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一系列分子量和单体组成比不同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两嵌段共聚物(PS-b-PMMA)作为PVC/SBS共混体系的增容剂.通过研究PVC/SBS的组成比、增容剂的用量以及增容剂的分子结构等因素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系统研究了影响增容剂增容效果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PS-b-PMMA能显著提高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PVC、SBS及PS-b-PMMA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00∶10~15∶2时,PS-b-PMMA的增容效果最佳;增容剂的分子结构对增容剂的增容效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Haake-90型双螺杆挤出机,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一系列组成比,增容剂含量不同的PP/PA-6共混物。用TR-10C型介电损耗测量仪测试了这些材料的介电性能。用SEM研究了共混物组成与增容剂用量对共混物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上述材料微观结构形貌和介电谱图的分析。讨论了该体系介电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发现分散相PA-6粒径大小,分散程度及与PP基体界面粘结程度对共混体系的介电性能有显著影响,描述了共混物组成,增容剂含量与共混体系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单体对UV喷墨油墨体系固化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婉  黄蓓青  魏先福 《包装工程》2007,28(10):45-47
不同官能团的单体对油墨的黏度和固化速度影响不同。设计了由单、双、三官能团单体EOEOEA、TPGDA和TMPTA组成的混合单体体系,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改变混合单体比例的配方,测试了由混合单体体系组成的UV喷墨油墨的黏度和固化率。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单体的最优比例为5.5∶2∶1.5。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甲酯(VP-MMA)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VP-HEMA)两共聚体系本体聚合产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体系都属于r_1《1,r_2>1的共聚体系。P[VP-MMA]较P[VP-HEMA]组成的分散性更大。少量交联剂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的存在对共聚物的组成分布基本上没有影响。共聚物的序列分布受组成影响较大。轻度交联的共聚物中混有PVP线型聚合物。当这两种共聚物被溶眼构成水凝胶时,共聚物的结构特征对水凝胶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固化过程的凝胶化时间及红外光谱图,考察了硫脲及其衍生物对二氰二胺/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促进作用;讨论了硫脲及其衍生物/二氰二胺/环氧树脂体系的组成配比对固化特性、室温贮存性能和固化后粘合剪切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但敏  颜复秀  童洪辉  沈丽如  金凡亚  李炯 《材料保护》2011,44(11):64-66,8,9
分别用钨酸钠、偏铝酸钠、硅酸钠电解液体系在金属锆表面上制备了氧化锆陶瓷膜。探讨了电解液种类、氧化时间对膜层相结构、微观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膜成分、组织结构、形貌和耐蚀性受电解液种类影响较大;钨酸钠、偏铝酸钠体系陶瓷膜由单斜相组成,而硅酸钠体系则形成了异常的正交相及单斜相,其膜层的耐蚀性不同程度地优于钨酸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组成及温度对水/环己烷/TX-100 正戊醇体系反相微乳液区的影响,选择合适组成的反相微乳液做为合成介质,制备了BaMnCeAl10O19-δ六铝酸盐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样品的比表面积、结构及甲烷燃烧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反相微乳液区面积的变化受到组成和温度的影响,当n=3:2、温度为25℃时,体系的反相微乳液区最大.油相和硝酸盐加入量的不同对催化剂的活性、粒径以及比表面积有较大的影响,油相用量增加、硝酸盐混合溶液用量的减少有利于所制备活性的提高以及比表面积的增加.在油相用量较大(硝酸盐混合溶液用量较小)的条件下,制备出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其T10%、T50%和T90%分别达到456、582和698℃.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材料膨胀阻燃科学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全面综述了聚合物材料膨胀阻燃科学撮新进展,主要对膨胀阻燃体系的组成、阻燃机理、阻燃效果的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及的最新的进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住宅不是简单的将混凝土梁、柱替换为钢梁、钢柱的住宅体系,住宅产业化的实现是需要一套完整的住宅体系的配套,包括建筑体系、结构体系、电路及给排水体系等组成,其中建筑体系对于结构体系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影响这结构的受力状况和使用功能。文章主要介绍了多层住宅钢结构墙相关建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天然气混输管网格局的形成,分析能量计量的必要性。鉴于我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积计量体系,体积计量对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影响不再考虑,主要分析天然气组成分析准确性对能量计量的影响,包括气相色谱仪性能、天然气标准物质、天然气组成赋值等方面。提出需要对在线气相色谱仪进行性能评价,制定混输气质变化大的天然气组成分析所用标准物质的相关规范,对于多气源气质变化显著的贸易交接点,不建议采取人工赋值的方法,建议安装在线气相色谱仪实时分析天然气组成实现能量计量。  相似文献   

