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陶艺品是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精神需要也不断增加,希望用各种艺术品来装点自已的家庭和环境,甚至进行一些高档艺术品的收藏。同时,在工业社会中,千篇一律的工业产品进人每个家庭,人们对于有特色、有个性、充满人情味的手工艺品十分感兴趣,石湾陶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广东及东南亚地区深人人心,广有口碑,使得石湾陶艺品的市场日渐扩大。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和石湾的陶瓷雕塑历史悠久,成就非凡,两者虽同处南国,互为近邻,风格样式上却迥然相异,本文就其在人物造型、使用材料和创作技法等方面进行一些比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陶瓷雕塑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艺术家在创作中通过灵活运用陶瓷材料来反映社会生活与人文精神。陶瓷雕塑不仅能够体现出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呈现出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景德镇和石湾陶瓷雕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具有自身魅力的艺术风格与地方特色,成为了我国陶瓷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这些作品既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凝聚着各个时期匠师们的智慧以及丰富的创造力[1]。笔者中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景德镇和石湾两地的地域文化、选题题材、造型装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6.
7.
近年来,景德镇形成了诸多深度融合传统制瓷生态的艺术区,基本可分为生产地演化、自然村演化及政府机构设立三大类型。随着艺术区的产业发展日益丰富,内部结构也愈发复杂,其形成机制与创作生态现状,对于把握艺术区模式带来的优势以促进现代陶艺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艺术区中现代陶艺与本地传统制瓷生态的融合现象,主要表现为创作群体的协同与创作品别的多元化,这充分体现了景德镇艺术区模式的独特性和其对现代陶艺发展的助推与影响,同时为传统手工艺城市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科技和材料创新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演变。综合材料的兴起和应用为现代陶艺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笔者旨在分析综合材料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探讨其对陶艺创作的影响和启示,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综合材料在陶艺创作中的潜力和发展趋势。这将为陶艺创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陶艺创作的路径,诠释当今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9.
关于“现代陶艺”这一概念,目前的定义是指陶瓷艺术家借助陶瓷为材料创作的陶瓷作品,或以陶瓷为主再结合其他材质为辅助材质创作的作品,远离了传统陶瓷艺术的实用性、观赏性,而用于表达艺术家的思想、个性、性情和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的现实状况的作品形式,称之为“现代陶艺”。从狭义上讲,我国的现代陶艺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主要受到西方现代陶瓷艺术的影响,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审美开始开始逐步变化,现代陶艺则开始大量出现,且区别于传统陶艺的审美特征。现代陶艺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景德镇高等教育开始区别于景德镇传统陶瓷作坊工匠式的教育方式。由此,景德镇陶瓷艺术高效教育开始走向现代化,培养大批优秀的现代陶瓷艺术家,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0.
现代陶艺创作认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对陶艺的审美需求。“莫使金樽空对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不醉人人自醉”。自古以来,人们以酒抒怀.有些人甚至把它看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提到“洒吧”,就连儿童也能知道。然而.“陶吧”的流行,却是一种新的形态生成。在学院.陶艺早已成为时髦之词。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先导,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陶瓷发光釉的特点,选择了基础釉的系统,在此系统内根据釉的配制原理进行了基础釉试验,得出了基础釉、发光釉的配方,给出了它们的性能指标,其余辉时间达20~40分钟。 相似文献
13.
14.
依据珍珠岩蚀特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正交原理优化设计出珍珠岩及廉价低质原料的卫生陶瓷坯料配方、并配出高强乳浊釉对其有效遮盖。经生产实际运行,产品指标均达到企业标准要求,不仅实现了用低质原料生产优质卫生陶瓷的目的,同时降低了烧成温度,缩短了烧成周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多数企业都生产无光釉仿古地砖,但由于釉料质量问题,导致生产质量很难控制。本文通过对比传统无光釉的特点,阐述了全熔块无光釉的特点、配制方法以及对生产高档仿古砖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民间产青花瓷在我国分布广泛、产地众多,历史上的民窑多,无法考证。本文就现代民间青花瓷的产地与艺术特色方面作出了一些分析,分为“用途广泛,设色符合中国人的色彩喜好”、“产地分散,选材多变”、“造型与描画的艺术特色各随区域流派”、“与官窑产青花瓷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四个角度,旨在说明传统制瓷工艺在民间保存完好,更具有原生态特色与实用价值的这一典型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NKMCAS系辉石型白瓷釉的化学组成与晶相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OM、TEM、XRD等技术研究了辉石型白瓷釉的化学组成与晶相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艺术外观的影响。揭示了辉石型白瓷釉的非平衡态下的晶相规律。找出了辉石型白瓷釉的较佳的组成范围,发现了晶间玻璃相发生了液相分离,指出了辉石型白瓷釉属于析晶—分相釉。 相似文献
18.
19.
20.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nfluence of applied electrode and electrolyte temperatures on porous anodizing of alumini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m Aerts Jean-Baptiste Jorcin Iris De Graeve Herman Terryn 《Electrochimica acta》2010,55(12):3957-3965
A new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anodic oxide growth on aluminium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Using an in-house developed electrode holder, anodizing is performed under conditions of applied and controlled electrode temperatur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process is evaluated by experiments in a broad temperature range for both the electrode and the electrolyte temperature.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the aluminium electrodes is demonstrated to be more susceptible to variations of the electrode temperature than to variations of the electrolyte temperature. Concerning the morphology of the anodic film it is shown that by cooling the electrode a normal oxide layer could be grown at high electrolyte temperatures, whereas anodizing in a cool electrolyte at high electrode temperature results in a collapsed porous structure at the oxide surface. Furthermore, the electrode temperature affects the formation ratio of the oxide to a larger extent than the electrolyte temperature, indicating its important influence even on the level of the ionic conductivity during anodic oxide growth. All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merely considering the electrolyte temperature upon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process is not sufficient; the electrode temperature is much more determin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