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作品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阿尔瓦·阿尔托赋予诗意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与诗意的缘份,通过对阿尔托几则经典建筑分析,从而进一步赏析阿尔托在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上对这些作品所赋予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阿尔瓦·阿尔托的成长经历及其建筑设计和家具设计风格;第二部分通过阿尔托三个有代表性的作品(梅丽娅别墅、帕依莫疗养院和"帕米奥椅"和珊那特赛罗镇中心建筑组群)的介绍,让大家进一步了解阿尔托在设计过程中所受民族浪漫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解读阿尔瓦·阿尔托的伏克塞涅斯卡教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燕嫦 《广东建材》2009,25(7):215-217
1959年建成的伏克塞涅斯卡教堂被誉为与柯布西埃的廊香教堂相媲美的杰作,也是阿尔瓦·阿尔托有机建筑理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该建筑在应对基地环境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时采取的处理手法,具体呈现出阿尔托设计中尊重自然和人性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从人性化设计思想、建筑与自然的和谐、高度重视精神空间等方面的设计理念角度切入,探析了芬兰著名的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人性化、个性化的创作思想和实践,以及蕴含其中的浓郁的温情色彩.  相似文献   

5.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风格拥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分析,阐述他独特的设计手法与人情化的设计理念,及其建筑风格的形成原因,并探讨阿尔托的设计思想对当代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彗星 《建筑》2010,(24):75-76
<正>在芬兰的大多数城市都能看到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1898-1976)的建筑,它们轻灵、简洁、朴素,却有很强的现代感和艺术冲击力。作为人性化建筑理论倡导者,阿尔托的作品将人、自然、建筑有机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民族风格、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7,(5)
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作品通常被冠以"人性化设计"的称号,这得益于建筑师本人对于芬兰传统文化和本土自然资源的独特理解,但究竟他的建筑作品是通过一种怎样的设计手段来达到这种具有人情化的空间体验效果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其中,建筑师自身对于技术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又直接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最终实现程度,因此他对诸如建筑结构选型、材料取舍等方面的审美趋向和价值判断将会左右其设计理念与思维方式。本文试图从建筑结构技术的形态审美角度来对阿尔托的建筑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挖掘其潜在的规律性与设计的逻辑性,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阿尔瓦·阿尔托的玛利亚别墅为例,通过研究北欧的自然地理环境、芬兰的民族独立运动以及阿尔托早期的家庭生活环境,探讨自然与传统文化背景对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创作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玛利亚别墅中,他根植于芬兰的地域性,将芬兰传统的住屋空间以及自然意向经过转译融入现代生活空间的塑造中,这将对中国当下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回归自然乡土,探索如何延续传统提供一种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9.
周韬 《建筑与文化》2016,(9):136-138
以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的未建成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本人的著作及相关文献为基础,从建筑逐渐过渡到城市的角度探讨了丹下健三将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进行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建筑的探索者——荷兰NOX作品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OX是荷兰重要的当代建筑事务所之一,他们横跨建筑、视频、装置、杂志等领域,力图探索信息时代建筑的全新形式。本文着重解读了他们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1.