11.
以阴离子和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组成复合抗静电体系,用玻璃纤维为增强剂,研制成具有良好抗静电和机械性能优良的尼龙66;介绍了抗静电复合体系及玻璃纤维含量对抗静电增强尼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抗静电增强尼龙66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阴离子和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组成复合抗静电体系,用玻璃纤维为增强剂,研制成具有良好抗静电和机械性能优良的尼龙66;介绍了抗静电复合体系及玻璃纤维含量对抗静电增强尼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d区元素Mn、Fe、zn的二价盐分别同NaHSO_3组成二元引发体系在空气气氛中成功地引发了丙烯胺的聚合。对温度、时间、引发剂用量对产率和分子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以聚氯乙烯 (PVC)和炭黑 (CB)为原料 ,加入抗氧剂 10 10 ,通过混合、混炼、模压制备PVC/CB高分子复合高温PTC材料。该复合材料表现出典型的PTC性质 ,并比PE/CB体系有更高的工作温度。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并讨论了该复合体系组成对PTC性质的影响 ;并从内部网络结构变化分析了其使用次数对稳定使用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讨论了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对PVDF/PAN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相容性预测,并通过实验对相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VDF/PAN属部分共混体系。利用该体系可制得性能优良的PVDF/PAN共混超滤膜,讨论了铸膜液的组成、制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并对膜性能和膜结构进行了测试。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动态流变手段研究了HDPE/EVA和LDPE/EVA两种共混体系的相分离行为,比较了聚乙烯分子结构对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HDPE/EVA体系,当HDPE质量含量为25%时产生相分离;而LDPE/EVA体系所有组成均未呈现明显相分离。  相似文献   

17.
以3种不同分子结构的含氢硅氧烷组成加成型硅橡胶的交联剂体系,采用苯基乙烯基硅树脂为基础胶制备加成型硅橡胶,实验系统考察了几种不同交联剂体系对硅橡胶硫化过程及其光学、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支链型含氢硅油和甲基苯基含氢硅树脂混合的交联剂体系是加成型硅橡胶的较佳交联剂。  相似文献   

18.
Fe—10Ni合金沉积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燕平  张明 《材料保护》1989,22(5):14-16
研完了从酒石酸盐溶液中沉积Fe-10Ni合金,并且确定了镀层的组成和沉积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发现工艺参数对所研究的铁镍体系的影响作用与低铁高镍体系不尽相同,但沉积机理仍属于异常共沉积。  相似文献   

19.
胍基聚电解质与聚丙烯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研究(I)PHGC/P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不同组成的PHGC/PC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变行为,分别讨论了熔体粘度与温度、共聚体系组成之间的关系,并在电镜下观察了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分析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PHGC/PP共混体系为切力变稀型流体;PHGC与PP相容性较差,在PP中分散颗粒较大;PHGC含量较低时,熔体粘度有极小值,随着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变化,熔体粘度随HGC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PHGC含量为2.5%时,非牛顿指数最大,粘流活化能最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CG/MS定性定量分析了MTS/H_2体系CVD SiC的气相组成,考察了沉积温度、总压和流量对气相组成的影响,从反应速率和分子浓度大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MTS在H_2中的分解步骤.主要结论如下:(1)检测到CH_4、C_2H_6、C_2H_4、C_3H_6、C_2H_2、MTS、SiCl_4和CH_3SiHCl_2物质,其中CH_4和SiCl_4的含量较高.(2)体系温度、总压和总流量对气相组成有显著影响,其影响规律与热力分析结果一致.(3)MTS主要以Si-C键断裂引发分解反应,经历与原反应气反应、中间物质和副产物生成等主要阶段,CH_3→C_2H_6→C_2H_4→C_2H_2是生成烷烃化合物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