈蚀坑,3号气门弹簧的断裂原因是表面存在折叠缺陷。因此,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避免表面缺陷是提高气门弹簧服役寿命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断口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弹簧强压立定时发生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弹簧近表面存在条带状偏析,且其上分布着数量较多的非金属夹杂物,在淬火时诱发内裂纹,导致弹簧在强压立定过程中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2.
某地铁车辆51CrV4弹簧钢抗侧滚扭杆在服役过程中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扭杆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扭杆的断裂模式为正断型扭转疲劳断裂。扭杆基体材料强度偏高,韧性偏低;扭杆在矫直时局部加热,矫直工装接触部位发生了局部变形,加上冷却速度过快,使得扭杆中段形成了表面硬度异常区域。在扭转疲劳载荷的持续作用下,表面硬度异常区域形成了沿晶开裂为主、准解理断裂为辅的疲劳裂纹源,并不断扩展,最终造成扭杆断裂。  相似文献   

13.
某地铁受电弓拉杆球铰轴承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失效断裂。采用宏观分析、断口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球铰轴承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受电弓拉杆球铰轴承的断裂模式属于高周低应力疲劳断裂。球铰轴承在服役过程中承受频繁的振动和交变载荷作用,折角处的微裂纹成为疲劳裂纹源区,裂纹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不断扩展,最终导致球铰轴承失效断裂。  相似文献   

14.
注水阀弹簧在使用约6个月发生断裂。采用宏、微观检验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失效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弹簧断裂为腐蚀疲劳断裂。疲劳裂纹的形成是由于消毒氯水在弹簧应力最大的第一与第二圈并圈处产生许多蚀坑,材料中非金属夹杂物加速了腐蚀向基体内延伸,为弹簧的疲劳断裂提供了裂纹源,在工作应力的作用下导致弹簧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5.
某风电机组行星齿轮在运行约2a后发生断齿.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宏观观察、断口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齿轮断齿的原因.结果表明:该行星齿轮原材料中存在大量聚集的夹杂物,在齿轮服役过程中,夹杂物附近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在该处萌生裂纹,齿轮表面烧伤加速裂纹扩展,最终导致齿轮发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6.
广州某石化厂重催装置安全阀弹簧发生了多处断裂,致使整套装置非计划停机。采用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断口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弹簧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弹簧表面长时间暴露在湿H2S环境中,加之弹簧断裂区显微组织为硬而脆的马氏体,弹簧工作过程中受到较高的剪切应力;三者共同作用,使弹簧于表面偏析和夹杂物区域萌生应力腐蚀裂纹,裂纹不断扩展最终导致弹簧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7.
某汽油发动机气门弹簧在台架试验中发生了早期断裂失效。采用断口观察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气门弹簧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门弹簧断裂的性质为疲劳断裂,气门弹簧断裂的原因为表面存在磨损,导致弹簧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下降。  相似文献   

18.
某飞机电传操纵系统弹簧拉杆可调叉形接头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断裂,通过宏微观分析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拉杆接头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杆接头断裂为疲劳断裂,断裂的根本原因是其显微组织不均匀的同时出现了魏氏组织,使接头的抗疲劳性能严重降低,导致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而拉杆的受力不均匀则加速了其疲劳裂纹的扩展。  相似文献   

19.
某检查杆在服役期间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检查杆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检查杆中存在原始裂纹,在使用过程中该处属于薄弱环节,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受到循环载荷后,检查杆发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宏微观分析、金相检验、显微硬度检测以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某汽车发动机气门弹簧的早期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弹簧的断裂属性为疲劳断裂;弹簧钢丝原材料在淬火加热过程中与盐浴炉电极接触造成表面电弧烧伤形成麻坑,是引起该气门弹簧早期疲劳断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