蒙小英 《新建筑》2006,(2):50-54
以圣所花园而成名的美国景观建筑师托弗尔·德莱尼,坚信花园是一个承载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庇护圣所。在设计中,她强调土地和植物的涵义,以及花园的感官体验。通过隐喻和叙事,她诠释和转译了花园主体使用者的经历和情感,使其花园和设计艺术融入了客户的需求和愿望,从而彰显出属于使用者的场所精神,回归设计为人的本源。25年来德莱尼一直致力于有助于增强病人的康复过程和宽慰病人精神的圣所花园实践。她的作品和为实现设计师社会责任的创作对我们的花园设计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
幸福总是建立在"是"的基础上的,人们总是从他的生存状态出发得到与之相应的幸福观,因此必须立足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考察幸福问题。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幸福观是一种圆满的幸福观,包括个人、家庭、国家三个维度,即注重内外兼蓄的个人修养、讲求家庭和睦的人伦秩序、倡导国泰民安的天下观念。这种"个人—家庭—国家"的幸福观不仅使得幸福在主观与客观之间达到了统一,而且使得私人善与公共善之间实现了统一,更是一种"爱己—爱人—利天下"观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居宇涛 《山西建筑》2011,37(6):181-182
从水、舟、舫的角度,发掘文士园林内在的深层精神内涵,将之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展现了古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建筑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对当今园林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自然形态发生学的原理,文章提出各种古典园林建筑的形态结构具有明显的演化关系,其中亭是其它众多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的演化起点。亭、架、廊、桥、舟因具有明显的自然起源特征,属于原生起源的园林建筑,厅、榭、楼、阁、舫是次生起源的园林建筑,树木是所有古典园林建筑形态结构的自然原型,林中空地是古典园林建筑水平布局的自然原型。  相似文献   

15.
有关校园规划,台湾自新校园运动后,累积不少宝贵经验,笔者谨将所累积的设计工作心得,以建筑师的角度分析归纳成“建筑与教育的对话”,“学校与小区的互动”、“绿建筑与永续校园的推动”三个思考向度,作为校园规划未来发展的探讨,井以这5年来所规划设计的高雄县蔡文国小、台南市忠孝国中、台南市亿载国小为案例.以实际操作过程呼应上述三个议题,希望对教育界与建筑界在校园规划设计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卫东风 《华中建筑》2009,27(3):266-270
喀什高台民居生土建筑顺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院落空间有序而精妙,色彩朴素而又不乏绚丽,在民族传统特色与伊斯兰文化背景的融合发展之中,创造了一种既封闭叉开放的淳朴祥和的人化自然。该文以建筑现象学原理为基础,对高台民居生土建筑的场所精神、空间形态、母体要素、视觉、触觉等体验分别加以阐释,给现代建筑与室内建筑师以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申佳可  王云才 《风景园林》2018,25(12):65-69
在与韧性城市社区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适应性是经常使用的术语,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社区对于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扰动的抵抗或吸收能力,也包括一系列相应的变化能力,这些变化往往为社区带来成长、发展、创新与变革的机会。因此,适应性常被视为社区韧性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已有文献中,对于“什么是韧性城市社区适应性的本质”尚且没有清楚的阐述。旨在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补充这一理论的不足:韧性城市社区适应性的关键特征是什么?社区韧性应如何通过构建适应性来实现?从城市社区目前面临的挑战出发,基于对韧性城市社区本质及关键特征的分析,构建城市社区韧性与适应性概念模型。该模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环境支撑、空间可变、以人为本作为解读城市社区适应性的3个维度,指出:遵循城市社区独特的地脉文脉特征;满足城市社区中变化的环境需求与空间的偏好;尊重居民的权利与建议的城市社区是体现适应性的韧性社区,并以此作为3个原则指导韧性城市社区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8.
董韬 《建筑师》2017,(4):32-39
本文由"建筑空间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却又被自然包裹。建筑与自然这对矛盾体,如何相互对立却又共生于场地之中"展开思索。RCR建筑事务所选择风景优美的小镇奥洛特作为事务所和实践的根据地,用现代的建筑语言和材料在自然中构建出人工与自然并存、互动的场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以建筑实践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成功地将现象学思想运用到建筑领域。他在建筑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的成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该文试图探讨霍尔是如何从场所与现象、纠结的经验、光与空间、以及材料和细部四个方面探寻人与建筑之间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BIM等核心技术,通过将总平图矢量图形智能识别和转化,并采用参数化驱动构件,实现传统平面布置图快速转化为三维平面布置图及施工模拟。BIM三维平面布置可应用于施工前期阶段的安全规划、现场临水临电安全设计、深基坑土方开挖方案设计及开挖模拟、群塔作业方案设计及模拟,施工阶段安全培训和现场危险源识别与排除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