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7SiMn钢管中魏氏组织的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矿用液压支架工作缸筒设计选材多为27SiMn钢管,常用规格为φ273 mm×40 mm×1790 mm,技术要求调质处理,硬度240~280 HBS.批量生产时,调质处理淬火加热采用φ1700 mm×3500 mm井式电阻炉,装炉量约2.5 t/炉.淬火用循环冷却水槽尺寸为φ1700 mm×5000 mm;调质工艺:淬火温度为(920±10)℃,20~40 ℃水冷透,回火温度为(550±20)℃,回火后水冷.用此工艺批量生产,最终检验出现部分零件硬度不合格,统计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7SiMn液压支架油缸(Φ275 mm×53 mm× 330 mm)亚温淬火、不同淬火保温时间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80~900)℃×50min淬火后性能较好;860℃回火有少量自由铁素体残留,其他各温度淬火,心部有网状铁素体存在,网状铁索体会降低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27SiMn在煤矿井下褐煤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矿井水为中性溶液,与褐煤混合后混合物呈酸性,这一酸性介质加速了27SiMn的腐蚀.
27SiMn 褐煤 电化学腐蚀 液压支架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液压立柱材料表面硬度和耐蚀性,延长立柱使用寿命,在27SiMn钢表面制备Ni-Ce-P化学镀镀层。通过正交试验,以单位时间镀层的厚度为评定指标,获得最佳工艺配方,并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最优化Ni-Ce-P镀层与Ni-P镀层进行形貌、物相和腐蚀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主盐硫酸镍对镀速的影响最大,Ni-Ce-P镀层最佳工艺为:硫酸镍31 g/L,次亚磷酸钠25 g/L,柠檬酸钠20 g/L,丁二酸6 g/L,碘酸钾40 mg/L,醋酸钠14 g/L,硫酸铈40 mg/L,pH=5.5,温度(85±2)℃;此时镀层镀速为21.045 m/h。制得的Ni-Ce-P镀层表面平整致密,胞状结构微小,镀层物相结构以非晶为主,稀土Ce促进镀层的非晶态趋势;Ni-Ce-P镀层与Ni-P镀层相比,耐腐蚀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6.
以27SiMn钢贝氏体转变的冷速条件和温度范围为依据,采用正交方法进行了分段淬火的热处理试验。研究了淬火温度、淬火保温时间、回火温度、回火保温时间对于热处理后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7SiMn钢获得贝氏体组织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为:910 ℃,30 min淬火(油冷至450 ℃后空冷至室温)+250 ℃,40 min回火,经该工艺热处理后27SiMn钢的屈服强度从423 MPa 提高到693 MPa,抗拉强度由689 MPa提高到890 MPa,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28%和67%,冲击吸收能量由原来的的13 J提高到64 J,冲击韧性显著改善,满足了工程机械用钢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8.
27SiMn与无烟煤在矿井水中的接触腐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27SiMn与无烟煤在矿井水中的接触腐蚀性能, 结果表明,矿井水为近中性溶液,无烟煤促进了阴极氧化,加速了27SiMn的腐蚀. 相似文献
9.
对27SiMn钢进行820℃亚温淬火+高温回火的工艺研究,并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7SiMn钢经820℃亚温淬火+高温回火的力学性能基本上达到了常规调质处理的水平,可满足矿用液压支柱的缸体的使用性能要求,而且可降低能耗,延长加热炉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增志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3,15(3):134-136
用配备能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27SiMn中同一
腐蚀孔三个不同区段的元素分布,发现腐蚀孔前端有锰富聚现象.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了正火和锻造对30CrNi2MoV钢魏氏组织的影响,并研究了30CrNi2MoV钢在不同组织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魏氏组织对30CrNi2MoV钢的强度影响较小,但是大幅降低其塑性和韧性,同时使其脆性转折温度显著升高;相对于正火处理,采用锻造+锻后热处理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消除30CrNi2MoV钢的魏氏组织遗传及晶界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The effect of the main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Widmanstatten structure in steel, i.e., the size of austenite grains, the cooling rate,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investigated. A generalizing diagram illustrat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steels to formation of Widmanstatten structure is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their place in the Fe – C phase diagram. The mechanism of crystallization of Widmanstatten structures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